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相流測量技術及模型化方法
- 程易 王鐵峰
- 1069字
- 2019-01-04 14:41:07
序
隨著化石資源的日益枯竭,基于我國在發酵工業上雄厚的產業基礎,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化學品、能源等的工業生物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工業生物技術(Industrial Biotechnology),又稱為白色生物技術(White Biotechnology),是以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為原料生產化學品、材料與能源的新型工業模式。我國在工業生物技術的上游領域(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領域)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小,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一定優勢,但在工業生物技術的過程科學基礎研究方面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比如過程放大原理和方法等。
要解決上述差距問題,必須加強工業生物技術的過程科學研究。過程科學是生物技術產業化取得成功的關鍵,是生物學、化學、工程科學等學科的高度交叉與集成。它探索如何從原料出發、經過最優的發酵和分離純化工藝,用最少的原料、最低的能耗、清潔的生產工藝,高效穩定地獲得高質量的產品。
基于上述背景,國家科技部啟動國家973重大項目(2007CB7300)——工業生物技術過程的科學基礎研究,至今已取得豐碩的成果,2013年又得到了滾動支持。從已出版的相關圖書來看,現有圖書基本上側重于工業生物技術過程中的某類產品制造技術或工藝過程,而關于工業生物技術過程原理和方法方面的系統論著則較少。
《工業生物技術過程科學叢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匯集了上述973項目的研究成果,圍繞我國工業生物過程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系統闡述工業生物技術過程的原理和方法,填補了國內該方面圖書的空白。內容涉及工業生物過程生理活性特征的細胞群體效應規律、多相復雜體系內物質和能量傳遞以及生物轉化與放大過程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工業生物過程的整體設計與系統優化等,構成了一個有機關聯的整體。具有以下特色:
(1)原創性強,技術前沿。叢書中涉及的細胞群體效應、生物過程放大等技術水平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叢書中匯集的大量技術內容均為國內外第一次出現在出版物上。
(2)作者權威。參與編寫的作者來自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一流工業生物技術研究單位,具有院士、長江學者、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等榮譽稱號的達10人以上。
(3)注重實用性。叢書中涉及的過程技術均以當前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的重大項目為基礎展開,比如抗生素、維生素、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大宗產品的制造,因而對我國當前工業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
該叢書的出版不僅有助于解決我國現有工業生物過程中的優化放大等突出問題,而且還可為加快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的步伐、提高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做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