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知名作家潔塵日本旅行隨筆系列的最新一本,作于她赴日之旅的第15個年頭。在二十多次的旅行期間,潔塵徒步于日本的山川,又輾轉于文人墨客的寺院、宮廷與故地,將日本文化中的人物、典故和文化美學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潔塵以俳句為線索,以四季為章節,順著俳人的腳印,重走日本的鄉間與山林、城市與原野,在實地實景中,品味日本俳句特有的意境與美感,纖細、幽微、禪趣。每一段旅途,都是一次出逃、一次對世界和時間的丈量,走在路上,恰如行于浮世。
潔塵 ·外國隨筆 ·12.9萬字
德博拉·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第三部:論女性與私人財產。本書榮獲《洛杉磯時報》圖書獎,被《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評為年度好書。女性除了屬于自己的房間,或許更需要自己的房子。一部睿智精妙地探討女性買房、獨居、精神生活的個人紀實文集。為什么我們總想買房?獨居生活意味著什么?利維以自身為例,揭露女性渴望房產背后的心理、社會成因,點明房產不是關鍵,房產帶來的自由、獨立、安全、溫暖的生活可能才是女性真正渴望的。倫敦、紐約、孟買、巴黎、柏林……即將邁入六十歲的作家利維開啟了自己的獨身之旅。她穿梭于一個個風格迥異的租屋之間,對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渴望始終縈繞在心頭。弗吉尼亞·伍爾夫說,一個女人要想成為作家,必須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在《自己的房子》中,利維以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智慧,盤點了一個女人真實的和想象中的財產,促使讀者質疑自己對所有物和財產的文化理解,并思考女性個人的物質生活和智性生活的價值。
(英)德博拉·利維 ·外國隨筆 ·8.1萬字
“背包客的獨行告白,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人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記現實?還是要面對自己?新井一二三,從14歲搭上第一趟長途火車開始,有機會就想往外闖,往外飛。離鄉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國,進入中歐迷宮、見識古巴、越南,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異地十年,得到了什么?一個道道地地的東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語,中文寫作是她療傷自我的方式,在香港被叫“文化雜種”,在臺灣出版了十七本書,在東京朋友笑她窮,她目瞪口呆,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當年勇敢無懼的少女,單槍匹馬,像一顆孤獨的行星,走向國境邊界,走向流亡者的故鄉,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張愛玲的,花費最多機票錢,說最多外國話,多少次飛越太平洋……其實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與自由。現在全家的護照換了一本又一本,下廚的料理有各國菜色,行李箱貼滿入境貼紙,年輕時的遠走高飛換成了家庭組織,照樣推嬰兒車攜家帶眷跨洋飛,生活什么都可以變,但不可改變的初衷,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日)新井一二三 ·外國隨筆 ·7.9萬字
《狐貍百寶袋:我的少年時代》是澀澤龍彥的自傳性回憶集。以昭和初期的少年歲月為線索,回憶食物、漫畫、歌謠、棒球、相撲、東京大空襲等生活片段,串聯起一個普通日本家庭在戰爭年代的特殊經歷。正月料理中的甘露子,只有自己會唱的童謠,夏日風物甲子園棒球賽,令人懷念的大鐵傘,毗鄰初中的瘋人院和蘆原將軍……體弱多病的東京少年透過“西洋鏡”,窺見了閃耀的黃金時代。溫柔的追憶之下,戰爭的殘酷現實若隱若現,草蛇灰線般勾勒出那個時代的絕望與寂寥。這不是“故鄉”,不是“童年”,而是夢與死亡的入口,是澀澤龍彥美學原點的回聲。在這本以“記憶”為核心的隨筆集中,他罕見地卸下了以往作品中“華麗”“怪奇”“黑色美學”的面具,寫下的,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溫柔、清澈,甚至帶有幾分“光亮”,展現出澀澤龍彥少見的真誠與懷舊。在寧靜的回憶中,潛藏著一代人共有的孤獨與惘然。
(日)澀澤龍彥 ·外國隨筆 ·6萬字
一個十年社畜,在經歷屁股長膿瘡、脫發、身體垮掉之后,她來到鄉下,買下一套老房子,決心放棄結婚、放棄海外學歷、放棄熟悉的工作,好好做一個農民。想象掌控時間后一定能好好開發自我,結果第一天就在刷劇中不知不覺度過。想象悠閑泡茶的田園詩意,結果握鐵鍬的時間比握筷子的還要多。作為曾經的啃老一族,離開“宿主”以后,才知道一提卷紙的價格,后悔離開前沒多從父母家偷點大米;曾是能躺著就不站著的宅女、手無縛雞之力的脆皮打工人,如今卻必須肩扛水泥,開著挖掘機用25噸泥土鋪院落;想依靠退休的媽媽幫忙種地,媽媽卻留下一句“媽媽可不像你這么閑,加油哦”連夜跑回首爾。她終于明白,選擇自由,也要獨立承擔后果。她才體驗到,勇敢面對從未遇到過的失控、挑戰、可能性,開啟全新的,也是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快樂。
(韓)申佳永 ·外國隨筆 ·5.5萬字
德博拉·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第一部:論女性寫作。2020年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獲獎作品。該怎樣面對我們無法承受、我們不想知道的事?——寫作,每一次寫作都是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嘗試。利維將個人歷史、性別政治、哲學與文學理論等融為一體,以女性視角回應喬治·奧威爾的名篇《我為什么寫作》,論及寫作、愛與失去,結成這部私密、真摯、動人的個人生活記錄。在書中,利維努力平衡女性、母親、寫作者的三重身份,同時講述深刻影響她小說創作的現實生活經歷:童年時在南非,她因父親遭禍而失去語言能力;青少年時在英國的廉價餐廳里,她與建筑工人和巴士司機共處,逐漸成長為作家;五十歲時,她婚姻破裂,臨時起意去往西班牙馬略卡島,在他鄉回望此前的人生。
(英)德博拉·利維 ·外國隨筆 ·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