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芒碭云氣”的建構與歷史影響

“芒碭云氣”或稱“芒碭王氣”“芒碭紫氣”,是“東南天子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劉邦集團渲染劉邦皇權天命論的讖語迷信和政治神話。“芒碭云氣”雛形于秦,歷西漢一朝發展,影響到西漢末年直至魏晉。這種皇權天命理論對后世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 “芒碭云氣”是劉邦政治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史記·高祖本紀》載: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這是芒碭云氣的正史版本,也是劉邦政治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東南有天子氣”,高祖先是“自疑”,接著就是行動,“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為了印證高祖的“自疑”,于是呂后出場,親自導演,依劉邦“所居上常有云氣”就很容易地找到劉邦。劉邦的這則政治神話,一方面說明芒碭有“云氣”,芒碭山為帝王發跡之地;另一方面說明“云氣”跟著劉邦,劉邦有帝王之命。這兩條重要的信息給當時當地的民眾以心理上的震撼和影響,既然劉邦是真命天子,那他反對秦朝就是正確的,是替天行道,廣大民眾跟隨劉邦反秦也是符合天意的正義之舉。

劉邦早期的政治神話,還有“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史記·高祖本紀》載: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急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從劉邦的智慧及韜略觀察,“赤帝子斬蛇”及“老嫗夜哭”很有可能是劉邦精心導演的一場“騙局”。因為古代帝王將相多采用此法愚弄人民,以宣示自己的天命。這與陳勝起義反秦所制造的“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故事有雷同性和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劉邦制造赤帝子斬白帝子政治神話的用意是為了更好地反秦,絕非單純因為此次押解戍囚驪山之行不利而突發奇想。可以斷定,劉邦對反秦之事早有準備。為了形成反秦的強大陣勢及秦朝必亡的結論,劉邦把自己打扮成赤帝子,有“王氣”,反秦之事是應天之命,反秦成功后稱帝當王又是天定的、自然的。

還有一則傳說,也驗證了劉邦的處心積慮。《史記·高祖本紀》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這種傳言更進一步驗證了劉邦“龍種”身份,凸顯了自己王命的存在。

劉邦的這些政治神話,為他反秦成功及日后的政治作為奠定了基礎。當沛令在蕭何等的勸說下準備借助劉邦聲望反秦時,懇請呂雉與樊噲前往芒碭山請求劉邦出山。這一次為劉邦宣傳自己具有王命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通過呂雉之口徹底排除了劉邦參與密謀的可能性,使劉邦具有天命的觀點更具可信度。其實,一個關鍵性人物樊噲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樊噲一直是劉邦與沛縣方面保持聯絡的關鍵性人物,樊噲又是呂雉的妹夫。鑒于這種特殊關系,劉邦很有可能通過樊噲之手,上演了“芒碭云氣”的政治神話。

二 “芒碭云氣”是“東南天子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都于咸陽,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秦始皇最擔心的是來自東南方的挑戰。前述“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即是如此。

中國古代的東南地區,指淮水、長江、浙江下游一帶,相當于現在的安徽、河南、江蘇、浙江省的部分地區。因此,從地理位置看,“芒碭云氣”在“東南天子氣”的范圍之內。

秦統一中國后,東南楚民強烈的反抗斗爭在秦始皇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東南地區距都城咸陽遙遠,中央政權無法進行直接管理。這時,社會上又傳出“東南有天子氣”的謠言,更使秦始皇心神不安。因此,為防范東南的天子氣,秦始皇曾多次巡游東方,足跡遍布東南各地,其目的就是“以厭之”。秦始皇還招攬大批神仙方術之士,僅“候星氣者至三百人”,他利用這批人在東南地區大張旗鼓地進行破壞“天子氣”的活動。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今天的安徽北部和商丘地區屬于碭郡。芒、碭非一地,芒為芒邑,屬于碭郡,芒地有山,碭地無山。芒碭群山及周邊沼澤是劉邦發跡與起兵反秦之地,也是首舉反秦大旗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長眠之地。所謂芒碭山,由互不相連的15座山組成,全部在今天的芒地,即現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山城集附近,面積約20平方公里。除了方圓幾十里的山之外,山與山之間有很多澤地。

《史記·高祖本紀》有“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送徒”,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等記載,這里的澤即是與山地相連的沼澤。“豐西澤”即是豐縣西邊的澤,即“芒碭山澤”。芒碭周邊澤地密布,既給劉邦起義軍提供了理想的藏身之地,又為官府追殺緝拿農民起義軍設置了障礙,有助于起義軍力量的壯大。

由此可見,“芒碭云氣”是“東南天子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芒碭云氣”是劉邦建立西漢的政治神話和輿論基礎。芒碭群山及周邊沼澤是劉邦起兵反秦之地,也是漢興之地。

三 “芒碭云氣”在西漢的發展

《史記·高祖本紀》開始部分可以說是一部神話史,從劉媼夢感蛟龍而孕到劉邦起兵攻沛前后,基本上是一系列神征靈應和部分事實的組合。這也是“芒碭云氣”建構的開始。

劉邦利用“東南有天子氣”“芒碭云氣”的讖言以提高政治身價,從而為發動起義聚集了力量。劉邦反秦成功稱帝建立西漢,不但應驗了“芒碭云氣”的政治神話,而且宣告了秦始皇東游厭天子氣的失敗,證明東南有天子氣。所以,西漢王朝定都西北長安后,仍把東南地區作為防范的重點,先后分封諸侯王國以拱衛中央政權。但是,在“東南有天子氣”的作用下,東南各地掀起了一次次謀奪“天子”之位的政治風波。這樣,西漢政權建立后,劉邦及其繼任者又對類似“東南有天子氣”的謠言憂心忡忡。

西漢西北與東南的斗爭,首先從剪除有異心的異姓王開始,先是殺韓信,接著是誅英布。而景帝三年(前154)爆發的“七國之亂”,是東南地區同姓王反對西北中央政權的開始。因平叛“七國之亂”有功的梁孝王劉武,居功自傲,目無法制,出行行天子禮。太子劉榮被廢之后,欲爭儲位,而且行為越來越放縱,甚至暗殺了朝廷之中反對立他為儲的大臣。這是劉武“芒碭云氣”思想和心理的再現。西漢中期,淮南王劉安也認為“東南有天子氣”意欲謀反,他召集方士賓客編撰的《淮南子》一書,對西北政權多有微詞。《史記·淮南列傳》載:謀士伍被曾勸說淮南王劉安必須待機行事,并稱引漢高祖劉邦善于把握時機,等待“圣人當起東南”。隨著西漢政權的鞏固和諸侯王實力的減弱,“東南有天子氣”之說由硝煙戰爭又演變為神學迷信,并出現在流行的緯書中。如《易緯·通卦驗》載:“亂起勢多,亡行之名合胡誰,代者起東南。”《太平經·天讖支干相配法》亦云:“東南者為陽,西北者為陰。”“天讖格法,東南為天斗綱斗所指向,推四時,皆王受命。西北屬地,為斗魁,所系者死絕氣,故少陰太陰土使得王,勝其陽者,名為反天地,故多致亂也。”這些都是社會現實斗爭的間接反映。

“東南有天子氣”始于反秦之際,到了西漢演化成東南地區對抗西北中央政權的精神武器。由于劉邦應驗了“芒碭云氣”的政治神話,所以,西漢政府對于“東南有天子氣”的態度是微妙的,一方面是正面宣傳,說明西漢政權是天授;另一方面是打壓防范,害怕有人利用“東南有天子氣”以反對地處西北的西漢政權。這種斗爭持續到東漢,甚至到魏晉時期仍在起作用。

四 “芒碭云氣”對后世的歷史影響

戰國秦漢之際流行占候術,叫望氣,觀測云氣以預測吉兇。《史記》《漢書》記載了很多望氣占候的史例。秦始皇所擔心的預言“東南有天子氣”,應該源出于望氣術士。《史記·高祖本紀》中秦始皇言“東南有天子氣”, “高祖即自疑”,是指劉邦自我對號入座,自認“天子氣”應于己身,顯露出一種強烈的“預言自我實現”的心理狀態。

“東南有天子氣”“芒碭云氣”政治神話,既是超現實的、超自然的,又是特定社會政治文化的反映,并不是事后杜撰的,在當時有其產生、流布和發展的語境和社會習俗。例如,途中遇蛇而斬之,在現實生活中并非不可能發生;劉邦藏匿芒碭山中,也許與呂雉有秘密聯系的方式,但為了安全起見,不得不假托神靈、天意等。“開國之君能開創一個朝代,而使整個天下歸他統治,當然是不平凡的人物,必然有些與常人不同之處。”孫廣德:《我國正史中的政治神話》,載杜維運等編《中國史學論文選集》第6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版,第65—66頁。“東南有天子氣”“芒碭云氣”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統計,漢代以來歷代開國之君有神話的,算上曹丕、王莽、劉備、孫權,有23人,占總人數的92%。“它說明了開國之君所以有神話,絕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其中必有一番道理。”同上。

“君權神授”“王權天授”是歷代王朝賴以建立并統治下去的理論依據。今天,作為無神論者的我們盡管不相信“芒碭云氣”之類的東西,但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思想意識的幽靈并未絕跡。

 

(原載《史記論叢》第十集——中國商丘漢梁文化與《史記》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连州市| 平塘县| 九台市| 六安市| 通榆县| 油尖旺区| 高阳县| 临城县| 汶川县| 开封市| 会理县| 嘉黎县| 沾益县| 靖安县| 鄂尔多斯市| 友谊县| 吴忠市| 滕州市| 克拉玛依市| 尼玛县| 辉县市| 长武县| 姜堰市| 宜阳县| 凤山县| 河东区| 北川| 扎鲁特旗| 鹤峰县| 皮山县| 德惠市| 阿拉善盟| 富顺县| 互助| 彭水| 阜城县| 奉新县| 克山县| 怀宁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