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一部散文隨筆集,是作者經過幾十年生活的沉淀與時光的淘洗,精心結撰與選揀出來的180余篇美文,基本在全國各報刊發表過。全書分為“行旅紀游”“流光碎影”“親情鄉愁”“感物興懷”“雜思隨感”等五輯,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筆法多樣,或蒼涼深沉、意境悠遠,或流年變遷、滄桑百味,或發乎至情、深摯感人,或物我合一、童趣天真……無不于豪壯或婉約之中,充滿濃郁的詩意,深邃的哲思。當代著名作家趙本夫先生親為作序。
李昆華 ·現當代隨筆 ·26.4萬字
書稿是個人隨筆集,分“生態之光”“歲月如歌”“人生百味”“靜夜沉思”“筆端流云”“一吐為快”等六個板塊,涉及人與自然、世俗生活和人生感悟等諸多主題。文章內容健康,情感樸實,時而懷舊抒情,時而針砭時弊,作者在細膩表達的同時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滕業龍 ·現當代隨筆 ·21.7萬字
本書為賴常華近幾年來的散文集,輯入本書時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家園情話”,以贛南客家村落三水村為背景,故事的時間跨度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跨八十年之久,每一篇就是這棵客家風情大樹的一圈年輪。在這一圈圈年輪里,寫滿了底層民眾的悲苦和幸福,在他們的忍耐和抗爭當中充盈著強大的生命力。第二單元“社會閑談”,涉及人心民俗、風物見聞、家庭倫理,字里行間或針砭流弊,或自我調侃,時見大地風光,時聞獨白心語。第三單元“教育碎語”,是作者從教幾十年的心得。作者雖身處山鄉基層學校,但絕不滿足于當個借粉筆謀生的教書匠,他對我國教育現狀和走向的思辨,都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尤其是他對素質教育的奮力探索。第四單元“說文解字”,收集的文章分為文學評論和語言考辨。前者,作者分別擷取獨特的視角,對古今名著作了由表及里的分析,以小見大、抽絲剝繭地發掘名著的思想意義;后者,主要對客家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作了嘗試性的研究,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學習普通話和借助方言進行寫作的個人見解。
賴常華 ·現當代隨筆 ·28.8萬字
本書是對《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從1950年創刊起到2015年創刊65年以來,重要作者、重要作品、重要事件的一次全面細致的梳理,對于鐵路文學歷程的回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對于鐵路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王京生 ·現當代隨筆 ·33.3萬字
這是一本以散文隨筆反映深圳幾十年發展、變化和重要節點的作品集,有從荊棘中走出的來時路,有令人心生崇敬的拓荒牛的心語,又來自全國各地的驚喜目光,還有生活在深圳的各種切身體驗,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情感記憶,追隨深圳的生長腳步,抒寫這座經濟奇跡城市的華彩,觸動城市的感性和柔軟,呈現一座城市的光芒與溫度。
周立民 陸其美主編 ·現當代隨筆 ·23.6萬字
魯樞元長期從事精神生態問題的研究,認為在“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之上,還存在著一個“精神生態”的層面。《精神守望》是作者對“精神生態”問題深入考察之后寫下的隨筆和札記的結集。魯樞元從自己富于質感的生命體驗出發,以“人類精神的經典”“思想界的浮士德”為旗幟,從那些真實的個體生命身上尋找精神資源,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沖突與和解為問題誘因,用生動的筆觸解剖具體的人與事,深刻地反思當下人類生存的精神困境,期待為當代人喚回漸行漸遠的人文精神、宇宙精神。錢谷融先生當年曾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既是一本具有深邃思想的學術著作,又是一本抒發性靈的優美散文。
魯樞元 ·現當代隨筆 ·28.2萬字
盧煦林江西九江修水人,1991年7月本科畢業于江西大學歷史系。2004年12月研究生畢業于省委黨校公共管理專業,經濟師,九江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慘水縣委辦、縣婦聯、縣創衛辦,九江市委政研室、九江市委改革辦工作,并在中央、省、市、縣相關報刊上發表大量的政論文、調研文、散文等。
盧煦林 ·現當代隨筆 ·22.2萬字
本書是重慶涪陵作家何龍飛繼《松蔭荷韻》《種瓜種豆種文字》之后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這本散文集共144篇、30萬多字,按其內容分為“鄉愁悠悠”“大愛無垠”“流年碎影”“閑情逸致”“只言片語”5個小輯。
何龍飛 ·現當代隨筆 ·23.3萬字
牽手,真的很幸福!我能感覺到由那只手心傳來的溫暖!為什么在你鼓勵我說出口了之后,我等待的結果去我是你失去你的征兆?你不是也喜歡我嗎?你不是說要和我十指緊扣嗎?不是你陪我看電影嗎?不是你唱情歌給我聽?不是你親吻了我的側臉嗎?那天你說總感覺我很奇怪,想對你說什么……仿佛如同一場夢,曾經的癡狂,曾經的波瀾壯闊,曾經的肆無忌憚,曾經的飛揚跋扈,結果,在某年某月的某個地方,突然發現,那只不過如夢一場。驀然回首,那場夢里,隱藏著多少辛酸和無奈,我們不愿再度思索因為,夢醒了,留給我們的只是依依惜別、難舍難分。
石地 ·現當代隨筆 ·21.9萬字
本書為《浙大的那些人,那些事——求是兒女懷念文集》的姊妹篇,獻禮2017年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本書收錄各階段校友師長刊載于各類出版物的敘事憶人文章74篇,時間跨度大,分建校初期、抗戰之前、抗戰西遷、解放戰爭、新中國時期及緬懷師長、重訪母校等六輯,再現百年浙大的滄桑與輝煌。
錢永紅 ·現當代隨筆 ·25萬字
該書共20萬字,分為《山水寫意》和《鄉梓風情》兩部分,由保康籍著名軍旅作家陳可非作序。全書描述了保康山水的美麗與妖嬈,記錄下人們奮發進取的過程與成果,展現了當下保康,尤其鄉村生活的快樂與幸福。其中,“山水寫意”表現了保康山水、田園風光和旅游勝景,“鄉梓風情”在新舊對比中書寫出保康今與昔的巨大變化,歌頌當下山鄉生活的幸福。
喻金剛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這部散文集,全方位地抒寫了他對富陽的愛,深沉凝重。讀他的每篇作品都讓人身臨其境。
黃玉林 ·現當代隨筆 ·20.9萬字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起源于一種感覺……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在一座古城外的一所學校相遇.相識.直到成為最好的朋友,女孩的性格很活潑稍微有點內向。而男孩的性格適中卻很喜歡說笑,和女孩在一起男孩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但卻說不出來。那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覺。男孩不去想那些,還是和平常一樣去完成他的學業,因為男孩的家庭條件并不怎么樣。他不想別人看不起自己,女孩的一舉一動男孩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總把情感放在心底,而表面卻裝做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男孩總覺得日子還很長有的是時間。
石地 ·現當代隨筆 ·20.8萬字
本書圍繞文藝學研究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其中有“西方文化與詩學”“中國古典詩學”“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文論翻譯”“漢學述評”“書評”等論題,是我們了解文藝學研究最新動態的重要窗口,書中收入的理論文章和書評,反映了文藝學研究的核心以及重要問題,對于教與學都有啟發意義。
童慶炳 王一川 李春青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竹園之戀》是為了迎接上海市浦東新區竹園小學25周年校慶,該校每一位教師回顧和展望學校的發展,通過詩歌和散文的表達形式,用自己最真的情感書寫對竹園的戀戀情深,并編輯《竹園之戀》散文集,為學校25周年華誕獻上一份珍貴的賀禮。
田榮俊 ·現當代隨筆 ·21.4萬字
《心中的曠野》是魯樞元的散文隨筆集。較之早前版本,魯樞元對書稿進行了大規模的增補與修訂,搜集其近40年來在不同時段、不同空間對于自然與人文、荒野與城市、信仰與認知、情感與技術、生命與金錢的感受與遐想,收錄文章百余篇,擴容近乎一倍。全書分為“荒野啟示”“生命詩篇”“同一星球”“潮起潮落”“達摩洞下”“說魚上樹”六編。作者承襲老子、莊子、陶淵明等中國古代先賢的傳統智慧,又從利奧波德、羅爾斯頓等西方學者的生態思想中汲取養分,同時結合自身“與生俱來的荒野情結”,表達出對于當下生態文明發展狀況的憂思與期許。書中文字融滲著魯樞元個人的體驗與感悟、回憶與憧憬,同時映射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觀察與反思,兼具學理探討與現實關懷。百余篇帶有作者體溫與心靈脈動的隨筆,為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提供了一份內涵豐蘊的鏡鑒。
魯樞元 ·現當代隨筆 ·31.5萬字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講話精神和關于文藝的系列講話精神,呼應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導向。《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第二輯)關注現代文學經典與文學前沿話題,持續推進絲路文學研究和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研究,繼續將陜甘寧文藝和紅色文化作為重點研究方向。繼上一輯開辟西北學人研究欄目后,本輯推出霍松林研究小輯。《大西北文學與文化》關注當代西北文學與文化現象,本輯也以相當比例拓展了當代西北作家研究視野。本輯《大西北文化與文化》具有歷史感和當代感結合的特征。內容厚重,特色鮮明。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 ·現當代隨筆 ·20.5萬字
《比天空更廣闊的》從倫理學視角出發,穿梭于古希臘哲辯、東方禪思與現代困境之間,探討自由、尊嚴、苦難與超越等終極命題。通過剖析歷史事件與日常生活的幽微處,揭示人性中既脆弱又崇高的兩面性,試圖在技術狂飆的時代為靈魂尋找錨點。書中既有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地下室人”的精神解構,也有對莊子“逍遙游”的當代詮釋,最終指向一個震撼的結論:真正的廣闊不在云端,而在凡人直面局限時依然選擇向上的姿態。
何懷宏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本書為批評文集,共分三輯。第1輯是對新世紀文學現象與創作態勢的整體分析,通過對70后、80后小說創作現狀的全局性概覽和評析,從代際、雅俗、文體等角度揭示了新世紀小說藝術發展動向與流變。這是對文學格局的形成、熱點文學現象、小說創作的變局等方面的總體性研究。第2輯是年度文學評述。以一年為周期,切入六年來中國文學的鮮活現場,選擇當年文學期刊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研究與評述,在揭示文學創作發展規律和新的審美走勢的同時,從年度小說綜合辨析中勘察出文學創作問題之所在,尤其指出了當前創作中普遍存在的失衡現象,為了解和觀察近年來中國文學發展態勢提供了清晰的地圖。第3輯是批評觀之我見。本輯前四篇致力于一種詩性的批評美學的構建,后面兩篇結合批評現場,就批評層次的細化和批評精神的缺失與進向等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既有對作者自己的批評立場、批評觀念的袒呈,也有對文學批評理想狀態的呼喚,當然也不乏對當前批評現狀的反思。
王迅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共包括九個部分,主題涉及故鄉情愁、河山風景、親情懷念、記錄友誼等。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感受,以及與父母之間的點滴生活,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與感恩,用優美清麗的語言描寫了河山風景,傳達出了積極向上的力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無論實現與否,當萬里漂泊,終歸心于家園;志存高遠,仍戀親情故人;一生拼搏奮斗,只愿不悔當初。
郝秀琴 ·現當代隨筆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