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跬步探儒
  • 陳學凱
  • 2660字
  • 2019-01-04 16:39:49

四 儒學的局限與變革進路

筆者認為通透認識儒學的優長和局限,對當今儒學研究至關重要。如前論所說,儒學的優長是顯而易見的,然儒學的局限雖為人們所知曉,卻少有帶本質性和系統性的研究批判。其原因在于,除了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之外,自漢代以來儒術獨尊的文化傳統,造就了儒學崇高的社會政治地位,只有極少數人,在某種特定的歷史關口上,敢于從容理性地批評儒學。更因為封閉的國度、狹窄的視域,使人們難以真正洞悉儒學的局限。近現代以來,西學東漸和激進革命,又使許多人不能夠平靜理智地對待儒學,而當今的多元文化與支離破碎的儒學解讀,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儒學研究的諸多誤區。

其一,從文化精神層面看,儒學的局限有一個本質性的問題,這就是它濃郁的復古主義傳統。隨著儒學的回歸與升溫,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復古主義情緒和思潮,而非理性的儒學張揚,不但不能成就儒學,最終還會葬送儒學的復興大計。

在古代中國,尤其是先秦時期,原始儒學推崇“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理想,目的在于回歸三代文明。因之,歷史傳統給儒學遺留下的思想衣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影響極為深遠。有鑒于此,儒學的回歸與升溫,要防止不恰當的復古主義思潮的泛濫。

其二,從社會治理層面來看,儒學的主要功能是道德教化,它是一個完善人格與心靈的思想工程。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手段,培養美德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形式。然而,社會治理是一個龐大、復雜與系統的工程,它還要依賴政治、經濟、法制、文化、宗教等不同層面的措施予以保證,道德教化只是社會和國家治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已。

中國歷史上許多治亂更迭的教訓都證明,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擴大和膨脹儒學的作用,把國家治理的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儒學的強盛之上。而社會政治實踐卻證明,企圖通過儒學的興盛而謀求國家的強大,是難以獲得成功的,甚至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譬如西漢后期,元帝“復興”儒學的政治改革,不僅導致西漢王朝逐漸走向了制度的頹敗,思想的迷茫,出現了王莽篡漢的結局,同時也使儒學喪失了對社會的精神引領作用。

問題的根源是,元帝只看到了儒學的作用和優長,卻沒有看到它的局限和不足,他把儒學推向極端的同時,也把儒學的弊端與缺陷擴大到了國家治理的各個層面。

其三,從政治實踐層面來看,原始儒學在對待經濟和物質生活時,采取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這就是儒家傳統中不太強調人們對經濟與物質生活的關注。

無可否認,儒家文化自古以來,就把經濟與物質生產看成是“小人”的工作,認為這些都與勞心者的士君子無關,甚至把許多獲取財富利祿的舉動,都看成是道德墮落的行為。而問題是脫離了經濟與物質生活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極端的顏回與原憲式的貧困即美德的標榜,是不適應現代文明的生存現實的,時移代革,條件不同,這一認識應依據時代的條件而改變。我們必須看到,缺乏變通的固執與守舊,易于走向認識的偏頗之途,易于產生理想道德與現實遭遇的對立,不斷助長人欲和人性的變質異化,因而招致偽善惡德的繁衍滋生,帶來的只是適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其四,孔子把作為秩序的“禮”放在春秋時代一切問題的首要地位,是有他邏輯上的合理性的。那就是孔子認為一個沒有良好秩序和缺乏德行制衡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品位與文明程度是會大打折扣的,還會產生諸多不可預測的社會災難。在孔子的價值天平上,人類有別于禽獸始終是第一位的追求,也就是說,孔子認為人作為文明之人的價值是高于一切的。

當然,我們不可以要求,孔子能夠認識到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進步,是人類思想發展進步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在孔子的時代,生產技術的不發達是最主要的原因,應看到是它影響了孔子的認識和判斷,而不應歸結為孔子本人的認識與判斷是錯誤的。因為孔子時代,以及之后的中國古代社會,從整體上來看,是一個物質與生產水平都非常匱乏與落后的農耕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艱難的生計使人們形成了注重精神生活,節儉尚德、保守謹慎、修己安人、尊道愛物的文明傳統。這種文明傳統在那個時代里,無論怎樣來看,都是適應它的現實需要的。今天的人們不應以現代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由于這種水平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苛求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和我們一樣。這既不是客觀理性的方法,也不是對待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態度。

其五,儒學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和文化地位,然而,以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來看,儒學要想在當代社會中贏得生存發展,必須與現代文明相融合方能達到這一目的,這必然會涉及儒學的自我變革,儒學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路問題。

在西方文化價值觀與話語權占主導地位的當今世界里,我們應汲取近代中國變革的歷史教訓,不應局限于體用二元論的思想誤區,而是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心態,更為寬廣博大的胸懷,積極地學習和借鑒人類不同文化的精華與優長,只有這樣,才可以培育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強大動力,才可以克服民族復興中的外在文化阻力。同時,中國傳統儒學不應在短期目標和急功近利的訴求中被完全遺忘,因為放棄自身文化可能意味著未來話語權的丟失,也預示著我們復興的可能不是真正的華夏文明。必須承認傳統儒學有它的局限和不足,但是,儒學的局限與不足,可以在與現代文明的積極融合中得以克服。

如果以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普遍規律作為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當今世界的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明現狀時,我們會發現,發達與先進的文明是一個漸進積累的過程,它不可能在推倒重來的情況下建立。過往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完全推倒重來的文化冒進主義,只能毀滅文化而不可能成全文化。因為文化本就不是一個完全虛擬的存在,它是立足于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之上的生活形態,是民族特有生活方式的顯現,是表達人們精神需求的一個客觀存在。文化的冒進與丟棄,必然會引起人們生活目標的紊亂、生活方式的無序,甚或帶來民族國家道德文明的嚴重失落。所以,文化冒進的危害,在于它毀棄了民族國家的文明積淀和文化傳承。

總之,儒學要復興繁榮,必須尊重文化發展的所有規律,必須和現代文明進行積極的融合會通,必須避免文化的冒進主義。唯有如此,儒學的復興繁榮,中華文化的復興繁榮,才是真正可以預期的。

以上就是我所關注的儒學問題,以及我所要表達的儒學文化觀。

然而,當我寫到這些認識和觀點時,心里并不是平靜與踏實的,而是惴惴不安和誠惶誠恐的。面對諸多我所仰慕的學界前輩和儒學研究名宿,我的學術研究難免膚淺固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讀書較少,見識不廣,精力有限,思慮不周,不可能達到句句中肯,面面俱到,以至于書中的問題、缺憾、錯誤在所難免,若得諸位方家不吝指教,將不勝感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民和| 重庆市| 馆陶县| 桓台县| 舒城县| 扶余县| 吉木萨尔县| 金昌市| 清水县| 普宁市| 蒙城县| 南郑县| 龙江县| 西和县| 安徽省| 顺义区| 金阳县| 德清县| 泾阳县| 北海市| 工布江达县| 鄂托克旗| 汝城县| 堆龙德庆县| 北辰区| 河北省| 屏边| 灵石县| 岱山县| 定襄县| 斗六市| 元氏县| 南康市| 琼中| 博客| SHOW| 普兰县| 屏东县| 洪泽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