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8: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
會員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8》是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增長質量研究團隊所完成的經濟增長質量報告的第十本,也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的第五本。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陜西宏觀經濟與增長質量協同創新中心、陜西省宏觀經濟研究員的建設成果。同時也是長江學者研究團隊的成果。2018年度報告的研究適逢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十九大報告做出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因此本報告的主題是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圍繞這一主題,本報告主要研究了新時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發展方式創新、新時代要素收入分配視角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中國地方增長質量和數量為什么不一致、經濟增長階段演進中我國經濟增長數量與質量互動機制的實證分析、新時代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績效評價、新時代下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研究、語言文化轉型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理論與實證分析、新時代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增長質量收斂性研究、新時代下供給側改革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研究、新時代下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綠色發展效率研究、新時代下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中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聯動發展研究、我國制造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與經濟增長質量等問題。

任保平 ·中國經濟 ·18萬字

國企改革:難點突破與路徑選擇
會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企改革已經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雖然關于改革的文件陸續發布,但實踐中混改落地的案例并不多。從國企層面看,混改面臨較大的決策風險,從民營企業層面看,面臨政府誠信問題、國企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等,因此,在混合操作層面出現了利益沖突和問題,如改革和去產能、去杠桿是什么關系,改革后如何安置冗余員工,員工持股計劃如何實施等。在本書的5個主題中,作者們對這些問題都有了深入的討論。楊瑞龍的《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目標與路徑》探討了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意義和途徑;張暉明的《深化國企改革:“分類”加“分層”》對國企和國資概念的簡單化使用造成的誤區做了澄清,并強調國企改革不僅要分類還要分層;羅知的《轉型時期的國有企業》探討了國企承擔的多重任務從而導致其效率損失,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方向;王勇的《垂直結構下的國企改革》從上下產業鏈入手,提出垂直理論;鐘寧樺的《弱化GDP增速目標切實推進國有部門去杠桿》強調國企去杠桿要從體制入手,發揮市場機制的監督作用;何帆的《國有企業去杠桿的困難與應對》陳述了國企杠桿率的基本事實并探討國企去杠桿的困難和應對之策;邵宇的《修復宏觀資產負債表:流動性緊縮和杠桿再平衡》探討了杠桿在家庭、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和央行之間的轉移與平衡問題;范林凱的《戰略性審慎推進商業銀行債轉股》分析了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間債轉股的進展及其對銀行信用風險及其業務發展的影響;陳斌開的《政策性負擔與國有企業改革》分析了國企政策性負擔阻礙去產能和國企改革的機制;黃少卿的《治理中國的僵尸企業應取消扶持型產業政策》從產業政策入手討論中國長期實行的扶持性產業政策促成僵尸企業的機制;申廣軍的《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僵尸企業與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去產能的重心應該是加快僵尸企業的退出;章奇的《市場環境與國企改革》討論的國有企業形成軟預算約束的環境;劉斌的《以員工持股為突破口,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指出員工持股計劃是增強改革者激勵和民營資本信心的突破口和抓手,建議放開核心管理層的持股,員工持股的入股價格和轉讓價格都應采取評估價格;姚玭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優先》討論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體、混合的四種方式以及混合中的對價方式,并對實踐中的案例做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張宇生的《分行業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需要一個更加穩定、完善的政策環境;劉瑞明的《多重困局中的國有企業改革:尋求第三條道路》建議站在整體經濟改革和國民福利角度探討“國企改革”,而不能僅僅著眼于改善企業微觀效率;潘英麗的《國企重鎮東北振興的增量改革》強調了制度創新在東北國企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創新的制度安排。

張暉明 鐘寧樺 黃少卿 潘英麗主編 ·中國經濟 ·12.6萬字

創新驅動:廣東再創輝煌
會員

創新驅動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面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挑戰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和開放戰略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推動了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動能轉換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提升。廣東作為改革開放40年先行一步走在前列的地區,正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引下,深化與港澳地區的合作,計劃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以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這一戰略目標將使得廣東和大灣區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典范,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重塑大灣區經濟的創新引領優勢。本書重點通過對廣東地區過去40年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創新發展給出系統性的分析,以政府、企業以及其他各類創新行動主體為中心,研究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資源、結構和能力。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廣東創新的整體狀況,包括產學研以及政府創新政策給出分析,并與全國主要地區進行對比分析;二是通過建立創新指數,對廣東城市之間的創新資源分布、創新發展情況給予一個定量化、可視化的測度和表征;三是對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對創業環境的認知給出判斷,這是通過對企業家微博進行大數據分析給出的結果。同時,對廣東上市企業的創新狀況展開深入研究,以此揭示市場主體——企業的創新行為和績效。本書期望通過這一宏微觀相結合的分析而給出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現狀和微觀層次的企業以及企業家行為。期望本書作為廣東和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幅創新地圖,為決策和研究提供幫助。

李新春 楊永福 張書軍 傅慧 汪建成 朱仁宏 伍兆祥 ·中國經濟 ·14.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大石桥市| 沁源县| 桂平市| 南澳县| 长乐市| 二手房| 梧州市| 兴城市| 沂源县| 乳山市| 冷水江市| 万源市| 年辖:市辖区| 博白县| 兰坪| 涿州市| 抚顺县| 武定县| 威信县| 贵港市| 大田县| 乌审旗| 南京市| 西宁市| 锡林郭勒盟| 万山特区| 七台河市| 盐亭县| 永年县| 西和县| 巩留县| 海原县| 克拉玛依市| 梨树县| 桦南县| 湘阴县| 广东省| 利辛县| 康乐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