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唐代教育與文學
會員

該書從唐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對唐代文人和文學產生切實影響的角度切入,認為唐代教育制度與政治環境、經濟狀況、書籍流通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唐代教育資源的社會化;尊圣崇儒作為唐代基本教育思想,在唐初、高宗武后、盛唐、晚唐不同時期對文人思想和文學創作所起作用各不相同;唐代經學教育有完整體系,官方經學教材《五經正義》的編纂使儒家經典作為語言和典故材料融入文人知識儲備庫從而進入了他們的文學創作。盛唐時期經學教育偏重《孝經》,強調倫理,這與此一時期雅正雄渾文學風格的形成不無關聯。安史亂后經學教育重心下移,由中央官學主導轉而為由私學中士人主導,這帶動了士人在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中主體意識的增強,從而使用以表達士人在社會思想領域探索的詩文中文與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唐代文學教育主要內容是類書、《文選》、詩格等,文學教育的具體活動就是依托于這些教育內容傳承文學知識和創作經驗,這使得在文學教育和學習方式上也體現出從閱讀積累到模仿熟練再到體會感悟的逐級提高過程。唐代文學教育的內容在唐人創作中留下了較為鮮明的印跡,在內容的借鑒、題材的取資、典故的吸納、對偶的采用方面最為明顯。

郭麗 ·文學理論 ·40萬字

語言、空間與藝術
會員

本書是作者對語言、空間與藝術問題進行集中探討的成果,它由緊密相關而又呈遞進關系的五大部分也即“五篇”內容構成。第一篇主要探討“語言學轉向”與當代詩學文化理論的建構;第二篇主要探討中國古代語言哲學與中國傳統詩學文化的生成;第三篇主要從語言觀念變革的角度考察西方哲學文化領域中出現的空間化轉向,并具體探討了德里達、福柯與海德格爾的空間化轉向及其革命性后果;第四篇主要從語言文字、思維方式等多個角度考察中國古代宇宙時空意識的空間化及其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與結構的影響,并對中國學界曾經流行的“重時輕空”說進行反思清理。第五篇從語言學詩學研究拓展到語言哲學的藝術理論與藝術符號學領域,結合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論語言觀,探討了藝術與技術的關系、藝術對物的拯救問題,并通過對海德格爾與夏皮羅之爭的考察,思考了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之間的對話,重思了海德格爾具有生態倫理精神的藝術哲學的整體理路及其對當代藝術理論建設的未來啟示性意義。這一篇還結合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論符號觀提出對當今藝術符號學基礎進行反思與重建的問題。本書致力從跨學科研究的角度,尋求進入藝術理論研究的新路徑,探討建構既能切中藝術本身的規律又具有生態人文精神的中國當代藝術理論。

趙奎英 ·文學理論 ·27.4萬字

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
會員

《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從中國文學史上的若干重要問題出發,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力圖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上探索和挖掘文學發展的真正動因和創作主旨,希望能從多種角度和更高層面,揭示和闡釋文學史發展不同階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學面貌和特點,進一步推動文學史研究的發展。全書共十九章,探討的重要問題有:屈原的心路歷程及其文化背景給《離騷》書寫所帶來的變化;楚宗廟祠堂壁畫與《九歌》的創作所構成的文學與圖像的關系,以及《九歌》與《天問》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史和諸神的體系,也成為早期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范例;戰國縱橫家與漢賦的起源;魏晉才性說與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論;士人的政治理想與《文心雕龍》的撰寫心態;盛唐的社會變化與詩歌演進;兵家思想與唐五代詩格中的“勢”論;宋初“四大書”編纂的宗旨與原因;慶歷黨爭與梅堯臣的詩歌創作;詩窮而后工的歷史考察;歐陽修的經學與文學;蘇軾儒道結合的思想與文學創作對自然的尊重;蘇軾烏臺詩案所涉作品批評新法實行中的弊端以及在熙、豐詩壇上的重要地位;北宋新舊黨爭與清真詞的創作;宋室南渡、文化紹興與三家《和清真詞》及《宋文鑒》編纂的文化史意義;辛棄疾南歸后心態的變化對詞風的影響;明清重要詩文選本與時代思潮的關系及文學經典化的過程。

鞏本棟 ·文學理論 ·39.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恩施市| 张家港市| 敦煌市| 和龙市| 大关县| 晋城| 曲水县| 开化县| 泽普县| 绩溪县| 富蕴县| 开化县| 闽清县| 衡东县| 永宁县| 庆安县| 宿松县| 大姚县| 莎车县| 会昌县| 剑阁县| 安宁市| 建湖县| 江阴市| 磐石市| 石屏县| 冀州市| 准格尔旗| 莫力| 会东县| 建始县| 霍林郭勒市| 南宫市| 黄平县| 临夏县| 花莲县| 余干县| 罗定市| 宜州市|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