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們內心的沖突》討論了人內心的主要的沖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表現形式,分析并歸納了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向,指出了被這些沖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沖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致失敗并陷入惡性循環,提出了解決這些沖突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設想。本書的主旨是為了推動心理分析的發展。它的內容主要來自于對病人和自身的的心理分析的經驗總結。本書對致力于提高我們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有所幫助。
(美)卡倫·霍尼 ·經典著作 ·11.9萬字
弗洛伊德將性本能稱作“原欲(libido)”,其心理學理論都是圍繞這一概念展開的。《性學三論》可謂是“原欲”理論的代表,由三篇論文組成,詳細論述了性倒錯、神經癥患者的性沖動、幼兒期性欲、青春期變化等主題。同時,在研究人類性欲的本質及發展過程方面,本書也提出了許多至今仍值得借鑒的精辟見解。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6.8萬字
《愛的藝術》姐妹篇,心理學大師弗洛姆經典作品,帶您走進人心、辨識善惡。弗洛姆的心理學經典作品之一,從善惡、暴力、生死、自戀、自由等六個角度,對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獨特的分析和觀點。弗洛姆認為人有行善和作惡兩種潛能,每個人都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發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論述了游戲性暴力、反應性暴力、報復性暴力、補償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間的區別在于它們各自的無意識動機因素的不同。戀尸、自戀和對母親的共生固著在弗洛姆看來是惡的本質,它們構成了嚴重精神病患的核心。弗洛姆善于將當代心理學研究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相結合,對于現代社會和人的行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美)艾里希·弗洛姆 ·經典著作 ·10.1萬字
套裝共4冊,分別為《個體心理學》《自卑與超越》《兒童教育心理學》《洞察人性》。《個體心理學》:本書收錄了1908年—1920年間阿德勒的心理學研究文章,以及他在心理機構和高校等發表的演講稿,結合大量的臨床案例,分析人們日常社交、婚戀、工作與兒童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探尋憂郁、強迫、失眠、厭食、叛逆等心理背后的成因,從而系統闡述自卑與補償、創造性自我、追求優越等個體心理學思想。個體心理學是實用的心理學,也是積極的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會自卑,但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是使我們變得更加優秀的原動力。本書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激勵個人超越自卑,成為更優秀的人。書中運用大量案例,深入剖析人們自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和優越感,從教育、家庭、婚姻、社交等多個領域,闡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了解內心潛在的缺陷,打破自卑的枷鎖,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兒童教育心理學》:本書指出兒童出于各種原因會有自卑感,需要父母和教師的支持與引導,從而養成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等健全的人格。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出發,解析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如害羞、說謊、尿床、打架、口吃等行為背后的心理成因。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和教師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給予正向的關注,消除他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幫助他們更有勇氣面對人生的挑戰,從而獲得更大成就。《洞察人性》:阿德勒認為,人性是復雜的,不要輕言善惡。一個人任何行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和人生目標的影響,而個體的行為模式要追溯到他在童年早期形成了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本書分“人的行為”和“性格研究”兩大部分,細致闡述了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并結合大量案例對人性進行剖析,幫助陷入關系困境的人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獲得更成熟的心智,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63.6萬字
精神分析第一名著,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并稱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夢的解析》被譽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對夢的剖析,提出“潛意識”與“俄狄浦斯情結”等重要概念,標志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夢的解析》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與《天體運行論》《物種起源》并稱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39.7萬字
這是一本摘要速讀,幫助我們快速掌握原書精髓。原書作者史蒂夫·西爾貝曼從自閉癥出現前的時代一直記錄到當下。他描繪了在自閉癥尚未被命名之前,一些取得成就的人。其中有18世紀的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許,他將自己隔離在英格蘭一座莊園里。?“跟卡文迪許說話的方式,”一個同事建議,?“就是別盯著他看。”1797年,卡文迪許設置了一套精巧的秤砣和扭秤系統,用這套裝置精確地算出了地球的質量。還有尼古拉·特斯拉的門生,一名郵購器械和科幻小說出版業的先驅,他創造了?“人工智能”這個術語,以及這個領域的很多工具。
利民·鄧 ·經典著作 ·2.9萬字
我們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它為何會這樣工作?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舉動?你感到好奇了嗎?讀一讀《牛津通識讀本:生活中的心理學》吧。《牛津通識讀本:生活中的心理學》介紹了心理學的各大主要學派,將心理學中的復雜概念(如知覺)做了相應的簡化處理,使之更加貼近入門讀者。書中引用了最新的觀點、最尋常的事例和最有趣的研究發現。你會發現,在現代社會,心理學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實用。
(英國)吉莉恩·巴特勒 弗雷達·麥克馬納斯 ·經典著作 ·10.7萬字
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卓著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杰出的心理醫生”。由于其巨大的影響力,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為越戰士兵提供治療。他還曾接受派遣,在美軍駐日本沖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這些特殊的職業經歷,成就了他偉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杰作。
(美)M.斯科特·派克 ·經典著作 ·104萬字
靄理士是英國著名的性學權威,他的七大本的《性心理學研究錄》對于醫生、心理學者和其他的學術專家是相當重要的參考書。而靄理士在這部巨著之外另有一本比較盡人可讀的《性心理學》,一面把《研究錄》的內容則要再介紹一過一面把《研究錄》問世以后二十年里這門學問所已獲得的新進步補敘進去。而譯者潘光旦先生以專家而翻譯這部著作,在長達十萬字的注釋當中,潘先生旁征博引中國古代性心理的事例,譯筆之生動,征引之詳盡,都足以成為“信達雅”的翻譯典范。
(英)靄理士 ·經典著作 ·52.5萬字
1920《超越唯樂原則》人心有對立的本能和欲望。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也在追求超越快樂,哪怕為此忍受痛苦。在不顧一切想生存下去的同時,也追求自毀和死亡。1921《群體心理和自我分析》群體沒有智商,在群體中,本來有智商的人也變傻了。弗洛伊德在本篇中高度評價了勒龐的《烏合之眾》,同時指出在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會有必然的分裂。1923《自我與本我》自我是社會性的,本我是本能性的。在現實與幻覺、故意的暗示與潛意識的夾擊之中,我們到底是誰?1926《障礙、癥狀與恐懼》障礙是功能實現過程中的受阻,癥狀的出現是因為對欲望的壓抑。本篇討論飲食、性、運動以及認知障礙或癥狀之下的心理恐懼問題。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3.9萬字
人們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中,思維和行為也會發生變化,然而大多數人并不清楚,我們受到環境影響的程度比我們以為的要大得多,性格、愛情,還有成功全都高度依賴于情境。《情境影響力》探索了那些影響你生活的隱形力量,它將顛覆你頭腦中原有的人性假設,幫助你回答。
(美)薩姆·薩默斯 ·經典著作 ·14.4萬字
《釋夢》認為在精神活動中,夢起了主角作用。心靈的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里比多”,主要指性驅力,是一個不固定的、可塑的力量,可因為過剩而成為困擾的力量。這個力量必須釋放出來才能得到快樂和防止痛苦,因此它就要尋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出口。如果不能靠直接動作來得到滿足,“里比多”就會通過精神渠道尋求釋放。或者用“釋夢”語言來說,這欲望能用在想象中實現欲望的方式來求得滿足。弗洛伊德宣稱,所有的夢,即使帶有焦慮色彩的惡夢,也都是滿足這類欲望的手段。
(奧)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46.3萬字
關于主流人性論的顛覆性反叛,破而后立,進而建立起新的意義和道德觀念,重塑對人性的信心。闡明人性的本源、內涵及局限,追溯人類諸多苦難的根源,撥開道德錯覺的迷霧,直達現實的彼岸。直面人性科學研究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及藝術,發現諸多現實沖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價值觀念。一場探索人類本性的奇幻之旅。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最后一部。
(美)史蒂芬·平克 ·經典著作 ·42.5萬字
本書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某些幸福的神話,比如成就會帶來幸福,失敗和逆境會帶來不幸。作者確認為,生活中的危機確實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幸福與否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反應。如果反應得當,危機也能讓生活發生具有意義的改變,本書涵蓋了成年人常會面臨的10個危機,作者運用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為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幫助我們在重大轉折點上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美)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 ·經典著作 ·12萬字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被譽為“改變世界的20本書”之一。書中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考察了群體的特殊心理與思維方式,尤其對個體與群體的迥異心理進行了精辟分析。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梁啟超、周作人等學者,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11.6萬字
本書是人類心理學先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全書立足于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結合人生經驗和心理學研究成果,使讀者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
(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5.1萬字
《我們內心的沖突》是卡倫·霍妮的一部重建人生自信心理學著作。霍妮在本書中對現代人內心沖突的研究與分類,涵蓋了所有的人格類型,不管是哪個階層、年齡和職業的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僅從心理學層面幫助你分析問題,讓你看清自己,還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倫·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長的愿望,會一直愿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此,她認為,只要改變了產生沖突的條件,就能真正解決它們。而只有解決了沖突,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發現生活的意義和內在的安寧。
(美)卡倫·霍妮 ·經典著作 ·12.2萬字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經典代表作。本書以“自卑情結”為線索,論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影響及轉變,旨在幫助人們克服自卑感,超越自我,找到個人與世界和諧共處的有效途徑。全書立足于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正確面對缺陷,正確對待職業,正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理解人性。具有極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學術價值。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4.9萬字
《烏合之眾》是一部講透政治、經濟、管理的心理學巨著,被譽為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全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群體的種種特點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作者在書中以預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間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眾多民主革命等幾乎所有重大事件。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10萬字
提到群體心理學,就必然會提到《烏合之眾》。該書于1895年首次出版,以顛覆性的視角,分析了自工業時代到來后群體心理的產生、種類、特點及影響,為人們勾畫出了群體心理的生動畫卷。書中的很多觀點,在其出版后的一百余年中被不斷驗證,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等心理學大師,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等政治家都深受該書影響。《烏合之眾》至今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不僅成為了群體心理學的代表作,更堪稱整個心理學領域的杰出經典。
(法)古斯塔夫·勒龐 ·經典著作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