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輯錄新華社寧夏分社記者撰寫、拍攝的關于寧夏經濟發展、社會動態、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新聞報道和光影,讓讀者通過文字和圖片直觀感受近年來寧夏的發展變遷。本書分上下卷,上卷為文字性報道,分綜合篇、脫貧攻堅篇、民族團結篇、高質量發展篇、民生保障篇、生態文明篇、對外開放篇、鄉村振興篇、國際傳播篇、新媒體篇。
王磊 陳曉虎主編 ·紀實文學 ·42.4萬字
本卷收錄了十五位特奧體育教練訪談,他們大多接觸特奧運動多年,有訓練特奧運動員的實際經驗,熟悉中國特奧運動在基層的發展情況。教練們是特奧運動和智障孩子、家長聯結的紐帶,孩子們通過在特殊學校的學習,通過教練的訓練,能夠獲得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能力。他們秉持著“改變一個孩子,溫暖一個家庭”的信念,為所有智障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平臺,讓社會通過體育運動看到智障人士的能力,并愿意接納他們。同時,在群體生活和特奧運動中,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使他們獲得成功,獲得發展,尋找生命綻放的機會。本書通過采訪特奧體育教練,既可以了解了當代中國特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也對從另外一個角度為智障人士發聲。
廖梅主編 ·紀實文學 ·46.8萬字
本書是一本作者以民間的視角回顧、記錄其個人作為專業報記者、品牌文化顧問,采訪報道與顧問服務紡織服裝時尚產業人物和他們的企業、品牌或服裝產業集群區域的歷史文本,無論是對紡織服裝時尚產業的企業家、設計師、品牌或產業集群區域的重溫和感懷,飽含著作者對親歷紡織服裝時尚人物往事的追憶和風尚流變的感慨。流逝變幻的風尚每時每刻在深深影響和感染著我們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風尚所深入和浸染的一切都成為我們每個人自身可以感知的一部分,人在與整個風尚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彼此印證對方的存在和變遷。本書作者在書寫、記錄、回顧他們的同時,也成為作者和我們相關的每個人觀照風尚世界的美好記憶。本書是一本作者以民間的視角回顧、記錄其個人作為專業報記者、品牌文化顧問,采訪報道與顧問服務紡織服裝時尚產業人物和他們的企業、品牌或服裝產業集群區域的歷史文本,無論是對紡織服裝時尚產業的企業家、設計師、品牌或產業集群區域的重溫和感懷,飽含著作者對親歷紡織服裝時尚人物往事的追憶和風尚流變的感慨。
陶醉 ·紀實文學 ·23.7萬字
本書共采訪就職于棒約翰餐廳的16個智障人士家庭。每個家庭的口述史包括訪談和觀察兩部分。訪談一般為2-5篇,分別是對家長、同事、智障人士本人的訪談。觀察是對智障人士某天的工作情況的觀察記錄,以表格的形式體現。訪談問題多集中于智障人士的病因、入學、就業、婚戀等成長問題。書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世界上很無私的父母之愛,16個家庭中絕大多數選擇了只要一個孩子,她們要給予智障孩子完整的父母之愛。這些家庭的家境大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對于孩子的對生命負責的決心和勇于承擔責任的態度,她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盡已之很大努力讓這些孩子可以積極的融入社會,不與社會脫節,并掌握一技之長,在工作崗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廖梅主編 ·紀實文學 ·37.5萬字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紀實文學紅色經典。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爭,紅色政權的建立,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共產黨的信仰在現實中的實踐等無數問題,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探尋紅色中國,歷時四個月,遍訪紅軍將領和普通戰士,尋訪當地的老百姓,用客觀又不乏激情的語言,描述中國青年們所創造的奇跡,第一次向全世界解釋了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也讓全世界人民了解紅軍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熱情,那種力量,此即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此版本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北京多位名師的導讀內容,幫助廣大學生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
(美)埃德加·斯諾 ·紀實文學 ·27.6萬字
《浙電記憶》是由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組織編寫的大型口述訪談項目,主要采訪對象為浙江電力史上重大事件、重要活動的歷史親歷者,并對受訪者的錄音、視頻及相關資料進行規范整理和校對核稿,征集其書信、日記、照片、實物等其他檔案材料,建立浙電口述歷史檔案庫,最后匯編成冊。本書為第一輯,主要采訪了27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的離退休員工。全書內容描述生動,口述者既有曾經工作在一線的技術工人,也有曾經經歷過改革的政策變化的親歷者,回顧過去,他們用樸素的語言,親口描述當初的情景,最終鋪成了一幅浙電發展的輝煌歷程。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紀實文學 ·37.4萬字
本書是一部非虛構文學力作,也是一部戰爭史書,瑞典作家、歷史學家皮特·恩格將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通過23個來自不同階級、國家、陣營的普通人的戰時經歷,再現了那些更接近歷史真相的“一戰”故事。戰爭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那個狂熱的年代,幾乎每一個人都期待過戰爭。許多人死在不為人知的地方,許多人在分食苦果,他們有過希望、憤怒、同情、悲哀,最后變成了故紙堆中的數字——他們是誰?他們不是操控戰爭的人,而是最了解戰爭是什么感覺的普通人。他們是亢奮或消沉的士兵、對戰爭游戲抱有幻想的探險家、投身占地醫療工作的知識女性、后方的主婦與兒童、冷眼觀察軍政人物的公務員;他們戰斗于西線戰壕、巴爾干半島、東非、青島等地;他們之中有的成為英雄,有的死傷,有的陷入瘋狂。“死亡是那么寂靜……”他們的聲音不曾進入公眾的聽覺,只是在死神敲門時急切地寫著日記或書信,而皮特·恩格倫找回他們被遮蔽、被遺忘的聲音,還原第一世界大戰中的每一天。這一次,“真實”的戰爭體驗將如雪崩一般轟鳴而來。
(瑞典)皮特·恩格倫 ·紀實文學 ·40.7萬字
娜迪亞·穆拉德出生在伊拉克的科霍市,一個充滿愛心的雅茲迪社區,她從小聽長輩講述她族人民在歷史上面臨的多次種族滅絕,但她從未想過城鎮邊界之外,開始控制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國”會血洗科霍。2014年8月,娜迪亞21歲的時候,ISIS武裝分子圍困了科霍市,并無可挽回地改變了鎮上每個人的生活。娜迪亞則被一群殘暴的激進分子俘虜,遭受慘無人道的折磨,后來在一個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她的非凡家庭的幫助下,得以逃出魔窟。娜迪亞逃出后,在律師阿瑪爾·克魯尼的鼓勵下,克服了內心的恐懼以及世俗的束縛,大膽地站在聯合國講壇上,向全世界揭露“ISIS”恐怖組織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出版了這本生存回憶錄《幸存的女孩》。
(美)娜迪亞·穆拉德 ·紀實文學 ·20.6萬字
巴勝朝 杜凌主編 ·紀實文學 ·32.6萬字
作者是北京冬奧組委選定的獨家報告文學作者,本書中全景式描寫2022年的冬奧會,涉及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備戰,展示冰雪運動給國人帶來的改變。關于冬奧淵源和場館建設,作者敘寫了走進冬奧、走近冰雪運動強國、延慶賽區建設與田野調查、冬奧環保、張家口賽區與滑雪產業、云頂國家滑雪公園、首鋼工業園的建設等篇章。作者對冰雪運動: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作了詳細介紹,寫出了冰雪運動的魅力,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國人為舉辦環保、純潔冬奧會做出的努力,通過冰雪運動展示國家體育的發展及社會的全面發展。
孫晶巖 ·紀實文學 ·41萬字
從“世紀大發現”到“載入科學史的丑聞”,與舍恩事件、黃禹錫事件并列的20世紀三大科研丑聞之一“STAP細胞事件”全揭秘。獲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科學記者大獎。STAP細胞事件絕不能歸責于某一特定的人。實驗的方式、研究室的討論、成果的發表方法、對造假嫌疑的處理,甚至第一作者在研究生院所受的教育,這所有的階段都出現了問題。在論文發表前的某個時刻,應該有人意識到了嚴重科研不端的可能性,這原本是能夠阻止的。……在這本應有的諸多機會被付之東流的背景下,我認為潛藏著某些結構性問題,它正在侵蝕著日本科學研究的第一線。——摘自本書文庫版后記
(日)須田桃子 ·紀實文學 ·22.8萬字
國鐵這頭巨象的崩潰,終結戰后日本的一個時代,記錄昭和最后的20年,城山三郎獎提名作品。戰后,作為公共企業體再度啟程的國鐵,始終未能擺脫國家這個“束縛和羈絆”,同時,還受掣肘于戰后民主化政策的產物——強大的勞動工會組織。死死抓住國鐵利權不愿放手的政界與管理層的爭執、管理層與工會之間的爭斗、管理層內部的派系斗爭、由憎恨發展為仇怨的工會相互之間的“勞勞對決”……友愛與團結、暗斗、變節、背叛、明哲保身及怨恨等等,多種復雜因素糾纏在一起,最終造成國鐵組織的解體。不僅如此,長達115年的“日本國有鐵路”的解體,還導致了執掌戰后政治一端的國勞、總評及社會黨的瓦解,作為戰后日本政治體制的“五五年體制”也由此分崩離析。可以說,“國鐵分拆和民營化”是戰后昭和時代最大的政治和經濟事件。
(日)牧久 ·紀實文學 ·30.3萬字
這本書是由一位平凡的母親教子日記的一部分和孩子成長中的文章匯集而成。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三口之家溫馨祥和生活的真實而精彩的寫照。它以一個勇于擔當的父親、甘于付出的母親和一個積極進取的兒子組成的家庭為主線,用日志的形式,以及一家人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零星片段為鋪墊,從微細末節入手,以孩子的成長進步為著眼點,向人們勾勒出一個孩子從幼學之初到成為莘莘學子的成長歷程。
張興武 張向東 張佐 ·紀實文學 ·23.2萬字
這是一本極為特殊的日記形式的紀實作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當中,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構建全球朋友圈、合作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一帶一路”延伸至拉美調研報告》開篇,高度概括“一帶一路”是如何延伸到拉美,“一帶一路”如何重塑世界經濟地理等重要議題。作者行程15.6萬公里,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北端墨西哥的蒂華納,一直到南端的阿根廷佩里托莫雷諾冰川。在拉美考察324天里,作者深入中國在拉美十國的130個投資、并購、建設和運營項目一線,面對面訪談492人次,包括所在國總統、政府高級官員、項目投資方,乃至普通百姓,生動具象,以日記形式圖文并茂地呈現了中國與拉美劃時代的偉大合作與共贏。
趙憶寧 ·紀實文學 ·23.7萬字
本書作者王匡,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新聞工作者,是革命戰爭時期新華社四大著名記者之一,本書輯錄他一生所著詩文的精華,充分體現了一位優秀老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情懷。
王匡 ·紀實文學 ·20.5萬字
本書是關于珠穆朗瑪峰攀登的非虛構紀實類作品,大約100年前,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桑迪”·歐文1924年攀登珠穆朗瑪峰喪生,留下一個謎團:他們是否曾登頂珠穆朗瑪峰嗎?2019年,本書作者、專業登山者馬克·辛諾特加入了“國家地理”“桑迪·歐文研究和紀錄片探險隊”,希望在珠穆朗瑪峰的最上坡找到歐文的尸體及相機,以解決這個百年謎團。書中,辛諾特巧妙地將歐文在百年前的登珠峰故事,與他自己的探險進展實錄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目睹了現代人對珠峰的執迷,珠峰攀登的危險及人的勇氣,以及商業登山對珠峰環境的影響。
(美)馬克·辛諾特 ·紀實文學 ·26.2萬字
當代世界最負盛名的紀實文學作家——《巴黎燒了嗎?》作者拉萊·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爾,聯手為全世界讀者奉上一部紀實文學經典。兩位作者用長達兩年時間,采訪了大量歷史參與者,從國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閱了浩如煙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貴資料,在此基礎上,再用三年時間寫成本書。書里詳實記錄了以色列建國前后,圍繞耶路撒冷發生的一次次戰爭與博弈。作者再現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清明上河圖》般細密的描摹,驚人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了最真實生動的細節。
(美)拉萊·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紀實文學 ·42.4萬字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紀實文學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逐漸淪為野蠻與文明之間的斗爭,1942年11月見證了這場斗爭的關鍵。這或許是整個20世紀重要的一個月,當時一切仍懸而未決,勝利的天平左右搖擺。在該月月初,軸心國似乎仍有可能取得勝利;到了月末,每個人都隱約意識到,它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如同既往的寫作,在本書中,皮特·恩格倫無意為我們提供另一部自上而下的軍事歷史,而是記述一段人類戰爭體驗的真實歷史。從美英在北非登陸的戰役到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對德軍的包圍戰,從戰場的前線到后方的淪陷區,39個普通人,他們身份、階級、陣營各異,但無一例外都被卷入這場戰爭中。其中有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國飛行員、北非沙漠中的意大利卡車司機、白俄羅斯森林中的游擊隊員,也有逃難于上海的12歲猶太女孩、海難后獨自漂流133天的中國海員,反抗納粹政權的德國女大學生、親法西斯的英國變節者……皮特·恩格倫從海量的文獻記錄中,整理出他們的日記、信件、手稿和回憶錄,記錄下他們的戰爭經歷和精神變化——有震驚和憤怒,有渴望和瘋狂,還有在殘酷環境下人性的扭曲和撕裂。
(瑞典]皮特·恩格倫 ·紀實文學 ·34.7萬字
該書包括四章,約40萬字,主要記錄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至抗美援朝時期的波瀾壯闊、幾經曲折、負重奮起、動人心弦的30年間的高密紅色歷史征程,描寫刻畫了宋國瑞(1927年至1928年任高密縣委書記)、夏侯蘇民(膠東軍區主力第五師十三團團長)、單際友(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等革命先烈和傅書堂(中共高密黨組織的創建者、曾任山東省委代理書記)、王德順(解放戰爭“爆炸英雄”)、杜秀蘭(婦救會干部)、徐學建(志愿軍“殯葬兵”)等老黨員、老戰士以及老百姓共50多個人物形象,聚焦再現了多個紅色堡壘村在烽火年代艱辛而光輝的歲月。這是一部全景式書寫和映現高密早中期紅色歷史的長篇報告文學。
邱昭山 ·紀實文學 ·25.3萬字
本書記述企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并為固原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真實再現寧夏四建人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精神。
張明承主編 ·紀實文學 ·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