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著力發掘運用包括中共婦運文件、全國婦聯部門檔案、婦女(聯)史志、婦女工作者口述訪談、婦女報刊在內的豐富史料,從“中國共產黨部門工作史”的新視角,全面、系統、深入地展現了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這一時期中共婦女工作的歷史形貌,揭示了學界過去語焉不詳的當代中國婦女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的起源、發展與演變,增進了對毛澤東時代中國婦女運動的進程與走向的理解。
耿化敏 ·社會學 ·24.3萬字
本書重點復原以民間信仰為紐帶構建的城市移民社會網絡,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城市社會空間塑造。本書將民間信仰在移民社會適應中所扮演的組織城市基層社會作用。民間信仰及其與城市發展共進的研究不僅豐富了城市發展史的相關研究,也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生活風尚研究的拓展,這對具有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上海城市研究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也為全國其他城市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典范。
陳云霞 ·社會學 ·23.5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各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歷史與現狀、載體與版本和裝幀、收集與整理等方面的情況,并在描述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總體面貌方面突出多文種、多語種和不同地域等特點,盡可能做到30多個文種的古籍文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體現,即便無文字民族的口傳文史資料也盡可能地予以涉及,力求對我國各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基本面貌予以全面展示。在此基礎上,還對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朱崇先 ·人類學 ·27萬字
以往,對出土文獻,多是從古文字學、考古學、歷史學等角度加以研究,較少從語言學的角度去探究。研究杜代漢語的學者,很少涉及出土文獻,往往只利用傳世文獻去研究古代詞匯、語法、音韻等。由于傳世文獻的局限性,其研究成果也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本書作者從新近一大批出土文獻著手,利用出土文獻進行語言學的研究,成果顯著,有較大的學術價值。
張玉金 ·圖書檔案 ·20.1萬字
西藏是一個巨大的話題,西藏一直就是一個話題;認識到西藏話題在言說上的復雜性,恰當地言說這個話題,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本文集主要是圍繞“我的言說西藏的方式”進行選編的,在時間度上涵蓋了在藏二十多年的歲月。本文集就如何言說西藏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個人性看法,對于人們了解西藏的歷史、文化,了解西藏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西藏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論建設和準確認識所謂“西藏問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郭克范 ·社會學 ·23.1萬字
中國中產的崛起是對共同富裕理念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效詮釋。今日中國中產既有強烈進取的經濟發展動力、強有力的愛國與世界眼光,同時對全球化、西方霸權衰落、動蕩中的中美關系有著獨立且敏銳的觀察、研判,具備坦率與直接的批評諫言能力。中國中產的迅速興起和爆發性增長,將驅動中國國內的發展,并直接影響中國的對外姿態。作者從社會、經濟、學術、藝術等各個層面介紹分析了以上海中產為代表的中國中產的生活狀態,并且以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調查為切入點,理性看待中國崛起與發展,聚焦“中產”這一中國社會力量,并置于當今中美關系的大背景以及全球化新局勢中來理解這一討論。
李成 ·社會學 ·22.6萬字
《西方文明起源導讀》旨在幫助讀者獲得西方文明起源的知識,這是讀者了解歐洲文化、文學及文明發展歷史的核心知識和基礎,有助于提升讀者的人文素養。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本書提供了英漢對照版本。全書共二十章,內容主要基于三個層面:1、作者基于自己對西方文化的長期研究和教學,深入淺出地介紹知識點;2、引導讀者進行適量的經典片段閱讀;3、針對所講內容提出啟發和開放性問題,目的是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
(英)馬克·巴克 ·語言文字 ·25.4萬字
本書作者結合多年來教授考研英語語法的輔導經驗,全面梳理考研英語真題中常考到的重要語法知識,進行由淺入深、重點突出的歸納和講解;后從幾大題源期刊為熱門的文章中挑選出相關知識點進行測試,將理論直接轉換為實踐,以讓考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周思成 宋智鳴合著 ·語言文字 ·28.4萬字
本書的編纂是與高校新聞傳播學專業課程設置中“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程不可分,是與國家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不可分,是國家對高校新聞傳播學教育的時代定位和指南的表達。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力求以新聞為語境,通過每一位經典作家的個人經歷、時代特征、政治經歷、思想特征描述來分析各自或同質或異質的新聞傳播觀點、新聞傳播思想,同時,選擇了經典作家們關于新聞的經典論著,在經典導讀的幫助下,使學習者通過讀原著,直面每一位經典作家的思想,從而使學習者獲得全面、客觀、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本書以馬克思及其經典作家的新聞理論為主,以其原著文本閱讀和賞析為輔,構成理論和原著閱讀并行的風格,從而更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全書共分兩編15章。
朱杰編著 ·新聞傳播 ·20.6萬字
基礎教育哲學屬于教育哲學的分支學科,本書旨在系統地討論基礎教育領域的哲學問題。首先,書中介紹了哲學與教育哲學的基本情況。其次,分析基礎教育的內涵、目的與價值,對基礎教育問題進行哲學探討,并討論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知識價值取向與教育、人的主體性與教育、教育方法的哲學思考、休閑與教育、社會哲學與教育等話題。最后,討論了如何形成教師的教育哲學與學校的教育哲學。本書在結構上追求合理和創新,在內容上強調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并重,對教育學專業大學生,以及對基礎教育研究感興趣的教育實踐工作者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均會產生有益的啟示與幫助。
陳建華 ·教育 ·31.8萬字
《琵琶記》是中國古典戲曲史上,少數同時以“譯”“演”“研”三種傳播形態進入英語世界的經典劇目。百年來,《琵琶記》不僅在美國百老匯、美國大中院校及社區舞臺登臺獻演半個世紀之久,還作為中國戲劇的唯一代表載入《世界戲劇評論》史冊。系統梳理《琵琶記》在英語世界的多維度傳播研究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書基于豐富多樣的一手文獻,綜合運用戲劇學、翻譯學、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等跨學科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從中西戲劇比對的跨文化視野,以共時與歷時的雙向維度,從譯介、演出和研究三個不同維度,全面考察南戲《琵琶記》自19世紀中葉至今在英語世界的百年傳播研究史和動態接受史,凸顯作品海外傳播過程中的文學性、劇場性和學術性的綜合特征,理析其“去經典化”趨勢之深層原因,并總結其個案傳播經驗對中國戲曲文化“走出去”并“走進去”的啟示。全書除文字部分外,另附各種渠道收集的《琵琶記》海外演出圖片近百幅。
張秋林 ·新聞傳播 ·20.5萬字
本書系配合清華大學中文系研究生“中文學術規范與專業素質”課而編選,匯集該系教師近年來部分學術論文,內容包含中文學科所涉及的主要方向,突出選題新穎、方法獨特、遵從學術規范等特點,有助于學生掌握學術論文選題、寫作的基本要領,希望可以為中文系各專業研究生提供學術論文寫作上的借鑒。
清華大學中文系 ·教育 ·36.9萬字
本教材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標準,以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技術為基礎,以師范院校本、??茖W生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為目標編寫。全書共六章,分別為現代教育技術概論、信息化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媒體、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與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與評價。本教材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主線,以具備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貫穿其中,既強調基礎性和理論性,也突出實用性和技巧性,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李兆義 桑蘇玲 楊彥棟 ·教育 ·21.1萬字
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史論的研究,對于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建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自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中國學界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積累了豐富的治學成果,經文獻的多源檢視和擢選,我們編成多卷本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史論的研究歷程——中國學界文選》。本書是該文選的第二卷,收錄了1990年至1999年之間發表的相關文論,將其按照史實考辮、原著解讀、理念闡析的類屬編排。希望本套文選的出版,能夠為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理念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拓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創新體系提供有價值的文獻咨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室 ·新聞傳播 ·30.3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內容:現代科研(學術)的概念、特點;科技情報交流的產生發展及其交流系統;科研與科研方法中的科技信息的需要及檢索;科技情報源的產生發展、信息特點及其檢索利用;實際科研中的科技信息的檢索與利用案例分析;科研能力的培養。特色是提供具體的科研活動中的科技情報檢索與利用的案例分析,包括科研課題的立項、不同科研方法中的科技情報檢索與利用、科研中的情報跟蹤、結題評價中的查新利用等,貫穿整個科研活動來介紹科技情報的檢索利用。
李霞 趙華 胡文忠編著 ·新聞傳播 ·20.1萬字
本書為中山大學流動人口衛生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廣州)與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所(瑞士日內瓦)合作開展的“遷移與健康”項目的成果,該項目由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資助(資助號:10-009)。項目揭示了過去三十年間中國大規模人口遷移帶來的巨大健康挑戰,以農業轉移人口為主的流動人口目前已達2.45億,他們暫時或永久性地向城市流動以尋求更好的就業與生活環境,這一人口遷移運動對中國的人口健康現狀、疾病傳播模式以及醫療保健制度和相關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這些問題在過去很大程度上被學界忽視,并且沒有得到公共衛生政策制定者的充分重視。因此,“遷移與健康”項目為填補上述領域的研究與政策空白進行了初步探索。
凌莉 (英)薩拉(SARAH COOK) 張術芳 陳雯 ·人類學 ·30萬字
出版評論史是出版史研究的重要分支,本書對現代出版評論史料進行整理、分析和論證,考察了這一時期出版評論實踐發生、發展、深化的過程,從而揭示出我國現代出版評論的本質特征與發展規律,對于豐富現代出版史料、深化現代出版史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曾建輝 ·新聞傳播 ·23.6萬字
“何微新聞獎”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在國內新聞教育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19年10月下旬,第三屆“何微新聞獎”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在西安隆重舉行。論壇共設六個分論壇,每個論壇均設置了九位評委,評委們由來自全國知名新聞傳播學院的學術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科期刊的主編們擔任。論壇順利結束后,舉辦方西北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循例擬將獲獎論文結集出版,作為論壇順利舉行的成果,以總結本次論壇的優秀論題。
孫江主編 ·新聞傳播 ·36.1萬字
本書對“城市工作中心主義”、“中間階層的下滑”、“職業神圣感與勞動創造性的喪失”、“去自然的城市化”、“休閑空間的被占用和被出賣”、“文化造景運動”,“販人式中國旅游”,“為了發展而發展的發展主義”等問題予以誠實的揭示,并對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抱以深切的期待。作者對當代城市“消費性休閑”的發生機制進行分析,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以此研究為切口,對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諸多重大問題(如城市生活方式、發展、金錢價值觀、權力意識等)的相關面向進行批判性反思。這也是人文學者通過文化研究來觀察、分析、理解和介入當代中國現實問題的一個嘗試。
陳占彪 ·社會學 ·30.9萬字
劉青主編的《中國術語學概論》是中國首部系統介紹中國術語學知識的學術專著。書中各個章節的編寫者都是改領域里頗有建樹的研究學者。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是從理論方面介紹了術語的特點,理據,功能。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側重于實踐方面的知識。介紹了術語詞典的編纂,術語的翻譯,術語的規范工作,術語的對比,術語的計算機研究,術語的教學等。
劉青 ·語言文字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