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附錄二 《商丘通史》(上編)序言一

朱紹侯

商丘市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商丘的先民就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創造著古老的文明。商丘是商族的發祥地和根據地,商湯滅夏,就是從商丘出發的,從此開創了“三代文明”中的商代文明。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微子于宋,殷商遺民又回到了他們的老根據地,宋國遂成為中原地區具有先進文化的華夏族大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盡管宋國已淪為二流國家,但宋襄公曾想一度稱霸中原,加上兩次“弭兵”會議都在宋都召開,仍顯示出宋國有不可忽視的傳統影響,特別是在文化方面,宋與齊、魯兩國都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是儒、道、墨三大學派的活動中心。進入漢代,商丘又遇到了一次發展機遇。漢初所封的幾個梁國,都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地方王國,特別是在梁孝王劉武時期,由于劉武受其母竇太后的殊寵及其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所建立的功勛,梁國的封地占據40余城,且都是天下膏腴之地,劉武甚至享受到“天子的待遇”。梁國遂成為漢代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梁苑遺址、梁孝王墓及其他梁王墓,足以代表梁國當年的興盛局面。劉武死后,梁國雖然被一分為五,但商丘地區的經濟、文化優勢猶存,直到東漢這種形勢都沒有改變。歷經兩漢400多年的發展,在商丘及其周圍地區,出現了一大批歷代為官、具有家學淵源、擁有廣大田園及門生故吏、部曲佃客的豪強勢族,如濟陽蔡氏、濟陽江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等。這些豪強世族,在三國戰亂和西晉永嘉之亂后,舉族南遷,成為東晉南朝的高門甲族(一流門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南方開發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隋唐時期,商丘雖然失去了漢代梁國的鼎盛局面,但睢陽仍是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在盛唐時期發生的安史之亂中,睢陽成為叛軍不可逾越的鴻溝。睢陽保衛戰的勝利,使江淮地區免受叛軍的蹂躪,張巡守睢陽的壯烈悲歌,成為令人敬仰、流傳千古的佳話。

在宋元明清時期,隨著經濟中心的南移,商丘已失去了漢唐時期的重要地位,但這一變化是逐漸形成的,而且是相對于南方而言的,至于在中原地區,商丘始終是豫東的重鎮。在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商丘與北宋的關系。趙匡胤在建宋之前,曾任歸德軍節度使(駐商丘),可以說這是趙匡胤起家的根據地,而且宋的國號也與商丘有絕對關系,因為商丘古為宋國,趙匡胤起家于歸德(商丘),故篡周后改國號為宋,并改歸德為宋州。北宋歷代皇帝都沒有忘記商丘對宋朝建立的重要關系,所以宋真宗升宋州為應天府,意為“順應天命”。以后又作為陪都改為南京,成為宋的“四京”之一。這些都說明商丘在北宋的特殊地位。毫無疑問,這種特殊地位對商丘的經濟、文化發展都會起到推動作用。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就在商丘,說明商丘還是北宋的文化發展中心之一。但不幸的是,北宋結束也在商丘。南宋的第一代皇帝趙構,是在商丘即位后南逃的。趙構南奔,就正式結束了北宋的歷史。

元明清時代的商丘,政治、經濟地位可謂江河日下,但豫東重鎮的地位沒有改變,并且成為另一種中心,即農民起義的活動中心。元末的紅巾軍,明末的李自成起義,清末的太平軍和捻軍,都在商丘有過轟轟烈烈的斗爭,直到國民黨的統治末期,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三大關鍵戰役中的最后一次戰役——淮海戰役,負責總指揮的淮海戰役總前委就設在商丘。這就說明商丘是在以另一種形式,為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貢獻。

以上是我在讀過《商丘通史》書稿后,所產生的聯想和體會。下面想再談兩點認識。

(1)從某個角度講,寫一部地方通史,特別是寫一部中小城市通史,比寫一部中國通史還難。由于中國文物古籍浩如煙海,不用說寫幾十萬字的中國通史,就是寫百萬字,哪怕是上千萬字的中國通史,在資料取舍方面也大有余地,也顯得游刃有余,而寫一部中小城市通史,主要問題是資料不足,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特別是中國的地方建制歷朝變動不定,不僅資料難找,就是找到了資料,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都需再三斟酌,所以要把一個中小城市的歷史資料搜集得點面俱全而又不斷線,誠屬不易。還有一點,要寫一部城市通史,必須擺正本市在全國所處的地位和位置,而且要擺正本市在歷朝、歷代以及在全國所處的地位和位置。我讀過某市的一本史書,當它寫到東漢時說:“除了洛陽可以與它并駕齊驅外”如何如何。洛陽是東漢的首都,怎么會與一個中等城市并駕齊驅呢?這就是沒有擺正自己的地位和位置。我認為《商丘通史》對于資料和位置處理得都很好,并能寫出商丘歷史的特色,這是難能可貴的,應予肯定。

(2)寫歷史要有個科學態度,那就是言必有據,“信者傳信,疑者傳疑”,不能把文學故事、神話傳說,當成信史。《商丘通史》的基本態度是科學、嚴肅的。如本書第十章寫“木蘭祠”時,就沒有把花木蘭寫成歷史人物,而是根據范文瀾先生的意見,認為木蘭“可能有一個女兒,曾代老父從過一次軍”,于是就被民間歌頌為女英雄。木蘭并非實指。并把木蘭的姓氏、籍貫、時代、死因、終年的種種傳說作了公允而不帶偏見的介紹,這就比硬把木蘭說成是某朝、某代、某地的人,真實可靠得多。當然,說寫歷史要有科學態度,并不排除對某些歷史的見仁見智的不同認識。如本書把墨子寫成宋人。其實墨子除有宋人一說外,還有魯人一說,而魯人說中又有山東魯國(東魯)說和河南魯山(西魯)說。本書作者堅持墨子為宋人,這屬于見仁見智的問題,無可厚非,如果書中能捎帶提一句,墨子籍貫尚有魯人之說,對讀者可能更有啟發性。

江澤民同志在1998年11月9日會見《中華文化通志》一部分編輯時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寶庫,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寶庫。” “為后代研究中華五千年文化留下了珍貴的成果。”根據江澤民同志的講話精神來認識商丘的歷史,我們可以說商丘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商丘人曾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化,它不僅是商丘人的大寶庫,也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寶庫。在商丘還出現過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哲學家、民族英雄、農民領袖及近現代的革命家。在《商丘通史》所附錄的《商丘歷代名人錄》中,共收錄歷代名人315名(其中有個別反面人物)。在這300多位歷史名人中,其中絕大多數屬于“國家級名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曾說過:“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造自己的英雄,這個民族是可悲的,將要沉淪;如果創造了本民族的英雄,而不認識,不珍惜,這個民族也將沉淪。”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商丘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英雄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以商丘的光輝歷史和杰出的英雄人物,來教育商丘人民熱愛商丘,振興商丘。在這方面,《商丘通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自京九鐵路建成后,商丘處于“黃金十字架”的地理位置,鵬程萬里指日可待,商丘人民如能從自己的悠久歷史中汲取營養,從歷代英雄人物事跡中接受教育,將會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我想這也許正是《商丘通史》出版意義之所在吧!

無可諱言,《商丘通史》并非十全十美,其框架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其內容,特別是分裂割據時期的歷史內容,有待進一步充實。但是既然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我相信經過各位編者的繼續努力,再版的《商丘通史》將會更上一層樓,其質量和水平將會進一步提高。

李可亭同志曾就讀于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專門從事商丘史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最近他和幾位同人共同編寫的《商丘通史》即將出版,可亭同志向我索序,盛情難卻,遂欣然命筆,寫出幾點感想,權充小序,并以此向幾位作者表示賀忱。

朱紹侯

2000年7月19日于汴

 

(朱紹侯,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休宁县| 甘南县| 清水河县| 廊坊市| 洞头县| 寻乌县| 商都县| 铜陵市| 雷波县| 云林县| 津南区| 黎城县| 双城市| 丰顺县| 东兰县| 清远市| 河南省| 视频| 老河口市| 昌黎县| 景德镇市| 邯郸县| 金沙县| 普兰店市| 凤阳县| 得荣县| 苍溪县| 留坝县| 晋江市| 陕西省| 五常市| 宁津县| 宁乡县| 嘉义县| 彰武县| 德阳市| 崇明县| 江都市| 金阳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