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詩人白蕙僑自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的詩歌創作合集,字里行間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特選出900余首詩集合成冊。詩中營造出夢幻浪漫的氛圍,反映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愫,詩歌語言以細膩朦朧為特色,情感真摯而熾熱。無論何時何地,捧起這本書,都能感受詩人靈魂行走的溫度,同時還能帶給讀者心靈的慰藉與溫暖。
白蕙僑 ·現當代詩 ·16.4萬字
這本詩集展示了伊沙遼闊的寫作視野、強悍的語言能力、通達的生命智慧,卓越的詩學貢獻。詩人伊沙創作力豐沛,寫詩量極大,《白雪烏鴉》是從他的詩歌巨礦中精心挑選出的一本典范詩集,這本詩集里的七十多首詩,不論是精粹的短詩,還是《唐》《無題》這樣的長詩系列,首首都經得住反復閱讀。
伊沙 ·現當代詩 ·2.4萬字
古代的風,水,火,土,它們構成了一個綿長而浩蕩的心靈空間,影響著我們現代都市人的思維,心靈。這四種元素是古中國的根基,衍生的水草,粟米,它們是萬古塵埃聚合、匯流、分割、抵達生死,新生的所在。風兮,雨兮,你我蒼生同生共死;木兮,火兮,大地莽莽,黃土,云朵,這是古代世界留給我們的想象。每一個古代的意象,經過時間的淘洗,穿越河流,來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周語 ·現當代詩 ·3.2萬字
詩集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愛情詩,取名為“在風光里想她”,這是作者在北大寫詩的最初動因,圍繞一個愛字來展開。第二部分,是作者的心聲,取名為男子漢宣言。第三輯,是獻給故鄉和母親的詩。至于第四輯和第五輯,即對黃土地和祁連山的歌頌。
黑山 ·現當代詩 ·2.2萬字
本書所載詩15首、詞38首、曲1首、賦2篇、記傳文3篇、對聯4副,共63篇,全部為作者一人原創,全部用文言文寫就,其中詩、詞、曲、賦、聯完全遵循格律。詩文謳歌了壯麗山川、錦簇芳華、四季美景、故友重逢、人間真愛、登高望遠、安康祥和、美食茶點、鄉愁懷舊、惜別寄語、祝婚悼亡等等,全部為作者親身經歷的真情實感。作者在寫作時對前人忽視的兩個問題進行探索,獨創性地提出了“虛詞位”概念和“避詞林正韻同一個部”的概念,相關論述見本書“說明”一文。作者于該文中提出當前詩詞創作中對格律評判的量化指標,供同仁探討。
顧宏杰 ·現當代詩 ·6.1萬字
《詩意人生詩存》是在李茂生同志2008年出版的《瀟湘齋詩詞選》的基礎上,從200余首詩詞中增選了幾十首加以注釋、輔以圖片而形成,時間跨度近70年。較之《瀟湘齋詩詞選》在篇幅、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少改進。任何文學作品都要求思想感情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詩詞尤應如此。只有來自三大實踐、基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真感情,加上語言藝術,才能寫得有“滋味”。詩言志、詩言情,作者的詩詞做到了矢志明言、真情直抒,有極強的可讀性。
李茂生 ·現當代詩 ·9.9萬字
作者:周長輝,字一白,號北林子,別號大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一白詩集:明月照桐花》收錄作者從2013年至2020年期間所作五言古詩、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作者自幼習詩,2013年創立拏雲詩社,2018年創立五夫書院,2020年創立燕社,2021年創立自由詩社。
周一白 ·現當代詩 ·7.9萬字
《不隨時光消逝的美:唐宋詞名作析評》選錄了唐、五代及兩宋優秀詞作共二百四十余闋,闕闋煉字遣詞,搖曳跌宕,或豪放或婉約,各盡其美,各臻其盛。校注、析評部分由一代詞學家、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弘治先生完成。陳弘治先生專攻詩詞,胸有丘壑,妙筆生花。他筆觸下的每一闕詞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讀陳先生的唐宋詞析評《不隨時光消逝的美:唐宋詞名作析評》,不僅在于欣賞詞的格律和藝術之美、感受詞面背后特定時代的家國情懷,更在于筆鋒處對個體的生命關照。讓人極易沉淀于喧囂繁雜的日常瑣事之外,一杯清茶一闋好詞間,灌溉自身的精神之花。
陳弘治 ·現當代詩 ·19.6萬字
本書共分七輯,收錄了《有條鐵路》《鐵路附屬地》《北中國的火車》《洗禮節》《百年鐵路橋上行》《吊橋》《小區輪對》《街燈》《林口》《雨后彩虹》《馬拉火車》《龍號機車》《炸橋》《大車》《喝茶》等詩歌作品。
許宇晟 ·現當代詩 ·3.1萬字
駱一禾是我國當代先鋒派詩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富于原創性的詩歌世界蘊含著博大而深邃的思想。胡書慶著的《碧綠的十字——駱一禾詩歌的闡釋》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在詩歌、宗教、哲學三種元素互補互滲的闡釋話語場,對駱一禾詩歌所表現的幾重基本主題——愛的根性、語言與生命、黑暗意識、生存哲學、詩人的精神生態等,進行了深度考量與闡釋,彰顯了其詩歌在我國乃至世界當代詩壇獨特的文本價值及精神價值。
胡書慶 ·現當代詩 ·19.8萬字
本書系“統編本”之一種,為戴望舒的詩歌選集。收錄了戴望舒最后修訂并正式出版的八十余首詩作,全面展現了其在創作道路上的成長、轉變與詩藝成就。另選取了戴望舒譯詩中較有特色的及對其詩創有較大影響的十余首譯作,附錄了戴望舒的詩論與艾青原序兩種。書前配有“導讀”,書后有“知識鏈接”,以給讀者以必要閱讀指引和知識的積累。
戴望舒 ·現當代詩 ·3.5萬字
《寫給夜晚不曾收到晚安的人》是大火詩人“不愛浪漫愛要命”的首部治愈詩集。收錄100多首原創溫暖小詩。用詩記錄當下年輕人失意或彷徨的情緒,你所有的敏感情緒,都可以在這本詩集里得到治愈和安慰。那些你無處可說的話,在詩中都可以聽到回答。只要是你,再微小的情緒,都有人懂!
不愛浪漫愛要命 ·現當代詩 ·6613字
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文》由專業人士從徐志摩的詩文中選取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分為詩歌和散文兩部分。
徐志摩 ·現當代詩 ·14.9萬字
新詩,自創生之日起,就伴隨著多重的壓力。在美學爭議之外,詩歌寫作與周遭歷史之間,也存在著既疏離又糾結的復雜關系。《巴枯寧的手》收錄的一系列文章,以若干詩人、作品、現象為討論對象。在微觀的形式分析中引入某種社會文化視野,以透視詩歌的困境和可能、是《巴枯寧的手》嘗試的方法。如何打破寫作與研究的“幽閉”。重要詩的文化位置,從諸種有形與無形的圍欄中,掙扎著伸出一只想象的手,則是方法背后的焦慮所在。
姜濤 ·現當代詩 ·15.1萬字
本書是一部新格律體長篇敘事詩,作者以詩人的筆觸,史家的眼光,生動再現了遼代契丹族著名女詩人蕭觀音的成長經歷、被誣致死的歷史悲劇,全景式展現了遼代這個“草原帝國”的政治斗爭、社會風貌、契丹族的民族傳統和游牧生活。蕭觀音貴為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集美貌、才華與權力于一身,但她的智慧、眼光與特殊身份阻擋了篡權者的腳步。隱藏在遼道宗身邊的野心家耶律乙辛,為達到個人政治野心,不惜以卑鄙的手段誣陷蕭觀音,遼道宗不辨忠奸,敕令皇后自盡,一代詩歌皇后含冤而死。從此,強大的草原帝國由盛轉衰。
徐志達 ·現當代詩 ·6.8萬字
《芒克的詩》為藍星詩庫系列叢書的一種。詩集精選了詩人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新世紀之后的詩歌作品,基本呈現出詩人整體的創作面貌。詩集收入《陽光中的向日葵》《老房子》《黃昏》《雪地上的夜》《死后也還會衰老》等代表作。芒克的詩歌獨具風格,一切都源于生活與生命。芒克的詩歌遠離一時一事的社會性,更注重藝術本身對長遠的人類共同情感的尋求。來自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的生機勃勃的感知,在生命的律動中轉化為語言,從而產生了透徹明亮的語言和親切感人的生命旋律。芒克是朦朧詩早期重要的詩人,詩歌特質獨樹一幟,很有研究價值。
芒克 ·現當代詩 ·5.9萬字
郁達夫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文學巨匠,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他的散文無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現”,而且是“自敘傳”式的自我表現。他在散文中不加掩飾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將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
郁達夫 ·現當代詩 ·19.2萬字
《<詩經>與先秦哲學》以子學時代的經典資源之一《詩經》與先秦哲學的關系為中心,從先秦子書引詩的體例與范圍,詩句哲理化的方法論問題等角度出發,考察《詩經》對孔子、思孟學派和道家等先秦思想流派的影響。
張豐乾 ·現當代詩 ·13.5萬字
《變形》是著名作家、詩人趙麗宏的最新詩集,收錄了其近年最新創作的六十余首新詩。在詩集中,詩人“思考世界的邊界”,探索“飛翔的目的”,用“堅硬和柔軟”的文字為生活之種種“顯影”,文字厚重真誠、恬淡質樸,意象瑰麗,以獨具特色的方式,將周遭熟悉可見的事物大膽“變形”,揭開日常生活的隱秘,熱情探索人的心靈內在世界,以真實而自由的筆墨,記敘了個體生命歷程,呈示出作家的思考和自省,可以說是詩人的又一部變法之作。
趙麗宏 ·現當代詩 ·1.5萬字
寫在這里的詩描述了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各個方面。我們遭遇困難、失敗以及每件事,都會有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把情緒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在不被失敗所牽絆的情況下操作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很多時候,我們迷失了方向,我們對自己走的路感到困惑,不知是對還是錯。但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前進,采取行動,面對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每一次抗爭,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將我們帶向一條從未走過的新路。我們鼓起勇氣,我們表示感謝,我們堅持一天一天的生活,而不失去任何希望,對每件事都持積極態度。
D·S·帕伊斯 ·現當代詩 ·285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