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鄧云鄉被譽為繼周作人之后中國傳統博物學第一人。本書收錄他暢談草木蟲魚的文章40余篇,一方面上承中國博物學傳統而為草木蟲魚立傳,另一方面重點揭示草木蟲魚所蘊含的精神與情趣。尤其善于以第三者的角度,賦予筆下的草木蟲魚獨特的生命氣質,引領讀者進入人性人情的世界。
鄧云鄉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本書是何善尼的傾心力作,將他二十多年的青春有關的故事傾注在里面,故事里有熱戀,有一個人孤獨時的對白和思考,也有對無悔的青春唱的贊歌。這些故事,在喜馬拉雅善尼電臺一經播出,已有近五十多萬的聽眾點贊關注,只愿讀到的人,能夠和聽者一樣感受一份溫暖和關心,體驗青春的無悔,以及人間的真善美!
何善尼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扶貧家書》從壯麗宏大的脫貧攻堅戰中獨辟一個人文視角:微觀駐村扶貧工作者與家人(父母、夫妻、兒女)、與同事、與村民的書信往來,通過一位位扶貧干部在進駐扶貧一線后殫精竭慮開展扶貧工作之余的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全面展現扶貧工作者們為大家,顧小家,貫徹使命,秉承初心,努力奮斗,實干興國的最美奮斗者形象和真摯的兒女情懷和家國情懷,向全體扶貧領域的工作者展現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新時代黨員干部形象。本書選材視角廣泛,涉及扶貧工作者工作生活的多個層面,在全體扶貧干部為國為民脫貧攻堅努力奮斗的工作人形象之外,著重其子女、夫妻、父母、同事等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角色寫實,豐富和立體化了扶貧工作者的形象,側記和印證了脫貧攻堅戰之艱巨、之扎實、之有血有肉,字里行間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個體情懷。讀來極為感人、動人。
遇見力歌編著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國內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畫家、文化批評家陳丹青繼《退步集續編》后再出力作。本書為《多余的素材》修訂版,內容稍有改動,增加添換了多幅插圖,體現了更為精妙的圖文搭配關系。這一冊散文集,以日常細節牽動種種記憶,并獲得歷史感,本次修訂增添或更換部分罕見的老照片,佐證文字,為許多變形、遺失,但離我們并不久遠的歷史,提供了獨特的圖文敘述。
陳丹青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本書以嘉興南湖為中心,以一年四季的時光交替為脈絡,關注人文自然,關注日常生活,內容涉及文史、藝術、園林、風物,亦有溫熱的湖居生活與活潑的草木秀色,文字清新,筆觸細膩。這是一個人在南湖邊的生活散記,也是對嘉興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重塑與詩意書寫。
王加兵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本書為抒情散文集,收錄了精短抒情散文140多篇,集中展示了作者對故土、自然、人生的關注與思索,表達了蘊藏在內心的深切情感,可謂是行文精巧,語言新穎,情理結合,思想深邃。在藝術表現上,作者大膽創新,文筆飛揚,形成了陽剛和柔美并蓄、敘事和抒情結合的獨特風格,為當代散文創作注入了清新、唯美的氣息。
王維仁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可以下飯的療愈美文,獻給食物的贊美詩。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來;肚子美滿了,一切便都美滿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鋼鐵叢林,緊張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時候,吃,是最溫情的療愈;在失戀的傷口還隱隱作痛,憂傷的情緒還不能夠釋懷的時候,吃,是比借酒澆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顆自由的心,卻仍不幸糾纏于凡塵瑣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飽你的胃,卻無法滿足你的靈魂,很多人的傷痛記不清,記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無處安放的情緒,都能在細細品嘗中找到它應得的歸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傾訴的耳朵,那么請打開《深夜談吃》,在這里為心靈尋得一處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韓磊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是20世紀兩位文化大家交往的精彩實錄。全書收入書信391封,其中周作人致俞平伯的書信210封,時間由1922年3月27日至1933年3月18日;俞平伯致周作人的書信181封,時間由1921年3月1日至1964年8月16日。兩位處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創作群內的文化大家,往來書信談論創作、學問之處頗多,蔡元培、錢玄同、胡適、葉圣陶等教育界、學術界、文壇重要人物及相關事件也時有出現,足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文化背景、教育狀況、學者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的學術觀點和文化追求,展現了他們及其周圍人們的生活圖景。
周作人 俞平伯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本書稿是國內一個精神科醫生的散文隨筆集,歷經十年,集腋成裘,是作者嘔心瀝血的、“醫學與人文”的三部曲之一。這個集子以時間為脈絡,將精神醫學歷史、心理健康以及靈性等諸多問題娓娓道來。數十年來,為彌合“兩種文化”——“自然與人文學科”之間的鴻溝,他往返于“醫道與人文”之橋,力求使懸壺濟世的醫生行善、求真與審美相統一。作者書寫視角獨特,文筆優美,圖文并茂,富有啟迪,值得廣大讀者閱讀。
李潔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快樂是自找的,快樂是自然存在的,是無時無刻不有的。快樂來自你的內心。林肯曾經說過,“你想要多快樂,你就會多快樂”。流浪漢看起來一無所有,然而實際上他擁有豐富的內心和對世界的敏銳感受,每一種生活的體驗都能讓他感到興奮和滿足,所以他很快樂。保持平常人的心態,做一個平常的人;努力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件事情中,深刻地體會生活中的各種感受,你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張尊軍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作家周潔茹的最新散文合集。全書圍繞著“美食”這一主題展開。美食,在飽滿了人的口腹之欲之外,更千絲萬縷地牽連著深深淺淺的生命記憶。在故鄉,在異地,在居家的餐桌上,在摯友相聚中,在寂然獨處時……小小餐盤里,盛放著千種回想,流轉著萬般況味。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閃爍在我們生命中的《鮮花米線》《紅飯飯》和《味噌湯》吧,它們如此自由自在,如此活色生香。
周潔茹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本書為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的最新散文集。喬葉擅長在瑣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富有詩意的細節,在娓娓道來中展現每個人面對生活時最坦誠、最細微的情緒與情感——似乎萬事萬物都理應是美好的、雅致的,形形色色的生活都值得我們一再品味欣賞,而這種觀察和欣賞之下,更多的是對當代人內心的體察——既看到生活美好的細節,也堅持去看我們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模樣;既珍愛當下我們擁有的一切,也執著于抵抗虛無和消極,這個時代真正的愛,一定是對具體的人。
喬葉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林中洋長期生活在德國,對那里的人民和歐洲這塊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特色的表述,使得《我在德國這些年》成為讀者了解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人民的思想、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的窗口。作者因多年的寫作經驗而使她在描寫寫作對象時帶著強烈的典型性。作者長期進行散文創作,而使得作者的寫作更加細膩生動。
林中洋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作者用日記體的方式,記錄了孩子從幼兒期到成年期的點點滴滴,用一個家長心靈陪伴式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用講述溫暖小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作者對教育的觀點闡述是新穎獨特的,作者說,孩子不會按照父母想的樣子長大,而是照著父母的樣子長大。本書的內容文風平易近人,幽默風趣,讓人閱讀輕松,親和感人。作者寫作的目的是想勸慰那些家有不聽話的孩子,當下還在憂心忡忡的父母,不用著急,不必擔心,孩子會慢慢長大。將來某一天,你會發現他不是別人說的那么不堪,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無能,是你多慮了,人生的幅度無限寬廣,他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孩子就像銀河中的滿天繁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那里發光、閃耀。
南山野莓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其實,普通上海人過的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日腳,而是踏踏實實的小日腳。小日腳里有真善美,小日腳里有閑情逸致,小日腳里也有深厚的海派文化傳統。本稿用隨筆的形式,以小情致、小事體、小考究、小人物、小天井、小浪花六個版塊,寫出上海小日腳里的喜怒哀樂。
畸筆叟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這是一部長篇敘事散文。圍繞阿爾泰山深處的一個小縣城青格里,作者講述了出生在這里的新疆女性阿尼帕,動蕩顛簸的一生。堅強、善良、隱忍的阿尼帕在雙親去世后,毅然擔起養育弟弟妹妹的重擔,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她不斷地幫助周圍人、收養孤兒,帶領著龐大的家族與困苦搏擊,表現出常人難以想象的韌勁和不屈不撓的斗志。作者語言樸素真摯、親切感人,為我們講述了阿尼帕綿密醇厚、豐富動人的生命故事。
豐收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寒柳堂集》是陳寅恪文集之一,收錄了《狐臭與胡臭》《贈蔣秉南序》等十余篇文章,特別的歷史視角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寒柳堂集》內容涉及三國、敦煌學、中外交流、民國歷史等多方面,是了解陳寅恪先生學術研究不可錯過的資料。【說明】如內有???,為原書缺損文字,不是亂碼。
陳寅恪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美女梳頭》以故土、親人為寫作的血脈和根,書中的“故鄉”,不再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過往生活的心靈印跡和情感意象。作者用文字撿拾和打磨那些有意味的歲月印痕和生活碎片,尋找生活本身的書寫意義。全書分為“戀戀風塵”“故鄉風水”“且聽風吟”“一竿風月”四輯。
李業康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腦洞大開的宅家感悟,層層解剖家用電器的肌理和骨骼,透析家居空間的文明結構。在物的世界,開啟對物的全新思考。如何理解和想象默默陪伴我們的家用電器?用思辨視角審視個體經驗,用詩性語言重建尋常生活。拆散“理論文本”的銅墻鐵壁,鑄成端得起放得下的鍋碗瓢盆。呼喚已久的經典再版。知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探討家居空間與家用電器的隨筆集全新上市。本書初版自2015年上市后,一度成為一書難求的熱門經典,并在社交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本書英文版于2017年由英國著名學術出版社Routledge出版。
汪民安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丈夫小忽患癌去世,三口之家變成兩個人,在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金魚醬用文字和繪畫記錄下,他們如何一步步走出失去摯愛的陰霾,重獲新生……“媽媽,為什么爸爸必須去忽忽星球?”“因為爸爸肚子里的小怪獸們太壞了,它們把爸爸的能量球全部吸走了,所以爸爸就飛回忽忽星球去補充能量了。”“那他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我停頓了幾秒鐘,因為花生第一次這樣反問我。“花生啊,媽媽告訴你,爸爸沒辦法回來了,但是花生長大以后,可以去看望爸爸。花生也可以像媽媽一樣給爸爸寫信。你知道嗎?爸爸時常會去忽忽星球的星空郵局,去看看有沒有人給他寄信。”送給每個愛過、哭過、失去過的人,愿這本書能照亮你生命旅程中前行的路。
金魚醬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