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一級種制作

一級種,為食用菌生產中至關重要的基礎,比如說,以平菇為例,一個一級種的生產用種,可以轉接4~6個二級種,每個二級種又可轉接15~30個三級種,按照栽培用種率為10%來計算,那么,這個一級種最低投料量應達到500千克干料,其比率大約是1∶1000;如果該一級種是F1級,該數字尚應擴大40倍左右。所以,從業三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一級種,是菌種生產的重中之重,萬不可掉以輕心。

一、配方及其注意要點

一級種的配方,其實很簡單,只要根據資料介紹的配方進行稱量和制作就好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會有個要點,即:一定要根據當時的環境、溫候以及原材料等實際情況而定,不要機械。

(一)基本配方

1.適用于平菇、姬菇、草菇、金針菇、雞腿菇等大部分品種的通用型配方

配方一: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粉10~15克,水1300毫升。該配方適于轉接、擴大等生產用。

配方二:馬鈴薯200克,麥麩3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蛋白胨3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1  2片,瓊脂粉10~15克,水1300毫升。該配方適于商品母種及轉擴、分離菌種等生產用。

配方三:馬鈴薯200克,麥麩3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蛋白胨3克,瓊脂粉15~20克,水1300毫升。培養基斜面冷卻后,每支斜面試管內加入氯霉素眼藥水2~4滴。該配方適于菌種脫毒、菌種分離,尤其適用基質分離、室外分離等操作用。

配方四:玉米淀粉30克,麥麩5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蛋白胨3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1  2片,水1100毫升。

2.適用于糞草型品種如雙孢菇、姬松茸等生產用配方

配方一:腐熟糞草(栽培基料曬干)200克,麥麩50克,玉米粉20克,葡萄糖20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

配方二:栽培廢料(雙孢菇廢料、曬干)200克,麥麩、玉米粉各50克, 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1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

配方三:干麥草(或稻草)50克,牛糞粉50克,麥麩、玉米粉各5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食母生6片,維生素B1 2片,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

配方四: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酵母膏5克,磷酸二氫鉀1.5克,硫酸鎂0.5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12片,瓊脂粉13~16克,水1000毫升。

3.適于木腐菌如靈芝、金針菇、楊樹菇、茶新菇、柳松菇、白靈菇、杏鮑菇等生產用配方

配方一:闊葉木屑60克,麥麩30克,葡萄糖15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該配方適于轉擴及保存菌種用。

配方二:棉籽殼50克,麥麩、玉米粉各20克,葡萄糖20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該配方適于轉擴菌種用,亦可用于保存。

配方三:小麥60克(煮汁),玉米粉3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該配方適于商品菌種生產用。

配方四:闊葉木屑30克(或小木塊50克),麥麩、玉米粉各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1克,維生素B1 1片,蛋白胨5克,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該配方適于轉擴及分離菌種用。

4.猴頭菇專用配方

新鮮馬鈴薯200克,麥麩、玉米粉各15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1.5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1 2片,瓊脂粉13~16克,水1300毫升。該配方要求:馬鈴薯一定要新鮮,剛收獲的馬鈴薯最佳,并需調pH值6~6.5。

5.草菇專用配方

蘋果150克,麥麩3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維生素B1 2片,瓊脂粉13~16克,水1100毫升。

6.北蟲草專用配方(冬蟲夏草分離兼用)

配方一: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氫鉀1克,瓊脂20克,水1200毫升。

配方二:葡萄糖1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0.5克,生長素5毫升,瓊脂20克,水1100毫升。

配方三:蔗糖30克,天門冬酰胺1克,磷酸二氫鉀1.25克,硫酸鎂0.3克,氯化鉀0.5克,硝酸鈉0.5克,瓊脂20克,水1100毫升。

7.最新配方

最新配方一:蘑菇殺青水1100毫升,葡萄糖15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食母生4片,瓊脂粉13~16克。該配方為通用型,適用于大部分品種。

最新配方二:食用菌菌柄(干品)100克,玉米粉30克,葡萄糖15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食母生4片,瓊脂粉13~16克,水1500毫升。該配方為通用型,可適于大部分食用菌品種。

最新配方三:新鮮豆汁200毫升,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酵母膏5克,維生素B1 1片,瓊脂粉13~16克,水900毫升。該酸方為高蛋白營養,適于大部分品種,尤其在珍稀品種生產時,更具優勢性。

最新配方四:洋蔥、胡蘿卜各15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1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1 1片,蛋白胨5克,瓊脂粉13~16克,水1200毫升。該配方在草菇等品種生產時表現較好。

(二)培養基制備

馬鈴薯去澀皮、芽眼,洗凈,切薄片,加水與麥麩同煮,沸后煮30分鐘,四層紗布過濾,并補足濾液至1000毫升,將瓊脂加入濾液中煮至全部溶化,然后依次加入葡萄糖等輔料,食母生等充分研碎最后加入,全部溶化后趁熱分裝試管。試管不分規格大小,均應裝至約1/5~1/4高度,塞棉塞后每7支一把,牛皮紙封管口一端并捆扎。

(三)注意要點

材料要新鮮,不能有霉變;馬鈴薯盡量不要發芽,已經發芽的要剔除干凈;尤其是制猴頭菇菌種,馬鈴薯一點也不能發芽,用剛出土的新鮮的最好。

二、分裝及其注意要點

分裝試管注意以下要點。

(1)液量適宜 裝到試管高度的1/5~1/4即可,不要超過1/4。

(2)培養基液體不要沾附到試管口,尤其不要沾附到棉塞位置。

(3)試管外部不要有培養基液體。

三、滅菌及其注意要點

(一)滅菌操作

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形式,一般要求達0.05MPa時排冷空氣一次,再升至0.11MPa開始計時,維持30分鐘后滅菌結束,停止加熱,任其自然降壓至0時,打開放氣閥,取出培養基試管并趁熱將其擺成斜面,注意斜面長度約為試管長度的3/5~4/5,溫度降至40℃時斜面成型并固定。

(二)注意要點

(1)到達0.05MPa時必須排空,否則,可能出現“壓力到,溫度不到”的問題,導致滅菌失敗。滅菌鍋內冷空氣排除程度對溫度的影響見表2-1。

表2-1 滅菌鍋內冷空氣排除程度對溫度的影響

(2)計時開始后,必須確保壓力準確并持續;如有中途下降等問題,如果時間偏少,可以重新計時,如果時間偏長,則需另行制作培養基。

(3)滅菌期間,不得離開;確需離開時,必須交代另人負責——這是責任問題。

四、接種及其注意要點

(1)準備工作 斜面冷卻后,碼于操作臺;備好酒精棉球、接種工具等;空間噴灑百病傻藥物后,將種源亦放于操作臺;打開接種凈化機,10分鐘后即可開始接種。

(2)接種操作 使用75%酒精棉球將雙手擦洗一遍;點燃酒精燈,灼燒接種鉤;在待其冷卻的時間里,將待接試管解開扎繩,放入酒精燈左側。接種鉤自然冷卻至30℃以下或常溫時,即可開始接種操作,基本動作如下:左手平伸,虎口處夾住種源試管中下部,試管口以下10厘米左右放入無名指和小手指的指尖處,使種源試管與拇指內側呈約100°夾角,右手拔掉種源棉塞的同時使試管口在酒精燈火焰上方約2~5厘米位置處,右手持接種鉤,伸入種源試管內,先將氣生菌絲壓倒,以防遮擋視線,再將菌種尖端約1~2厘米處連同培養基一同挖出,棄之不用;接種鉤仍伸入種源試管內,騰出右手拿起待接試管,從其底部伸入左手虎口處種源內側,并與種源試管平行,且使兩試管口呈一條直線;旋轉棉塞并向外拔松但不拔出,翻轉右手用無名指與中指或小指的背面夾住棉塞向外拔出,同時使管口與種源試管口相接觸,平行于火焰上方;右手持接種鉤,將菌種連同培養基挖取約半個大米粒大小一塊,用接種鉤托起抽出試管,通過火焰上方迅速伸入待接試管,將菌種塊放入斜面培養基的中間位置。抽出接種鉤插入種源試管,翻轉右手,將棉塞經過火焰迅速塞入已接種的試管,同時使試管偏離火焰,右手將其塞緊至原始位置,抽出接好的試管放入酒精燈右側或方便的地方,一支母種接種完成。周而復始,直至完成全部接種。

(3)即時標記 全部接完后,應將菌種扎把,每7支一把,扎緊后,在封包紙上注明品種名稱或菌株代號、接種時間、操作人員姓名等標記。如果一次接種操作中有若干個品種或菌株,則應每完成一個品種或菌株即進行相應標記。嚴格、準確的標記,是菌種生產中操作者的工作作風、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萬萬馬虎不得。

五、培養及其注意要點

(1)溫度 一級種的培養溫度等條件,應根據生產的品種具體設定和調控,一般平菇、雞腿菇、金針菇、白靈菇等大多數品種應調至25℃左右,草菇應調至28℃以上。

(2)避光 避光培養,是一級種培養應遵守的規程之一。

(3)特殊情況 假如在中溫環境中,在培養箱恒定的溫度條件下,一級種的長速尚不如在自然條件下的長速快。據分析,應該是培養箱內的環境中新鮮空氣不足,并且,亦與自然條件下的晝夜溫差刺激有關。

六、檢查剔雜及其要點

培養第2天開始,每天檢查一次,發現任何與種源菌絲不同的紅、黃、綠、黑、灰等污染,應及時剔出并作相應的殺菌工作,以防雜菌擴散。大部分母種生產的成功率為100%,偶有污染,也是個別的,或是特殊原因所致。如果某次接種的污染率超過30%,則該批菌種保留的價值不大。針對污染,應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既防止再次發生,也便于清理污染源。

七、一級種的基本特征

(一)合格一級種的共同特征

(1)生長整齊 同一品種、同一來源的母種,擴繁后,不論擴繁量有多大,只要使用的培養基相同,試管與試管之間,菌絲的生長外觀沒有明顯的差異。生長外觀包括長速、色澤、菌落的厚薄及氣生菌絲的多寡等。

(2)長速正?!〔煌N、不同品種的食用菌,在一定的營養和培養條件下,都有其固定的生長速度。如平菇一般在PDA改良培養基上,使用18毫米×180毫米規格的試管,在25℃黑暗條件下7天即可長滿斜面。如果長速不在這一范圍內,說明菌絲活力不夠,或老化,或退化,一般不宜再使用。

(3)形態特征 不同品種的食用菌,其母種都有各自的形態,如菌落形態、氣生菌絲的多寡、菌絲的色澤、培養中是否產生色素及其色澤、生長邊緣是否齊整、菌絲體的生長態勢等。

(4)菌落邊緣 菌落生長的邊緣外觀飽滿、整齊、長勢旺盛。

(二)退化或老化的基本特征

不同種的食用菌菌種,退化、老化的表現特征不同,但有一些規律可循,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長速減慢 退化、老化的菌種,培養期間往往長速變緩,特別是在瓊脂培養基上未發滿試管以前,與正常母種有明顯的區別。

(2)長速不一 退化、老化的菌種,其繼代培養時,個體間長速差異明顯,不能同時完成培養。

(3)長相不一 退化、老化的菌種,其繼代培養物長相不完全相同,往往菌絲不舒展,有的菌絲邊緣不整齊,有的菌絲干癟,有的菌絲稀疏,有的氣生菌絲變少,有的出現異常色素,甚至分泌到培養基中。

(4)似非拮抗現象的出現 當在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培養時,在斜面上出現星星點點的小菌落,這些小菌落之間,不能隨菌落的擴展而融為一體,而是兩者邊緣之間總有誰都不能逾越的距離,但又不呈現典型的拮抗現象。

(三)品種特征

1.平菇

菌絲潔白、濃密、粗壯、整齊、氣生菌絲發達,多的可布滿試管空間,多不產生色素,爬壁能力強。接種塊周圍無菌絲稀疏區。菌絲生長速度快,適溫20~22℃經6~8天即可長滿試管斜面,低溫保存能產生珊瑚狀子實體原基;耐高溫,短時間在34℃下正常生長;有些菌株氣生菌絲過多,形成很厚的菌被將管壁包滿,很容易在種塊或管壁上形成原基,就是老化或多次轉管的菌種,不宜使用;有些菌株在高于28℃的溫度下培養或培養時間過長,氣生菌絲頂端往往會產生橘紅色分泌物,這雖不影響使用,但已不宜作為種源擴大培養;氣生菌絲過多的母種也不宜擴大培養。

2.雙孢菇

菌絲纖細、稀疏、灰白,優良菌絲上下均勻,沒有生長很快的扇形變異,一般22~24℃條件下15天以上才能長滿斜面,超過28℃菌絲生長受抑制而發黃,若菌絲倒伏、發黃或形成黃白色菌被者,不能用于生產。以氣生菌絲生長整齊、清晰、挺拔有力,基質菌絲多者為好。

(1)氣生型  孢子分離7~9天后,出現星芒狀菌落。氣生菌絲生長旺盛、白色或灰白色,尖端清晰整齊、挺拔有力,密度均勻,基內菌絲較發達,一般15~25天長滿試管斜面。

(2)半氣生型、匍匐型 菌絲緊貼培養基斜面,表面呈索狀生長,挺拔有力,但生長緩慢,排列稀疏、清晰,常呈扇形生長,數日后多出現細細的菌索,菌絲纖細、微黃,氣生菌絲很少,不易形成“菌被”,在適宜的培養基和環境條件下一般22~26天長滿斜面。

3.香菇

菌絲潔白、濃密、粗壯而略顯絨狀、整齊有力,呈健康態勢發展;一次轉接生產的菌種,各個試管的菌絲表現均勻一致,沒有大的差別;氣生菌絲明顯;接種塊周圍稍有菌絲稀疏現象,但無明顯“禿菌絲區”; 常溫培養的母種,因晝夜溫差而導致菌絲表面呈小波浪狀發展態勢,但不會出現“無菌絲帶”;拔開棉塞,即可聞到明顯的香菇特有的菌香味,而無其它如酸、臭、腐等異味;4℃條件長時間保存時,會有小菇蕾發生。符合以上表現的菌種,基本可以認定為合格(生物特性等除外),可以放心使用。如試管內有除香菇以外任何顏色的菌絲或斑塊、菌絲稀疏、長速過慢等特征,或者同一批菌種生長快慢不一、極不均勻,或者試管內有明顯的異味等,均為不合格菌種,引種時不要購買,生產者應予以及時淘汰,不可用于生產。

4.金針菇

菌絲白色或淺灰白色,細絨毛狀,初期較蓬松,后期氣生菌絲緊貼培養基表面,有爬壁現象。菌絲生長速度較快,黃色品種在適溫20~22℃10~12天長滿斜面,白色品種稍慢。黃色品種常在培養后期出現黃褐色色素,使菌絲不再潔白,老化時表面出現淡污褐色斑塊;白色品種則不如此。時間較長的菌種分泌色素;低溫貯存時有細水珠出現,斜面上形成少量子實體。如菌絲由白色變為灰白或略帶黃色,在管壁出現許多粉狀物(即粉孢子)說明菌種開始老化;粉孢子多的菌株,品質一般不理想。

5.草菇

菌絲生長初期纖細、無色透明,多分枝的絲狀體,似蠶絲,有金屬光澤,后期呈淡白色、銀灰色,老時灰黃色。菌絲生長速度快,在30~32℃條件下,5~6天即可長滿斜面,再培養2~3天開始出現厚垣孢子,呈鏈狀,初為灰白色、淡黃色,后漸變成褐色至銹紅色(20多天),最后培養基表面出現紫紅色。氣生菌絲茂盛,而且爬壁能力強,在試管內生長蓬亂,每根菌絲清晰可見,布滿整個試管空間,不易變黃,斜面上不產生子實體;菌絲變為淡黃褐色,是老化的表現。厚垣孢子出現過早過多,是種性開始老化的表現。若菌絲密集,顏色潔白,可懷疑混有雜菌。

6.雞腿菇

菌絲淺灰白色,濃密,棉絮狀,生長旺盛,邊緣整齊、有力,基內菌絲分泌色素,使斜面培養基顏色加深,部分呈黑褐色。菌絲生長速度較快,適溫25℃、1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試管斜面。菌絲隨培養時間延長而變灰色,是鑒別雞腿菇菌齡的重要特征。

7.猴頭菇

菌絲生長不均勻,白色至灰白色、微黃色,線絨狀,短而稀疏,緊貼在培養基表面,不爬壁,氣生菌絲粗、短、少,基內菌絲多;常不規則地形成索狀物,并在其上形成小子實體原基,外觀上似小疙瘩,較老的菌絲形成節孢子,后期會分泌棕褐色色素,使斜面培養基呈茶色,顏色過深的基內菌絲活力下降,不宜使用;多次轉管后生活力明顯下降,當菌絲呈線粒狀時,很難繼續生長;轉接后菌絲恢復慢,萌發后菌絲呈線絨狀,向四周作放射狀延伸;在PDA綜合培養基上,黑暗恒溫25℃下培養,14~20天長滿斜面,在酸性培養基上生長快、旺盛;若使用有麥芽糖的猴頭菇專用培養基,菌絲生長會大大改善,菌絲長速大大加快且濃密潔白,不再形成菌索和原基。

8.阿魏菇、白靈菇、杏鮑菇

該類品種的不同品種、不同菌株之間差異顯著,有的品種菌落致密、微黃,生長緩慢,在PDA綜合培養基上要3周左右長滿斜面;有的品種菌落舒展、潔白,菌絲也較稀疏,生長較快, 2周即可長滿斜面。

9.真姬菇

菌絲濃密潔白,氣生菌絲旺盛,表面是絨毛狀,生長不甚均勻,在加入有兩種以上碳源的培養基上生長較好。在馬鈴薯酵母粉綜合培養基上,黑暗恒溫24℃下培養,14~17天長滿斜面(不同品種間長速有差異)。

10.柳松菇

菌絲暗黃色,濃密,絨毛或絨氈狀,生長整齊度好,在PDA綜合培養基上長速較慢,氣生菌絲較少,1000毫升培養基中加入適量木屑濾液并添加蛋白胨成分時,長速明顯加快,但絨氈狀菌絲則顯得略薄,氣生菌絲增加,一般要20天左右完成發菌。

11.木耳、毛木耳

菌絲白色,產生黑色色素,明顯匍匐生長,邊緣不齊,普通PDA綜合培養基培養時,菌絲顯得不旺盛,基本無氣生菌絲產生。

12.楊樹菇、茶新菇

菌絲較纖細,但長勢有力,初白色,氣生菌絲較少,平鋪于培養基表面生長,邊緣整齊,菌落薄厚一般。培養后期分泌深褐色色素到培養基中,并擴散到菌落表面,常在表面形成黑色稍有纖維化的斑塊。在PDA綜合培養基上,黑暗恒溫25℃下,培養2周左右長滿斜面。

13.靈芝

菌絲纖細、平坦、致密、潔白、均勻、整齊,匍匐生長,幾乎不見氣生菌絲,隨著菌絲的生長,菌落的擴展,近接種塊處的菌絲逐漸老化形成堅韌的菌皮,并隨菌皮的老化,色澤逐漸為淡黃色,不分泌色素,易形成有菌管的子實體原基。在PDA綜合培養基上,28~30℃黑暗培養,8~11天長滿斜面。

八、一級種的基本標準

一級種的基本標準,應具備以下特質。

(1)用統一的或標準的菌種名稱和編號(代號),不得把他人的菌種拿來隨意編號或重新改名。

(2)經出菇試驗、品比試驗以及驗證試驗,具有優良的品種特性,或保持原菌株的生物特性。基本表現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生命力旺盛、適應當地氣候特點和市場要求。

(3)有標簽,并注明名稱、編號、種性介紹、生產單位和生產日期。

(4)名稱與內容相符。標明哪種菇即是哪種菇,標明哪個品種就是哪個品種,標明哪個菌株就是哪個菌株,標明哪種特性就是哪種特性。

(5)無任何雜菌污染,無蟲、螨為害,并無潛在的病(雜菌、病原菌)蟲(蟲卵)等。

(6)普通生產用菌種的轉代次數要低于8代,脫毒菌種的轉代次數控制在3代,4代以后其脫毒性狀則不明顯。

(7)菌絲健壯。標志是:齊(先端生長整齊)、白(菌絲具有本品種應有的濃白、白或灰白色)、濃(菌絲濃密)、勻(菌絲生長均勻一致)、香(打開容器,無任何異味,有濃郁的菌香)。

(8)棉塞要干燥、不松動、無雜菌污染,容器無破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于田县| 阿图什市| 夹江县| 襄樊市| 北辰区| 台东县| 清远市| 东安县| 邵阳县| 宜春市| 崇明县| 青龙| 孝昌县| 郸城县| 绍兴市| 武定县| 泰宁县| 灵台县| 肇源县| 泾阳县| 邵武市| 武胜县| 二连浩特市| 武宁县| 灵丘县| 灵川县| 长治县| 福鼎市| 武隆县| 博客| 宜黄县| 忻城县| 修文县| 芷江| 松阳县| 信阳市| 富顺县| 邵阳县| 上饶县|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