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的其他社會主義流派

從16世紀作為人類的先進思想登上歷史舞臺,到19世紀成為落后的、保守的思想,空想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經(jīng)歷了三百多年的發(fā)展。前述我們將之劃分為三大階段:即16—17世紀的烏托邦社會主義、18世紀的平均共產(chǎn)主義以及19世紀的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亦可按照其表現(xiàn)方式分為“描述性”階段、“直接理論”階段和“批判”階段。在19世紀之前,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由資本主義產(chǎn)生的那個階級——無產(chǎn)階級的“征兆、表現(xiàn)和先聲”《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頁。,幾乎占據(jù)了整個社會主義思想史舞臺。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進一步暴露,隨著階級斗爭的日趨尖銳,“這種超乎階級斗爭的幻想,這種反對階級斗爭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實踐意義和任何理論根據(jù)”《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頁。。恩格斯以圣西門派為例,描述了空想社會主義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沒落:“圣西門派奇特的言行很快就受到了法國人的冷嘲熱諷;在法國,凡是成為嘲笑對象的東西就一定要毀滅。不過除此而外,圣西門派的移民區(qū)遭到破產(chǎn)還有其他原因。該派的全部學說都籠罩了一層不可理解的神秘主義的云霧,因此,起初也許還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最終便不能不使人大失所望。……圣西門主義很像一顆閃爍的流星,在引起思想界的注意之后,就從社會的地平線上消失了。現(xiàn)在沒有一個人想到它,沒有一個人談起它;它的時代過去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7頁。

空想社會主義的日漸沒落并沒有宣告社會主義流派的銷聲匿跡;相反,隨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相繼出現(xiàn)了各種“社會主義”,包括空想共產(chǎn)主義、封建的社會主義、基督教社會主義、“真正的”社會主義等。

(一)19世紀30—40年代的空想共產(chǎn)主義

19世紀30—40年代,無產(chǎn)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隨著工人運動的蓬勃開展,工人階級中涌現(xiàn)了一批空想共產(chǎn)主義者。他們繼承和發(fā)展了歷史上空想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并結(jié)合當時歐洲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形成了空想共產(chǎn)主義理論體系。該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蒂耶納·卡貝(Etienne Cabet,1788—1856)、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泰奧多·德薩米(Theodore Dezamy,1803—1850)以及威廉·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 1808—1871)等。

與歷史上的空想社會主義一樣,卡貝等人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不合理現(xiàn)象,尤其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造成的不平等現(xiàn)象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對未來社會作出了積極設想。譬如,卡貝在《伊加利亞旅行記》中,對資本主義的各種罪惡現(xiàn)象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指出現(xiàn)存政治制度的主要弊病產(chǎn)生于“法律是由貴族或者富人來制定”的,而舊制度中的軍隊、監(jiān)獄和警察則是“報復與壓迫”人民的工具。從而他主張根除和消滅不平等制度及其產(chǎn)生的根源,代之以能給人類帶來幸福的平等制度。他明確提出:“既然一切罪惡的事物都不過是不良的社會制度、特別是不平等制度的產(chǎn)物,那么,我們就應該一刻也不放松地通過根除它產(chǎn)生的原因,以平等制度取代不平等制度,來消滅這些現(xiàn)象。”[法]埃蒂耶納·卡貝:《伊加利亞旅行記》第1卷,李雄飛譯,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頁。德薩米強烈抨擊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和政治秩序,明確提出:“公有制是一種最自然、最簡單和最完善的協(xié)作方式”[法]泰·德薩米:《公有法典》,黃建華、姜亞洲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1頁。。布朗基更是強調(diào)指出:“私有制是一場災難”,“只有用協(xié)作代替?zhèn)€人所有制,才能建立以平等為基礎的公平的統(tǒng)治”[法]布朗基:《布朗基文選》,皇甫慶蓮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3、109頁。,主張建立一個以全面協(xié)作制為基礎的“平等共和國”。

作為工人運動的直接產(chǎn)物,19世紀30—40年代的空想共產(chǎn)主義以比較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考慮社會改造問題,他們極力主張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但他們不再像歷史上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把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托在統(tǒng)治者和上層人物的同情和恩賜上,而是提出要依靠無產(chǎn)階級和貧苦勞動人民,并積極投入到革命活動中,得到了廣大工人的支持。譬如19世紀40年代,卡貝領導的伊加利亞派共產(chǎn)主義者僅在法國就達五十萬人;19世紀三四十年代,德薩米出色的革命活動也贏得了巴黎無產(chǎn)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在國民議會選舉中,他曾被提名為候選人。布朗基也是許多秘密團體和密謀活動的組織者,他建立過秘密組織“家族社”、“四季社”1837年建立,該社領導為布朗基、巴爾貝斯、貝爾納。前身是布朗基在1835年建立的家族社。,創(chuàng)立過“中央共和主義社”等,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組織革命武裝、舉行革命起義的經(jīng)驗。

對于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空想共產(chǎn)主義思潮,各界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一時期的空想共產(chǎn)主義與作為工人運動間接產(chǎn)物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不同,它們是工人運動的直接產(chǎn)物。在社會歷史觀上,空想共產(chǎn)主義學說包含著更多的科學成分……30年代的空想共產(chǎn)主義對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產(chǎn)生還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徐覺哉:《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0頁。,有人認為:“他們的理論沒有什么新建樹,甚至趕不上19世紀初期的空想社會主義的水平”。黃宗良等主編:《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理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頁。

其實,對于空想共產(chǎn)主義,恩格斯在1888年為《共產(chǎn)黨宣言》寫的序中有比較客觀的評價:“只有工人階級中確信單純政治變革還不夠而公開表明必須根本改造全部社會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們當時把自己叫做共產(chǎn)主義者。這是一種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純粹出于本能的共產(chǎn)主義;但它卻接觸到了最主要之點,并且在工人階級當中已經(jīng)強大到足以形成空想共產(chǎn)主義,在法國有卡貝的共產(chǎn)主義,在德國有魏特林的共產(chǎn)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4頁。

(二)封建的社會主義

封建社會主義產(chǎn)生于19世紀30年代。1830年爆發(fā)的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推翻了代表大土地貴族利益波旁王朝,建立了以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普為首的代表金融貴族和大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七月王朝”。1832年6月,英國資產(chǎn)階級在同土地貴族爭奪政治權(quán)力的過程中,也迫使英國議會通過了選舉法改革法案,削弱了土地貴族和金融貴族的政治壟斷,加強了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在議會中的地位。

英、法兩國的貴族對資產(chǎn)階級日益增長的經(jīng)濟勢力和政治勢力極為不滿,為了維護土地貴族的利益,他們常常抓住社會問題進行蠱惑宣傳,企圖打著維護勞動者利益的旗號,把工人階級置于自己的影響之下,并利用他們反對資產(chǎn)階級。“為了激起同情,貴族們不得不裝模作樣,似乎他們已經(jīng)不關心自身的利益,只是為了被剝削的工人階級的利益才去寫對資產(chǎn)階級的控訴書。他們用來泄憤的手段是:唱唱詛咒他們的新統(tǒng)治者的歌,并向他嘰嘰咕咕地說一些或多或少兇險的預言。”同上書,第54頁。這樣就產(chǎn)生了封建的社會主義。

封建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英國托利黨領袖本杰明·迪斯累里(Benjamin Disraeli,1804—1881),英國作家、歷史學家和唯心主義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法國政治活動家和經(jīng)濟學家維爾紐夫—巴爾熱蒙子爵(Jean-Paul-Alban Villeneuve-Bargemont,1784—1850),以及德國律師、政論家和政治活動家、普魯士保守黨的創(chuàng)始人海爾曼·瓦蓋納(Herma Wagener,1815—1889),等等。

封建社會主義的倡導者常常打著社會主義的幌子,抨擊和批評資本主義制度,指責資本主義造成貧富對立,造成了無產(chǎn)階級的破產(chǎn)貧困,并把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了金錢關系,使社會道德遭到了敗壞。但同時,封建社會主義力圖證明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所有問題都是推翻封建統(tǒng)治的結(jié)果,試圖勸說人們相信只有恢復封建君主制度,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了拉攏人民,貴族們把無產(chǎn)階級的乞食袋當做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頁。他們往往打著“改善無產(chǎn)階級生活待遇”的旗幟,欺騙無產(chǎn)階級跟著他們?nèi)ゴ蛱煜隆嵸|(zhì)上,他們責備資產(chǎn)階級、批判資本主義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無產(chǎn)階級謀幸福,而是為了極少數(shù)封建貴族統(tǒng)治者謀利益。

(三)基督教社會主義

隨著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的深入人心,歐洲一些教士和神父也開始扯起社會主義的大旗,向社會各界宣揚自己所謂的社會主義理論主張。他們把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與原始基督教的教義調(diào)和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基督教社會主義。

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基督教社會主義發(fā)軔于19世紀30年代,流行于19世紀40年代的西歐。基督教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是法國“或多或少地傾向于共產(chǎn)主義學說”的神父費里西德·拉梅耐(Flicit Lamennais, 1782—1854),圣西門主義的擁護者、資產(chǎn)階級共和黨人菲力浦·畢舍(Philippe Buchez,1796—1865)以及法國政論家皮埃爾·勒魯(Pierre Leroux,1797—1871),此外,英國神學家F. D.莫里斯(F. D. Morris, 1805—1872)和查爾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1819—1875)也是基督教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

拉梅耐在其1834年撰寫的《信徒的話》一書中,嚴厲抨擊當時資本主義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積極呼吁勞動者聯(lián)合起來,維護“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宗教教義所蘊含的權(quán)利,掙脫使他們屈居人下和被剝奪基本人權(quán)的奴隸枷鎖,用“勞動獲得了選舉權(quán),就能主宰世界”的說教來代替革命斗爭。畢舍則竭力把天主教教義與進步論調(diào)和起來,宣揚國家?guī)椭⒐と松a(chǎn)合作社以引誘法國工人脫離階級斗爭。莫里斯等人更是將社會主義說成是上帝意志的體現(xiàn),強調(diào)社會主義和基督教是并行不悖、相互聯(lián)系的,宣稱“基督教社會主義就是上帝的法則的證明”,認為:“從一方面說,沒有基督教的社會主義是沒有生命的,正如脫落的羽毛那樣,是很容易被吹散的;從另一方面說,脫離社會主義的基督教是冷酷而無力的。”[德]馬克斯·比爾:《英國社會主義史》下卷,何新舜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62、167頁。

基督教社會主義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也加入到了歐洲反對資本主義的潮流中。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基督教社會主義只是給其教義涂上一層社會主義的色彩,他們積極鼓吹按照其教義辦事,勞動人民就可以獲得解放,并極力主張通過“互濟”和“博愛”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而實質(zhì)上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深刻揭示的:“要給基督教禁欲主義涂上一層社會主義的色彩,是再容易不過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對私有財產(chǎn),反對婚姻,反對國家嗎?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獨身和禁欲、修道和禮拜來代替這一切嗎?基督教的社會主義,只不過是僧侶用來使貴族的怨憤神圣化的圣水罷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四)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

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產(chǎn)生并流行于德國知識分子中的一種小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思潮。這一流派的產(chǎn)生,與德國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密不可分。當時的德國,正處在爭取民族統(tǒng)一和民主改革的前夜,社會各個階級對于其所處的社會狀況均感到不滿。1844年6月爆發(fā)了震撼歐洲的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雖然起義很快就歸于失敗,但是卻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德國一系列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廣泛探討,各派理論家都力圖從本階級的利益出發(fā),設計改造社會的方案,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

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享有“德國社會主義之父”盛譽的莫澤斯·赫斯(Moses Hess,1812—1875),德國小資產(chǎn)階級政論家卡爾·格律恩(Karl Grün,筆名恩斯特·馮·德爾·海德,Ernst von der Haide,1817—1887),德國新聞工作者、正義者同盟盟員海爾曼·克利蓋(Herma Kriege,1820—1850)以及德國工人運動活動家約瑟夫·魏德邁(Joseph Weydemeyer,1818—1866)等。

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美化宗教式的小土地所有制,鼓吹通過平均分配土地等辦法,就可以使小私有者擺脫貧困和剝削。該流派強調(diào)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把人的本質(zhì)與自然界事物等同起來,并以“人的本質(zhì)”論作為其變革社會的出發(fā)點。他們從“人的本質(zhì)”出發(fā),宣揚通過道德說教改造社會,用人類之愛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把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斗爭,說成是一種“野蠻的破壞傾向”。他們自稱是德國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卻是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用來反對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一種工具。“這種社會主義是德國過去全部哲學、特別是費爾巴哈哲學發(fā)展所得出的全部邏輯結(jié)論,是‘有教養(yǎng)’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它以費爾巴哈哲學為最高原則,以道德說教為根本手段,以建立‘人的本質(zhì)王國’為最終目標。”徐覺哉:《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頁。

“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用德國的哲學(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篡改法國的一些社會主義學說。因為當時的德國并不像英、法兩國那樣,已經(jīng)完成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還處在封建社會,因而革命的主要對象仍然是封建主義。而德國的所謂“真正的”社會主義者不是把矛頭指向封建制度,而是指向資產(chǎn)階級,從而就成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反動思潮。

該思潮在當時激進的知識分子中廣泛散布和流行,而且對德國工人運動產(chǎn)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1846年1月5日,“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在紐約創(chuàng)辦了德文周報《人民論壇報》,上面所刊登的文章詳細闡發(fā)了“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思想主張和政治綱領。

對于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德國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共產(chǎn)黨宣言》等著述中,都曾進行過深刻批判。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流派,“不過是無產(chǎn)階級的共產(chǎn)主義和英國法國那些或多或少同它相近的黨派在德國精神天國以及我們將要看到的德國情感天國中的變?nèi)荻选B暦Q以‘科學’為基礎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本身首先就是一種秘傳的科學;它的理論著作只供那些熟知‘思維著的精神’的奧秘的人閱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9—590頁。。“這種社會主義成了德意志各邦專制政府及其隨從——僧侶、教員、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嚇唬來勢洶洶的資產(chǎn)階級的稻草人。這種社會主義是這些政府用來鎮(zhèn)壓德國工人起義的毒辣的皮鞭和槍彈的甜蜜的補充。”“它發(fā)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對共產(chǎn)主義的‘野蠻破壞的’傾向,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階級斗爭之上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岑巩县| 安阳县| 武强县| 玉溪市| 钦州市| 沾益县| 临汾市| 静海县| 长寿区| 长兴县| 清涧县| 得荣县| 嘉禾县| 方山县| 绥宁县| 吉林省| 定结县| 调兵山市| 新营市| 甘肃省| 绍兴县| 汤阴县| 贵定县| 台江县| 连南| 三原县| 壶关县| 高唐县| 利川市| 买车| 金平| 策勒县| 台北市| 道孚县| 洛隆县| 景谷| 探索| 松原市| 翁牛特旗|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