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類為什么能夠演化成今天這樣?是什么驅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什么是創新?創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質,規避什么風險?《創新簡史:打開人類進步的黑匣子》采用“記敘+議論”的體裁,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從技術、科學、體制、產業、文化等方面,用豐富的故事細節為公眾展示人類創新的過程,并分析其中的各種問題,也有對一些經典問題如“錢學森之問”“李約瑟難題”、中國產業創新“七宗罪”的思考和分析,既給人以趣味,又引人思考。
趙炎 ·社會學 ·16.9萬字
本書概括性地總結了世界各國農地流轉與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和對我國的啟示;從總體上對我國農民工承包地流轉和城鎮化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所應采取的對策建議做了闡述。以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的六個地方為例,對農民工流出源頭的農民工承包地流轉和城鎮化情況,以及農民工流入地的外來農民工城市融入情況做了研究。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對與農民工承包地流轉和城鎮化相關的主要問題,如農民工承包地流轉的長效機制、農民工在城鎮差別化落戶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呂世辰等 ·社會學 ·32.9萬字
近年來,社會組織行為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構建預測模型以預測組織可能的行為上。數據挖掘方法,特別是分類方法,近年來成為組織行為預測建模的主要方法。本書比較分析了主要的分類方法所建立的組織行為預測模型的性能,為不同情形下分類方法的恰當選擇提供了依據。組織行為數據普遍存在類不平衡和誤分類代價不一致的問題,這導致標準分類器所構建的組織行為預測模型性能較差。為此,在期望誤分類代價這一指標下,本書研究了四種典型代價敏感學習方法基于不同標準分類器所構建的組織行為預測模型的性能,為不同情形下代價敏感學習方法的恰當選擇提供了依據。另外,本書提出了一個新的適用于組織行為模式挖掘的代價敏感學習算法。最后,針對組織行為模式挖掘誤分類代價易變且不易確定等特點,本書提出了基于代價曲線的個性化解決方案。本書適合行為分析、數據挖掘、決策支持、商務智能等領域的學者、教師、研究生、本科生閱讀使用,也可供承擔管理社會組織職能的政府相關部門及事業單位的決策者與工作人員學習參考。
蘇鵬 ·社會學 ·7萬字
本書講述了全球最大的光學企業法國依視路集團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千千萬萬在華的外資企業中的一家,從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開始,一路走來的收獲、挫折、經驗和教訓。20多年來,依視路在中國的日日夜夜是外資企業中國40年改革開放輝煌歷程的一個縮影,其中遇到的問題,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思考可能會對外資公司和他們的合作伙伴帶來一些有益的借鑒。與此同時,此書可能也是中國視覺健康行業的首部企業史,窺一斑而見全豹,第一次整體再現了中國視光這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行業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的發展歷程。在目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國際經濟傾向下,依視路作為一家非常全球化的公司,可以現身說法,讓事實說話,反映出在華外資企業在全球化中發揮的作用和正能量。
傅杰妮 呂建中 ·社會學 ·11.9萬字
產權是政治的基礎,從產權視角研究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非常重要。本書從煤礦產權及其變遷視角,以一個典型的資源型農村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產權形態下資源型鄉村政治生態的變化及特征,探尋不同產權結構對資源型農村政治生態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農村政治生態的內在機制,說明產權與政治生態的內在關聯。
劉鐵軍 ·社會學 ·16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的國門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毒品重新成為我國社會的重大問題。三十多年間,我國禁毒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解釋、刑事司法適用等方面經歷了理想到現實、激情到理性、宏觀到具體的變遷,圍繞毒品問題的刑事規制,刑事政策、犯罪學、刑法教義學等多學科都嘗試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闡述。本書以刑事政策學入手討論毒品刑事立法的正當性,以教義刑法學入手討論禁毒刑事司法解釋及司法適用的合理性,以犯罪學路徑思考毒品合法化爭議的理論基礎,旨在以刑事規制為線索,勾勒我國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禁毒實踐的經驗與教訓。
高巍 ·社會學 ·20萬字
“我是人,不是算法!”比“狗屁工作”更可怕的,是“工作”本身的分崩離析。揭穿勞動場域自動化未來的殘酷真相。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技術奇跡的時代,電腦打敗了人類國際象棋大師,AI寫出了流行歌曲,機器正在學習閱讀我們的思想……然而,這些閃閃發光的表象,卻是由數以百萬計的工人最原始的人工勞動和低廉薪水所支撐。而這些來自大量低薪勞工處理的數據被應用在各種方面,從無人駕駛汽車,到Google圖像搜索等各種數據處理,盡管這已經是新數字經濟中越來越強大的一部分,但卻很少人知道隱蔽在這背后的真相——處理大量數據的都不是AI,而是通過網絡遠程接單的貧困人口。當大公司發現原始人工的成本低于AI,且識別精確度遠高于AI,奇特又諷刺的新工作模式誕生了:一方面系統不再創造有發展前景的新工作機會,也不再推動生產力進步,另一方面,廉價的人類勞工變成人工智能的末端,從事最枯燥重復的外包工作。作者融合了政治經濟學、當代勞動研究最新理論,針對這種通常不為人知、隱蔽的勞動形式,考察其對全球資本主義和現代社會的影響。
(英)菲爾·瓊斯 ·社會學 ·7.1萬字
《我們都是食人族》為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斯特勞斯于1989年至2000年間,在意大利《共和報》所發表的16篇專欄集結,以及發表于1952年的《被處決的圣誕老人》一文。在這些文章里,列維—斯特勞斯立足當時社會熱點,探討了如圣誕為何“習俗”風靡全球、瘋牛病蔓延廣泛、女性割禮是否侵害人權、親子關系應基于血緣還是親緣等議題,用結構主義和人類學的眼光審視自己身處的時代和社會,反思科學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所謂復雜或先進的社會,與被誤稱為原始或古代的社會,兩者之間的距離遠較人們認知的小上許多?!本拖癯霭嬗?955年的《憂郁的熱帶》一樣,列維—斯特勞斯文章的寫作時間并不標示它過期的時間。相反,他在這些文章中對當代社會的文化反思放到現在依然成立,且無比犀利,幾近預言。
(法)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 ·社會學 ·8.1萬字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社會文明問題。以人性、生產力和社會制度的文明演進為主線,對中華傳統經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契約論》、《國富論》等作了許多獨到的解讀。尤其是對人類歷史經濟形態的劃分以及將革命視為社會文明演進的基本規律等,都有著創新性探討。語言簡潔、文風樸實,條分縷析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是符合“世界文明發展大道”的這一科學命題。
白春陽 ·社會學 ·26.2萬字
本書選擇鄉村教師作為研究“三農”問題和農村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從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中去探索鄉村社區、地方政府與教師之間的復雜關系,分析教師身份的國家建構與鄉土生活的沖突與矛盾。透過教師個人的生活敘事,從而將宏大的歷史變遷置于鮮活的生命場景中去,展示鄉村社會、文化與國家力量沖突與競爭的生動場面,使我們更為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教師在新農村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缺陷。
張濟洲 ·社會學 ·16.6萬字
極限是自我管理和組織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本書的中心主旨是探究我們應如何通過正確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自我管理來超越個人極限,敢于去嘗試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高效能人士能做出非凡成績的關鍵在于其行為方式。在這本書中歐洲管理大師馬利克分享了自己面對挫折與危機的心路歷程,總結了超越極限和關鍵決策的人生智慧,告訴你如何告別平庸,超越極限,從而更好地體驗活力四射的工作與生活。
(奧)弗雷德蒙德·馬利克 ·社會學 ·9.8萬字
本書初版于2003年,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是由一篇篇對中國鄉村所作的田野調查筆記構成,曾經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作者從鄉村生活的細節--諸如半熟人社會、農民的合作能力、村莊精英的譜系、農民負擔機理等等作深入透視,讓讀者沉浸到鄉村中,沖擊原有的對鄉村的經驗與想像,促使你去思考,這正是不易察覺的中國經驗、中國常識。過去的十年,中國的鄉村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計劃對原稿做一次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訂,答應交給我們再版,以滿足市場上對本書的需求。北大法學院蘇力教授曾為本書作序。
賀雪峰 ·社會學 ·26.2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軸,以宏觀的視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數據與實例,完成1978至2020年間,中國以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為標志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大歷史述事。本書主體內容,以改革開放之初的政策紅利與大范圍扶貧成果、三步走戰略實施初期的扶貧攻堅、“重中之重”戰略定位初期的扶貧成果、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與脫貧攻堅為四大板塊。本書寫作特色,以經濟社會的不斷繁榮富強與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為述事背景,以中國共產黨引領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支撐發展現實的基層實踐、百姓的訴求與呼聲這三者互動演進不斷深化的歷史脈絡為主線來展開內容。
徐恒杰 ·社會學 ·10萬字
《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采取理論與實證相結合、問題與對策相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相結合的形式,總結了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總體情況和實際案例,分析了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政府機制、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有機結合的特點,針對性地提出了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理念、政策和方案,對于我國政府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實現政府管理和服務創新,對于我國公共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都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同時,《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針對社會組織在承接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其客觀體制根源和主觀能動原因,從政府與社會心態、構建制度體系、加強政社合作、擴展資金來源、增強社會組織責任感、培育專業社會工作者等方面,提出了加強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發揮社會組織功能與優勢的努力方向和具體建議,對于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推進社會組織有序建設和良性發展提供了富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王浦劬 ·社會學 ·24.3萬字
拓展知識廣度與深度,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識讀本“新核心素養”系列重磅推出!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通識教育與通識閱讀應運而生。本書系目的在于讓讀者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成為一個兼備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
(美)杰伊·西格爾等 ·社會學 ·137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呈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居民家庭能源消費在不同地區、群體中卻呈現出差異化的分布狀態。這種差異化的分布狀態是經濟、社會、政策、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還影響著“節能減排”“平衡性、包容性發展”等相關能源政策的實施效果。本書以我國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為研究對象,探討地區間、群體間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發展趨勢及其分布狀態,這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變遷歷史,更有助于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公平、合理分擔“節能、減排”責任,實現“發展責任全民共擔,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首先,本書結合經濟、人口、資源稟賦等指標,對我國各省份居民家庭能源消費分布狀況進行測度;其次,結合國際能源署提出的“能源發展指數”以及“節能減排”新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指數”對我國各省份居民的家庭能源綜合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最后,分別基于因素分解分析、隨機前沿分析以及面板模型分析三種方式對我國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驅動因素及其差異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鄭佳佳 ·社會學 ·12.3萬字
人類始終被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求知的好奇所驅使。我們渴望了解未來,無論未來是危險還是安全,是稀缺還是豐富。隨著科學方法的提升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們更有信心通過累積及解釋過去的模式來預測和量化未來。珍妮弗·M.吉德利在書中探討了一些我們☆急于知曉的問題:什么是“未來”?未來是尚未到來的時間?未來是烏托邦?未來有沒有歷史?未來只有一個,還是有很多可能性?她又接著追問:未來是真的可以預言,還是由我們的思想、感情和行動創造的?
(澳)珍妮弗·M.吉德利 ·社會學 ·7.6萬字
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本不足,成為影響他們就業、生活、市民化以及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制造業強國戰略實施的巨大掣肘。本書從人力資本理論、發展型社會政策理論以及社會治理理論視角,探討建構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政策體系,重點圍繞影響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的因素、相關變量卡方檢驗與雙變量統計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探討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培訓現狀、問題和成因。
銀平均 ·社會學 ·24.2萬字
本書分十個章節,主要包括:創造力的發展歷史;創造力的測量方法;影響個體創造力的因素;創造力的負效應;創造力與社會疏遠;中庸思維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如何培育中國大學生的創造力;如何在組織中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如何在網絡時代激發個體的創造力;關于創造力的個案研究/實驗研究。本書是對近幾年來研究的梳理,內容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實證研究也比較嚴謹,而且對創造力研究新的領域(如互聯網與創造力,創造力的負效應)都有所涉及。
張光曦等 ·社會學 ·11.7萬字
本書描述的是一項近代背景下的“改造邊疆”的“實驗”。這項“實驗”的目標非常明晰,就是在新的國家體制中給“邊疆”和生活在這里的“少數民族”尋找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個“定位”的過程,正是現代國家“化邊”工程的核心主題。書中作者從歷史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的視角,從行政體制建設、身份改革與社會控制、移風易俗與人群分類四個方面探討中國從“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的歷史性轉型在“邊疆”和“民族”的問題上所遭遇的困境。
王娟 ·社會學 ·3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