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 問題提出

在中國傳統社會,孝道受到國家的有力保護。老人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歷史上一度有過給予老人物質獎勵、授予官位、減免處罰的制度安排,老人受到政府和社會的極力保護。對于那些不能善待老人的子輩,官方也有相應律法進行懲罰。關于老人在傳統社會中的權威和地位,參見謝元魯等《中國古代敬老養老風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土地的私有制度也強有力地保護孝道的實施,封閉的農業社會生活,使老人的生產經驗、生活經驗,都能夠成為子輩非常需要的資源。王秩龍:《王村調查——農村老人權威的喪失及其養老問題》,《社會》1999年第7期。“一般來說,固定的居所、豐富的食物資源、牧畜的飼養、土地的耕種,以及親密的家庭關系,都是促進老人地位和待遇提高的因素。”[美]馬克·赫特爾:《變動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視》,宋踐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0頁。簡言之,老人在傳統社會中有著較高的家庭權威。

近代以來的種種社會運動,不同程度地對中國傳統孝文化造成沖擊。在此過程中,曾經被國家和社會所極力保護的孝道,甚至被批判為“愚孝”。因而導致曾經高高在上的家長權威受到強烈動搖,家庭代際關系發生變動。在人民公社時期,雖然公社通過集體力量對老人進行了一定保護,老人的基本生活問題能夠得到保障;但代際關系已經逐漸趨向平等化,甚至不孝現象已經初露端倪。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374—398頁。

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實行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家庭代際關系再次發生重大轉變。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規定,土地按人頭分配給每戶。但一旦子輩成家之后,分家時子輩就有權利把屬于自己的土地領走,自行耕種,這樣老人就失去了土地資源掌控權。老人逐漸淪為弱者,在家庭代際關系中不再占據優勢地位。與之相反,隨著青年子輩務工收入的提高,他們越來越成為家庭中的強者。如此一來,家庭代際關系就發生很大轉變。沈關寶在對蘇南農村的研究中發現,不孝現象已經大量出現,例如1985年村里就有老人說“養兒子不如養兔子”。沈關寶:《一場悄悄的革命——蘇南鄉村的工業與社會》,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頁。需要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至今的歷史時期內,家庭代際關系轉變以及老人家庭權威的降低,是一個逐漸發生的過程;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這種趨勢還會出現反復和迂回的特征。

在代際關系發生變動之后,代際沖突日漸凸顯。沈關寶在蘇南農村研究中分析到老人自殺的案例,某老人既要干活,又要顧家,而且還要受到子輩的指責,老人一氣之下,服毒自殺。同上書,第212頁。嚴云翔在對東北農村的研究中也分析了老人自殺和上訴兒子的案例,老李曾經具有家庭權威,后來兒媳婦將家庭權力奪走,不堪忍受權威衰落的老李喝農藥自殺;另一位老人自殺的情況是,老漢平時極力維持與兒媳婦的關系,但總是受到兒媳婦的虐待,不愿繼續受氣的老漢選擇上吊自殺。嚴云翔還列舉一例老人狀告兒子的事件,老人長期受到兒子、兒媳婦的虐待,在沖突無法解決之后,老人將兒子、兒媳婦告上法庭。嚴云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龔小夏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8頁。自殺、狀告都是極端的行動方式。事實上,代際的爭吵更是經常發生。尚會鵬在對中原地區農村研究中分析了代際沖突案例,老人在與兒媳婦沖突中,使用語言威脅的手段對兒子進行施壓。尚會鵬:《中原地區的“分家”現象與代際關系——以河南省開封縣西村為例》,《青年研究》1997年第1期。

實際上,在農村社會中,爭吵、打架、罵街、自殺、自殘等各種代際沖突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緊密關系中的沖突,以及老人在沖突中的反應呢?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選擇了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安徽省中部地區的Y村作為調查點,前往該村進行實地調查。調查顯示,改革開放至今,老人在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多種多樣,且不同時期內老人的行動方式也發生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Y村發生了兩例老人自殺的案例。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老人自殺?為什么他們會使用如此極端手段?為什么不同時期內,代際沖突、老人行動方式會發生變動?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行動策略的變化?他們在沖突中的價值訴求是什么?這就是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

二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本書的對象是農村老人,研究主題是家庭代際沖突中老人的行動方式。盡管筆者重點考察的是老人的行動方式,但卻需要同時關注家庭代際沖突、代際關系的研究。首先,本書通過對農村老人在沖突中的行動方式的分析,可以豐富對家庭代際關系理論的研究;其次,可以考察在社會結構變遷中家庭功能的變化,以豐富家庭理論的研究;最后,可以豐富對沖突的研究。

(二)現實意義

調查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農村老人日漸成為社會中和家庭中的弱者。他們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種種行動方式的變遷,都在不同程度上證明了他們自身處境的變化。因而,研究農村老人在沖突中的行動方式,有助于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有助于為農村及農村老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肇庆市| 拉萨市| 丹棱县| 大名县| 广德县| 项城市| 通州区| 睢宁县| 灵川县| 永州市| 铜鼓县| 延川县| 洪江市| 嘉义市| 辉南县| 双城市| 绥化市| 阿瓦提县| 青铜峡市| 冷水江市| 临沧市| 大同市| 太仓市| 武乡县| 和顺县| 凤冈县| 溧水县| 鲜城| 招远市| 葫芦岛市| 且末县| 乃东县| 呼图壁县| 西华县| 潮安县| 孝昌县| 临夏市| 易门县| 阿拉尔市|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