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研究框架與主要內容

一 研究邏輯與主線

本研究著眼于對外資進入市場效應的全面綜合評估,在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后,行文根據上一節對外資市場效應的定義,分為三條主線開展:

第一,運用新實證產業組織方法,計算中國制造業行業層面的市場勢力溢價(Markup)水平,接著進一步考察外資的進入對中國制造業市場勢力溢價的影響,從而判斷外資的競爭或壟斷屬性。根據實證研究結果,討論相應的外資進入管制政策,并提出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競爭政策和反壟斷政策的協調問題。

第二,與現有文獻不同,本研究考慮了外資來源的異質性和外資組織形式內生性,考察外資來源異質性、外資組織形式的差異對生產率溢出效應有什么樣的影響,從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外資進入組織形式的限定和引導方式,優化外資監管策略。

第三,采用Petrin和Levinsohn(2005)的總生產率增長(Aggregate Productivity Growth, APG)分析框架,將總生產率增長分解為技術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進而考察外資的進入分別對技術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有何影響。為了詳細考察外資進入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福利變動,本研究發展了一個資源誤置與福利損失測度的分析模型,該模型主要內容見《經濟研究》網站(www. erj. cn)工作論文,編號:WP422。在此模型基礎上,重點考察外資不同的市場選擇行為對勞動要素配置的影響,根據實證研究結論提出外資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調以及自由要素市場構建等建議。

二 研究框架與內容

圖1-4展示了本書的邏輯結構、框架及技術路線圖。基于該研究框架,本研究主要涵蓋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研究框架及理論基礎,包含第一章和第二章內容;第二部分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從實證角度提供關于外資進入市場效應的經驗證據,包含第三章至第八章;第三部分為本研究的結論性評述及政策建議部分,即本書第九章內容。

圖1-4 本研究技術路線圖

各章內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為導論部分,概括介紹研究動機、研究意義,界定研究范圍,明確研究框架與內容,并提出可能的創新與不足之處。第二章詳細梳理有關外資進入效應的相關研究文獻,將文獻分為外資進入對宏觀經濟發展影響、外資進入對微觀企業效率影響、外資進入對企業競合關系影響以及外資進入對福利水平影響四部分,并對重要文獻進行評述。第三章采用新實證產業組織研究方法考察外資進入對中國制造業市場勢力波動的影響,即外資進入的競爭與壟斷特征,進一步采用并拓展了周末、王璐(2012)計算福利損失的模型,用以計算外資競爭與壟斷引致的福利效應。第四章聚焦于外資異質性問題,從外資來源異質性和外資組織形式內生性入手,著重分析外資來源地不同對生產率影響的差異以及外資內生組織形式選擇對生產率的影響。為了克服外資組織形式內生性帶來的估計偏誤問題,采用了二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進行估計。第五章考察外資進入的技術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研究了制造業總體總生產率增長的來源,探索了外資企業進入對制造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及其貢獻。第六章主要討論外資進入帶來的資源配置及其福利變動。第七章主要研究外資進入如何影響勞動等要素的優化配置。第八章拓展研究的范圍,以中國加入WTO作為天然的經濟學實驗,探討中國市場開放帶來的市場勢力效應。第九章進行研究總結,提出外資管制的政策與建議。

三 可能的創新與不足

在現有文獻研究基礎之上,本研究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創新性工作和有益的嘗試:

第一,首次運用新實證產業組織研究方法全面考察了外資進入的壟斷和競爭效應。

已有研究在考察外資進入的影響時,割舍了內外資企業間的競合關系,忽視了對外資競爭與壟斷效應的定量測度。本研究從直接評估和計量外資進入的競爭和壟斷效應入手,運用新實證產業組織方法計算了制造業細分行業市場勢力溢價水平的大小,考察了外資進入的競爭和壟斷效應。本研究對FDI與東道國經濟關系相關文獻的貢獻在于:其一,以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為例,估計了制造業整體及各細分行業的市場勢力溢價;其二,之前文獻基于統計意義上的市場勢力溢價(Census Markup)進行研究,而該指標一直以來遭到主流實證產業組織研究的批判,本研究采用新實證產業組織方法估計出的市場勢力結果更準確;其三,本研究首次發現了FDI與市場勢力溢價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而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這些結論將對我國外資管制政策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二,首次計算了外資進入帶來的福利水平變化,為研究外資進入引致的福利效應提供了一個基礎分析框架。

本研究開創性地將外資進入引致的福利效應分為兩類:外資進入的競爭與壟斷引致的福利變動和外資進入的資源配置效應引致的福利變動,并對兩類福利損失分別進行測度。同時,發展了一個資源誤置與福利損失測度的基本模型,可以直接測度資源誤置帶來的福利損失大小。

第三,全面評估和計量了外資進入的市場效應,提供了一個外資管制的基本思路,為外資政策制定和優化提供了經驗證據。

本研究提出了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競爭政策、反壟斷政策以及促進就業的政策間可能存在的沖突。之前的外資政策,基本出發點是盡可能多地吸引外資,但量化政策下的外資企業進入,可能帶來的是壟斷地位的延伸。忽視了外資的反競爭效應而盲目引入外資以期帶來本土產業的良性競爭和發展,最終則可能會“揠苗助長”,讓具有壟斷勢力的外商企業得以在本土市場拓展其市場勢力。本研究提供的諸多經驗證據,能夠指導外資政策的制定和優化,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外資管制體系。

受數據結構和質量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考察外資進入的競合和壟斷效應時,采用的是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數據在線數據庫”中的產業層面數據,無法按照來源國來分解FDI進而考察不同來源國的FDI對各產業的競爭和壟斷效應。而已有證據表明FDI的外溢效應與FDI的來源國相關(Buckley et al.,2007),且不同來源國的FDI行為有顯著性差異,尤其是西方國家FDI與港、澳、臺的FDI行為差異更明顯(Wang et al.,2009)。因此,不同來源國的FDI對產業市場勢力溢價水平有什么影響有待進一步驗證。

在實證分析部分,本研究雖然嘗試做了各種穩健措施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但也難免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在測度外資進入改變資源配置引致福利損失時,只估計了勞動要素扭曲配置及其福利效應問題,而不能完全代表和準確測度其他要素的扭曲配置情況。因其他要素成本數據可獲性問題,無法計量資本、中間投入品及購買的中間服務等資源錯配引致的福利問題,但我們的思路和框架同樣適用于這些投入要素的分析,這將是我們未來研究的內容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祁阳县| 黔东| 阿坝| 奉新县| 白城市| 临武县| 凤翔县| 灵丘县| 临洮县| 津南区| 兴国县| 大方县| 浏阳市| 淮阳县| 邯郸市| 德令哈市| 定西市| 高淳县| 正安县| 广丰县| 七台河市| 巴里| 宁波市| 枞阳县| 昌都县| 肇东市| 金秀| 双流县| 土默特右旗| 会宁县| 云梦县| 北京市| 琼结县| 长治县| 沂水县| 镇原县| 木兰县| 钟山县| 温泉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