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組對話式的童詩組詩,它起源于詩人藍藍回望童年和故鄉時,“對時間流逝的悲傷和詩歌的信賴”。全詩由62首組詩組成,以“我”和“毛毛”兩個女孩男孩的視角,串聯起如風如花般的鄉野少年相伴成長的點點滴滴。這里有一往無前的天真無邪,有貼近大地的質樸生活,有童真童趣的游戲精神,更有小小的心靈對世界的好奇、對生命中苦難的共情、對離別和死亡的傷痛。這組作品,將童年、兒童放在了更廣闊的歷史與人生舞臺,是一部詩歌寫就的童年之書、時間之書、愛之書。
藍藍 ·現當代詩 ·1.4萬字
作者:周長輝,字一白,號北林子,別號大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一白詩集:明月照桐花》收錄作者從2013年至2020年期間所作五言古詩、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作者自幼習詩,2013年創立拏雲詩社,2018年創立五夫書院,2020年創立燕社,2021年創立自由詩社。
周一白 ·現當代詩 ·7.9萬字
《芒克的詩》為藍星詩庫系列叢書的一種。詩集精選了詩人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新世紀之后的詩歌作品,基本呈現出詩人整體的創作面貌。詩集收入《陽光中的向日葵》《老房子》《黃昏》《雪地上的夜》《死后也還會衰老》等代表作。芒克的詩歌獨具風格,一切都源于生活與生命。芒克的詩歌遠離一時一事的社會性,更注重藝術本身對長遠的人類共同情感的尋求。來自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的生機勃勃的感知,在生命的律動中轉化為語言,從而產生了透徹明亮的語言和親切感人的生命旋律。芒克是朦朧詩早期重要的詩人,詩歌特質獨樹一幟,很有研究價值。
芒克 ·現當代詩 ·5.9萬字
詩歌不是我的,對其保持一種不即不離的敬畏,證明我的精神還沒有淪落到無所傍依的地步。二十年時光的淘洗使我能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生活本來是這種樣子,有時卻過成了另外一種樣子,而詩意思卻總會在路上,呈現出生活內在的善美和真情。
郭靜 ·現當代詩 ·2.6萬字
本詩集共錄詩100首,皆為古體。詩集從審美角度發掘北京與南京兩座文化古城的韻律之美,歌詠景觀之文化意蘊。其中,北京兩輯,第一輯“清稗類鈔”;第二輯“雜韻拾萃”。南京分為兩輯:第一輯“明朝遺韻”,第二輯“雜韻拾萃”。詩多為作者即興所作,頗見才思性情。
張明友 ·現當代詩 ·7287字
本書收入臧棣1990年代至2020年代創作跨度三十余年的詩歌作品三百多首,主要為作者自己精選,責編亦作少量增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為作者從未編入過其他詩集的原創作品,其余大都為作者歷年來的代表性作品,及對其創作歷程具有重要轉折影響的標志性作品。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到詩人幾十年來詩歌寫作清晰的脈絡,包括詩人對詩歌創造力、建設力、想象力的理解、闡釋的變化、推進和自我反省與領悟。無論對詩人今后的創作,還是對整個當代中國詩歌的推演前行,這部詩集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標志性意義。
臧棣 ·現當代詩 ·8.4萬字
該成果對晏歐三家詞在清代的研究與傳承情況做了梳理,晏歐三人是宋代詞學發展的杰出人物,尤其是晏殊和歐陽修,上接南唐詞風遺緒,下傳蘇軾、晏幾道、秦少游等人,承前啟后。本文稿對這批宋詞巨匠在詞學中興的清代近三百年的研究傳承動態過程進行闡述并討論,著重關注清代詞學群體與流派爭鳴中,晏歐三家詞所處的地位和影響以及清人對他們的研究、接受風貌和特征、規律和原因等。從此角度契入,既可以看到動態的、立體的清代晏歐三家詞研究傳承的過程,也可以借此一窺清代詞學承續與超越前代詞學的發展歷程和中國古代傳統詞學演變終結而走向現代詞學之前夜的進程軌跡,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論認識意義。
顧寶林 ·現當代詩 ·39.7萬字
這是我省著名詩人陸少平的一本最近力作,收入其新近創作的詩歌75首。其中,有組詩在《民族文學》、《詩林》等刊物上重磅推出。這75首詩題材豐富,視野開闊,有對歷史的感悟,有對南方北方風俗的吟唱,有對親情、友情的真摯描寫……詩歌語言極具張力,表現細膩,感人至深,延續了其一貫的清麗脫俗的詩歌品質,從中可以窺見大時代背景下詩人的心路歷程。
陸少平 ·現當代詩 ·1.6萬字
本書根據作者給研究生講授“中國賦學研究”課程的課堂錄音整理而成,共有十講:賦韻、賦法、賦詞、賦藝、賦家、賦序、賦注、賦類、考賦、習賦。作者依據文體論的原則,對辭賦的韻律節奏、格法技術、修辭風格與空間藝術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尋與講述,以展現賦體文學的基本特征和精神氣貌。書中著重發現的一個學術視點是楚漢賦家以第一代署名文士身份的出現以及與大漢帝國文化構建的關聯。本書也開拓了一些賦體文本的外圍研究新視野,如序、注與賦代類書及賦創作之“類化”。至于考賦所涉及到的文學與制度的關系,習賦對創作技法的要求于當今辭賦寫作的指導,亦融織于講述者的學理與趣味之中,給人以悅讀的情韻。
許結 王思豪 記錄 ·現當代詩 ·24.4萬字
本書以重慶巴南區風土民俗、自然風光、名優特產、地理風物為寫作對象,熱情謳歌了家鄉風采多姿的鄉村印象、迤邐多彩的自然風光、淳厚樸質的民風民俗、日新月異的鄉村變化、積淀深厚的人文風物,以文學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村改革,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韻味。
李華 ·現當代詩 ·4.3萬字
本書是詩人白蕙僑自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的詩歌創作合集,字里行間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特選出900余首詩集合成冊。詩中營造出夢幻浪漫的氛圍,反映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愫,詩歌語言以細膩朦朧為特色,情感真摯而熾熱。無論何時何地,捧起這本書,都能感受詩人靈魂行走的溫度,同時還能帶給讀者心靈的慰藉與溫暖。
白蕙僑 ·現當代詩 ·16.4萬字
《<名作欣賞>精華讀本: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選收欣賞文章28篇,涉及現當代影響較大的詩人和詩作名篇,盡可能地包容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種看法和觀點,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所輯篇目,從兩萬余篇文章中精選而出,名家行文,觀點鮮明,功底深厚,語言生動,不拘一格,有很強的閱讀性和欣賞性,值得珍藏。
謝冕 孫紹振 ·現當代詩 ·14.6萬字
作者的老家是河北平山,那里是革命圣地西柏坡,作為紅色革命老區,作者對家鄉故土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賦予了他的創作靈感,使他成為從西柏坡走來的吟者。本部《齊梅鹿詩選》收入了齊梅鹿先生二百多首詩作,以離開工作崗位以后的創作為主體,包括少量早年舊作。這些作品,既是他文學創作成果的展示,也是他人生足跡的印證,還是他從文學中獲得體驗和收獲的蜜汁。他的詩作陽光、熱情、昂揚、整齊,有感而書,有感而發,有感而記。
齊梅鹿 ·現當代詩 ·1.9萬字
古代的風,水,火,土,它們構成了一個綿長而浩蕩的心靈空間,影響著我們現代都市人的思維,心靈。這四種元素是古中國的根基,衍生的水草,粟米,它們是萬古塵埃聚合、匯流、分割、抵達生死,新生的所在。風兮,雨兮,你我蒼生同生共死;木兮,火兮,大地莽莽,黃土,云朵,這是古代世界留給我們的想象。每一個古代的意象,經過時間的淘洗,穿越河流,來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周語 ·現當代詩 ·3.2萬字
《流光思韻》按主題分為“雅齋小詩”“泡桐花開”“親情依依”“友愛心跡”“四季之歌”五部分。慢讀細品,走進詩人的精神世界。
魏治功 ·現當代詩 ·2.1萬字
作者多年致力于以創新方式在海內外推廣中國當代的古典詩詞,本書收錄作者創作的長篇詩劇《霸王別姬生死戀》《炎黃英雄創世紀》《天國詩酒話情愛》等,獨創詩詞歌劇形式,并用二維碼鏈接到新媒體平臺,形成文本與詩劇音畫的融合互動。本書中詩劇預計在12月6日于上海首演,東京專場也在籌備之中。書中還收錄作者創作的多部微詩劇,以古典詩詞與戲劇藝術的融合,賦予了詩詞新的表現力和活力。在詩詞創作同時,書中作者也對新古典詩詞如何在新時代煥發生機進行了藝術與推廣展演形式上的研討。
周宏橋 ·現當代詩 ·7.1萬字
書稿梳理了歷來不甚清晰的清代前期至中期詞學審美取向流變的脈絡。從內外兩個方面對清代詞壇審美主張由浙西詞派向常州詞派的轉向做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先是從家庭出身、成長環境、交游范圍、治學經歷、詞學作品、詞學理論主張、對清代詞學發展的影響等幾個方面,對朱彝尊、厲鶚和張惠言在文學思想、審美趣味等方面作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然后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導向、文人心態、學術思潮、文學批評走向等諸因素做了詳細的分析,指出了這些客觀條件對文學思想和詞壇審美風尚產生的影響。
韓寶江 ·現當代詩 ·32.2萬字
《詩中華年》將格律詩詞、書法、國畫三大體裁相結合,集古典格律詩詞、書法藝術與國畫創作于一體。詩詞以平水韻嚴謹創作,傳承古典詩詞之美。書法與詩意巧妙融合,形成獨特的文人書風。飽含文人畫傳統的筆墨神韻,意境悠遠。行走的山河游記:涵蓋華夏古都、名山大川、水韻江南、北國放歌、雪域高原、異國風情等主題,在詩詞里遇見山河,在筆墨中讀懂歲月。輕煙飛雨入畫來,聊贈春柔山水間、你把美麗帶給人間、對景君須記,清秋靜美時、冬的問候,聽雪飄飛,書寫年光四季的浪漫情懷。寸草春暉,真情永恒:親情、友情、鄉情、愛情與對祖國的赤子之心,觸人心弦,數百部佳作盡在其中。
馬明利 ·現當代詩 ·7.9萬字
《德常詩詞集續集(二)》從2018年——2021年,寫的是在哈爾濱的生活。“詩為心聲”,我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為表達心聲而選擇了舊體詩詞。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使我更加熱愛這種表達方式。中華燦爛的文化瑰寶必將更好地為新時代服務。也愿意向同行們學習,共同切磋。
陳德常 ·現當代詩 ·2.5萬字
本書以近代楚辭學為研究對象,力圖全面系統地展示近代楚辭研究的成果,并對這些成果加以評析,建構古代楚辭學史的最后歷程。全書以研究者時序為經,以不同類型的重要楚辭研究著述為緯,既展現出不同時期楚辭研究的狀況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辭研究與時代變遷的聯系,做到了宏觀把握與微觀剖析相結合。
吳慧鋆 ·現當代詩 ·2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