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圍繞生活中的難與苦,將老舍、豐子愷等作家作品中刻畫人物悲慘命運的隨筆和畫作融合在一起,達到共同烘托這一主題的目的,以此向讀者展現作品中人物的種種無助及其所表現出的勇氣,旨在鼓勵人們,遇到困境時,要以豁達、長遠的心態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描寫底層勞動者的窮苦、知識分子的艱難處境并挖掘其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是這部作品中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也是他們所寫、所畫中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地方。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會與本書的內容有交集和共鳴。
老舍著 零露 滿巖編 ·名家作品 ·10.9萬字
《國學梯級公開課2》是由著名國學專家摩羅結合12年一線教學經驗傾力編著而成的,收錄沈括、曾國藩、劉向、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馬遷、王夫之、黃宗羲、譚嗣同、李時珍等名家經典,囊括序、傳記、奏疏、散文、說明文等文體,涉及經學、史學、社會學、藥學、口才學、軍事等學科。其中《左傳》選叔孫豹論“三不朽”學說的篇章。史部選有管鮑之交以及管仲助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故事。副課文選自《清史稿》、康有為《公車上書》和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摩羅 楊帆編著 ·名家作品 ·10.1萬字
該小說創作于1921年底,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魯迅 ·名家作品 ·14萬字
《小坡的生日》是老舍先生創作的一部長篇童話,作品以生活在南洋(即新加坡)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為主人公,講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夢境,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也隱含了作者對南洋種種現實弊端的嘲諷。這本書文字生動,文筆簡潔,格調活潑,天真爛漫,富有想象和幻想的成分。同時作者運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來說出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文博士》講的是一個心術不正、懷有野心的留學美國后回國的哲學博士文志強的故事。文博士是一個不學無術卻精于權術的文痞政客,他打著留美博士的洋招牌,招搖撞騙,巴結權貴,鉆營到名利雙收的“專員”肥缺。他雖然也愛錢,但深知要弄錢,就得做官。因此他信奉的人生哲學是“錢本位加官本位”的二位一體。老舍用戲謔嘲諷的犀利筆鋒,鞭撻了舊中國“儒林”中的丑類。
老舍 ·名家作品 ·14萬字
精選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大師的數十篇傳世經典,無論是建筑文字還是詩歌、散文、小說,此處應有盡有!《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清式營造則例》緒論、《古建序論》、《笑》、《風箏》等經典篇目盡數收錄!進一步展現兩位大師的思想精華!
梁思成 林徽因 ·名家作品 ·9.6萬字
《豐子愷給孩子的散文》精選民國文學大師豐子愷46篇文章,全書分為4輯,以敘事、寫人、寫物、抒情為主題分為四大章節,全面提升孩子寫作及觀察生活的能力。其中7篇選入《語文》教材,13篇選入中高考試題,更有8張豐子愷先生后人親自甄選給孩子的插畫,增添閱讀趣味。豐子愷體貼入微地用兒童視角觀察日常生活,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生活的點滴,用一顆赤子之心向孩子們傳遞出率真的情感,回到孩子的世界,找回本來的自我。
豐子愷 ·名家作品 ·11.7萬字
《聞一多作品精選》精選了聞一多先生多篇詩歌如《紅燭》《死水》《七子之歌》,還選錄了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的研究與批評如《人民的詩人——屈原》《什么是九歌》等名篇。本書收錄的詩歌創作與詩歌評論多角度呈現了聞一多先生對于詩歌格律美的具體主張:詩歌應有三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本書還收錄了聞一多先生與親人朋友的書信,將他幽默又柔情的一面展現給讀者。
聞一多 ·名家作品 ·11.4萬字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一位來自農村的人力車夫祥子在北平城三起三落的悲劇故事。經過三年的奮斗,他終于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可是他的美好愿望總是一次次落空,最終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崩潰,變成了一具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它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作品以人力車夫祥子為中心,同時又交織著北京窮苦社會的世俗風情。作者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使得本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重要地位,并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極高的聲譽。
老舍 ·名家作品 ·13.6萬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括十篇散文,較完整地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圖。那些難以忘懷的童年趣事,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魯迅先生充滿愛與溫情的回憶中躍然紙上。
魯迅 ·名家作品 ·19.9萬字
《愛上一座城》一部集專業理論、建筑美學、散文筆法于一體的建筑入門書,書中對中國建筑的特征、發展以及城市規劃進行了詳細介紹。
林徽因 ·名家作品 ·10.5萬字
本書是朱光潛作品的自選集,文章選自朱光潛的四部著作(《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談美書簡》),內容經典,較清晰地表現了朱光潛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美學觀。附著名畫家汪鈺元所畫精美插畫,精美圖文,解讀大師畢生思想精華。
朱光潛 ·名家作品 ·10.2萬字
《魯迅選集》(法文版),共四卷,按照時間順序選取了魯迅具有代表性的小說、散文、散文詩(第一卷)和雜文(第二、三、四卷)。雜文是魯迅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其雜文融詩歌和政治批評為一體,反映了魯迅深邃的思想,語言內涵豐富,風格辛辣諷刺,揭露了當時的中國社會。本書收錄小說包括狂人日記《狂人日記》《阿Q正傳》,散文《藤野先生》,散文詩《秋夜》《過客》等,收錄雜文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中的名篇《論雷峰塔的倒掉》《紀念劉和珍君》等。《魯迅選集》(第一卷)收錄魯迅小說、散文及散文詩。
魯迅 ·名家作品 ·17.3萬字
《上下古今談》,全書別具風格,行文沖淡,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幽默風趣,寓莊于諧,真個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讓讀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蘆中,又感到淋漓酣暢的痛快。
張恨水 ·名家作品 ·19.3萬字
名由作者自己擬定,未編完而因病終止。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時,由許廣平編定印入。1957年在此基礎上擴大重編。共收文126篇,為1903年到1936年間所作,包括當時搜集到的所有未曾編入各文集中各種體裁的作品。
魯迅 ·名家作品 ·11.3萬字
《借我心動如初見》是散文家梁遇春的散文集,收錄了談讀書、論學問、聊愛情、議朋友等方面的內容。梁遇春被譽為“中國的伊利亞”,其散文深得英國小品文的精髓,又扎根于中國古典文學的土壤,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短暫的一生留下為數不多的散文,多為傳世精品。好友馮至稱他足以媲美中國唐代的李賀、英國的濟慈、德國的諾瓦利斯;胡適認為他是“一個極有文學興趣與天才的少年作家”。正如梁遇春所言:只有對人生有了清澈的觀照,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我們的心靈因此可以獲得長久的自由。這正是本書魅力所在。
梁遇春 ·名家作品 ·9.6萬字
該散文集出版問世后,培根迎來了一片贊譽聲。雖然培根自己對散文集的評價并不太高,他說這個散文集不過是“我在其他學習過程中的偶然心得而已”。但批評家們不這么認為,他們走得更遠,他們認為培根開創了一種叫作“散文”的新寫作形式。當然,后來有人發現,培根的散文構架更多來自法國大散文家蒙田(參見遼寧人民出版社“最經典英語文庫”其他各輯書目)的作品,來自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也發現培根其實是向更多的其他大作家們的作品中汲取養分。雖然如此,但這部《培根論說文集》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就有人評論說,《培根論說文集》較之其他人的散文作品,更深刻,更具獨有特征,它已經成為英語世界里的最杰出的作品。
(英)F.培根 ·名家作品 ·5.2萬字
《而已集》是魯迅1927年所作雜文集,1928年出版。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魯迅 ·名家作品 ·9.5萬字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的經典之作,分為詩歌、散文、小說三個部分,分別精選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輪盤》等集子中的名篇。
徐志摩 青檬 ·名家作品 ·18.8萬字
亞洲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純美精致的中文著作。郁達夫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又因與王映霞的婚戀糾葛、晚年客死蘇門答臘等事件,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壇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書收錄了郁達夫經典散文作品和部分短篇小說作品,能夠反映郁達夫作品的整體藝術風格和創作成就。
郁達夫 ·名家作品 ·11.5萬字
張恨水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為小說家的巨大聲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本次是張恨水散文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結集出版。“全集”共分七卷,分別為《最后關頭》《小月旦》《山窗小品》《北京人隨筆》《上下古今談》《明珠》《寫作生涯回憶》。這些作品字里行間都充盈著詩畫之美,透露出一種清淡秀雅的閑逸之風。閱讀這些日常清談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張恨水那于尋常舊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國滄桑之感。
張恨水 ·名家作品 ·1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