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平面描寫與立體闡釋相結合、歷時比較與共時對比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南宋時期禪宗文獻《五燈會元》中的疑問句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的考察。在窮盡調查的基礎上,對《五燈會元》疑問句中的各種句式和句法成分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使用情況作出了具體的呈現。通過比較揭示了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情況,總結了《五燈會元》疑問句的使用特點,確定了它們在漢語史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時期漢語疑問句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袁衛華 ·語言文字 ·25.3萬字
本書主要梳理和探究錢鍾書的翻譯思想,涉及翻譯本質、翻譯作用、翻譯與文體、翻譯與語言、翻譯困難等諸多方面,重點闡述“化境”譯論,探討其生成、內涵及定位等,并進而探討了錢鍾書的譯藝或翻譯實踐,重點梳理和歸結他對政論文獻的翻譯,對術語及名稱的翻譯,對詩詞及名言的翻譯等。書末附3篇相關論文。
楊全紅 ·語言文字 ·25.3萬字
本書是張積家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實驗法,對納西族和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本書是研究成果的精選,涉及顏色認知、空間認知、親屬關系認知、語言認知、分類學關系意識等方面。本書是運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力作。閱讀本書,不僅能夠增進對納西族、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的了解,更能夠領略采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魅力。對民族心理的研究者而言,本書提供了運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成功范例。
張積家等 ·語言文字 ·25.2萬字
“中國古典學”強調由古典語文切入,以文本考察為核心,其研究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古典語文學,對中國古代人文經典著作中的文字、音韻、訓詁、語法、格律等各方面展開基礎訓練和系統研究;二是中國古典文獻學,包括對中國古代人文經典著作進行版本、目錄、校勘、辨偽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主要是對古典文學經典作品進行藝術分析與思想闡釋。《中國古典學》即著眼于以上三方面,旨在弘揚古典人文精神,推動中國古典學的發展。本書為《中國古典學》第三卷,為“古代漢語音義關系研究專號”。
杜曉勤主編 ·語言文字 ·25.2萬字
本著作對國語語音、民國韻書和現代白話新詩音韻之間的互動關系做了深入的探討。以國語語音的統一這個國語統一運動中的“硬殼果”為切入點,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漢語語言學史觀點,結合漢語詩律學理論,從現代白話新詩的語音特點出發,審音和考古并重,語音研究和韻書篆制結合,史料分析與個案考察互證,深入地分析國語語音標準的確立和民國韻書、現代白話新詩音韻方面的互補共生關系,探討國語語音對白話新詩擺脫傳統舊詩音韻的羈絆而向現代轉型所起的催生作用,以及國語語音的統一對現代舊體詩音韻的影響。
張建民 ·語言文字 ·25.1萬字
本書立足于傳統對話教學思想,從內涵到特征,從原則到實施機制與策略,從目標制定到教學反饋,構建了語文對話教學的理論體系;進而探討了實踐價值和意義。從而形成了對語文對話教學較為系統的、科學的、可操作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趙曉霞 ·語言文字 ·25.1萬字
本書為2012年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古代職官術語訓釋”(12YJAZH1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同義詞辨析,二是多義詞的考辨。同義詞辨析根據“一義相同”的原則進行構組,建構了稱謂、銓選、仕進、朝儀、班直、俸祿、奏對、升降、休退、文書等十余類大約五十組(暫定)。每組獨立成篇,又相互聯系,是職官制度面貌的展現。多義詞考辨,則選擇典型的職官術語進行考察,揭示一般詞匯與職官術語之間的關系,以及制度演變造成的多義現象。本書是歷史學與語言學相結合研究的一個嘗試。
沈小仙 ·語言文字 ·25.1萬字
本書涵蓋六級考試所有詞匯,詞匯按照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由高到低排列,幫助考生抓住復習要點,合理安排復習進程。重點詞匯除了給出釋義外,還給出真題例句、用法講解、常見考點及派生詞,幫助考生全面掌握單詞。加上更活潑、時尚的講法和配圖,力爭打造出新一代的暢銷詞匯書,徹底解決年輕人的單詞困擾!
周思成主編 ·語言文字 ·25.1萬字
《圣經》中譯及其在華傳播的語言文化影響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該書從追求“言文一致”的圣經白話翻譯實踐、“歐化白話”的形成及結構特點、用羅馬字母“拼寫漢字”的各種嘗試與努力,以及西南少數民族文字的創制等多個方面,展開對上述主題的探討,其內容豐富、全面而系統,就其整體性把握與研究而言,在學術界尚屬首次。書中對許多內容的呈現,都具有新鮮性;對不少具體問題的考察與分析,均具有探索性。作者對于圣經多種文本積累豐厚,嘗試融合歷史學、宗教學和語言學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將在華基督教史的研究帶入到一個更為寬廣的視域中,拓展出了一片學術的新天地。
趙曉陽 ·語言文字 ·25萬字
在民國初期,五四文學的文化政治邏輯已然在觀念層面建立。青年胡適在留美期間,白話文思想得以實質性突破。五四白話文運動與“文學革命”的理論倡導與反響,顯示其普遍的社會動員能力。五四白話文開辟了中國語言文字現代轉型的整體性道路,產生了系列創制,也夾雜改用拼音文字、世界語的繁復聲音。五四白話文構筑了五四新文學語言的底線與平臺。周氏兄弟的文學語言踐行,以思想文化的內核奠基了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語言。胡適、郭沫若的新詩創作,則顯示了以節奏、韻律等音樂性構成為中心的白話文詩性空間的開創。
鄧偉 ·語言文字 ·25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紀念周紹明教授等專題,收錄了《儒學與近世日本的秩序觀》《漢化佛教東傳日本中的“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史意義——從敦煌到奈良》《袁同禮致伯希和書信》《共敘前賢:澤田瑞穗先生》等文章。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25萬字
該書稿是“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之一,我社已出版六種。《中國文化語匯翻譯》首先將突出中華文化特色,語匯涵蓋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以盡可能對等的英譯力求準確地傳達中華文化語匯的豐富內涵,尤其集中翻譯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用語詞句、典籍名篇、文史事件、文學藝術、流派社團、風物遺跡、民俗風情等。與一般漢英詞典不同的是,該項目的目的是提供對等的翻譯而不是提供釋義,這一操作范式對于國內學者譯介中華文化時特別有用,因為釋義不能直接用于譯介文字,而對等翻譯則可以。此外,對等翻譯也有助于國外學者能夠迅速把握中華文化語匯的含義,打通兩種文化的隔閡。其次,《中國文化語匯翻譯》的主要內容,就語言層面而言,包括漢英雙語對照;就文化語匯覆蓋面而言,全面收集與整理了常用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中國當代新文化和日常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文化語匯和用語,尤其是中國特有的、典型的、區別于國外的事物、現象和概念的常用詞匯,是真正的中華文化語匯的翻譯大全。
高萬隆等 ·語言文字 ·25萬字
靈感的汲取與釋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牽扯到很多因素。但無論對哪一類型的寫作者來說,“借鑒”與“外界刺激”都絕對是激發靈感的有效方式。而這本《作家的靈感寶庫》就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靈感交換中心”,幫助寫作者探索故事素材和寫作創意。本書是弗雷德·懷特結合三十多年教學經驗編纂的一部“靈感辭典”。冒險、征服、懸疑、愛情、成長、逃離、尋找……無論讀者想寫什么題材,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靈感。2000個故事情境按照題材、類別詳細分類,方便寫作者隨時查閱自己感興趣的故事線索。同時,作者向讀者提供了有效的寫作建議,示范了以這些靈感素材為基礎,個性化地創作出獨特情節的方法。利用《作家的靈感寶庫》這個無以倫比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豐富自己的創造力,激發創作靈感,突破靈感枯竭這一寫作障礙。
(美)弗雷德·懷特 ·語言文字 ·25萬字
2019年2月,姜自力著《怎樣編史修志》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前有緒論,后有附錄、后記,包括史志概論、史志資料、史志編纂、史志續修、專業史志、年鑒、修改送審、出版印刷、史志出版印刷后的工作9篇,總計約25萬字。作者姜自力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史志工作,經歷了中華人民和國第一輪、第二輪修志,既是一位縣級地方志工作機構的領導組織者,也是多部縣志、市志、省(區)志、專業志、年鑒的編修實踐者。
姜自力 ·語言文字 ·24.9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原名《勵耘學刊》(語言卷),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語言學類重要學術集刊。2005年創辦,每年2輯。本集刊主要刊載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精品成果,稿件具有前沿性和學術價值,或屬原創性理論,或為原始性資料,或者具有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刊已被遴選納入CSSCI集刊收錄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4.7萬字
劉青主編的《中國術語學概論》是中國首部系統介紹中國術語學知識的學術專著。書中各個章節的編寫者都是改領域里頗有建樹的研究學者。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是從理論方面介紹了術語的特點,理據,功能。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側重于實踐方面的知識。介紹了術語詞典的編纂,術語的翻譯,術語的規范工作,術語的對比,術語的計算機研究,術語的教學等。
劉青 ·語言文字 ·24.7萬字
本書以古文字為依據,通過漢字構意揭示漢字的語用規律,為字詞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深入挖掘漢字形體中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探索傳統文化教育與識字教學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解析漢字形體中蘊含的獨特創造智慧,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素材,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解析漢字構形表現詞義的方法和技巧,啟發學生作文構思方法與寫作技巧;利用漢字構意揭示語詞的隱含義,使詩文煉字之妙不僅可以意會、言傳,還有規律可循和可操作性,開辟了詩文賞析新途徑。
張素鳳 ·語言文字 ·24.7萬字
本書從歷時和共時兩個層面對詞體進行考察,既有對中國詩體發展、詞體自身演進歷程的描述和梳理,又有對詞體語言面貌和美感特質的分析和總結,探討了詞之所以為詞、詞何以為詞等根本性問題,并對詞體在演進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特質及其表現出來的諸多語言現象進行闡釋。
李東賓 ·語言文字 ·24.7萬字
《中法語言政策研究》(第三輯)是2016年第三屆“中法語言政策與規劃國際研討會”的重要成果,也是中法人文教育領域交流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對中法語言政策與規劃進行系統、全面的對比研究的專著,本次研討會主題為“語言發展與文化多樣性”,內容涉及:中法兩國的語言政策與規劃、語言保護與文化多樣性、語言服務與語言傳播、漢語教育與法語教育方面的思考,基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語言對策,是本書關注的焦點。
李宇明 ·語言文字 ·24.6萬字
《漢字字形與理據的歷時互動研究》以典型字形為出發點,充分挖掘漢字各階段的形體細節。共時與歷時相結合,尊重字形實際,注重相關字形的系聯,在完整演變鏈條上和漢字結構體系中細致比較。全面觀照字形調整變化的具體情形,深入探究演變中的各種影響因素,思考字形與理據的歷時互動。
譚飛 ·語言文字 ·2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