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圖書館服務思維研究
會員

本書作者先后從事過11年圖書館管理工作和5年的報刊編輯出版工作,對圖書館學、出版學以及相關交叉學科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從筆者長期從事圖書館研究和工作來看,圖書館的發(fā)展離不開圖書館文化的建設、服務對象與內容的研究、服務手段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等幾個方面。本書的內容正式涵蓋了作者自工作以來對與圖書館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幾大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是筆者長期對圖書館工作、事務研究的積淀,旨在對后繼的研究者提供一定參考和幫助。本書研究內容緊跟圖書館“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大趨勢,提出了要實現(xiàn)“云服務、零距離”的理念,以解決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與現(xiàn)代圖書館服務之間的博弈。為此,本書對圖書館文化、學習共享空間、人力資源管理、全開放服務模式、學科館員建設、情報服務、環(huán)境建設、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與此同時,還對主要服務內容(圖書與期刊)的版權、評價和生態(tài)建設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評述,為更好地開展圖書館服務與管理提供了比較明確的思路,也能為后繼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康存輝 ·圖書檔案 ·13.9萬字

書卷多情似故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紀事文集
會員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事業(yè)取得了豐碩成果。各相關學科領域專家積極規(guī)劃設計、獻言獻策,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者全力參與、共同努力,為古籍保護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至2017年1月,“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即將走過十年歷程,為記錄古籍界同仁的艱辛付出和心路歷程、展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階段性成果,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之際,面向全社會,開展了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為題的征文活動,主題圍繞古籍普查、采訪編目、閱覽服務、整理研究、再造出版、保護修復、學習培訓、宣傳推廣、讀書修養(yǎng)、師友雜憶等方面;文體不限,內容以通俗易懂、趣味可讀為佳。截至征文結束,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共收到稿件百余篇。投稿作者除來自圖書館系統(tǒng)外,還涉及博物館、黨政機關、高等院校、古籍修復設備企業(yè)以及普通讀者。年齡跨度較大,既有“90后”的年輕學生、從業(yè)十數(shù)年的中堅力量,也有年逾古稀、為古籍勤勤懇懇奉獻一生的資深前輩。其中,收到來自滿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壯族、侗族、瑤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少數(shù)民族作者的來稿,展現(xiàn)了偏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采訪、普查、整理特色民族文獻方面發(fā)生的事跡。另外,近三成稿件來自地方區(qū)、縣級圖書館,一方面反映出地方基層圖書館對我中心活動的熱情響應;另一方面,也展現(xiàn)出基層圖書館人在進行古籍普查、整理編目和日常工作時的艱苦付出,令人感動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 ·圖書檔案 ·12.5萬字

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第2輯)
會員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團體編輯的《問學》第二輯,共有8篇,其中,專題論文6篇,學術訪談1篇,史料整理1篇。全書約19萬字。第二輯從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共收到來稿27篇,其中,歷史類15篇,文學類5篇,哲學類7篇。來稿作者,包括國內各著名大學碩士生、博士生、年輕教師,也包括海外高校一些年輕教師和博士生。每篇稿件,先由本輯執(zhí)行編輯李文杰、劉彥文初步審核,認定符合基本學術標準、征稿范圍(文史哲類)、基本學術規(guī)范(未發(fā)表、注釋規(guī)范清晰等),然后作技術處理,送兩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外審。如果兩位外審意見為否,或者有一位強烈否定,則作退稿處理;若兩位外審意見有肯定及修改意見,則返還作者按意見進行修改,修改后再送審。經(jīng)過初審、外審的論文,最后挑出6篇,組成本輯。從稿件內容來看,本輯論述范圍主要集中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或近現(xiàn)代文學史,只有1篇為中國古代思想史(何繁:《“不臣天子”:漢晉之際禮制與經(jīng)典詮釋中的王權觀念》)。論題范圍包括近年學界關注度較高的中朝宗藩關系、近代中西法律史、環(huán)境史、文學(詩)史,另收錄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楊國強早年習作一篇《曾國藩與傳統(tǒng)文化》,因《問學》鼓勵刊登年輕學人代表作,故選用楊教授此文,以作示范。本輯學術訪談《吉澤誠一郎教授訪談錄》,與第一輯學術訪談《岸本美緒教授訪談錄》相承接,內容是對日本東京大學中國史學科代表人物吉澤誠一郎教授求學經(jīng)過、當前治學及日本的中國研究的相關采訪,涉及日本中國學學術史、當前眼光聚焦等學界關注的問題。本輯另增加史料整理一篇,內容是晚清時期蔡鈞于1884年前后所著《出洋瑣記》一書的整理。因該日記為使館下層官員記錄,寫作時不像一般的出使日記那樣顧忌較多,在晚清日記中很有特點,具備較高的史料價值,故選擇在此刊登,作為近代史研究的參考。從所用稿件的風格來看,以扎實的實證研究為主,例如王元崇《屬國名分辯——1876年中日交涉朝鮮地位問題再研究》一文,運用了豐富的中日韓各方史料,對近代中日關系中的涉朝問題進行了深入辨析,取材豐贍、精當,說理充分。又如李欣《晚清在華西人視野中的中國監(jiān)獄與獄政——以嘉約翰等人在廣州城的觀察為中心》一文,較多使用19世紀外人在華主辦的英文報刊,探尋西人眼中的中國獄政問題。部分稿件也緊扣學界新視角與方法,例如穆盛博的《戰(zhàn)爭、洪災與饑荒:1938年至1947年河南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文,能將抗戰(zhàn)期間及之后一段時間的河南災荒放在戰(zhàn)爭史、環(huán)境史及世界歷史的背景下考察。從所用稿件的作者來看,包括海外著名高校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特拉華爾大學的青年教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門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也包括國內著名大學研究生,在優(yōu)秀的年輕學者中,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圖書檔案 ·18.3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shù)排名研究報告2016
會員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shù)排名研究報告》是基于復印報刊資料學術論文轉載數(shù)據(jù)研制的、評價中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和教學科研機構的學術研究成果,每年3月定期發(fā)布。該排名自2001年首次研制以來,至今已連續(xù)發(fā)布15年。本報告匯聚了轉載指數(shù)排名的研制過程、方法、指標體系、排名表、結果分析等內容。報告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對轉載指數(shù)排名的研制方法與指標、研制步驟與數(shù)據(jù)樣本、排名分類與發(fā)布體系、成果特點與適用范圍等進行了解釋說明。第二、三章分門別類地列出了2016年3月發(fā)布的2015年人文社科期刊和科研機構的共160余張轉載指數(shù)排名表。第四章分析了當年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的社會價值情況,研究報告引入社會性指數(shù),反映了學術成果對解決政治、經(jīng)濟、社會建設問題的推動作用及對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第五章對此次轉載指數(shù)排名的發(fā)布渠道、發(fā)布研討會內容和反響情況予以簡要介紹。此外,附錄還呈現(xiàn)了《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15版)》的研究報告全文,以及轉載排名發(fā)布論壇部分嘉賓發(fā)言的匯編。

武寶瑞 ·圖書檔案 ·14.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漠河县| 冕宁县| 临安市| 安吉县| 洪泽县| 团风县| 神木县| 九龙县| 外汇| 崇文区| 台中县| 治多县| 大洼县| 嘉峪关市| 闸北区| 新宁县| 龙游县| 南京市| 台北市| 光山县| 赞皇县| 商水县| 布尔津县| 宜阳县| 开江县| 齐齐哈尔市| 大港区| 竹溪县| 上犹县| 钦州市| 三都| 成武县| 县级市| 颍上县| 兴山县| 江达县| 昂仁县| 黄大仙区| 娱乐|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