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順安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有“石山王國”之稱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里資源極度匱乏的貧困山村,通過2017年的駐村調查,課題組分析了貧困治理過程中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的理論難題與實踐困境。研究認為,由于資源匱乏、山村人口承載力差,人口外遷進城是脫貧的根本出路。在此基礎上,還應充分開發利用當地旅游資源,通過農、文、旅相結合,促進留村農民就業機會增加和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張宗帥 韋鵬 廖永松 ·部門經濟 ·12.8萬字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屬于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金鈴鄉華陽村是該縣最偏遠的山村之一,面臨著穩定增收難、便捷出行難、安全飲水難、住房改造難、素質提升難、看病就醫難、子女上學難、公共服務難等“八大難”問題。本書通過座談、實地訪談等方式,對華陽村的概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四大工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兩大模式以及鞏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聶彎 王賓 于法穩 ·部門經濟 ·6.2萬字
松樹村位于重慶市武隆區土坎鎮西部,具有典型的山區地貌,是國家級貧困村。本書從兩個層面展開調研,在村級層面上,主要圍繞著村莊基本狀況、貧困狀況及其演變、貧困的成因、減貧歷程和成效、脫貧和發展思路和建議等6項內容;在農戶層面上,主要圍繞著家庭成員、住房條件、生活狀況、健康與醫療、安全與保障、勞動與就業、政治參與、社會聯系、時間利用、子女教育、扶貧脫貧等11項內容。在對調研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了松樹村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并分析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王賓 于法穩 聶彎 ·部門經濟 ·5萬字
景陽村是一個位于中國西南滇桂黔石漠化區的毛南族小山村,景陽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典型的大石山區貧困村。本書力圖圍繞景陽村的貧困和脫貧,尤其是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情況,描述村莊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理清其扶貧與脫貧的過程、機制、障礙等,評價其精準脫貧和可持續脫貧效果,為我國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提供具有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個案。
方素梅 ·部門經濟 ·9.5萬字
查干諾爾嘎查和溫都爾嘎查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輝蘇木和巴彥塔拉蘇木的區級貧困嘎查,地處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本書在對邊疆牧區少數民族貧困問題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選取這兩個有代表性的嘎查,對其致貧原因、貧困狀況和脫貧措施,特別是對精準扶貧、脫貧取得的成效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梳理了兩個嘎查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采取的創新做法,客觀評價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效果,最后總結出有特色、可推廣的“七個精準”扶貧、脫貧寶貴經驗。
黃育華 李虹 ·部門經濟 ·5.5萬字
三山井村地處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寧夏西海固連片貧困區,是國家貧困縣同心縣的省級貧困村。本書在介紹當地生態移民和扶貧攻堅政策的基礎上,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剖析了三山井村村民的生活生產狀況、生態移民搬遷的影響、產業扶貧項目的成與敗、村莊精準扶貧面臨的挑戰。同時,從政策設計、產業扶貧和村莊落實三個方面,對扶貧搬遷進行了系統思考,并提出改進移民搬遷及扶貧攻堅工作的一些建議。
劉同山 汪武靜 ·部門經濟 ·7萬字
本書是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和安徽大學農村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農業經濟類學術理論集刊,全面客觀的展現了農業經濟、農村發展和農村改革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從不同角度反映和闡釋了農業經濟研究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張德元主編 ·部門經濟 ·12.5萬字
璞嶺村是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一個深山中的村莊,在精準扶貧戰略的推動下,從開啟精準扶貧精準識別試點到實踐“1156”扶貧模式,璞嶺村的反貧困實踐成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本書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璞嶺村為調研對象,基于縣情村情和產業扶貧政策要求,客觀分析璞嶺村精準扶貧模式、實踐和成效,總結了璞嶺村以茶葉、藥材產業規模化助力精準脫貧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寧亞芳 ·部門經濟 ·9.6萬字
大倉村地處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屬于省級貧困村。本書總結了當前扶貧理論與方法,圍繞祥云縣精準扶貧工作展開討論與分析,通過地方統計數據與資料,分析了該縣大倉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精準扶貧成效與存在問題;通過農戶調查問卷收集數據,深度討論了非貧困戶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生產生活現狀、扶貧滿意度及影響因素,最后給出了繼續完善大倉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
王昌海 劉德欽 ·部門經濟 ·6.4萬字
第一書記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扶貧的六個精準之一“因村派人精準”指的就是第一書記的選派。沙壕村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縣域西北部山區,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山村,也是典型的第一書記扶貧案例村莊。本書就以山西呂梁沙壕村為調研對象,結合問卷調查,研究分析了第一書記在扶貧工作中的成效與推廣借鑒價值。
曾俊霞 郜亮亮 ·部門經濟 ·7.5萬字
西相王村地處山西省呂梁山區,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非建檔立卡貧困村。其典型的致貧原因包括:病殘、勞動力缺乏、資金和技術貧乏、教育支出等。到目前為止,脫貧成效較為顯著的措施主要是社會兜底扶貧。本書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深入考察了西相王村的特殊背景及具體貧困問題,重點剖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的進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針對現存的貧困問題探討了可能的扶貧策略和政策建議。
牛建林 ·部門經濟 ·9.5萬字
紫霞村地處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香泉鄉西南部,是地震受災地區,屬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紫霞村以特色農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同時選任多名黨員干部作為幫扶人,結合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和貧困戶自身特點,對貧困戶制定精準化、個性化的脫貧規劃,確保規劃落實。紫霞村強化黨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統領地位,嚴格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充分強化貧困人口參與機制,統一協調推進具體幫扶和整體提升等做法,形成了寶貴的脫貧攻堅基層經驗。
劉濤 李群 ·部門經濟 ·9.2萬字
龍鳳村是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的一個山村,地瘠民貧,為省級貧困村。本書考察了龍鳳村自然稟賦特征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并在調查問卷與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定量分析了該村農戶的貧困狀況、致貧原因與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現狀,闡述了七星關區政府“一市五金多套餐”的精準扶貧措施與扶貧機制,分析了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效與需要改進的問題。
趙學軍 ·部門經濟 ·5.8萬字
新店臺村是甘肅省敦煌市莫高鎮的一個遠郊村,該村不存在大面積貧困,也不存在絕對貧困,只有小面積的相對貧困,貧困面為6%。本書就是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和開座談會的形式,對新店臺村入村入戶調研的總結和思考,主要內容包括新店臺村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基于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對比的扶貧脫貧調查,新店臺村貧困現狀、致貧原因、扶貧舉措、脫貧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扶貧脫貧經驗啟示及對策建議,等等。
朱承亮 ·部門經濟 ·5萬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塔山牧場是哈薩克族牧民生活聚居的邊陲牧場,也是新疆維穩戍邊的前沿重鎮。本書選取北塔山牧場作為調研對象,首先從整體上對北塔山牧場的自然經濟狀況、致貧原因、牧場扶貧的兵團優勢、牧場“十三五”扶貧重點以及牧場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介紹;其次對北塔山牧場的扶貧重點連隊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再次對抽取的共計60戶家庭(30戶貧困戶,30戶脫貧戶)的入戶調查情況進行了詳盡闡述;最后總結了北塔山牧場的扶貧經驗,提出未來改進的對策建議。
胡彩云 沈進建 姜濤 ·部門經濟 ·8.2萬字
追高來村地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屬高寒山區,受各種環境制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在扶貧攻堅戰的內外合力中,追高來村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扶貧等,借力取勢找準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脫貧路徑,從而創造了“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蓬勃發展的新農村風貌。本書探尋追高來村扶貧過程中人、物、力交互作用的機制,分析家庭再生產、公平與效率、留守現象、生計空間等現象與理論,析出因地制宜的扶貧模式。
劉小珉等 ·部門經濟 ·9.5萬字
萂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的一個村,2013年被列為賓川縣2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為有效破解全村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難題,萂村人通過強弱結合、合作互補,實現共建共享、多方共贏的方式,建立了“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本書在對萂村概況、經濟發展情況、社會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對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歷程進行總結回顧,并提煉出萂村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雙推進模式,對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推進有借鑒意義。
陳光金 樊堅等 ·部門經濟 ·4.8萬字
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是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磻溪鎮下轄的畬族行政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它(赤溪村)的歷程是我們全國扶貧的一個歷程,我們要很好地總結,而且要不斷地向全面建成小康繼續努力”。本書通過半結構訪談、問卷調查、參與式觀察等方法,細致描述赤溪村扶貧脫貧概況,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赤溪村在習近平同志倡導下的扶貧經驗做法,對赤溪村長效常態的扶貧體制機制進行總結。
耿羽 王紹據 黎昕 ·部門經濟 ·4.9萬字
桐灘村地處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左權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雖然不屬于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縣,但它位于太行山脈中段西側,山高溝深、土地貧瘠,具備典型的太行山干石山區特征。農業資源缺乏、產業單一、勞動力技能較低是桐灘村致貧的主要原因。本書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桐灘村的貧困表現、主要致貧原因、精準扶貧實施進展以及精準脫貧成效進行了詳細闡述和分析。
郭建宇 ·部門經濟 ·7.3萬字
打安村位于海南省白沙縣西北部,是較為典型的黎族貧困村。本書概述了海南省精準扶貧工作和打安鎮自海南建省以來不同階段的扶貧工作;結合問卷調查,描述分析了村莊情況和被調查戶的個體與家庭特征,闡述了貧困戶樣本的貧困特征、致貧原因、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效果;分析了天然橡膠支柱產業和其他特色產業扶貧,總結了發展合作社、農村電商與黨建引領的產業扶貧模式;最后提出了建議。
潘勁 張德生等 ·部門經濟 ·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