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樂府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tài)、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關學術動態(tài)等方面都有研究。
吳相洲 ·古詩詞 ·16.9萬字
特輯共分五輯,并配以相關圖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貴照片。輯一收入了木心先生的遺稿兩篇,輯二、輯三刊載了海內外讀者、學者的多篇文章與座談會的文字實錄,輯四選錄了臺灣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作家、學者、藝術家關于木心的談話錄,以及《文學回憶錄》出版一年來大陸讀者的閱讀反饋,輯五刊載了木心先生的親友、學生的紀念文章,還有從未發(fā)表的木心先生晚年與青年讀者的談話實錄。
劉瑞琳主編 木心作品編輯部 ·文學評論 ·20萬字
《徙》是一個非虛構文學型的散文集。這部作品對十幾位女性主人公在美國顛簸而不屈的生活態(tài)度作了深刻的描寫,向海內外的讀者展示出一個幾近荒誕的、有點殘缺的,但非常真實的美國社會。每篇文章里都有幾個帶有混血背景的,或非混血但具有移民和跨文化經歷的“主人公”。那些主人公都面臨選擇:是追尋父母的腳印前行,還是完全跳出母文化,讓自己徹底融合到自己抵達的新大陸文化中去。本書重于描寫人物血液中的探索基因所決定的人生道路。無論是中老年或非常年輕的一代,都在故事的展開中顯示出強烈的獨立精神。本書突出人性美好的一面,但不回避種族矛盾、成長的艱難和美國社會的復雜環(huán)境。而中國儒學的光輝也在本書里得以彰顯。
姚茵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本書根據“互聯(lián)網+”時代的社會發(fā)展以及教育部部署推動我國高校廣泛開展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目標編寫而成。全書共分8章,首先介紹了互聯(lián)網產品運營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紹了互聯(lián)網產品運營的先導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詳細闡述了互聯(lián)網產品運營的基本邏輯、基本方法和工具,最后通過一個運營實例,將前面所學的方法、工具貫通其中,并引導學習者自行獨立按照本書所學,規(guī)劃運營一個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實現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廣告、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yè)或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大學圖書館“互聯(lián)網+”普及系列的館藏書籍,還可作為“專業(yè)基礎、行業(yè)經歷雙空白”但熱愛并希望從事互聯(lián)網產品運營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蘇海海 ·古詩詞 ·14.5萬字
倫敦一月,Z讓我得意的是住處臨近大英博物館,因而得以從容觀察這個已有二百五十年歷史、最享譽全球的“知識的海洋”。走過不少國家,見識過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到目前為止,最讓我怦然心動、流連忘返的,非大英博物館莫屬。這一判斷,牽涉到時間、金錢、個人心境以及知識儲備等,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作者通過親身采訪和生活經歷,現場還原南部非洲近四年來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滾滾洪流中小人物的命運,探討中非合作的成就和未來,挖掘非洲人文之美。中非關系是作者關注的焦點,同時書中既有莫桑比克島發(fā)現的明代瓷器的史實,又有中國愛心媽媽們與津巴布韋孤兒的親情。有視野,有縱深,有故事,有情懷,全書以小見大,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本書是一幅南部非洲社會生活的多彩花卷,帶讀者走進非洲那片神奇而美麗的大陸。
劉暢 ·文集 ·18.6萬字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出版事業(y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1985年入職出版社,參與了我國改革開放后的出版事業(yè)建設,也見證了出版業(yè)邁向市場和世界、推進當代社會變革的巨變。本書收入了作者有關出版工作的各類文章三十余篇,其中有對出版歷程的回顧和梳理,也有對出版工作的分析和總結;有對事業(yè)、使命的追尋和思索,也有與作者、師友交往的記錄和回憶。文章有觀照有案例,反映了作者長期從事出版工作的體驗和思考,從一些側面呈現了改革開放歷史洪流下出版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印痕。
王立翔 ·文集 ·14.5萬字
托爾斯泰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全面展示了作家的成長歷程和精神歷程,基本內容圍繞著他如何在周圍環(huán)境影響下成長,基本再現了他如何從一個貴族家庭的少爺成長為一個反對貴族式生活方式的成年人。《青年》是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共有45節(jié)。
(俄)列夫·托爾斯泰 ·外國隨筆 ·10.8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追本溯源”,通過呈現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fā)生動因;“宏大敘事”刻畫了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yōu)榻虒W文本;“研究教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xù)影響因素。
管賢強 ·文學評論 ·13.7萬字
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周作人說應該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微妙地美地生活。《日常生活頌歌》是周作人閑適文風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飲酒、賞雨談天、故鄉(xiāng)美食、各地風物,以及世上無一不可言的草木蟲魚在他筆下盡是情意綿長,雋永淡遠。周作人談吃也好,言物也罷,重要并不在于所說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談及此時對待生活的那種長閑逸豫的況味和風度。生活的美是一種近似無用的閑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閑,抵十年塵夢。
周作人 ·名家作品 ·9.9萬字
該書研究《西游記》在問世之后的影響和接受過程,兼論西游故事在現代的演繹,全書由上下編兩部分組成,上編主要討論《西游記》問世之后,文本形式的演繹和接受。下編主要討論《西游記》故事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舞臺和影像上的演繹和接受。
左芝蘭 丁濟 ·文學理論 ·9.9萬字
郎景和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婦產科專家,婦產科方面唯一的一名院士。本書是郎景和從醫(yī)幾十年來,對為人、做事與行醫(yī)三個方面進行反省與總結,是一部執(zhí)筆剖析診治社會病癥之作,是一個醫(yī)生對社會、人、事物的另類思考和感悟。作者是享譽學界的科學家,亦是學養(yǎng)深厚的醫(yī)生。他以幽默的筆法,將我們司空見慣的詞匯,獨出心裁地加以重組和解析,文字犀利而充滿張力,讀后令人沉思。
郎景和 ·現當代隨筆 ·10.6萬字
《長江三峽及重慶游記——晚清中國西部的貿易與旅行》一書主要記述了英國人立德樂于清末時期,經過艱苦努力、穿越長江三峽到達重慶的旅行過程,描寫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書中實際敘述了3次航行。第一次是1883年從上海至重慶的航行。第二次是同年從重慶順流而下返回漢口的航行。第三次是1898年作者率領輪船利川號逆流而上到重慶的航行,這是輪船首航到重慶。同時,也描寫了重慶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作者的目的是要讓輪船開行到重慶,開拓四川市場,擴充英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作者還討論了一些相關問題,如船民生計、宗教信仰和傳教、婦女纏足、風水迷信、種植和吸食鴉片、開礦和地方工商經濟等問題。作者對中國勞動人民[尤其是四川(重慶)人民]抱有普遍的好感,對當時的清朝統(tǒng)治者及其各級官吏的腐敗無能進行了一定揭露。
(英)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 ·外國隨筆 ·19萬字
貴族少男少女清顯和聰子,青梅竹馬。隨年歲漸長,小伙伴感情轉為男女情愛。兩人未能適應情感的變化,產生了猜忌和隔閡。直到聰子受父母安排與皇室訂婚,兩人才慌亂行事。本可自然發(fā)展成熟的愛情,此時變成了危險偷情。倉促中聰子懷孕,將家族命運拖入危機當中。為保護家族,聰子打掉胎兒,削發(fā)為尼。清顯思念聰子而不得,患肺炎而離世。這個感人故事,原是京都和奈良寺廟中的一個傳言。三島依據該傳言創(chuàng)作成《春雪》,純愛中貫穿了“優(yōu)雅的犯忌”和“褻瀆的快樂”,并在這種對立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又毀滅了美。技巧上融匯日本古典的王朝小說和現代小說技巧,享有“媲美《源氏物語》”的贊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呼聲最高的杰作。
(日)三島由紀夫 ·名家作品 ·19.2萬字
中華書局員工文選取名《春華集》,源自《后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中的“春發(fā)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爰登其質”。2022年的《春華集》約16萬字,共收錄中華書局員工于2022年度撰寫的文章37篇,分為編輯手記、書里書外、學林散葉、百川學海、藝文類聚、特稿六部分。“編輯手記”部分有徐衛(wèi)東《明武宗的罩甲,戚繼光的敵臺——重編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等;“書里書外”部分有賈雪飛《“四重證據法”還原印刷史真相——評〈中國印刷史新論〉》等;“學林散葉”部分有齊浣心《邵循正與古籍整理出版》等;“百川學海”部分有聶麗娟《由新出〈朱彝尊全集〉略論明清學者全集之整理》等;“藝文類聚”部分有王守青《從〈人世間〉聯(lián)想到“七國之亂”中周亞夫拒不救梁》等;特稿為張繼海《中華書局老編輯的樸實楷模》。
中華書局 ·文集 ·10.9萬字
周作人說他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實的人生,凡是熱狂的與虛華的,無論善或是惡,皆不喜。周作人心里期冀閑適——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閑話——然而這些終究只是空想,他自言: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氣的燒酒,一點味道都沒有。周作人自詡為“苦茶庵”主人苦茶翁,便是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苦澀觀,他把一切看作浮云似的,自得其樂的活著,只求心境不要再粗糙荒蕪下去。《我這有限的一生》精選周作人數十篇文章,有對自由寬懈日子的回憶,有對人生之苦的體察,有對自我思想命運的剖析。周作人披中庸之衣,著平淡之裳,于苦味人生中自有一套人生消遣法。
周作人 ·名家作品 ·10.9萬字
《人文藝術欣賞》是高職類人文素質教育教材,涵蓋了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這五個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領域。每個篇章既精選了優(yōu)秀作品,進行“經典賞析”,同時也鏈接了相關基本知識,如該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史,該藝術形式的主要審美特點和欣賞要素等,最后還提供了學生進行練習的“思考與實踐”內容。《人文藝術欣賞》的內容編寫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能力水平實際,將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有利]: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藝術鑒賞力,造就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人格。
李雙芹 ·文學理論 ·17.9萬字
本書既是作者對“書香中國萬里行”活動的忠實記錄,也是他對推廣全民閱讀活動的感悟與體會。全書分上、中、下三篇,按照“書香中國萬里行”的走訪順序,記錄了襄陽、蘇州、運城、大同、包頭、海南、內蒙、山東、吉林、甘肅、貴州、福建、黑龍江等省市推廣“全民閱讀”實際工作和成效,更表達了作者本人對全民閱讀活動的探索與思考。作者文筆優(yōu)美,行云流水,引經據典,飽含激情。本書既有散文集的清新優(yōu)雅,也有論文集的嚴謹理性,是全面介紹“書香中國萬里行”“全民閱讀”活動的上佳之作。
李忠 ·現當代隨筆 ·14.4萬字
行吟,作為古代士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式,有自覺的,有被動的。行的背景不同,吟的內容和形式也有差異;對行吟者的人生價值、藝術定位也有不同的影響。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需要從不同的層面作深入的探討,才能對其內涵作準確的判定。因此,《中國行吟文化論》即是從“行吟與漫游”、“行吟與游學”、“行吟與趕考”、“行吟與赴任”、“行吟與貶謫”、“行吟與放逐”、“行吟與漂泊”七個方面具體考察行吟與中國古代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關系,解讀行吟的文化內涵。探討和研究中國古代文人的行吟生活,對認識和解讀古人的生存方式、人生定位、價值追求和文化心態(tài),皆大有裨益焉。同時,對現代國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李巍 ·文學理論 ·10.3萬字
這是江南散文名家蘇滄桑繼《紙上》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精品主題散文集。作為在散文園地深耕多年的女性寫作者,有多篇文章入選全國各省市中高考試卷和各類教材讀本。作者有一顆溫柔恬靜的心,和善于發(fā)現萬物之美的眼睛,無論是故鄉(xiāng)海島的山山水水、古村古鎮(zhèn),還是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在步履不停的行走中,她與山水和大地上的人們產生溫柔的羈絆,更是與真實的自己直面相對。所選篇目包括《水邊》《古村的心跳》《月上龍塢》《玉蒼山南》《向荒野》等,文字唯美靈動,不但能與寫作對象四目交接,更能與讀者互相凝視,產生共情。
蘇滄桑 ·現當代隨筆 ·1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