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二級種制作

一、配方及其注意要點

(一)基本配方

1.適于平菇、草菇、雞腿菇等品種的生產用配方

棉籽殼90千克,麥麩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1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尿素0.3千克。該配方為平菇、草菇類品種生產用基本配方。雞腿菇菌種生產時,應將基料進行堆酵處理。

2.適于金針菇、真姬菇等品種的生產配方

棉籽殼70千克,木屑20千克,麥麩10千克,石灰粉0.5千克,石膏粉1.5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

3.適于猴頭菇、靈芝、楊樹菇等品種的生產配方

棉籽殼70千克,木屑、麥麩、玉米粉各5千克,石膏粉2千克,過磷酸鈣3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用于靈芝、楊樹菇時,可加入1~2千克石灰粉。

4.適于白靈菇、杏鮑菇、阿魏菇等品種的生產配方

棉籽殼80千克,木屑、麥麩各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0.5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尿素0.2千克。

5.適于蜜環菌的生產配方

木屑85千克,麥麩15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石灰粉0.6千克,石膏粉1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

6.參考配方

配方一:高粱(帶殼)85千克,麥麩1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1千克。該配方適于平菇、金針菇等大部分品種。其制作方法可參考常規谷粒種。

配方二:黃豆90千克,麥麩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2千克。該配方適于平菇、金針菇等大部分品種。制作方法同配方一。

配方三:稻殼糠60千克,豆渣(豆汁下腳料、濕重)100千克,麥麩15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石灰粉3千克,石膏粉2千克。該配方適于大部分品種。

(二)注意要點

第一,注意基質不能有氨氣;第二,應注意基質的通透性;第三,不可酸化后分裝。此外,機制內不能有干料、滅菌到位等均屬常規,不再贅述。

二、分裝及其注意要點

(一)分裝瓶袋

傳統生產中大多采用400~500毫升廢舊罐頭瓶做原種容器,裝料時要將基料輕輕壓實,中間扎孔至瓶底,采用谷粒基質的可裝1/2~2/3瓶,然后擦凈瓶口及瓶身,瓶口處覆蓋一塊約14平方厘米或15平方厘米的聚丙烯筒料,用聚丙烯撕裂膜扎口,即可進入滅菌程序。

近年來,我們在研發工作中使用的“塑袋原種”,即以聚丙烯塑料袋為容器,替代笨重的玻璃瓶,既解決了普通罐頭瓶資源緊缺的問題,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既減輕了容器自身的重量,方便攜帶和運輸,又最大限度地解決了長途運輸中的容器破碎問題。最大的好處,還在于原種用過后沒有破碎容器殘渣對環境的影響問題,因為聚丙烯塑料袋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時下,有廠家已經推出“塑料菌種瓶”,該種容器,兼具了傳統玻璃瓶的易裝料、發菌快和塑料袋的輕便、無殘渣污染等優點。

(二)注意要點

使用玻璃瓶時,應注意盡量減少破碎;一旦破碎,應將殘渣收起,以免影響環境;使用塑料袋的包裝,也不要隨丟亂棄。

三、滅菌及其注意要點

(一)滅菌

原種生產一般采用高壓蒸汽設備進行滅菌,將裝好的料瓶(袋)及時排入滅菌室內,旋緊固定螺栓,加熱至壓力為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排除冷空氣,使壓力表回0后,關閉放氣閥,繼續加熱至壓力表達0.15MPa開始計時,維持2小時即達滅菌目的,停止加熱,使其自然降壓降溫。

除使用谷粒基質以外,棉殼、木屑、秸稈等基質的原種料瓶可采用常壓滅菌方式,效果也可以。常壓滅菌時,應先將水燒開,當滅菌室內產生大量蒸汽時,再將料瓶(袋)排入,然后封閉滅菌室大火猛攻,當滅菌室內溫度達100℃后開始計時,之后改為慢火緩燒,使鍋內水能夠保持沸騰即可,維持8~12小時,滅菌完成,待其自然降壓、降溫。

當滅菌室內溫度降至80℃以下時,可打開滅菌室,取出料瓶(袋),移入冷卻室,夏季可采用冷氣或抽排氣扇加速降溫,待料瓶內溫度降至28℃以下或常溫(夏季)時,即可進入接種程序。

(二)注意要點

常壓滅菌,最忌諱的就是冷水裝鍋,所以,一定要將水燒開或燒熱再裝鍋;滅菌途中不可停頓,必須保持足夠的火力使之均衡產汽,以達到滅菌的目的。

四、接種及其注意要點

(一)接種操作

原種的接種,一般應兩人配合進行:一人負責解、封瓶(袋)口,一人負責將母種切塊并接入瓶內。解口時,應注意配合接種者的動作,待其將菌種切塊后并向外拉出菌種時,操作者應將瓶口封膜向上卷起約露出瓶口的1/3~1/2,將瓶口向外傾斜約30°角并靠近酒精燈,以方便菌種的接入;菌種落入瓶內后,即應迅速封口并隨之將瓶收回跟前,在方便操作的范圍內系上扎繩,結束該瓶操作。接種者應注意試管口基本保持在酒精燈火焰的有效范圍內,只是在往瓶內接種的瞬間稍離開火焰。該操作時間僅有2秒左右,操作熟練者大都在1秒左右,因此,一般不會成為菌種污染的因素。采用袋裝原種時,操作同上;使用新型菌種瓶的操作,與傳統相仿,只是不用解系扎口,而改為揭開瓶蓋而已。

(二)注意要點

第一,注意在解開袋口扎繩后,不要插入手指撐開袋口,而應將兩手捏住袋外向外拉扯,使袋口張開;或者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入袋口內邊緣處,中指與食指配合、無名指與拇指配合,分別將袋口向外撐開,以便接種者能夠順利放入菌種塊。第二,新型菌種瓶的瓶蓋是其通氣孔,注意內置的海綿不要接觸酒精燈火焰。

五、培養及其注意要點

(一)培養、剔雜

原種接種完成后,即應做好標記和相應記錄,移入培養室,根據接入菌種的生物學特性,調控適當的溫度、通風等條件培養發菌即可。

(二)注意要點

原種接種后第三天,即應開始進行檢查剔雜,試驗菌種或小批量生產時,可每天檢查一次,規模化生產時,可兩天檢查一次,一般待菌絲封住瓶口并向下延伸后,除特殊原因,否則,發生污染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六、檢查剔雜及其要點

(一)檢查剔雜

剔雜主要對象是真菌性污染及較嚴重的細菌污染。主要雜菌品種有綠色木霉、鏈孢霉、黃曲霉、毛霉等,生產者可根據各種雜菌的發生規律和雜菌(孢子)色澤、菌絲形態及發展速度等去鑒別。發生細菌污染時,食用菌菌絲不旺,甚至發生“退菌”現象,主要鑒別方法是打開瓶蓋聞其氣味,如果不是菌種的特有“菌香味”而是腐臭味或酸腐味,則大多是細菌污染。如果要鑒別雜菌品種,則需進入實驗室進行轉接培養后,利用高倍顯微鏡進行鏡檢,一般生產單位在非研究條件下不須進行該項操作。

(二)注意要點

第一,凡是確認為污染的,一律淘汰不商量;第二,不能確定是否污染、只是懷疑是污染的,下狠心淘汰;第三,與正常菌種稍有區別,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污染的,也不要將之作為商品菌種。從事該項工作三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一直堅持這個原則,即可有效保障菌種的質量,永遠不會出現任何質量問題。

七、二級種的基本特征

二級種的基本特征,就是菌絲濃密度、潔白度與一級種基本相同,瓶口處的空間,根據品種不同,有的被氣生菌絲占領,有的露出接種塊,甚至有的品種的接種塊趨向于萎縮;打開瓶口后,菌絲特有的菌香味很是濃重。各品種二級種的基本特征如下。

1.雙孢菇

雙孢菇常用發酵過的糞草或谷粒做原種的培養基。菌絲灰白、清晰,微帶藍色,生長有力,呈扇形生長,絨毛狀菌絲多,整齊,氣生菌絲潔白,基內菌絲淡灰。氣生型品種的氣生菌絲旺盛,菌絲前端呈扇形;匍匐型品種菌絲貼生,呈細線狀分布,上下均勻,沒有生長很快的扇形變異,沒有黃白色厚菌被。在糞草培養基上,菌絲潔白至蒼白色,粗細均勻,后期出現菌索,上下均勻一致,無菌被,在23℃恒溫培養條件下,原種30天左右即可長滿菌絲;使用普通酒瓶做容器時,40天左右也可發滿菌;谷粒種菌絲濃白粗壯,遇高溫時微黃,上下均勻一致。合適菌齡:糞草種50~60天,麥粒種50天左右。

瓶內菌絲生長不健壯、呈散亂狀態,或有“退菌”、“斷菌”現象,料轉色、結塊或干縮,出現白色、淺黃色圓形塊狀物,有雜菌和螨類滋生,無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為不合格菌種。稻(麥)草牛糞種,當大量索狀菌絲形成時,搖動瓶會析出黃水等現象為不合格品。若培養料中菌絲已變成細線狀或粗索狀,呈淡黃白色,且菌絲萎縮,生長無力,或生長中就有菌被形成,則為培養基較濕或較老的菌種;菌種瓶內上部菌絲干縮變質,下部菌絲生長尚好,為培養基過干,或培養期間溫度過高;如果生長不均勻,表明麥粒浸泡和預煮時間不夠;若生長中菌絲漸變黃,表明培養溫度過高;若菌種瓶內上方出現很厚的菌被,是生產性能差或生理性老化的菌種,不宜使用。在高溫條件下培養的菌種,使用時不易吃料,發菌慢。

2.香菇

菌絲潔白、濃密,在麥粒基質上顯得格外粗壯,菌絲體充盈麥粒間隙,幾乎將基質麥粒全部包圍,僅露出少量貼壁麥粒的暗黃色;瓶口或袋口處氣生菌絲明顯,爬壁菌絲較多,菌絲上下一致,無任何雜色或斑點、斑塊,打開瓶口或袋口,即可聞到香菇特有的很濃郁的菌香味;陽光下放置10分鐘左右,仔細觀察無螨類害蟲,菌齡在60天以內,即為合格菌種。使用木屑基質的原種,菌絲濃、白、密特點明顯,凡是外觀菌絲稀疏或呈樹枝狀生長,或菌絲參差不齊、呈斑禿狀生長等,多為退化菌種;菌種瓶、袋表面可見斑塊、污點等屬于雜菌污染;菌種下部菌絲正常、上部菌絲稀疏,為高溫發菌或發菌期間接受了高溫條件,老化菌種;基質出現離壁現象、菌絲有亮晶晶的表現等,是典型的老化菌種;打開瓶袋,基質沒有正常的菌香而出現酸、腐、臭等味道,大都是細菌污染或有真菌污染。上述種種現象,均為不合格菌種,應予淘汰處理。

3.平菇

菌絲潔白、濃密、粗壯,菌絲生長邊緣整齊,多數菌株在培養基上方表面、瓶口或袋口空間內形成絨毛狀氣生菌絲,低溫菌株在高溫條件下培養時,氣生菌絲常分泌黃色或橘黃褐色色素,或出現“黃梢”現象,分泌黃色至橘黃褐色水珠,這都屬正常現象。被分解的木屑、稻草變白至淡黃色,菌香味濃。低溫保存后期有小菇蕾現出,菌齡25天左右。不合格品的菌絲稀疏、無力,或成束狀、樹根狀生長,發育不勻,菌絲體結成“菌被”,不均勻,干縮,與瓶壁脫離,底部有積液,生長一段后停止生長,具酸敗味,基質內具雜色斑紋、斑塊或斑點等。

4.金針菇

菌絲絨毛狀、潔白、濃密、生長均勻。遇高溫有時在表面出現白色粉狀物——即粉孢子。金針菇不同菌株間的生長速度差異明顯,黃色種和白黃色種較白色種生長快,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黃色種和黃白色原種長滿瓶一般需要30天左右,而白色種要35天左右;發菌后期在培養基表面分泌醬油狀褐色水珠,表面易從接種塊上形成叢狀小型子實體,也可從瓶壁與基料的間隙中產生。若菌絲生活力弱,生長稀疏,料面出現叢狀或枯萎的子實體和大量醬油色液滴,基質具抑制線和大量粉末狀的粉孢子,菌絲生長后期停止向下生長,或出現波浪式生長趨勢,即菌絲濃疏不一、潔白度不同,為性狀不優;若培養基明顯收縮,形成大量子實體,說明已經老化,不可繼續作為菌種用于生產。

5.草菇

菌絲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粗壯并較整齊,但稀疏而顯蓬松態,分布均勻,并具有光澤,生長均勻,個別品種10日后便有紅褐色至銹紅色厚垣孢子產生;厚垣孢子初灰白色,漸色澤加深,直至紅褐色或銹紅色;在稻草、棉籽殼或廢棉培養基上,一般14~18天長滿瓶,滿瓶后3~5天使用效果最好,不要超過30天。凡是發滿菌后在菌瓶表面有綠色霉菌等,均屬老化種;若菌絲白色、透明,厚垣孢子尚未產生或產生很少,為幼齡菌種,但有的菌株其特性就是厚垣孢子量少,或者不產生厚垣孢子,則另當別論;若培養基內菌絲逐漸減少,且有大量厚垣孢子充滿稻草縫隙間,或菌絲黃白色,濃密如菌被,上層菌絲萎縮,培養料干縮有水分溢出,則為老齡菌種,尤其發生的厚垣孢子在由銹紅色蛻變為灰白色或灰色時,說明該菌種已經嚴重老化。菌種過嫩則抗性低下,而過老則菌絲活力差,嚴重時發生種性退化,故都不能用于生產。若菌絲稀疏、透明,纖細如蛛絲狀,是因培養基滅菌不徹底,被枯草桿菌污染而造成的;若菌絲生長不旺,厚垣孢子成團,則與培養基過濕有關;草菇原種在瓶內一般不能形成原基;若菌絲逐漸消失,瓶壁有粉狀物,是螨類危害;培養基發黑、腐敗,為細菌污染所致,均應予以淘汰;若草菇菌絲中有潔白色的絨狀菌絲,經一周左右變成黃白色似魚卵狀,接著變成棕褐色,是因為感染了小菌核菌;若瓶內菌絲萎縮,有“退菌”現象或變黃,并出現水澆狀,有腥臭味等為老化菌種,同等培養條件和時間下,厚垣孢子多的品種,子實體小而密,反之,則大而稀。

6.雞腿菇

菌絲濃密、白色、較粗壯,生長邊緣整齊有力,在25℃恒溫條件下培養,原種30天左右長滿瓶,瓶口可有氣生菌絲出現,但也有的不產生氣生菌絲。具體可參考平菇等。

7.靈芝

菌絲濃密而潔白,短而整齊,生長均勻,束狀菌絲明顯,后期易形成菌被型白色原基,數日后即可變深直至棕紅色,為優良菌種。菌絲前期生長快,后期生長變慢,可能與營養不良或裝瓶過緊有關。菌種瓶上部生長均勻,下部生長弱,說明培養基含水率過高。在棉籽殼基料上,在27~29℃下培養,原種25天左右即可長滿瓶。

8.猴頭菇

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生長較快,上下分布均勻,分解纖維能力強。在培養溫度偏低的情況下,極易在表面形成白點狀子實體原基。因此,猴頭原種的培養切忌持續低溫,最好在24~28℃范圍。

在原種培養過程中,如果菌種瓶內出現拮抗線或不明斑塊,表明染有雜菌;如果菌絲生長稀疏、纖細,上下分布不均,是生活力衰退的表現,也可能已被細菌污染;如果培養基收縮,瓶底積滿黃色黏液,為老化菌種;如果培養基中木屑變成淡黃色,而且菌絲生長不旺盛,則與培養基中含氮量不足有關,培養時間過短也可出現上述情況;如果菌絲只長到瓶深 1/4就有原基出現,與菌種退化有關,也可能是采用組織分離獲得的菌種轉代次數過多,至少超過4代,可采用孢子分離法進行復壯;猴頭菇喜歡在偏酸性環境中生長(正常pH值6.0左右),如果培養基pH值過高,也會影響其生長。

9.阿魏菇、白靈菇、杏鮑菇

菌絲濃密、潔白、粗壯,上下均勻一致,生長整齊,外觀酷似平菇。生長較平菇慢一些,在25℃恒溫條件下培養,原種40天左右長滿瓶。基本性狀可參考平菇。

10.楊樹菇、茶新菇

菌絲濃密,上下均勻一致,生長整齊,外觀如同金針菇。生長較慢,在25℃恒溫條件下培養,原種40~50天左右長滿瓶。基本性狀可參考金針菇。

11.姬松茸

與雙孢菇相仿。

12.真姬菇

菌絲濃密、潔白、生長均勻整齊,外觀似平菇,在23℃恒溫條件下培養,原種35~40天長滿瓶。基本性狀可參考金針菇。

13.柳松菇

菌絲微黃色或暗黃色、濃密,并在瓶口空間內形成絨團狀氣生菌絲;當溫差超過10℃時,仔細觀察,菌絲會在瓶壁上有不太均勻的表現,但不明顯;菌種旺盛時,瓶壁上表面看不到基質顆粒,完全被菌絲包圍。正常溫度條件下,45天左右即可完成發菌。基本性狀可參考金針菇等。

14.蜜環菌

菌絲白色,在木塊基質中,并出現棕色根狀菌索,黑暗條件下,菌索尖端(生長點)可見綠白色熒光;發滿菌后,木屑培養基內充滿白色菌絲,呈很緊密或很緊實的外觀。凡是菌絲數量少或不發生菌索,或菌索尖端與菌索同色無生長點等,均為退化菌種,或者是老化菌種,沒有應有的活力,不可應用于生產;在木塊基質瓶口的液體中露出的木塊上,有綠色木霉等,是污染菌種。其它性狀可參考平菇等菌種。

八、二級種的基本標準

(1)生長整齊 同一品種或菌株,使用相同的培養基,在相同的條件下培養,長相長勢應基本相同。

(2)長速正常 不同種、不同品種、不同培養基、不同生長條件長速不同,但每一個品種,在固定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有其固定的長速。

(3)色澤正常 不同食用菌的菌絲雖然色澤略有差異,但在天然木質素纖維素的培養基或谷粒培養基上生長時,除草菇外,幾乎所有食用菌正常的原種外觀均應是白色或淺白色。如果污染有其它真菌,從菌種外觀可看到污染雜菌菌落的顏色,常見污染食用菌菌種的菌落顏色有綠色、灰綠色、暗褐色、橘紅色、灰白色、黑灰色等。有時污染雜菌的菌落被食用菌菌絲遮蓋后,可出現明顯可見的黃色或黃褐色的拮抗線。此外,整個菌種體上下不同部位應色澤保持鮮亮一致,特別是當上部菌絲灰暗時,應揀出不用。如果整批出現上部灰暗色,色澤不鮮亮等異常現象,則該批菌種需作報廢處理,并須認真查找原因,消除隱患,重新制種。 

(4)菌絲豐滿 優良的原種,菌絲豐滿、濃密、均勻。如果菌絲干癟,菌體上部萎縮,則不能使用,應認真分析原因,重新制作。

(5)菇香味濃郁 正常的原種,打開瓶(袋)后,可聞到濃郁的菌香味,如果氣味清淡或無香味,甚至有酸敗味或腐臭味,則為不合格品。

(6)菌齡合適 使用的母種要處于適齡階段,原種在20℃以下條件可放置1~3個月,在高溫條件下,盡量縮短存放時間,否則,即使直觀菌絲健壯,其生活力也大大下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潞城市| 日喀则市| 宁海县| 乃东县| 遵义市| 府谷县| 彝良县| 绿春县| 集贤县| 高邑县| 剑川县| 咸宁市| 灵璧县| 克山县| 黔江区| 霍邱县| 尼勒克县| 清镇市| 阜南县| 英吉沙县| 曲靖市| 铜山县| 白银市| 闸北区| 个旧市| 乡宁县| 平武县| 奉贤区| 新化县| 高陵县| 虎林市| 临沂市| 汉阴县| 布尔津县| 宿松县| 吉首市| 阳西县| 甘孜县| 十堰市|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