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柳永,始終行走在宋朝仕途的邊緣,他以傲視才情揮就迤邐宋詞,他以真心溫暖那些傾城女子。想棄了浮華,醉了煙花,終是不舍;想遠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書為散文體傳記,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為背景,以柳永的詞為脈絡,運用散文化筆法點評、賞析,進行個性化、情感化解讀,展開柳永一生的愛情傳奇與功名得喪。
木溪 ·文集 ·10萬字
本書精選了林徽因的詩歌、散文、小說和書信等多篇文章,共分為四輯,這些文章,或寫友交往、家庭瑣事,或寫真實的感受和見聞,或發表真實的議論,思想內涵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她的詩歌曼妙飄逸、清麗宛轉,她的散文熱情洋溢、意蘊悠長,她的小說文字細膩、情感真摯,她的書信也充分展示了她的至情至性。本書經過精心選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有助于我們全方面了解林徽因的思想精神,適合青少年細細品味,體味不同人生,對青少年寫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導和啟發作用。
林徽因 ·文集 ·11.1萬字
本書為一部以抒情為主的詩詞集。收錄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詩詞作品,從1998年艱難的打工歲月至今,記錄了作者看到的每一處風景,經歷過的難忘之事。有登高望遠時感受到的“一縷清風眉宇間”的愜意,也有“流水一去恨茫茫”的無限憂傷。有對杜甫、李煜的崇敬之情。也有對自己多年孤獨無依,獨自飄零的深深慨嘆以及與疾病作斗爭時的痛苦無奈之情。還有作為一名志愿者對社會上最貧困最弱勢群體的憐憫和大愛之心。可以說浸透著作者的血和淚。作品大多從現實主義題材出發,但其中也不乏作者的浪漫主義色彩。
李廣平 ·文集 ·1.1萬字
張祥聽以教中學語文為生,愛好讀書,愛好思考,愛好寫作,從小到大樂此不疲。本書是他的作品集,內容包括小樓一夜聽春雨·散文卷、夜夜書為媒·悅讀卷、隔世的抒情·詩歌卷、別人的生活·小說卷、靜夜功課·教育隨想錄五個部分。
張祥聽 ·文集 ·8.7萬字
這是一本徐志摩的書信日記集,從中可以窺見徐志摩的真實點滴。書中收錄了志摩寫給梁啟超、胡適、梁實秋以及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等人的信札,還有志摩留下的部分日記,既能滿足讀者的八卦欲望,又具有突出的文學色彩。愛、美、自由是志摩終其一生的理想追求,他為之生,亦為之死。全書配有大量精美插圖,全彩印刷,裝幀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徐志摩 ·文集 ·11.2萬字
《鱷魚手記》是臺灣作家邱妙津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長篇小說,華語世界一部女性主義文學經典。小說以主人公“我”的大學生活為背景,通過一段段感情的萌發、深陷乃至最終仳離,直面內心深處極致的愛與無人理解的悲哀,逼視年輕人敏感自傷的內心世界。《蒙馬特遺書》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給這個世界的生命告白。愛欲的強烈、背叛的痛苦、不顧一切的占有與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這些文字,記載了她的勇氣與奔赴,也記載了她的困惑、碰壁與絕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經驗思考并重建愛的法則,思考愛與死、生命與藝術的關系。
邱妙津 ·文集 ·19.7萬字
演講集,一九八〇年出版,收錄博爾赫斯在一九七七年夏天所做的七場講座內容,分別以《神曲》、夢魘、《一千零一夜》、佛教、詩歌、猶太教神秘主義以及失明為題,講述博爾赫斯與《神曲》的交往、鏡子與迷宮混雜的夢魘、東方意識、佛教的本質、詩的審美、圣書的觀念以及藝術的工具等等。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文集 ·6.8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最經典的自然隨筆。德語翻譯家韓耀成傾情演繹。精選15幅黑塞本人精美手繪彩圖,其中多幅國內首次收錄,超值收藏!
(德)赫爾曼·黑塞 ·文集 ·8.4萬字
《憩園》創作于1944年,緣于作者在抗戰期間兩次回到成都老家所得的印象,可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續篇,講述的是大家庭敗落以后的事情。這部小說借著一所公館的線索寫出了舊社會中前后兩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勞而獲的金錢成了家庭災變的原因和子孫墮落的機會。香港文史學家司馬長風曾如此評論《憩園》:“論謹嚴可與魯迅爭衡,論優美則可與沈從文競耀,論生動不讓老舍,論繾綣不下郁達夫,但是論藝術的節制和純粹,情節與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諧,以及整個作品的晶瑩渾圓,從各個角度看者恰到好處,則遠超過諸人。”
巴金 ·文集 ·9萬字
當詩人遇到愛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語言,那就是情詩!《半箋風流半箋癡——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詩》精選中國古代的愛情詩篇,用詩一般的語言,從相遇、相思、相守、離別、離棄、祭奠六個方面對這些情詩進行了解讀。作者在品讀、解析的過程中挖掘出了詩詞背后詩人們的愛情故事,呈現出了詩詞的寫作背景。《半箋風流半箋癡——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詩》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半箋風流半箋癡——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詩》適合廣大文學愛好者、歷史愛好者以及對詩詞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譚慧 ·文集 ·14.8萬字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學與宋清如因“詩”相識,隨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許。1933年,朱生豪畢業后到上海工作,兩人便兩地分隔,開始近十年的苦戀之旅,以書信交流情感,傾訴相思。在信中,朱生豪無話不談,暢聊人生、傾訴思念之情、切磋詩詞、交流喜怒哀樂、相互鼓勵、翻譯莎劇……貫穿始終的主線是對宋清如無限的思念和愛慕。朱生豪的書信,絕對適合在陰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堅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動到觸及靈魂,有一種說不出的好。本書精選了朱先生的188封情書,這些情書無不展示了他當時寫作的手跡和心跡,更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個立體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這或許是他的同學、友人都不曾認識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愛開口,所有的幽默、聰敏與遐思,只對他親愛的“好友”宋清如講。
朱生豪 ·文集 ·9.8萬字
本書收錄徐志摩經典詩歌作品一百五十余首,均為他短暫一生中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志摩的詩浪漫、飄逸、唯美,猶如夜鶯的歌唱,用生命演繹華彩的樂章。林語堂說:“吾于白話詩念不下去,獨于志摩詩念得下去。”書中配有大量彩色插圖,與優美的詩歌相映生輝,文圖并茂,將徐志摩的精致典雅烘托得恰到好處。
徐志摩 ·文集 ·4.4萬字
《智囊》初編于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是一部從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總集,全書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其下又分見大、知微、雄略、敏悟等28小類,包括歷代智囊故事1200余則,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本書本著以古為鑒的原則,從原書中選取有代表性的篇章,精心地進行了解譯。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在賞讀之余,從中汲取成功的養分,豐富自己的閱歷,成為一個成功的智者。
(明)馮夢龍著 東籬子解譯 ·文集 ·17.4萬字
讀散文即是讀生活、讀社會、讀人生。《民國散文》是一部全景式的散文選集,精選了魯迅、徐志摩、老舍等十位文學大家具有鮮明藝術特色的70篇散文,全書按作者分為十輯,昔時風景,憶舊懷人,浮生獨語,歲月沉思,字里行間皆有人生。《民國散文》收錄的文章題材豐富,昔時風景、憶舊懷人、生活隨感、人文思考……議論、敘事和抒情兼備。每輯文章皆為精心編次,可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與創作脈絡。此外,《民國散文》中有多篇同名或同主題作品,讀者從對比閱讀中可獲得更深的感悟。《民國散文》不僅可以讓我們領略到文學黃金時代的作家格局與文章氣質,在人格塑造、家庭教育、思想修養上也能獲得啟迪。
魯迅等 ·文集 ·17.9萬字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鄰。一樣名香惆悵句,不如側帽照詞人。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卻享有鼎盛的詞名。納蘭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華麗而悲情的戲劇。本書以納蘭的生平為主線,從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將納蘭容若的詞與情細細道來,向您呈現出一個鮮活的納蘭容若。
丁敏翔 ·文集 ·7.5萬字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多篇傳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獨特的韻味,既有豐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詩畫般的美感。他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技巧來宣泄情感,營造意境,增強散文的藝術表現力。本書除了多篇散文以為,還收錄了《愛眉小札》《致陸小曼》書信內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們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徐志摩 ·文集 ·16.3萬字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先生在美食上的才華展示:火腿、醋溜魚、烤羊肉、醬菜、湯包、炸丸子……既有飯館酒樓的看家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一壺燙酒,兩三好友,或對影獨酌,都寫得極好。梁實秋筆下的“吃”,不只是舌尖上的味道,樸素的文字記錄了那些溫存的歲月,字里行間飄散的是人間煙火,舊時北平的那些味道,仿佛穿過時光,帶著鄉愁和憶舊。
梁實秋 ·文集 ·12.2萬字
李靜、宋石男、東東槍等盛贊推薦!張立憲在《讀庫》1604中首篇推薦的作者,新浪好書榜2016年度十大好書、《中華讀書報》2016年度文學類好書!許久未見的文字高手,來者不善,如“單刀入陣,寸鐵殺人”,輕盈迅捷、利落優雅,又新鮮如洗、細致如絲。隱于市井的冷眼熱腸,為盛世燈火里黑掉了的一小塊、萎于塵土的一切招魂。一顆老靈魂,執著于記錄凡常人事的風神與根系,筆下是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們沒有寫到的東北故鄉和故鄉的人。這是賈行家(博客名“阿萊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余篇,化作“人”“世”“游”。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為背景,描畫其祖輩、父母、親友、鄰居等各種人的運命,和這人世的污濁、美好、哀傷,記錄下生命的無奈和莊嚴,卑微與貴重,為那些被剝奪被輕賤被凌辱被無視的人們、生活、城市招魂。無論尊卑貴賤,我們皆走在一段塵土中的路程,直到歸于塵土。
賈行家 ·文集 ·12.5萬字
為什么閱讀的前提是享受閱讀?哪些傳世名著并不值得一讀?如何建立屬于你自己的哲學體系?文學大師毛姆袒露閱讀與寫作心得,深刻解讀13位文學巨匠和45部經典佳作。一個聰明人的毫無保留的閱讀指南,一位天才小說家犀利有趣的文學洞見。
(英)毛姆 ·文集 ·14.8萬字
《到燈塔去》描寫一次大戰后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親密朋友在蘇格蘭某島嶼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圖在這部情節非常簡單的小說中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并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征拉姆齊之人的靈魂之光。本書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視角轉換,兩種時間,象征手法,音樂結構,借鑒繪畫等。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文集 ·1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