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合作新路:構建“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體系
- 仝志輝
- 680字
- 2019-01-04 12:27:22
第一章 家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經營體系演變邏輯
只有充分揭示農業經營體系已有的演變邏輯,才能規劃未來的農業經營體系。本章論述中國農業經營體系的演變邏輯。中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本方面在改革之初就確立為集體土地所有制基礎上均分土地的家庭承包制小農戶經濟,并在改革中力求完善。
中國農業經營體系是對兩個基本國情的適應。它一方面,它適應了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另一方面,它適應了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化和工業化不同步、資源結構分割和城鄉社會保障不均的基本國情。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立的是土地集體所有,農民集體勞動、集體分配,農業與工業之間以計劃價格進行資源和產品交易的經營體系。這一經營體系與城鄉二元結構、計劃經濟的經濟體制相融合。而對集體勞動、集體分配和計劃體制的改革,使得農村逐步確立起新的農業經營體系,即農戶家庭承包基礎上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改革30多年來,這一經營體系不斷演變,既承受各種外部因素影響,自身也發生很大變化。這種外來影響集中體現為部門營利和資本下鄉,是聯結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各種中介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本章的任務是,立足改革30多年來在不斷市場化背景下家庭承包制的演變和農業政策的演變,揭示這些演變背后的各方力量結構和相互作用原理。
本章論述順序:首先,分析小農戶基礎上的農業經營體制在一個逐步擴大的市場環境下的演進邏輯,提出在經歷30多年改革之后基于這一邏輯的農戶經濟組織化的突出必要性。其次,概述在30多年間農戶經濟的分化,以及部門營利、資本下鄉帶來的部門、資本相對于農戶的經濟和社會優勢。這些將構成小農戶合作的制度環境,形成小農戶合作的必不可少、無法回避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