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現代工業設計的形成與發展(1915~1939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現代工業設計在經歷了漫長的醞釀階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在這期間,設計流派紛紜,杰出人物輩出,從而推動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形成與發展,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設計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2.3.1 德意志制造聯盟
無論是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還是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都沒擺脫拉斯金等人否定機器生產的思想,更談不上將設計與工業進行有機結合。工業設計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突破,源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意志制造聯盟由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企業家和政治家組成,可以視為是藝術和工業、藝術家和工業家的聯盟。聯盟的基本目的是追求產品質量以及體現這種質量的最優形式。聯盟對于工業持肯定和支持態度,其成立宣言表明了該組織的目標:“通過藝術、工業與手工藝的合作,用教育、宣傳及對有關問題采取聯合行動的方式來提高工業勞動的地位。”德意志制造聯盟于1934年解散,后又于1947年重新建立。它注重宣傳工作,希望將標準化與批量生產引入工業設計中,對德國和歐洲工業設計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1940,見圖2-20)是聯盟中最著名的設計師,是著名的建筑家、藝術設計師、現代藝術設計的奠基人。1907年,他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了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及產品設計,為這家大公司建立起統一的、鮮明的企業形象,并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的先河。貝倫斯還是一位杰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米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和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均成為20世紀偉大的建筑師和設計師。作為現代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的作品樸素實用,體現了功能、加工工藝和所用材料的完美結合,見圖2-21、圖2-22。

圖2-20 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1940)

圖2-21 電風扇(設計師:貝倫斯)

圖2-22 電水壺(設計師:貝倫斯)
2.3.2 包豪斯
1919年4月,著名的建筑師、設計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將當時的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并創建了Staatliches Bauhaus(國立建筑學校),簡稱Bauhaus。“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筑)”一詞倒置而成,借指新的設計體系,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校,它培養了新一代的現代建筑和設計人才,也培育出一個時代的現代建筑和工藝設計風格,被人們稱為“現代設計的搖籃”。
由于當時的德國政局動蕩,包豪斯經歷了三次校址變化:魏瑪(1919~1925年)、德騷(1925~1932年)、柏林(1932~1933年),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見圖2-23)、漢內斯·邁耶(Hannes Meyer,1889—1954)和米斯·凡·德羅(見圖2-24)先后擔任過包豪斯校長。

圖2-23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圖2-24 米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包豪斯的歷史僅有短短的14年,但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它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其很多設計教育觀念至今還被運用到設計教學中。在設計理論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這些觀點對于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在德騷的校舍是現代建筑的杰作,在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見圖2-25、圖2-26。不同功用的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狀的平面,功能處理分合明確,方便實用;立面造型充分體現新材料和新結構特色,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建筑設計傳統,簡潔而清新。

圖2-25 包豪斯校舍外部

圖2-26 1976年部分原德騷包豪斯師生重聚的合影
如同校舍的建筑風格一樣,包豪斯的平面設計和產品均具有簡潔的特征,如圖2-27所示為1923年“德國包豪斯學院設計作品展”的招貼廣告。包豪斯的金屬制品與家具設計造型功能完美,大多數產品能夠批量生產。例如瑪麗安·布蘭德(Marianne Brandt,1893—1983,見圖2-28)在1924年設計的茶壺,見圖2-29。1925年馬歇·布勞耶(Marcel Breuer,1902—1981)設計的“瓦西里椅”被稱為“世界第一把鋼管椅”,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鋼管家具正式進入現代主義設計的行列,見圖2-30。米斯·凡·德羅在1929年設計的一款由金屬支架和兩塊長方形皮墊組成的沙發,外形美觀,功能實用,在巴塞羅那世博會上引起轟動,大受歡迎,因而被稱為“巴塞羅那椅”,該椅在當時的地位類似于現在的概念產品,堪稱現代家具設計的經典。

圖2-27 1923年“德國包豪斯學院設計作品展”的招貼廣告

圖2-28 瑪麗安·布蘭德(Marianne Brandt,1893—1983)

圖2-29 茶壺(設計師:布蘭德)

圖2-30 瓦西里椅(設計師:布勞耶)
包豪斯對于現代工業設計貢獻巨大,它使設計獲得了全新的內涵,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其教學方式也成為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范本,所培養的杰出建筑師和設計師將現代建筑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但包豪斯也有局限性,例如為了追求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像,突出功能及材料的表現而忽視產品與人之間的感情和諧與交流等。包豪斯解散后,包括格羅皮烏斯在內的部分設計精英移民至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從事設計或任教,將包豪斯的思想進一步發揚光大并傳播開來。
2.3.3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設計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現代主義首先是對機器的承認:機器不僅是以批量生產方式產生理性現代設計的源泉,其本身也是一種進步的象征。現代主義主張創造新的形式,反對沿襲傳統的樣式和附加的裝飾,從而突破了歷史主義和折中主義的框框,為發揮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功能在造型上的潛力開辟了道路。現代主義設計是影響人類物質文明的重要設計活動,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在二戰以后格羅皮烏斯、米斯等一批歐洲現代主義的重要人物移民至美國后,將現代主義帶到了美國,美國的現代主義迅速發展,最終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影響。
2.3.4 美國工業設計師職業化與工業設計發展風格
盡管第一代職業設計師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會閱歷,但是他們都經歷過激烈市場競爭的淘汰賽。同時,他們的工作使工業設計真正與大工業生產結合起來,并且推動了各種設計風格的形成。
2.3.4.1 美國工業設計師職業化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工業設計作為一種正式的職業出現并得到了社會的承認,設計不再是理想主義者的空談,而是商業競爭的手段,這一點在美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工業設計”一詞在美國最早出現于1919年,當時一位名叫西奈爾(Joseph Sinel,1889—1975)的設計師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并在自己的信封上印上了這個詞。美國第一批職業工業設計師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駐廠設計師,一種是自由獨立的設計師。第一批職業工業設計師中較著名的有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y,1893—1986,見圖2-31)、哈利·厄爾(Harley Earl,1893—1969)、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等。

圖2-31 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ay,1893—1986)
雷蒙德·羅維是第一代自由設計師中最負盛名的,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國《生活》周刊封面的設計師,在該刊列舉的“形成美國的一百件大事”中,羅維1929年在紐約開設設計事務所被列為第87件,影響巨大。羅維憑借敏銳的商業意識、無限的想象力與卓越的設計天才為現代工業的發展注入鮮活的生命。他在1935年設計的“可德斯波特”牌電冰箱,改變了傳統冰箱的結構,簡潔的箱型造型引領了冰箱設計的新潮流,見圖2-32。1937年,羅維為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設計了K45/S-1型機車,不但減少了1/3的風阻,而且創造出一種象征高速運動的現代感,是一件典型的流線型風格的作品,見圖2-33。羅維職業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設計數目之多、范圍之廣令人瞠目:大到飛機、輪船、火車、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小到郵票、口紅、標志和可樂瓶子,參與的項目多達數千個,成功案例無數,獲取了驚人的商業利潤。

圖2-32 “可德斯波特”牌電冰箱

圖2-33 羅維與他設計的流線型機車
2.3.4.2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工業設計發展風格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工業設計的主要風格表現為流線型的廣泛運用。流線型設計用來描述表面圓滑、線條流暢的物體形狀,這種形狀能減少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的風阻。在工業設計中,它成了一種象征速度和時代精神的造型語言,而且滲入到家用產品的領域中,成為20世紀30~40年代最流行的產品風格,普遍出現在電熨斗、烤面包機、電冰箱等的設計中(見圖2-34),不少產品采用流線型完全是由于其象征意義,而非產品功能所必需。1936年,由赫勒爾(Orlo Heller,1897—1911)設計的訂書機就是典型的例子,將表示速度的流線型用到靜止的產品上,顯示了流線型作為現代化符號的強大象征作用,見圖2-35。作為美國文化的象征元素,流線型風格通過出版物、電影等傳播媒介流行到世界各地。

圖2-34 1934年克萊斯勒生產的“氣流”小汽車

圖2-35 赫勒爾設計的訂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