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研究述評的文體規范與多重價值

——《2001—2010:魯迅研究述評》序

馮光廉

研究述評作為一種文體樣式,應該說過去就有,但真正的勃興繁榮則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事。我這里擬借為云偉、增人新著作序之機,對這一文體的幾個重要問題作些闡釋,也許在理論和實踐上都不無意義。

一 研究述評的文體特質

研究述評從內容結構上看,主要包括“述”和“評”兩大部分。

所謂“述”,乃是指對某一問題的研究歷史和現狀的敘述。它要求述評作者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具體地、真實地述說學術界對此問題是如何研究的,曾經發表過哪些比較重要的論文資料,出版過哪些值得關注的學術著作,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有哪些一致的看法,還存在哪些分歧。這種“述”既包括整體面貌的勾勒,也包括某些重要學術細節的介紹,能夠給讀者以具體清晰的印象。

所謂“評”,系指對研究歷史和現狀所做的分析評價。它要求述評作者以公平公正的態度,評析所述及的重要論文資料、研究著作的內容特點和學術價值,總結所取得的成績及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預示未來的發展趨向(此點在一般述評中也可以不涉及)。這些分析評價無疑能將讀者引向深層的理性思考。

以上兩大部分相互依存,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述”是文體內容結構的主要部分,所占的比重最大,資料信息性強。它是“評”的基礎和依托,對文體文獻價值的實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評”則是“述”的提升和深化,所占的比重雖小,但理論性強,是述評的思想核心和靈魂所在。可見,述評是融合敘述文和論說文的特點而成的一種綜合性文體,有其獨特的規定性。如果只有敘述——對研究歷史和現狀的敘述,只能稱其為綜述,而不能叫述評。如果只有評析,則只能稱其為評論,同樣不能叫述評。現在有些人之所以將綜述或概述稱作述評,或者將述評稱作綜述、概述,都是由于沒有認清述評的文體特質,掌握其文體規范所致。故而,清晰地界定述評的文體特質、樹立明確的文體規范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這將有助于發揮研究述評獨特的多重價值功能,提升研究述評的學術地位及社會影響力。

二 研究述評的價值功能

學術研究的導引。任何學術研究在初始階段,首先必須認真關注該問題的研究歷史和現狀,了解前人和今人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學術的最高點在哪里,以便確立自己研究的起點,避免出現“重復說”的問題。還要了解前人和今人研究存在的問題(偏誤點、薄弱點、分歧點和空白點),以便確立自己研究的突破口,解決學術研究“接著說”的問題。而研究述評所提供的翔實而豐富的資料信息,所總結的學術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所揭示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所預示的發展前景,對于學術研究具有先導的價值和啟示的意義。同時,對于遵守學術規范、糾正不良學風也具有積極作用。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誰注意閱讀研究述評,認真汲取其研究成果,誰便少走彎路,能夠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比較容易取得好的學術效果。

學術史研究的基礎。新時期以來,學術史的研究和撰寫,受到愈來愈廣泛的關注。就學術史而言,無論是某一問題的個案研究,或是某一學科史的研究,還是多學科史的綜合研究,多是在研究述評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述評(包括年度性研究述評、專題性研究述評和綜合性研究述評)在資料信息的收集、研究過程的梳理、論著的介紹、學者的評價、規律的探討、經驗的總結、問題的歸納、成因的分析等方面,都對學術史的研究和撰寫具有直接的參照作用。有的甚至成為學術史和學科概論的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研究述評是通向學術史研究的堅實橋梁和根基所在。

人才培養的有效方法。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讀期間,需要接受嚴格的學術訓練,培養嚴謹扎實的學術素養和創新精神,而閱讀和撰寫研究述評,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步驟和方法。諸如,如何選擇研究課題,如何收集篩選資料信息,如何分析評價現有研究成果,如何學習前人和今人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學術品格的優長,如何發現前人和今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如何確立自己研究的起點和突破口,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等,都能從研究述評中得到有益的啟示,領悟學術研究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為以后走上健康的學術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也向學生介紹學術研究現狀,以便引導他們走進學術研究的殿堂。可以這樣說,研究述評常常也是導師教學的一種重要參照。這里我想講一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1985年,我在山東師大任教時,為85級研究生講授“中國現代作家研究”專題課,講完課以后,曾組織譚桂林、魏建等13位研究生撰寫作家研究述評。我向他們詳細講解了進行該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具體的做法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要求每人選一個作家,撰寫一篇比較全面的研究述評。他們做得都很認真,可以說是個個積極主動、扎實認真,下了極大的氣力。經過反復細致的修改補充,最后由我統稿,并撰寫序言,結集為《現代作家研究述評》《現代作家研究述評》,《山東師范大學學報》增刊,1987年4月出版。收錄的文章有:馮光廉:《序言:一次有意義的嘗試》;魏建:《郭沫若史劇研究:掙脫狹隘功利羈絆的曲折歷程》;譚桂林:《田漢戲劇研究:希望在審美向自身的回歸》;郭濟訪:《許地山創作研究:追蹤于沉濁人世與思辨天國之間》;周敬釗:《朱自清散文研究:一條平穩的道路?》;張曉琴:《馮至詩歌研究:向詩人自身和整體返歸》;呂周聚:《徐志摩創作研究: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浮》;林凌:《蔣光慈創作研究:艱難的探索》;萬志純:《丁玲創作研究:超越簡單臧否 尋求真正理解》;佘小杰:《何其芳創作研究:與時代同步》;葛長偉:《夏衍戲劇研究:局限中的選擇與選擇中的局限》;劉新華:《趙樹理創作研究:歷史沉浮中一個復雜的文學選擇》;房福賢:《周立波小說研究:期待著突破性的開拓》;陳玉申:《解放區話劇研究:一個有待拓展的課題》。,于1987年以《山東師范大學學報》增刊形式出版,發行3000冊,系國內首部作家研究述評專集。后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樊駿先生看到本書后,曾兩次給我來信,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對于培養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具有切實有效的作用,希望我能繼續采用這種師生結合的方式堅持做下去。并且強調說,課題內容不限于作家作品,其他如文學運動、思潮、論爭、社團、流派等內容,都應該包括進去,最后成為一套系統的多卷本研究專著。只是由于我此時已調赴青島大學任教,因而這一工作便沒能繼續進行下去,真是有負樊駿先生的厚望。據了解,現在許多院校都把研究述評的閱讀和寫作,當作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培養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特別在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時,規定必須報告課題研究現狀,充分顯示出研究述評的重要價值。

廣泛的應用文體。研究述評如今已經沖破學院派研究的狹小圈子,廣泛地被許多行業單位所采用,成為一種應用范圍十分普遍的實用文體。之所以如此,乃是由于研究述評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強調的是對有關研究資料信息的廣泛收集,是對資料信息的細致梳理和科學分析,是對經驗教訓及存在問題的敏銳發現,是對未來發展趨向的科學預測。這是一種面向實際、調查研究、理論與實踐、分析與綜合相統一的科學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因而才具有如此普遍的應用價值,大家才格外重視它,廣泛使用它。

三 研究述評的寫作難度

翔實而全面的資料收集整理。為此要求述評作者必須下大氣力去做。這里僅以魯迅研究為例。據云偉講,新世紀以來,我國每年發表的魯迅研究論文有2000多篇,出版的魯迅研究著作有幾十部。述評作者要廣泛收集這些論文著作,做到全面準確,扎實可靠,經得起嚴格的檢驗核查;還要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和內容分類,整理出清晰的脈絡線索。這些無不要求作者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任何的馬虎粗心,偷工減料,都會導致紕漏,出現偏差,造成硬傷,影響研究述評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學術聲譽。對此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準確深刻的理論評析能力。研究述評要求作者對所論及的論文資料和著作的主要內容、特色和價值,作出簡明扼要的分析評估。即使是夾敘夾議,寥寥數語,也必須恰當確切,抓住要害。至于整體性的總結概括,更要求能高屋建瓴,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理論高度,能夠給人以有力的啟示。很顯然,作者如果沒有比較好的理論修養,沒有比較宏博的知識結構,是很難達到這些要求的。

學術史的修養。年度性的研究述評,不能就事論事,僅僅停留在對本年度研究成果的評述上,而必須從學術史的角度,以歷時性的眼光和科學的比較方法進行解析評價,看這一年和上一年、前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相比,本年度的魯迅研究有何新的發展變化,有何新的特點,對有突出進展或突出缺陷的年份,對有突破性的論著作出準確的歷史評價。如果缺少學術史的修養,缺少比較研究的能力,便很難寫出富有歷史感和說服力的研究述評。老實說,目前許多的研究述評在這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薄弱、極為欠缺的地方,應該下大氣力予以彌補。

公平公正。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很難擺脫各種關系的影響。諸如親屬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老鄉關系,等等。對于述評作者來說,即使不是存心要照顧哪種關系,不是出于某種個人利益的考慮,在思想情感的天平上也極易出現某種偏斜,對親近者親密者予以不同程度的照顧,以致在選文和評價時出現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這種感情偏斜、選評失當的情況,在當今學術界也是屢見不鮮的。還有一種情況,亦應嚴肅提出,即如何處理著名作者的文稿和一般作者的文稿的關系。在不少情況下,述評作者很容易特別重視著名作者的文稿的選用,并給以高的評價,而對一般作者的頗有質量、特色的文稿,在選用和評價時,有時會出現某種偏失,以致造成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發生。盲目崇拜權威、照顧權威、高評權威的現象,是必須認真防止的。正確的做法是,實事求是,從文稿的實際質量特色出發,決定取舍和評價分寸。的確,恰當地處理好以上關系,確保研究述評的公平公正性,體現一視同仁、一律平等的原則,是對述評作者的道德品格和學術品格的一種檢驗,應該力求處理好。

學術研究的難度往往和學術成果的價值成正比。我之所以講那么多述評寫作的困難,乃是為了提醒作者,要充分認識研究述評的撰寫,實系一件極其嚴肅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投入巨大的學力,而不要把述評的撰寫視為輕而易舉之事,是雕蟲小技,可以一蹴而就。同時,也是旨在提醒讀者,要足夠地理解研究述評撰寫的艱辛,尊重作者的勞動價值,感謝他們為自己提供了諸多的方便。

四 向新的研究領域拓展

云偉是我的學生。他從讀本科開始,就對魯迅和魯迅研究情有獨鐘。他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論文都是關于魯迅的。增人教授是云偉的碩士生導師,一直指導他從事魯迅研究,撰寫魯迅研究述評,并合作在《魯迅研究年鑒》鄭欣淼、孫郁、劉增人主編:《魯迅研究年鑒》,2002年開始出版。、《魯迅研究月刊》《東方論壇》《東方論壇》,即《青島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學術期刊上發表魯迅研究述評。完全可以這樣說,多年以來,云偉在魯迅研究述評的寫作上勤奮執著,孜孜不倦,一絲不茍,成績斐然,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根據我的體會,青年學子在步入學術研究領域時,能夠認真閱讀魯迅經典和魯迅研究的一些代表性論著,甚至從事一點或一段魯迅研究是很好的,很有必要的。因為通過閱讀研究,可以加深對魯迅經典和魯迅研究成果的領悟,接受魯迅精神的熏陶和魯迅研究成果的啟迪,打好做人作文的底子。如今,《2001—2010:魯迅研究述評》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希望云偉、增人能把2010年以后的魯迅研究述評持續不斷地做下去。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在新世紀編年體魯迅研究述評的基礎上,向新的魯迅研究領域拓展。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撰寫專題性魯迅研究述評。年度性魯迅研究述評有其優長,也有其局限。如果能在年度性魯迅研究述評的基礎上,再撰寫專題性魯迅研究述評,對研究者亦會有很大助益。自然,這些專題性魯迅研究述評,由于時間跨度比較大(幾十年),涉及的方面既廣且細,撰寫的難度自然比較大,但正因為難度大,其價值也更高。

其二,撰寫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和海外華人魯迅研究述評。過去雖然也有這方面的著述,但大都顯得比較零散,整體性、系統性、貫通性的研究還很少。如果能夠在魯迅研究述評的系列中加入這些方面的內容,必將進一步豐富魯迅研究述評的寶庫,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其三,撰寫綜合性魯迅研究史。將魯迅研究述評提升為魯迅研究史,是非常自然的一種學術發展趨向。研究述評所收集的資料信息,所提供的理論觀念,所總結的經驗教訓,所發表的學術識見,所預示的研究前景,都為魯迅研究史的撰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撰寫綜合性魯迅研究史,需要更為宏闊的學術視野,更為堅實的理論深度,更為強烈的歷史意識,更為精辟的學術見解。這對于魯迅研究述評撰寫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一種促進和鞭策。張夢陽先生的《中國魯迅學通史》是對20世紀魯迅研究史的系統概括,與其相銜接,可以先撰寫新世紀中國魯迅研究史,而這恰好與云偉、增人的魯迅研究述評的時限相一致。如果時間和學力允許,又別有識見,自然也可以向20世紀魯迅研究拓展,撰寫《百年魯迅研究史》,并且連同臺港澳、海外華人學者和外國漢學家的魯迅研究一并收納進來,便是非常完整、非常系統的魯迅研究史了。我相信,《百年魯迅研究史》這樣的豐厚內涵,這樣的宏大景象,這樣的學術創構,定會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更大的學術影響力和吸引力。

其四,研究述評的理論歷史研究。研究述評既然是一種學術文體,就應該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論研究和歷史研究,就其結構內涵、框架體系、語言表述、寫作規范、學理依據、歷史脈絡、學術傳統、未來趨向、撰寫主體、接受主體,等等,展開全方位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確立其歷史地位,發揮其更大的學術與社會功能。關于我國研究述評作者隊伍的狀況,至今仍不甚了然,到底有多少較有影響的述評作者,他們的寫作業績和寫作經驗是什么,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怎樣進一步提升研究述評的寫作質量……如果能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寫出有質量的研究論著,也是頗有意義的。目前,我國的報刊媒體和出版機構,為研究述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發表平臺,為研究述評的發展和述評作者的成長創造了空前有利的條件。為什么不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我的上述構想,既是對云偉、增人提出的,也是對其他有關學者提出的,不一定恰當,聊供參考吧。

祝賀《2001—2010:魯迅研究述評》面世。期盼研究述評能有更好發展,述評作者能更多涌現。

 

2012年12月12日于青島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河北区| 关岭| 东城区| 饶平县| 和龙市| 新闻| 仪陇县| 泌阳县| 汽车| 易门县| 宁海县| 藁城市| 富锦市| 二手房| 南岸区| 乌苏市| 敖汉旗| 莎车县| 介休市| 汝城县| 贵定县| 乐山市| 黄浦区| 潞西市| 拉孜县| 科尔| 临沧市| 惠东县| 淅川县| 弋阳县| 顺昌县| 丹东市| 长阳| 廉江市| 南安市| 广河县| 峨眉山市| 视频| 内黄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