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老味道:鄭逸梅談吃
- 鄭逸梅
- 720字
- 2019-01-04 15:18:48
飲與食
大名士金鶴望之哲嗣金秀鶴,與我為同硯友。嗜飲若命,著有《倚醒隨筆》,專談酒事。
最近友人饋贈儀征胥浦小糕,糕色白似雪,又稱雪片糕,片薄勻稱,入口香,甘美無與倫比。聞制作工序二十余道,成之不易。
葉圣陶之《多收了三五斗》,采入中學語文課。圣陶早年,執教甪直小學多年,該文即以鎮上之萬盛米行為素材。
魏塘卓士浩詩人,原籍福建莆田,其先德宦游來浙,遂家也。故宅荔軒。瀕甓川,迄今猶稱北卓村,惜抗戰時被敵軍所毀。士浩追懷祖德,仍榜其室為荔軒。黃賓虹、豐子愷、錢瘦鐵、孫雪泥、吳東邁、汪聲遠為繪荔軒圖,葉譽虎、吳湖帆、黃藹農、沈瘦東、金息侯為題識,又于“文革”中悉付劫灰。茲請程十發、樊伯炎重繪,委我作詩,率成一絕應之云:“遺澤清芬寄所思,韶光當戶日遲遲。梅魂菊影商量偏,猶有余情說荔枝。”魯迅有胃病,由于早年讀書南京時,多啖辣椒所致。
南社詩人陳柱尊,嗜酒成癖,常與人轟飲,自稱酒帝。同社顧悼秋亦自稱神州酒帝,因此有人以打油詩戲之:“莫道錚錚南社士,神州稱帝竟成雙。”彼曾任交通大學校長,每晚歸來,進晚餐,動輒一二小時,蓋飯前必飲高長興之花雕,且飲且與子女談笑,長女松英經常伴之,因此松英酒量亦宏。
譚延闿,湘人,卻具北方人性格,刻一印章“生為南人,性不能乘船食稻,而喜餐麥跨鞍”。
藝人多趣聞。錢定一編《民間美術藝人志》見告:“段老朋,河北武強人,擅年畫,凡年畫鋪邀請作畫,必須餉以一壺酒、幾碟菜。一次,執事者僅供金針菜一碟下酒,彼啖之盡,執事者誤以為彼喜啖此,次日又以此菜供飲,彼怒,拂袖去,人以其脾氣大,不再邀請,致無以為生。不得已,乃在門上自書一條:‘段老朋畫樣子,脾氣大改,沒酒肉也興?!虚_玩笑者,加以句逗,將酒肉分開,成為“沒酒,肉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