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一 緣起伊格爾頓

2012年10月的一天,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新出版的書:《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Why Marx Was Right,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作者是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據中文出版前言介紹,特里·伊格爾頓是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擔任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教授,是“當代最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英國當代思想家”,“是當代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新馬克思主義研究理論家和文化學者”。還說:“他對于當前西方社會十個典型的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逐一進行了反駁。”我看了這些介紹后,立即買回這本書,而且一口氣讀完了,這一、兩年我一共讀了三遍。結果讓我很失望。為什么失望?因為伊格爾頓沒有回答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當代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問題,沒有理解、把握和回答我們時代的主題;也沒有理解、把握和回答馬克思理論中最核心的實質問題。在中文出版前言介紹中倒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方受到廣泛質疑”,“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顛覆的正是資本主義帶來的人與物質異化的事實——而這正是資本主義越成功、道德就越敗壞的原因”。說得很對。本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人們都在分析和思考這次危機發生的原因和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走向與未來的命運,西方不少學者和有識之士都發表過不少很有見地的意見和觀點,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分析和批判。這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值得思考和應該回答的重大問題。可是,在伊格爾頓的這本書中都沒有涉及。至于他針對西方社會否定馬克思主義觀點所提出的10個問題,也不是什么重要問題,而是一些過時的、沒有多少學術含量和思想深度的小問題。比如,關于馬克思主義“絕對沒有一點用武之地”(第5頁);關于馬克思主義“往往是無法想象的恐怖、獨裁和暴政”(第16頁);關于“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宿命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論不過是世俗版的天命論”(第34頁);關于“馬克思主義不過是烏托邦之夢”(第68頁);關于“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都歸結于經濟因素”(第110頁);關于馬克思“認為除了物質,什么都不存在”(第132頁);關于“馬克思主義最為過時之處在于它過分癡迷于乏味的階級問題”(第163頁);關于“馬克思主義者倡導的是暴力的政治斗爭”(第180頁);關于“馬克思主義主張建立全面強大的國家”(第195頁);關于“所有引人注目的激進運動都源自馬克思主義以外的思想”,“女權主義、同性戀和民族政治、動物權益、反全球化以及和平運動已經超越了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為綱的陳舊傳統……”(第208頁)——伊格爾頓所提出來的并“逐一進行了反駁”的10個問題,沒有一個是與當代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與當代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和當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有關,沒有一個是與我們時代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有關,沒有一個是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的重大問題有關。這是讓我對伊格爾頓這本書失望的第一個原因。伊格爾頓挑選這樣10個問題來寫書,有些小題大做,對這些問題,一個大專學生或一個新聞記者就能回答,何勞“當代最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出面呢?

我對伊格爾頓這本書失望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對一些重要問題的回答是非常膚淺的,表明他沒有很好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就拿中文版出版前言中提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異化問題來說,這是一個很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論題,自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它引起過三次世界范圍內的大辯論,是馬克思思想理論中一個引起“世紀之爭”的、難度很大的重大學術問題。作為一個“當代最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本來應該運用異化理論來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并揭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但他沒有這樣做,僅僅說了一些言不及義、無關痛癢的話,如“馬克思關于異化的觀點大多來自黑格爾”(第35頁),“我們自發采取的行動常以一種異化的力量面對我們。馬克思關于人類異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理論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第57頁)。“在馬克思看來,所謂‘異化’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我們忘記了歷史是我們所創造的,反而逐漸被歷史所掌控,猶如被一股異類的力量所操縱。”“我們應該意識到這種現實是我們自己親手勞動的產物。看不到這一點,而把現實視為某種自然的、無法解釋的、獨立于我們自己活動的事物,這就是馬克思所稱的異化。”(第139頁)——這就是伊格爾頓對馬克思異化概念的理解和對異化的全部論述。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根本沒有涉及馬克思異化概念的基本含義和實質。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經濟學手稿》等一系列著作中對異化和異化勞動概念做了那么多極其深刻的論述,伊格爾頓從不引證(也許他根本就不知道),而用他自己的話來頂替馬克思的思想,這種做法是很不嚴肅、很不負責任的。我建議伊格爾頓教授放下架子看看我這本書,看一個中國人是如何論述異化問題的,這可能會對他有所幫助,會讓他比較深刻地認識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伊格爾頓沒有很好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他說:“要建設社會主義,首先必須要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許不需要經歷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必須要有其他經歷過資本主義的國家。馬克思認為俄國可以跳過工業資本主義階段而在農民公社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但他并沒有說,俄國社會主義的實現不需要外部的資本主義資源。”(第61頁)——伊格爾頓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而又引起過巨大爭議的問題,即東方經濟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對于這個重要問題,他就說了那么幾句,沒有分析,沒有闡述,沒有深入地論述馬克思關于經濟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而他說的那些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不得要領,以后就再也沒有論及。這確實讓人十分惋惜和遺憾。我們確實希望“當代最具國際聲譽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談談當代這個熱點問題,讓我們中國人聽聽西方學者的意見。結果讓我們很失望。

伊格爾頓對馬克思思想的概括和表達,并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比如,他說馬克思“并沒有說,俄國社會主義的實現不需要外部的資本主義資源”(第61頁)。可是,馬克思說過很多需要外部資本主義資源的話,伊格爾頓為什么不引證和論述呢?伊格爾頓有些觀點是錯誤的。比如,“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有設想過會在窮國實現社會主義”(第20頁)。“馬克思主義者從沒想過社會主義能在一個國家單獨實現。馬克思主義運動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國際性。”“要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僅靠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是不夠的。‘在一個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這樣的怪異概念是斯大林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發明創造。”(第21頁)“社會主義的建設離不開資本主義。”(第61頁)他還說:“馬克思自己在反殖民主義政治問題上態度很不明朗。”“他評論說印度自身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歷史,英國人的征服卻無意中給了南亞次大陸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馬克思從殖民主義中發現了一些‘進步傾向’。”(第215—217頁)——這些說法是錯誤的,伊格爾頓完全沒有正確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這些問題,我在本書里做了評論。

還想說一點,他在做出判斷時,“似乎”這個詞用得太多。比如,“馬克思似乎曾經有過從自然中為歷史尋找基礎的念頭”(第58頁);“馬克思似乎并不相信從古至今的各種生產方式是按照不可改變的規律依次交替的”(第59頁);“他似乎放棄了這樣的想法,轉而提出可以跳過中間的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第60頁);“他似乎并不認為封建主義或者資本主義的興起不可或缺”(第61頁);“人性中似乎有一種不會輕易向那些厚顏無恥的權力低頭的勇氣”(第103頁);“馬克思本人似乎把社會階級視為異化的一種形式”(第170頁)。……如果要找的話,還可以羅列出很多。這種表達方式表明,伊格爾頓對馬克思思想的理解還“拿不準”、“吃不透”,不得不使用這種不確定性的表達方式。如果是在學術沙龍中聊天,怎么說都可以,偶爾用一兩個“似乎”還可以表現出一種謙虛、清閑的紳士風度。但是在學術研究中切忌使用這種“似乎”的表達方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不使用“似乎”這種說法。學術研究要求思維的確定和判斷的準確。馬克思有句名言:“如果指的就是這點,那就應當加以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4頁。你如果認為這是馬克思的思想,就直接引證原文來說明問題;如果不是馬克思的思想,使用這種模棱兩可的語言來“暗度陳倉”,用自己的思想來頂替馬克思的思想,那就太不應該了。

對于伊格爾頓這本書我不想多做評論。話說回來,總地來說,這本書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他認為馬克思是對的,而且批駁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對于一個西方學者來說,這已是難能可貴,值得贊賞了。這比魏特夫和邁斯納好多了,比中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動輒批判馬克思的人更好。魏特夫曲解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是“東方專制主義”;邁斯納曲解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攻擊中國的社會主義是“烏托邦主義”。而伊格爾頓教授卻仗義執言,為馬克思辯護,這是十分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的。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幾十年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中國學者寫出了伊格爾頓這樣的書么?寫得出來么?我對此感觸很深。我深深地感到,無論是中國或世界,真正認識馬克思、理解馬克思、懂得馬克思的人不是很多。1905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后,有人說,世界上懂相對論的只有“三個半”。這種說法究竟有多少根據,這“三個半”人究竟是誰?不得而知,也用不著深究。現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認識馬克思、理解馬克思、懂得馬克思?對此無法做出數量估計,既不能搞問卷調查,也無法搞民意測驗。不過從20世紀世界范圍內發生的三次異化理論、五次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大辯論來看,中國學者沒有參與,只當了“旁聽生”,就說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不高。20世紀80年代關于馬克思東方社會發展道路(即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問題的討論出現意見分歧乃至對馬克思產生的誤解;1847年馬克思關于辯證運動實質的重要思想被學術界埋沒、漠視167年之久,這些都說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很落后,很多人并不真正懂得馬克思。在看了伊格爾頓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的不少問題后,我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要寫一本研究馬克思思想理論的書,要揚棄和超越伊格爾頓,要回答他提出但沒有回答的問題,要發出“中國聲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世界學術論壇上應當有一席之地,把中國人對馬克思思想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告訴全世界。這就是我寫本書的動因和目的。

二 超越伊格爾頓

如何超越伊格爾頓?我認為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視野和新的理論架構。我的認識是這樣的: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中心思想和時代主題出發,以世界歷史發展的全球視野來闡述:(1)關于資本主義在西方社會的形成、發展、揚棄和轉化的歷史進程;(2)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即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這種高屋建瓴的整體把握和考察,就能使我們比較深刻地認識現代化世界歷史進程的基本規律及其發展方向和道路,比較深刻地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及其時代意義。這就是本書兩大部分的主要內容和主題以及如何超越伊格爾頓的初步構想。

這種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和中心思想出發的構想,必須把亞細亞生產方式作為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來加以闡述,運用辯證矛盾的異化理論來論述資本的起源和揚棄,揭示資本主義矛盾和危機的根源。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從社會歷史宏觀變革外在機制的角度說明社會經濟制度的發展;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從社會歷史微觀變革和內在機理的角度說明社會經濟制度的發展。總之,它們從社會歷史的兩個大的層面——宏觀的社會現象和微觀的社會機制——反映和闡釋了辯證矛盾的共存、對立、斗爭、變革和融合成一個新的社會形式的辯證運動。這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這兩顆“明珠”就融匯、包容了馬克思思想理論的核心和人類社會歷史運動的軸心。從新的視角對這些問題做新的探討和解讀,將會使我們對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即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對金融壟斷資本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發展獲得全新的認識。這種世界歷史的全球視野和論述架構遠遠超越了伊格爾頓那“十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是對他那本書的重要揚棄、超越和發展。

本書重新思考、研究和闡釋了馬克思的許多重要思想,這些都是中外學術界誤解很多、爭論很大以致成為學術研究前沿的“熱點”問題,有的是人們很少研究或從未研究過的問題。比如,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辯證矛盾結構及其內在的三重矛盾,亞細亞生產方式和世界歷史的整體雙重發展,馬克思的異化概念的實質是辯證矛盾,資本的起源表現為“勞動的讓渡過程即異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1頁。,勞動異化為資本和揚棄資本的異化性質與形式向勞動的再轉化,馬克思關于現代化的思想和歷史性、結構性、制度性大開放的戰略,信用制度的二重性質與人的異化,信用業“完全的異化”,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范圍內的揚棄,股份資本、銀行資本的揚棄和資本的剝奪,馬克思關于“兩個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6頁。的辯證融合哲學思想——這是馬克思一個被埋沒、被漠視了167年之久的重要思想,等等。在本書中,我們涉及的馬克思的重要思想至少有20個,對于這些學術前沿的熱點問題,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馬克思的思想做了新的解讀。這種理解和解讀究竟對不對?只能接受實踐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我們的觀點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如果是正確的,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理解馬克思的思想;如果是錯誤的,那就像一句名言所說的——“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那樣,可以給大家提供借鑒,避免我們的錯誤,超越我們,并走向新的目標、進入新的境界。我們希望能與伊格爾頓教授交流和溝通,也愿意接受他的批評和指正,一起來讀懂馬克思。

盡管我看了伊格爾頓這本書后沒有多少收獲,還挑了不少毛病,但有一個收獲我是應當說明的。他在該書第一章談到傳統左翼黨派的口號時說,這是“振聾發聵的警世箴言”(第13頁)。我覺得“警世箴言”這四個字很好,就借用來作為本書第十七章和二十章標題的組成部分。對此,我理應申明,以免侵犯伊格爾頓教授的知識產權。在這里我還要向他致謝。

三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1920年7月26日,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民族和殖民地委員會上發表講話時,明確要求共產國際“應該從理論上說明,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的幫助下,落后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蘇維埃制度,然后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過渡到共產主義”《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6頁。。共產國際的許多領導人,包括羅易、季諾維也夫、布哈林和斯大林都做過說明,但誰也沒有說清楚、說透徹。只有列寧用他的著作和社會主義實踐說清了這個問題,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列寧的這些思想、路線和政策以后也沒有得到貫徹實行,這是1989年柏林墻倒塌以后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1984年6月30日鄧小平說:“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頁。1985年8月28日說:“我們總結了幾十年搞社會主義的經驗,社會主義是什么,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過去我們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同上書,第137頁。1991年8月20日,鄧小平又說:“問題是要把什么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搞清楚。”同上書,第369頁。鄧小平三次明確、坦率地提出的問題是針砭時弊、一針見血的,借用伊格爾頓的話來說,真是“振聾發聵的警世箴言”,與列寧在1920年提出的問題,是有內在聯系的,而且他們提出的問題實質上是相同的,即東方社會經濟落后的國家為什么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社會主義?如何認識這種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列寧還向共產國際提出“應該從理論上說明”落后國家這種歷史發展進程。歷史和現實都表明,95年來我們并沒有“從理論上”很好地回答列寧提出的這個問題。俄國和中國的許多人“并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他們始終沒有搞清楚是如何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么。以美國學者邁斯納為代表的一批人,只根據馬克思1859年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到的四種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頁。,就一口咬定只有經過資本主義才能建立社會主義,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就只能是“烏托邦社會主義”,根本否定馬克思在1859年以后直到1881年3月這整整21年間一系列關于東方社會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可以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明確論斷。還有人甚至不承認俄國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更有人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表明中國并沒有建成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資本主義”;要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經過資本主義,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就要“補課”,“補”資本主義的“課”;有的人直接批判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理論是“主觀情緒的直接產物”。這些觀點是對馬克思思想的極大誤解和曲解,其實這一套觀點并不新鮮,不過是20世紀初以考茨基為代表的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和俄國孟什維克錯誤觀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翻版。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必須根據列寧和鄧小平提出的問題,“從理論上”把經濟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問題說清楚、說透徹,也就是要全面系統地闡述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的思想,“從理論上”說明和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有一個科學的、清醒的認識,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抵制西方敵對勢力的“殖民化”、“資本化”、“西方化”、“顏色革命”和“新冷戰”,走好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本書的主題,也是本書的出發點。

四 “為往圣繼絕學”與“天路”遐想

我想引用中國北宋著名哲學家張載(1020—1077)的一段話來結束我這篇“前言”,并聯系伊格爾頓和皮凱蒂的書,說一點感想和認識。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名言曾經教育和激勵了多少世代的中國人去從事學術研究,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張載所說的“繼絕學”是指什么?他沒有明白地說出來。根據他的思想來看,肯定是指儒家學說。我們今天所說的“繼絕學”當然不是說要去繼承儒家的學說,而是要繼承馬克思的思想理論。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從它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是一門“顯學”而不是“絕學”。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嚴酷的社會現實促使人們思考和覺醒,認識到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析和預言是正確的,連德國的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都說他在金融危機發生后苦讀《資本論》,還說:“現在我成了馬克思的‘粉絲’! ”全球出現了一股“馬克思熱”,伊格爾頓的書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這些事實和形勢促使我們思考:中國有這種馬克思的“粉絲”嗎?有人像施泰因布呂克那樣去苦讀《資本論》嗎?有人像伊格爾頓那樣去研究馬克思主義并為馬克思辯護嗎?這些都敦促我們一定要重視和加強對馬克思思想理論的研究,如果不重視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若干年后,馬克思主義就有可能由“顯學”變成“絕學”。

2013年9月,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出版了《21世紀資本論》一書。本書在第二十章做了初步的評論。不管這本書寫得怎么樣,這位法國年輕的經濟學家敢于把他的著作與馬克思的《資本論》聯系起來,敢于稱之為《21世紀資本論》,這種勇氣是值得稱道的。21世紀確實需要馬克思那樣的《資本論》。本書第二十章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21世紀的《資本論》在哪里?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只是馬克思三大部《經濟學手稿》(1857—1858、1861—1863、1863—1875)中的一部分。在馬克思40多年對資本主義研究的系統理論工程中,還有很多珍貴的思想寶藏沒有被發掘和發現或未被理解,需要我們下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和探索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只有繼承人類歷史上這份最珍貴的思想遺產,只有認真總結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開始的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經驗,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才能寫出真正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資本論》,而不是皮凱蒂的資本論,才能做到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是馬克思的后裔和“粉絲”們的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途徑和基本要求就是:讀懂馬克思。這也是我們寫這本書的一個目的。

韓紅有一首歌叫“天路”,很優美,很感人,我很愛聽。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時,總讓我心潮澎湃,浮想聯翩,引起無窮的歷史遐想。聽這首歌時,在我腦海里出現的,不僅僅是這些優美的歌詞:“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聽這首歌,讓我產生強烈的歷史與現實對比和聯想。在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上,中國人建筑了這么一條神奇的天路,把我們帶進了人間天堂。這是一個讓人震撼的、難以置信的事實,太神奇了,太壯觀了,太感人了!哪一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呢?舊中國能做到嗎?提到舊中國,讓我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今年(2014)恰逢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又是日本帝國主義南京大屠殺77周年。每一個有血性、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些用血書寫的歷史,不能忘記這些滴血的歷史!我們翻翻世界歷史,你能找到比日本帝國主義匪徒更兇殘、更暴戾、更慘無人道、更毫無人性的畜牲嗎?1894年日寇對旅順的大屠殺,1928年5月3日對濟南的大屠殺,1937年12月對南京的大屠殺,致使數十萬無辜民眾慘遭殺害。世界歷史上找不到這種滅絕人性的例子。馬克思告訴我們:愷撒命令他的部下砍去幾千個高盧軍人的右手,一個法國元帥下令把藏在山洞里的1000個起義的阿拉伯人活活用煙熏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10—311、812頁注237。——這些暴行遭到馬克思的嚴厲譴責。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比這些暴行要嚴酷、殘忍1000倍。一百多年來,慘遭帝國主義欺凌、屠殺、殺戮的苦難的中國人民,經過百年血與火的革命斗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終于擺脫了這種悲慘的命運,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即韓紅所唱的“一條神奇的天路”。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2014年已經不是1937年,更不是1894年。這條“天路”,說它“神奇”,是因為它在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沒有先例。我們用35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300年的發展歷程,超越歐美很多發達國家,成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說它“神奇”,是因為它讓人難以置信、不能理解,因此才有人在那里質疑、批判并預言“中國即將崩潰”。這是一條什么“天路”呢?是馬克思指出的那條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走的“中國道路”。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承載了這樣一個歷史使命和責任,不僅僅要像韓紅那樣歌頌這條“神奇的天路”,而且要像列寧早在1920年7月就說過的那樣,“從理論上說明”這條“神奇的天路”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120年來,幾代中國人用他們的思考、拼搏、斗爭、犧牲,用他們的血和淚,用他們的智慧和艱辛,筑建和書寫了這條“天路”。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馬克思恩格斯與俄國政治活動家通信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74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9頁。。中國的近代史就印證了恩格斯的這句箴言。正是出于這種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我們才寫這本書,而且準備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做一些與這個課題相聯系的其他研究。

宋鴻兵提出了一個很有見地的觀點:“金融乃是一個主權國家必須保衛的‘第四邊疆’。主權國家邊疆的概念不僅僅包括陸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構成的三維物理空間,未來還需包括新的一維:金融。”宋鴻兵:《貨幣戰爭》第3卷,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我們想做一個重要的補充:除了這“四維邊疆”外,還必須包括新的、更重要的一維:思想理論。這“五維邊疆”就是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即馬克思主義。只有有了這一維邊疆,中國人民才能抵御“殖民化”、“資本化”、“西方化”、“顏色革命”和當今的“新冷戰”,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和當代現實給予我們的教訓與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凤城市| 黄梅县| 正宁县| 阿拉善右旗| 兴隆县| 武鸣县| 中卫市| 平陆县| 垫江县| 确山县| 大关县| 息烽县| 靖西县| 扶余县| 古丈县| 呈贡县| 陇西县| 双流县| 楚雄市| 阜康市| 灵石县| 连南| 科技| 巫山县| 甘南县| 临泉县| 塔城市| 长葛市| 兴隆县| 武胜县| 巢湖市| 肇庆市| 鄂温| 台东县| 泰安市| 潞西市| 新竹县| 偏关县| 阜宁县|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