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從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發展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西方學者著書立說,分析資本主義危機產生的原因、后果、未來發展、如何自救、如何改革等問題。美國學者邁克爾·舒曼2012年1月30日在《時代》周刊發表文章,明確提出“如何挽救資本主義”。約翰·塔伯特出版《大拯救》一書,主張“整個美國的金融系統都亟待進行各種改革”,以“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約翰·塔伯特:《大拯救》,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是R.G.Rajan一本書的書名。。他們的這些觀點和主張究竟對不對、可不可行,這是值得思考、分析和研究的。同時,我們聯想到馬克思的思想理論。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蒙受了巨大的苦難以后,就有人呼吁要拯救人類、拯救世界,從《圣經·新約全書》到德國的魏特林、法國的圣西門,從凱恩斯到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和塔伯特的《大拯救》,都發出了拯救世界的強烈呼聲。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這一切思想、理論、規劃、呼吁和福音都拯救不了人類,也拯救不了世界。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只有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才能拯救人類、拯救世界。這個“世界”包括西方和東方。

馬克思主義的最高使命和最終目的是以人為本,“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受屈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1頁。,通過無產階級的解放而解放全人類。這種解放在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是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的。馬克思認為,勞動者和勞動條件之間原有的統一有兩種形式,在人類歷史上這兩種形式的解體就是“自由的小土地所有制解體,以及以東方公社為基礎的公共土地所有制解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1頁。。這兩種形式的解體過程及其產生的結果和發展前途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亞細亞生產方式和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的發展,即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兩條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馬克思通過分析生產方式的核心——勞動者和勞動條件之間的關系即勞動與資本的關系,論述了勞動與資本的相互關系及其兩次歷史性的轉化和飛躍:第一,從15世紀以來西方社會勞動通過異化轉化為資本從而逐漸形成資本主義制度;從19世紀末開始,特別是21世紀以來,西方社會面臨著一個新的偉大時代:揚棄資本的異化性質與形式向勞動的新的社會形式的再轉化。第二,東方社會經濟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即“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6頁。,“勞動轉化為自主活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7頁。,即向社會主義轉化。根據馬克思所揭示的關于“兩個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6頁。的辯證矛盾運動規律,這兩種轉化最終都將融合和過渡為一個新范疇即勞動的新的社會形式,也就是共產主義。這是對人類和世界的根本解放和拯救。這就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的中心思想和我們時代的主題。

歷史辯證法告訴我們:“歷史常常是跳躍式地和曲折地前進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32頁。這種跳躍式發展的歷史辯證法,由量變積累過程導致黑格爾所說的“那種漸變性打斷——一個質的飛躍”,“預示著有舊世界行將倒塌”,“預示著有什么別的東西正在到來”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冊,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7頁。。而這種曲折地發展則需要“現實成熟了,理想的東西才會對現實的東西顯現出來。……密納發的貓頭鷹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起飛”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序言第14頁。。這種“否定性的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頁。的辯證運動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出現,如同“密納發的貓頭鷹起飛”一樣,表現為“一個質的飛躍”即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點。在人類歷史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見證了這種歷史轉折點:

18世紀60年代,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迅速超越了1820年的GDP占全世界30%的中國。

1872年,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英國。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美聯儲法案》,讓金融壟斷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貨幣發行權。

1944年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兌換體系取代黃金兌換體系,宣告“美國世紀”的到來。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徹底廢除金本位制,取消印制和發行美元的一切禁錮。

20世紀中葉,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的慘敗。

2001年“9·11”恐怖襲擊,紐約世貿大廈倒塌。

經過兩場出師無名、不得人心的戰爭,美國不得不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西方資本主義危機。

2010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

2014年8月,美國密蘇里州費格森的白人警官達倫·威爾遜槍殺18歲的黑人邁克·布朗,引發全美和全球抗議和對美國人權、自由、民主和司法制度的拷問。

2015年3月,美國在“亞投行熱”中慘敗,堪比朝鮮和越南戰爭的失敗。

黑格爾在18世紀所說的那些,不幸言中美國了。

“美國世紀”、“美元霸權”,當代唯一超級大國這種“世界結構”不正在“一塊一塊地拆除”而且“行將倒塌”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冊,第7頁。嗎?

在2015年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成為焦點和亮點的“亞投行”、“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確如黑格爾所描繪的那樣,“突然為日出所中斷,升起的太陽就如閃電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同上。。黑格爾不是神,他不能未卜先知、預言未來。但歷史辯證法極其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及其劃時代的“質的飛躍”和向對立面的轉化。“博鰲現象”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牽頭的“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沖破美國的抵制,全球57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的重要盟友(如英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紛紛加入。除了一個小伙計日本外,美國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顏面盡失。

這標志著戰后金融秩序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經歷70年后迎來了轉折點,同時表明美國在主宰世界歷史的競爭中遭到慘重失敗。

“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經中亞、東歐、直達荷蘭的鹿特丹,把中國東部和西歐連接起來;“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印度洋、紅海、地中海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連接起來,進而連接地中海海域和歐洲大陸直達荷蘭的鹿特丹。在北半球通過“一帶”,在南半球通過“一路”,貫穿亞、歐、非三大陸,聯通東亞經濟體和歐洲經濟體,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經濟圈。“一帶一路”是漢代張騫、班超經營西域,明代鄭和開發南洋偉大事業的重啟,是在21世紀振興亞歐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宏偉的、在真正意義上拯救世界的戰略布局。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概念包含了一種重要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種世界觀和價值觀充分蘊含和體現在習近平在論壇主旨講演中所談到的思想原則——“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之中。習近平認為,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加速調整演變。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于世界。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因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制度,不同的政治體制、不同的思想文化,都應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這一思想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歷史哲學概念。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著各種階級以及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91頁。這個聯合體就是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核心和經過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必將實現的目標。

如何“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使命和最終目的。西方社會通過揚棄資本的異化性質與形式向勞動的新的社會形式的再轉化而實現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東方社會經濟落后國家通過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即“勞動轉化為自主活動”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總之,只有如馬克思所說,通過“兩個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6頁。,才能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新范疇”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那種“聯合體”。這種“聯合體”和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禮記》《莊子》和《呂氏春秋》中提出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是相通的,是這一“大同”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實現。

今天,不論是東方社會還是西方社會,都面臨著黑格爾所說的“那種漸變性打斷——一個質的飛躍”的偉大時代。

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任務已經提出。

目標已經明確。

道路已經指明。

讓我們思考、探索和實踐馬克思的思想理論,開創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衡阳市| 务川| 仁寿县| 古蔺县| 通江县| 澄城县| 潼南县| 河南省| 云阳县| 伊川县| 红安县| 东乡县| 凤山市| 罗田县| 綦江县| 崇仁县| 伊春市| 徐汇区| 大丰市| 琼结县| 拜泉县| 吴川市| 营口市| 扶绥县| 景宁| 黑龙江省| 贞丰县| 蒙山县| 青河县| 甘洛县| 嘉黎县| 宝兴县| 杭州市| 敖汉旗| 新晃| 高唐县| 鄂托克前旗| 汕头市| 望都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