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激勵:讓員工為自己打工
- 徐芳
- 3496字
- 2019-01-04 15:27:02
企業如何運用好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適用的范圍較廣,對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可行的。阿里巴巴上市,創造了一代電商帝國的傳奇神話;華為即使沒有上市,也憑借員工持股所迸發出的韌勁和激情,演繹了令人稱道的“土狼傳奇”。盡管股權激勵誘惑力十足,但它卻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好股權激勵,能夠激勵員工的斗志,提升企業的整體水平;倘若股權激勵運用得不當,則很可能會提高人力成本、分配不公及股權糾紛等問題。那么,企業該如何運用好股權激勵呢?
如何正確運用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的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并且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企業不斷地創造出新的股權激勵方式。因此,企業在應用股權激勵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公司內部的具體情況、外部社會環境及所需要激勵的對象等多方面的因素,結合各種股權激勵工具,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股權激勵。
(1)股權的分配
股權分配也是股權激勵中的一門重要藝術。對于一部分企業來說,尤其是初創企業,創業者不知道該如何分配股權,合伙人的股份比例如何設置,外部投資人持股比例又應該是多少。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很可能會為企業的糾紛埋下隱患。
其一,拒絕平均主義。由于一般人喜歡講究平均主義,幾個合伙人共同創業,每個人的股權都是一樣的,看似很公平,但是實際上卻暗藏危機。
案例陳述
應屆畢業生張某聯合同寢室的4位同學創業,5個人集資10萬元開了一家奶茶店。經過4個月的準備,包括選址、裝修、進貨和推廣,奶茶店開張了,由于店鋪的地理位置處于商圈,生意非常好,在開張的第一個月,奶茶店就賺了2萬元。
因為奶茶店的規模還比較小,經過5位創始人的討論,決定繼續保持這種經營狀態。由于奶茶店的生意越來越好,甚至有客人誤以為他們的店是加盟店,主動詢問是否招聘加盟商。
這一消息像是給創始人吃了一味“興奮劑”,在當月的總結大會中,幾位創始人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張某認為店鋪應該擴大規模,以連鎖店的形式招募加盟商,以此來提升市場占有率。
其他創始人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認為奶茶店還不具備招募加盟商的條件;有的認為奶茶店應該請形象代言人,提升知名度;還有的則認為需要擴大店鋪經營面積;有的提出走O2O路線,將生意發展到線上去。
由于5位創始人的出資相同,所以任何一個人都沒有絕對的話語權,最終產生分歧,鬧得不歡而散。
所以,企業核心管理者最好占有至少50%的股份,享受絕對控股權,避免股權過于分散而缺乏拍板人。
其二,外部投資人控股比例過大。企業可能因為急需大筆資金,常常會向外部籌集資金。例如,某企業急需100萬元來啟動新項目,向外引入投資60萬元,因此外部投資人占據了60%的股份。如果項目運營得好,外部投資人按照60%來分紅,直接瓜分了絕大部分“蛋糕”,而企業員工只能分得“殘羹冷炙”,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不同的激勵對象采用不同的激勵機制
因為股權激勵是面向于整個公司的員工,包括了管理層員工、核心技術骨干及普通員工。由于激勵對象不同,所以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切忌采取“一把抓、一刀切”這種缺乏科學依據的做法。
首先,對于管理層員工,通過股權激勵留住他們,穩住團隊管理的能力;其次,對于核心技術員工,股權激勵能夠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對員工產生正面激勵效果;最后,對于普通員工,持股的方式能夠讓一線員工有機會分享公司的利潤,也有助于健康的公司文化建設。
創業初期領導者如何管理團隊
當企業剛成立的時候,企業管理者在運用股權激勵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將講解初創企業的領導者如何來管理團隊。
◆注意股權激勵的對象與環境: 盡管股權激勵對于企業管理非常有效,但并非萬能,股權激勵也有自身的適用范圍和對象。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明確這兩個重要的要素。
◆股權激勵不能單用: 企業的激勵機制是多元化的,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時需要配合其他激勵機制。例如,對于企業高管,股權激勵和非股權激勵各一半;對于中層管理、技術人才及銷售人才,股權激勵在激勵組合中的比例不超過1/3。
◆股權激勵與目標績效相結合: 股權激勵只是一種手段,所以股權激勵一定要結合激勵對象本人、部門的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考核辦法及企業目標達成情況來制定和兌現。
◆股權激勵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股權激勵一旦執行就需要貫徹到底,不然就會失信于員工,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股權激勵的靈活性體現在針對不同的激勵對象、不同的環境中及不同的激勵階段,所使用的激勵工具和激勵方法的組合應該有所不同。
◆鼓勵的方式創新: 股權激勵機制都是企業經過摸索而總結出來的管理機制,任何一種激勵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企業管理者切忌簡單地模仿和一味地照搬。
以上是股權激勵比較常見的問題,不僅限于此,企業管理者還需要有意識地去規避和防范這些問題,避免少走彎路。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會落得全盤皆輸的下場。
各種激勵方式需要注意什么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而股權激勵也不例外。部分企業因為股權激勵的操作不規范、激勵方案不完善及激勵對象不恰當,最終造成“財散人去”的局面。那么,企業管理者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這種局面呢?
(1)將股權增值與人才共享
人才是企業最珍貴的資源之一,也是流動性最強的資源之一。如果企業將股權增值和人才聯系在一起,員工付出的努力越多,績效就越高,就能夠獲得更高的股權激勵,更容易激發和調動整個企業的工作積極性,起到了激勵人才的作用,進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2)激勵缺乏公平公正,引發新矛盾
由于股權激勵是結合具體的被激勵對象來決定的,所以股權激勵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正是由于差異性可能會導致員工質疑公司的公正性,再加上大部分企業股權激勵都采取了保密制度,因此股權激勵很容易引發新矛盾。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企業管理者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并且在公司內部公開被激勵對象的信息,打消部分員工對于企業管理的質疑,維護企業內部的管理秩序。
(3)激勵與約束共存,缺一不可
股權激勵具有雙重目的性,其一是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提升企業的斗志;其二就是約束持股員工的行為,為企業留住核心人才。
部分企業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機制,為了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而忽略了約束機制和規定,進而導致了部分員工“鉆縫子”,在得到了企業給予的豐厚利潤后,立馬辭職走人,讓企業措手不及。因此,股權激勵中激勵和約束是共存的,缺一不可。
(4)選對的人做對的事情
股權激勵對象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因為企業發展需要一枚“定海神針”,即具有忠誠度的員工。當企業發展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員工愿意陪同企業一起渡過難關。
如果選擇忠誠度低的員工作為激勵對象,只會“好逸惡勞”,在企業處于順境的時候享受企業帶給他的好處。一旦企業運作出現問題,他只會第一個當“逃兵”。由此可見,這種人是不適合作為激勵對象的,企業管理者需要慧眼識珠,選出對的人才能做對的事。
(5)激勵的量要適度
企業實行股權激勵的時候要注意適度,針對不同的被激勵對象而言,對于能力足、有潛力的員工,適當地增加激勵的量;對于能力一般的員工,企業則需要控制激勵的量,將更多的資源傾向于管理層和核心人才,以此確保企業的穩步發展。
此外,企業還需要實行優勝劣汰制度,引進優秀人才,淘汰尸位素餐的人員,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如何看待和解決高管之間的分歧
股權激勵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措施。但對于高管,股權激勵使高管與企業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卻弱化了高管的實際控制權,如果企業管理者處理不好這層關系,很容易導致高管和企業之間產生糾紛。
◆建立合理的薪酬機制: 就目前來看,企業高管的薪酬比較單一,主要是現金性薪酬,這樣容易造成高管人員的短期行為。企業結合股權激勵來建立合理的薪酬機制留住高管,穩住軍心。
◆拒絕“走過場”: 大部分企業的股權激勵是“走過場”,這就可能會導致企業高管利用私權來操控企業的利潤。所以,企業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勢在必行,防止高管日益膨脹的權益,維護企業的正常秩序。
◆縮減同級別的薪酬差距: 因為不同行業的高管薪酬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年薪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甚至是上千萬元。即使是同一公司,各個管理層的薪酬也存在著較大差異。薪酬差異過大,容易使員工產生不公平心理。因此,企業需要完善薪酬制度,在同一等級之間盡量縮減薪酬差異,在員工心中樹立公平競爭的形象。
綜上所述,股權激勵的執行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企業高管。因為這部分員工作為企業的核心支柱力量,合理的股權激勵能夠為企業留住精英,同時也減少高管與股東之間的分歧。
小貼士
企業如果想要在薪酬政策上與同行、競爭對手形成競爭優勢,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勝出。那么,企業勢必要推行股權激勵計劃,除了管理好與高管之間的問題,還應該給予新加入公司的員工很強的利益預期,快速吸引和聚集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