登錄???|???注冊
欒城,三蘇祖籍,冀中形勝,2014年撤縣設區(qū),坐襟省會南門。欒城自然條件優(yōu)越,生態(tài)觀光農業(yè)發(fā)達,榮膺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文明城鎮(zhèn)、全國園林縣城和全國衛(wèi)生縣城稱號。本書以史料為依據(jù),以時間為順序,介紹欒城的建制沿革、地情風貌、鄉(xiāng)賢事跡等,展示了古欒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展示了新欒城的欣欣向榮。
張振山主編 ·地方史志 ·7.2萬字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這是史學界的共識,也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印證。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孕育并見證了數(shù)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本書縱覽古今,在全球視野之下,綜合介紹了長江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化優(yōu)勢,及其發(fā)展歷程、文化分區(qū)。長江全流域資源豐厚、人文興盛、經(jīng)濟繁榮,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符號,至今仍保持著強勁的發(fā)展勢頭,維持著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歷數(shù)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發(fā)展歷程與特征,與長江文明進行對比辨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qū)域阻隔,從中華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本書提綱契領、面面俱到,從時間、空間、自然、文化多個維度講述,同時又簡明、易讀、豐富,是史學名家面向大眾推出的文化讀本,一書通曉長江文明分支及內核。
馮天瑜 馬志亮 丁援 ·地方史志 ·15.8萬字
《光陰里的老北京》一書從地名說故、景觀掌故、民俗風物、名人逸事、往事鉤沉等多個方面講述老北京那些地名的由來、街頭巷尾的奇聞趣事以及展現(xiàn)北京歷史文化名人掌故。例如“豐臺何以稱‘花鄉(xiāng)’”“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頭柱香’之說”“紫禁城里‘不務正業(yè)’的皇帝”等等,細細品味,本書可稱為一部老北京趣事的百科全書。
戶力平 ·地方史志 ·19.8萬字
本書從客觀的歷史研究角度,完整介紹有關琉球王國的歷史,及其諸多現(xiàn)實遺留問題。堅守客觀、平實的學術原則,戮力搜求史料史實,梳理中外學界研究成果,調理科學的邏輯思路。通過這一部著作,可一窺琉球王國的興亡軌跡,進而思考東亞地區(qū)歷史與現(xiàn)實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基本課題。
徐勇 湯重南 ·地方史志 ·18.9萬字
《深圳傳》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深圳只用了四十年時間便躋身中國一線城市并成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為國際性的都市;懷揣夢想的人從四面八方來此奮斗,成為敢想敢為的深圳人。但正因深圳年輕,深圳人來源復雜,如文化沙漠,冒險家的樂園……作者在深圳生活近30年,觀察、思考、生活,用眼睛和腳步丈量常人罕至的角落,用心體悟歷史變化,觸摸當下脈搏,以一個記者的敏銳和學者的深沉,用多年積累的素材和精微的個人發(fā)現(xiàn),敘述建造這座城市的偉人、英雄和追夢之人,亦關照那些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小事件的生存狀貌,以事實呈現(xiàn)這座城市的巨變,以入心入肺的深刻解讀照見這座城的思想史和心靈史,為“誤讀”正名。
胡野秋 ·地方史志 ·14.2萬字
臺灣,東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北鄰琉球群島,西與福建隔海相望,地產豐富,景物宜人,文化濃厚,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中華寶島”。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國的古代文獻里,臺灣被稱作“瀛洲”、“夷洲”和“流球”等,元代的時候就在澎湖設立了巡撫司,明代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設立東寧省及承天府。清朝時期,鄭成功后人在臺灣設立臺灣府以及臺廈道,后來清廷又改設為臺灣省,臺灣這一名稱才正式確定,后來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王鵬華 ·地方史志 ·11.1萬字
本書敘述了寧夏史前至西夏滅亡的歷史,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時期發(fā)生在寧夏的重要事件,以及對寧夏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
贠有強 ·地方史志 ·19.1萬字
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古代民族與早期國家”,既涉及對東北古族歷史地理問題的個案考證,同時也回顧和總結了早期國家起源與形成的相關理論,以及專門梳理了遼西地區(qū)早期國家起源研究的現(xiàn)狀。中編“考古文化與歷史遺跡”,著重以玉禮器、墓葬、城址、聚落、古塔等考古學資料為研究對象,將視野聚焦于東北地區(qū)的禮制起源、社會形態(tài)、古代建筑和人地關系等問題,并以地方歷史遺跡的旅游資源評價為案例對文物的保護與開發(fā)途徑予以了嘗試性探索。下編“地域文化與歷史文獻”,分別以地名和古代民族稱號的源流與內涵考據(jù)為切入點,對東北的地域文化符號予以了重點討論,并對東北古代民族的有關正史文獻和方志內容予以了爬梳或訂補等。
王文軼 ·地方史志 ·16.5萬字
天津濱海新區(qū)地處海河下游、渤海灣西岸,河海相依,臨海近都,區(qū)位優(yōu)越。這里曾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侮的最前線,歷史風云際會;這里曾是洋務運動與中國北方近代工業(yè)的發(fā)祥地,享有“中國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濱海”的美譽;如今,這里是帶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增長極、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qū)。《天津濱海新區(qū)史話》是第一本從全區(qū)總體角度介紹濱海新區(qū)歷史人文與現(xiàn)代風貌的通俗讀物,它將告訴您一個富有魅力的天津濱海新區(qū)。
于景森主編 ·地方史志 ·6.7萬字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永壽縣組織史資料》(第四卷)是根據(jù)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續(xù)編工作的統(tǒng)一部署,在中共陜西省委、咸陽市委的領導下,由中共陜西省永壽縣委組織部負責編纂的。本書本著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原則和“廣征、核準、精編、嚴審、及時”的編纂工作方針,涵蓋了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永壽縣地方黨組織和政權組織、地方軍事組織、政協(xié)組織、群眾團體組織以及部分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構沿革變化和領導名錄,同一時期中共陜西省永壽縣組織工作大事記,并在黨組織的綜述中簡明反映了中共永壽縣委同一時期在履行職能職責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共永壽縣委組織部 ·地方史志 ·19.1萬字
該書是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主編,會同文旅、傳媒等單位,依托深圳市基層全覆蓋調研成果編寫而成,著眼于深圳市86個街道,一區(qū)一冊,全面剖析全市各街道的地理、歷史、人文、產業(yè)、自然風光等要素,既可以讓初次來深的游客對深圳各街道有初步了解,也可以幫居住多年的本地居民補全對居住街道認識。
本書編委會編 ·地方史志 ·5.9萬字
《彭林說禮》是《百家講壇》“彭林說禮”節(jié)目的同名圖書。作者選擇了中華禮儀中最重要和最有現(xiàn)實意義的內容,包括社會交往中的主要禮節(jié)及其人文內涵,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如會客、宴飲、坐立、儀表、書信等)中如何體現(xiàn)中華禮儀特色等問題。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系統(tǒng)地了解中華禮儀的體系和精髓,掌握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并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因此,本書既有實用性,又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彭林 ·地方史志 ·13.4萬字
龍巖又稱閩西,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福建最重要的三條大江——九龍江、汀江、閩江的發(fā)源地。曾經(jīng)是遠古時“奇和洞人”“古閩人”“閩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國”的中心區(qū)域。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這里相互激蕩融合。近代龍巖是中國著名的中央蘇區(qū)核心區(qū)域,是紅軍故鄉(xiāng)、將帥搖籃,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地,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龍巖史話》把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燦爛文化和風土人情一一呈獻給讀者。
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 龍巖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 ·地方史志 ·7.8萬字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爆發(fā)100年的紀念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始終圍繞的是中國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青島主權和山東權益這一重大問題。本書主要講述了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前,以德國、日本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青島的侵略情況,闡述青島如何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然后,有對青島地方對于五四運動的研究文獻做了綜合性調研,強調指出青島在五四運動研究中的貢獻。
張榮大 張樹楓 ·地方史志 ·15.3萬字
《民國寧夏風云實錄》共計10本26卷。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民國時期寧夏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中所寫事件均由當事人和事件經(jīng)歷者、知情者提供,史料來源可靠,所記事件詳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寧夏的狀況。全書時間脈絡清晰,時代主題鮮明,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楊少青 胡迅雷主編 ·地方史志 ·15.8萬字
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已發(fā)現(xiàn)西南地區(qū)存在著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權,同時還分布著眾多無君長統(tǒng)屬的人群。作者在過去的著作中,以貴州西北部地區(qū)為例,探討了有著自身地方性政權傳統(tǒng)的人群,逐漸融入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國家的歷史進程。本書則從身份與記憶的層面,探討這一進程對近代西南地區(qū)的影響,從而在學理上為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現(xiàn)實性與合理性進行說明,并揭示西方學者的一些偏激觀點在學理上所存在的問題。
溫春來 ·地方史志 ·12.5萬字
本書是貴州省委宣傳部牽頭,貴州日報報業(yè)集團組織編寫的30余位貴州先進典型人物。他們有盲人教師劉芳;有嘔心瀝血的縣委書記姜仕坤;有為民引水,力拔窮根的81歲村支書黃大發(fā);有“中國生態(tài)英雄”、“貴州造林王”吳慶賢……貴州榜樣的名字在全社會廣為傳頌,貴州榜樣的感人事跡,在人們心中久久回響,他們是在貴州崇山峻嶺深處挺起的錚錚脊梁,他們是貴州人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豐碑。展示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形象,凝聚苦干實干助跨越的精氣神,傳遞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正能量,為全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注入無比強大精神力量。
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等 ·地方史志 ·11.9萬字
該書是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主編,會同文旅、傳媒等單位,依托深圳市基層全覆蓋調研成果編寫而成,著眼于深圳市85個街道,一區(qū)一冊,全面剖析全市各街道的地理、歷史、人文、產業(yè)、自然風光等要素,既可以讓初次來深的游客對深圳各街道有初步了解,也可以幫居住多年的本地居民補全對居住街道認識。
本書編委會編 ·地方史志 ·6.6萬字
《影像-歷史-城市》一書的坐標是深圳,透過影像的記錄和藝術想象來展現(xiàn)深圳過往的百年史。與通常面向大眾的“老照片”視角下的近代史的敘事方式明顯不同的是,本書將深圳放在中國和世界不斷變化的現(xiàn)場與網(wǎng)絡之中,從歷史、圖像、政經(jīng)和人文活動等多角度來展開對深圳歷史的多維度的認知,并由此對深圳的未來開啟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性空間。
肖劍 陳東 ·地方史志 ·10.8萬字
民國時期甘肅地方精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面對時局變動,他們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責任意識,借用其擁有的社會資源,努力地踐行經(jīng)世理念。在強權政治環(huán)境中,他們始終不能擁有獨立的社會地位,但正是這一群體,極大地維護了地方社會秩序的相對穩(wěn)定。作者從眾多材料中爬梳、整理出民國甘肅地方精英的社會活動軌跡,透過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觀照群體與時局、群體與社會、群體與新舊轉型,力圖通過社會群體的研究,體現(xiàn)社會史研究之旨趣。
謝羽 ·地方史志 ·16.7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