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何為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權力安排的體系。它不僅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而且明確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

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又稱為公司治理結構、法人治理,其實質是通過對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分配,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預公司的日常經營,同時又保證經理層能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公司治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一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各組織的設置方式、權利義務,以及各組織行使權利的制度或規范。

二是企業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相互之間的激勵約束機制的制度或規范。

三是相關利益對企業決策和活動的監督。

現實中,很多人會把公司治理與企業管理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二者的聯系在于公司治理為企業管理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企業管理能夠全力以赴開展經營活動,而企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治理效果。

公司治理與企業管理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見圖2-1)。

圖2-1 公司治理和企業管理的區別

1.目的不同

公司治理的目的是保證企業的順利發展、保障股東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的工作重點在于協調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之間的關系,并保證各自的利益。企業管理的目的是企業利益最大化,工作重點在于保證經營活動順利開展,保證每一項經營活動達到預期收益和效果。

2.管理層級不同

公司治理是單一層級治理,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等都屬于高層。企業管理是多層級管理,企業組織有幾層,企業管理就分幾層,并且各層管理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3.管治對象不同

公司治理的對象都是重大事項,如一年的經營計劃、重大投資決策、管理層的聘用及薪酬的決定、董事會的決策執行等。企業管理的對象是對經營活動進行組織、指揮、協調,以保證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進行。

根據治理環境和運行機制的不同,公司治理又可分為內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見圖2-2)。

內部公司治理是指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和管理,通過規章、制度和法律等手段分配各自的權利與責任,目的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同時防止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有所背離。

圖2-2 公司治理的分類

外部公司治理主要是指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內部或者外部制度,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來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最終維護公司利益的目的。

2.1.2 公司治理的風險

公司治理風險一旦出現,將會損害股東的利益,因此必須對公司治理風險進行管理和監控。

風險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公司治理風險是指由于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運行機制不科學等原因,給企業的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波及企業的健康發展,損害股東利益。

公司治理風險包含三個方面(見圖2-3)。

圖2-3 公司治理的風險

一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的風險。公司股權的集中與分散程度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產生風險的基本原因。企業股權高度集中,會出現大股東通過一些手段侵犯小股東利益的風險,如大股東占用資金、操縱盈余等。企業股權高度分散時,常常需要通過選舉股東代表來行使股東權利,這時候股東代表容易出現道德風險。

二是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治理風險。董事會和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所做的決議必須符合股東大會的決議,而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應該維護企業股東的利益。

在“一股獨大”的企業中,股東大會往往由大股東控制,如果治理機制不完善,很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很多中小企業中,擔任經理職位的人往往是董事會的成員,如果監督機制缺乏,公司治理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公司機構中,監事會是重要的監督機關,但實際狀況是很多企業的監事是由企業領導任命的,很難起到監督作用。

三是外部因素對公司治理風險的影響。管理層的變動、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會計信息的質量等都會引發公司治理風險。

例如,2005年,健力寶原董事長張海被立案調查;2012年,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獲刑6年;2013年深圳航空前實際控制人李澤源被公訴;2014年,成都國騰電子實際控制人何燕被批捕,2015年,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被刑拘,罪名都是“挪用資金罪”。

為什么這樣的事例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沒有形成健康、健全、科學、合理的現代股權企業管理制度,往往造成“一言堂”獨斷決策或“隨性”決策,小股東唯大股東馬首是瞻,或是屈從于股權占比而忍聲吞氣,任由高層拆借、挪用資金,致使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發展。

鑒于上述風險,企業應該積極管理和監控公司的治理風險。一是優化企業股權結構,避免企業股權高度集中或高度分散,建立股權制衡機制;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權利和職能;三是建立長期激勵制度,將管理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避免管理人員的短期行為和道德風險;四是建立科學的選擇和評價經理人才的競爭機制。

2.1.3 公司治理與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對經營者實施長期激勵的有效手段。

股權激勵機制與公司治理相互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有利于股權激勵機制的實施,而股權激勵機制又會改進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競爭力,有利于公司更加規范的運作。

完善股權激勵機制,首先要建立外部監管機制,加強對經理層的監督和約束,如培育法律健全的資本市場,完善經理人市場、提升經理人的素質和能力;其次要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加強公司內部監督,如提高董事會的決策力、突出監事會對公司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的監督、科學規定股權激勵的實施內容、保證股權激勵機制的完整性等;最后,需制定科學的、完整的及符合自身企業現狀的績效考評標準。

股權激勵機制用得好可以為企業掃除障礙,用得不好也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因此,企業要結合自身狀況來“量體裁衣”,實事求是制訂股權激勵計劃、完善股權激勵機制,更好地改進公司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盘山县| 岳阳县| 乌苏市| 柞水县| 柯坪县| 高阳县| 淅川县| 武功县| 遵化市| 阿拉善盟| 莱州市| 金湖县| 高尔夫| 托克逊县| 息烽县| 秀山| 九龙坡区| 彩票| 如东县| 新昌县| 阿勒泰市| 任丘市| 尚义县| 开江县| 南陵县| 土默特左旗| 敦化市| 分宜县| 孙吴县| 宽甸| 滕州市| 临猗县| 庄浪县| 莱阳市| 达州市| 长寿区| 东丽区| 彭阳县| 宜丰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