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附錄一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喜讀《商丘通史》(上編)

李光一

由商丘師范學院李可亭副教授等編著的《商丘通史》(上編)已由河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所述史實,上自原始社會,下迄1948年商丘解放,以章節體的形式展示了商丘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建置沿革和社會風俗的發展歷程。據筆者所知,這是商丘目前出版的第一部融知識性與學術性為一體的區域史著作。

眾所周知,商丘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商丘曾為商朝前期、周朝宋國、漢朝梁國和南宋初期的都城,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它文化燦爛,名人輩出,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墨中的道、墨兩家皆發源于此,名家惠施亦為商丘人,而儒家始祖孔丘的祖籍又在商丘,可以說商丘是道、墨、名三個學派的發源地和儒家學派的重要來源與傳播區。商丘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其中永城芒山梁孝王墓和歸德府城墻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

從某個角度講,寫一部地方通史,特別是寫一部中小城市通史,比寫一部中國通史還難,這主要是資料的多寡和取舍問題以及城市定位問題。筆者認為,《商丘通史》(上編)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力求突出商丘歷史的特色,的確難能可貴。另外,該書作者還大量運用了考古資料,不但使敘述更具說服力,而且提高了可信度。

寫歷史要有個科學態度,那就是言必有據,“信者傳信,疑者傳疑”,不能把文學故事、神話傳說當成信史。《商丘通史》(上編)的基本態度是科學、嚴肅的。如該書第十章寫“木蘭祠”時,就沒有把花木蘭寫成歷史人物,而是把花木蘭作為一種藝術形象,木蘭祠作為一種文化景觀,放在地方名勝中去介紹。另外,該書關于莊子故里的敘述,關于孔子“微服過宋”的敘述等,其態度都是科學的。

地方史有著多方面的社會功能,諸如教育功能、資治功能、信息功能和旅游功能等。《商丘通史》(上編)對商丘數千年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逐代地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梳理,應該說這是該書作者奉獻給廣大商丘人民的一份厚重的禮物。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就當前的條件來說,作者能寫出這樣一部書,實在是不容易。比方說資料,這里的藏書很少,查找點東西相當困難。幾位作者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北上南下,查找資料,最終完成該書的出版,實屬不易。

《商丘通史》(上編)文字內容豐富,而且印刷質量高,整體設計精美大方,并有彩色插圖,可謂圖文并茂。書后附有“商丘歷代名人錄”,共收錄歷代名人315人。一冊在手,商丘名人盡在眼中。

近幾年,關于商丘的歷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便是商丘歷史的“信史”問題,有些研究分不清“歷史”與“傳說”,有些研究不重視考古實物資料,還有些研究牽強附會,以至于把一些問題搞得面目全非。李可亭等幾位同志正是在汲取了這方面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可以說《商丘通史》(上編)的出版,對于更好地研究商丘、宣傳商丘,進一步發展繁榮商丘的文化經濟,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也衷心期盼《商丘通史》(下編)早日與讀者見面。

 

(本文作者:李光一,原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本文原載《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文中提到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均為2000年數據。《商丘通史》上編,李可亭、李會龍、朱鳳祥、宋學勤、賈艷敏、李克玉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宣化县| 冕宁县| 沾益县| 沈丘县| 天等县| 衡南县| 鞍山市| 达尔| 巢湖市| 宝山区| 安岳县| 仪征市| 张北县| 灵宝市| 乌鲁木齐县| 北海市| 长乐市| 云梦县| 商南县| 平山县| 泰顺县| 普定县| 侯马市| 宜都市| 长白| 玛纳斯县| 延吉市| 水城县| 兴城市| 鹤山市| 盘山县| 丰县| 富顺县| 磴口县| 遂川县| 旌德县| 莆田市| 长岭县| 科技|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