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輯分為七個欄目,其中“文體研究”為本輯的重點,關注“早期書寫”,并結合中國古代典籍與文獻的生成方式、書寫方式及其由不穩定向趨同的變化,引導問題討論愈加客觀深入;“大視野”指出史傳中的史傳文學兼具歷史記錄與文學藝術雙重性質,梳理了史傳文學對小說文體的影響;“散文研究文獻考論”則是對當今古代散文研究領域正在進行的散文文獻研究和整理工作而開展的背景設計;“桐城派研究專題”對此領域研究中的很多舊有成見開展反思和清理。
郭英德主編 ·文學理論 ·26.1萬字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以組織、發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前沿狀況、反思學術史經驗、前瞻未來動向。本書是第二輯,分為特稿、專題:紀念孫楷第先生120周年誕辰、滄海遺珠、專題:《文選》研究新收獲、特約訪談、會議紀要、資料索引七個專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編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聚焦于1840~1949年中國史詩研究學術史,擇選了13篇具有代表性并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史詩討論文章,涉及荷馬史詩、中國“史詩問題”等學術專題。對這些文章,本書或全文轉錄,或部分節錄,力圖最大限度地呈現原作精華。每篇文章均附有“評介”,以對文章內容進行簡要述評,旨在闡述作者史詩觀念背后的話語系統和思想軌跡,以及當時的政治思想和學術文化對其史詩觀念的影響。本書還附有1840~1949年中國史詩研究大事記,大致勾勒了此時期中國史詩研究發展的學術脈絡,為讀者拓展閱讀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學術信息和線索。
魏永貴 馮文開編著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本書是一部記錄作者文學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論篇從創造社的異軍突起、創造社的分期以及創造社從鼓勵多元發展到獨尊普羅文學的文藝思想入手,談了創造社的歷史,創造社的分期和創造社的文藝思想的有關爭議以及創造社的創作活動等;郭沫若篇包括有關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編后,以及郭沫若名詩鑒賞、對郭沫若作品的具體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應采取的立場態度等問題;其他作家篇涉及創造社元老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等人,從其作品以及對創造社的貢獻、郭沫若與他們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黃淳浩 ·文學理論 ·27.5萬字
本書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以降的阿拉伯當代小說與詩歌為研究范疇,探討了阿拉伯當代文學話語在該重大歷史事件之后的轉型與嬗變,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語境下阿拉伯文學界為重建文化抵抗空間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國學者的視角,將阿拉伯當代文學置于世界文學發展主流的框架下進行考察,在研究過程中將宏觀論述與微觀分析并重,對現代性、身份認同、跨界、雜糅、性別政治等當代文學研究中的焦點論題在阿拉伯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呈現進行了深入揭示。
余玉萍 ·文學理論 ·34.1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上、下兩編,各有三章。上編論司空圖其人、其詩、其文及其與《詩品》的關系,主要內容是司空圖的生平與詩文創作研究、司空圖詩文創作及其與《詩品》的關聯研究、司空圖《詩品》探索與詩學發微。下編聚焦于司空圖《詩品》的今譯、英譯、回譯與海內外傳播,包括《詩品》的注釋、今譯與英譯,《詩品》的回譯、今譯與滲透,以及《詩品》的域內外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等內容。
王宏印著譯 ·文學理論 ·35.5萬字
本書是關于詞學批評的理論研究,是針對“文學”與“歷史”之間關系的反思性質的探索。上編闡述“詞史考微”的理論內涵,下編展示針對不同性質的宋詞文本的批評實踐。傳統的“詞史”說,觸及“文學”的本質力量——這是脫離現實社會關系的一種獨特存在,與現代文藝批評的“境界”論相互貫通,從學術史上看更對后者產生過啟示作用?!霸~史”的批評延續我國文學的“興寄”傳統,在“微言大義”“詩史互證”的理路之外,具備融入讀者個人知識結構與身世感慨的“再創作”式的特征。
馬里揚 ·文學理論 ·24.1萬字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稑犯畬W》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關學術動態等方面都有研究。
吳相洲主編 ·文學理論 ·25.2萬字
《白鯨》是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一篇長篇小說,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美國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執意追逐白鯨莫比·迪克復仇,卻最終自取滅亡的故事。本書從生態、社會政治和酷兒理論三個角度,對小說中的隱喻、象征和諷喻的映照進行了研究,有機結合了讀者、文本和社會文化語境,為作品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可以參照的范式,并通過隱喻的連貫性、象征的系統性和諷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對閱讀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朱瑞青 ·文學理論 ·6.9萬字
唐宋時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現出極為繁榮的創作局面。本書以“唐宋八大家”為主,通過對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進行講解與賞析,介紹該時期散文發展脈絡、作家的創作情況,以及各流派之間的繼承關系和獨特風格。本書撰寫秉持求真與務實兩大原則,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吸收現有研究成果,以時代和人物為線索,分為十二講,每講下設若干小節。各講之間互相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了合理的結構體系,既具有貼合專業特點的優勢,又能夠滿足當下社會大眾了解古代文學知識的需求。
高璐 ·文學評論 ·20.1萬字
本書主要整理柳堂雜著八種,以時間為斷,將柳堂自傳年譜《周甲錄》放置于首,其后為柳堂任州縣官期間的三部州政縣政紀實類著述(《宰惠紀略》《牧東紀略》《宰德小記》),再按其人生經歷接三部有關地方治亂類著述(《蒙難追筆》《災賑日記》《東平教案記》),最后為柳堂致親友書信集(《書札記事》),統稱“《筆諫堂文集》”。本書匯集了柳堂個人的仕宦歷程、政治觀念及諸多晚清史實,既為山東地方文獻增添特色資源,又為研究清末民初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翔實可靠的資料來源,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清)柳堂著 吳青 王江源整理點校 ·文集 ·25.4萬字
《文學理論前沿》(半年刊)創刊于2004年,作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會刊和國際文學理論學會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中發行量較大的一種。本輯設立“前沿理論思潮探討”“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外文學的雙向交流”“跨學科批判理論研究”四個欄目,共九篇文章。站在國際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對當今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關注和研究,做出新的闡釋。
王寧主編 ·文學理論 ·22.3萬字
本書是關于明末清初“虞山詩派”的相關論文集,分文獻篇與文論篇兩部分。文獻篇論述了虞山詩派對文學典籍的點校、整理與學術貢獻;文論篇論述了“虞山詩派”的詩歌理論、詩學取向及對明末清初文學思潮的轉變。
周小艷 ·文集 ·8.9萬字
本書是對《紅樓夢》皙本(又稱皙庵舊藏本、鄭藏本)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專著,本書也是國內外紅學界第一本研究《紅樓夢》皙本的專著。本書第一次指出,書中第23回保存著作者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初稿的文字,這一點是作者的新發現,其論據是有說服力的。
劉世德 ·文學理論 ·25.5萬字
本書分三篇,上篇“新變”從總體上梳理了網絡媒介介入文學傳播后,文學批評在主體、模式、話語、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新變化與新特征;中篇“困境”從評價模式、媒介環境、文學觀念、價值尺度等幾方面對網絡時代文學批評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考察了網絡媒介給文學帶來的標準與價值尺度的變化,分析了文學作品的范式、話語等因媒介變革而發生的變化;下篇“求解與建構”對前述問題從技術、受眾、體系、范式、取向等幾方面進行求解,提出追求文學批評新理性與人倫價值取向的理論建構方向,為構建網絡時代文學評價新范式、新標準進行了必要的探索。
吳優 ·文學評論 ·22萬字
本書擷取中國社會改革開放40年洞庭湖畔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予以分析評介,緊扣洞庭湖的自然地理、歷史淵源和精神流脈,在探尋文學現象、作家作品與洞庭湖區域歷史文化的內在聯系的同時,注重發掘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的主題內涵、審美價值、風格追求與藝術影響。書中不僅是對洞庭湖畔作家作品的追蹤與闡釋,也是對湖湘文學和文化的案例解剖與實證尋繹,對推動當下文學創作及研究尤其是區域文學創作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張文剛 ·文集 ·22.1萬字
本書研究了宋代至民國近千年間閩詞的發展歷程,揭示了閩詞關注現實的精神特質,說明了詞體文學與閩人文化傳統的深度結合如何催生閩詞,探討了閩人性情氣質與閩文化特殊性所決定的閩詞地域特征,闡明了閩詞之愛國傳統、淑世精神以及非凡創造力的重要價值。
劉榮平 ·古詩詞 ·56.4萬字
阿卜杜胡·哈勒是沙特當代著名的小說家。本書基于敘事學、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和新歷史主義等文學理論對阿卜杜胡·哈勒的小說進行文本分析,通過探討哈勒小說的敘事主題、敘事手法、歷史認知和人文主義思想等問題,揭示哈勒的文學審美,以及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考量,發掘以阿卜杜胡·哈勒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俗化傾向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全面關注沙特社會的深層問題。
劉東寧 ·文學理論 ·13萬字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教程》是一本介紹文學批評方法及其實踐案例的教材。本教材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實用性:每章都先介紹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以便學習者掌握該種文學批評方法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思想;然后,舉出兩至三個使用該種文學批評方法解讀文學作品、文學現象或文化現象的論文作為案例,以便學習者參照使用。
霍俊國主編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本書為“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研討會的成果。全書圍繞《三體》的文化政治、劉慈欣小說的文學文化意識、科幻小說的“寫法”、科幻小說的“文學”可能、科幻文學的政治哲學、當代科幻的20世紀傳統、科幻文學與當下中國文化狀況等主題展開討論。
石曉巖主編 ·文學理論 ·2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