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隨和的人擁有虛懷若谷 海納百川的傳統美德(2)
- 隨和是一種能力,淡泊而明志
- 王漫兮
- 4837字
- 2018-05-29 09:47:15
牛群有意識地安排兩個孩子一起學習,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收到良好的效果。牛群對自己的兒子和妹妹的兒子的培養教育是比較成功的,他通過實際行動讓孩子知道了謙虛地做人,謹慎地做事。
如果你的計劃很遠大,很難一下子達到,那么,在別人稱贊你的時候,你就把現在的成功與你那遠大的計劃比較一下,相比將來的宏偉藍圖,你現在的成功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根本不值得去夸耀。這樣一想,你就不會對此前的一點小成就沾沾自喜了。
洛克菲勒在談到他早年從事煤油業時,曾這樣說道:“等我的事業漸漸有些起色的時候,我每晚把頭放在枕頭上睡覺時,總是這樣對自己說:‘現在你有了一點點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則,你就會站不住,就會跌倒的。因為你有了一點開始,便儼然以為是一個大商人了。你要當心,要堅持著前進,否則你便會神志不清了。’我覺得我對自己進行這樣親切的談話,對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我恐怕我受不住我成功的沖擊,便訓練我自己不要為一些蠢思想所蠱惑,覺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正因為有了這種時刻保持清醒的理智心理,洛克菲勒的事業才得以穩步發展,日臻興盛。
有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成功了。他們努力過,奮斗過,戰勝過不知多少的艱難困苦、流血犧牲,憑著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許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現實。然而當他們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功,便經受不住考驗了。他們懶怠起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被榮譽和獎賞沖昏了頭腦而從此懈怠懶散下去,終至一無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當迪普把議長之職讓出來以擁護林肯政府的時候,在一般人看來,由于他的貢獻,不知該受到多么熱烈的歡呼、稱贊才好。然而,他說:“傍晚我當選為紐約州州長,一小時之后又被推選為上議院議員。不到第二天早晨,好像美國大總統的位置,便等不及讓我的年紀足夠后就落到我頭上了。”他用這種調侃,善意地批評了別人對他的夸大贊揚。
雖然迪普那時很年輕,但是頭腦很清醒,并不因為別人對他的那種夸張的稱贊而自高自大,不因為別人的奉承而趾高氣揚。這也是他能在政壇上步步上升的原因。
你能夠承受得住突然的成功嗎?要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這種承受的能力。福特說:“那些自以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會再有什么奮斗的決心。”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整天目中無人,而是要低調處世、謙虛對待周圍的人!
【原諒別人的過錯,快樂自己】
寬容是一種對事、對人灑脫的人生態度,它不同于忍讓,因為寬容的人的內心,從來就不曾有過怨恨,而忍讓則是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在怨恨發泄出來之前將其化解掉。可以說,寬容的境界比忍讓更高一層。
在傳統觀念中,寬容向來被視為一種美德,但是,現代心理學家提醒人們,寬容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它還是一種保持心理衛生的心理健康之道。有的心理學者甚至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寬容是心理健康的“維生素”。
人活在世上,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些與之交往的人中肯定會有不合其胃口的人,所以,有怨恨、憤怒等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的。寬容則會使一個人盡可能少生氣、少發怒,把你的生氣頻率、發怒頻率降到最低點。
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我們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忘記過去,學會原諒別人,才會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才能看見生活中更為精彩的所在。保持與人為善的良好心態,學會原諒別人的過錯,我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夏原吉是湖南湘陰人,是明宣宗時的宰相,為人寬厚、豁達,素有君子之風。
有一次,夏原吉巡視蘇州,婉言謝絕了地方官員的招待,只在客店里進食。廚師做的菜太咸,使他無法入口。他僅吃些白飯充饑,并不說出原因,以免廚師受責。
隨后,夏原吉巡視淮陰,在野外休息的時候,不料馬突然跑了,隨從追擊了好久,都不見回來。夏原吉不免有些擔心。
此時剛好有人路過,夏原吉便上前問道:“請問你看見前面有人在追馬嗎?”
話剛說完,沒想到那人卻怒目對他答道:“誰管你追馬、追牛?走開!我還要趕路。我看你真像一頭笨牛!”
這時,隨從正好追馬回來,一聽這話,立刻抓住那人,厲聲呵斥,并要他跪下向宰相賠禮。
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許是趕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擇言。”便笑著把路人放走。
有一天,一個老仆人弄臟了皇帝賜給他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
夏原吉知道了,便對他說:“衣服弄臟了,可以清洗,怕什么?你就安心留在府里吧。”
又有一次,一位剛進相府不久的年輕仆人,在給他收拾書房時,不小心打碎了他心愛的硯臺,一直躲著不敢見他。
夏原吉便派人安慰他說:“任何東西都有損壞的時候,我并不在意這件事呀!”
因此,夏原吉家中不論上下,都很和睦地相處在一起。
當夏原吉告老還鄉的時候,寄居途中旅館,一只襪子濕了,叫伙計去烘干。伙計不慎,襪子被火燒了,伙計卻不敢報告。
過了好久,伙計才托人請罪。夏原吉笑著說:“怎么不早告訴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襪子也扔掉了。
夏原吉回到家鄉以后,每天和農人、樵夫一起談天說地,顯得非常親切。不知道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曾經做過朝廷宰相的人。
——摘自《南懷瑾人生哲學:慎獨慎行》作者:項前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015.12
也許你沒有夏原吉那么高的職位,也許你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你一定能像他那樣具有忍讓、寬容的美德。這一點,平凡人也能做到。
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周圍有著各式各樣的人。在和生活中的人打交道時,不可能特別認真。假如過于認真的話,你就會發現,在生活中做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非常難。只有豁達的人才會快樂,豁達是一個人的美德,豁達的胸懷能包容一切。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以獨立的個體存在,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以自己的方式繪畫。你有你的經驗,你的環境,你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由自己的期望所造成的。但是不管怎么樣,你只能專注地耕耘自己的小園地,只能在自己的生命樂章中奏出屬于自己的音符。我們不可能去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亂加指責。
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我們不能不認真對待,據理力爭。如是與非,真理與謬誤,等等。對某一些人,也不能不聞不問,任其肆無忌憚。但是,當他們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謬誤時,我們仍可以大度地說一聲“沒關系”,因為我們恪守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其著眼點并不在于人如何,而是事情的結果如何。
智勇雙全的藺相如,先在秦廷戰勝了殘暴的秦王,完璧歸趙,不辱使命;后在澠池迫使秦王為趙王擊缶,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由于如此巨大的功績,藺相如被拜為上卿,地位超過了趙國宿將廉頗。這事惹惱了急躁剛直的廉老將軍。他說:“我出生入死,攻城野戰,功勛卓著,才贏得眼下的高位。那藺相如有何本領?他不過是搖唇鼓舌,和秦國打了兩次交道罷了。他原來地位那樣低賤,現今卻官居我之上,我怎能咽下這口氣?見到他,非羞辱他一頓不可。”
藺相如聽說這事,每逢上朝就經常推托有病,不肯和廉頗爭位次先后,有時外出,遠遠見到廉頗的車馬,藺相如就急忙令人把車趕到小巷子去。藺相如的門下看到這些情況,頗為不解,紛紛說:“我們仰慕您高尚的人品,才投到您的門下。現在您位居廉頗之上,他說出那樣難聽的話,您居然躲起來,害怕得不得了。對那種難聽的話,平民百姓都難以忍受,何況像您這樣的大臣呢?我們沒什么本領,請允許我們辭別吧!”面對眾門客激烈的言辭,怎么辯解呢?藺相如先不做解釋,故意岔開話題,問了一件似乎與此無關的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兩人哪一個厲害?”
“廉將軍當然不如秦王!”眾門客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么,秦王有那樣大的威風,我敢在秦廷大聲叱責他,還敢責罵他的文武高官,難道我還會害怕廉頗嗎?我所想的是,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侵擾趙國,只是因為我和廉頗兩人在罷了。現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我這樣避讓廉將軍,就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眾門客頓時醒悟。藺相如的寬容大度也令人由衷折服。這些話傳到廉頗耳中,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羞慚不已,立即上藺府“負荊請罪”。此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美談。
——摘自百味論壇網《厚德載物,雅量容人》2011.2.6
寬容他人,就是拯救自己,只有寬容他人的不是,才能快樂你自己。每個人都會有點毛病,甚至很大;每個人都會有點脾氣,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原諒是一種風度、一種情懷、一種溶劑、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原諒像一把傘,它會幫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原諒自己不能成就偉業,不能出人頭地;原諒自己不能才華橫溢;原諒自己沒有成為富翁;原諒自己,別緊緊抓住自己的弱點、缺點、過失不放,太苛求自己,只會使自己喪失自信和勇氣,放棄希望與上進心。要學會放下包袱,給自己解壓,相信以后的人生還有機會。
面對千差萬別的現實世界,寬容是我們現代人適應時代社會的必要素質,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一味敵視別人或不能原諒別人,那么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用寬容眼光看待缺陷之人】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古人很早就對人格的尊嚴做了形象的比喻。可見,人格尊嚴對一個人來說是何其重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是何其短暫,所以,很多的人就更加重視自己人生的質量。
古之韓信忍胯下之辱、勾踐臥薪嘗膽,他們忍受了這么多的奇恥大辱,到了最后還是取得了成功,報了當時的屈辱之仇。可見,沒有一個人是愿意忍受那種有失人格、喪失人格尊嚴的侮辱的,除非他們是在忍辱負重,他們有把握取回今天的付出。
所以,我們不要試圖去揭人之短,偏頗己見,只看到別人的弱點,用別人不好的地方侮辱人,或讓他人有失人格尊嚴。那樣,即使他當時不予還擊,日后,定會記恨你一輩子,甚至令你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學會寬容別人,就要做到不只注重別人不好的地方。如果別人有生理缺陷,就不要當眾拿此類的話題來開玩笑;如果別人有綽號,在朋友之間是無所謂的,但在正式場合切不可使用;如果別人屢試不第,你就不應該當眾問他此類的問題,讓他難堪……
不在眾人面前議論他人的不好之處,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一個君子寬容心態的表現。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還能寬容朋友的短處,那你一定是個真君子;相反,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經常談到朋友的壞處,還經常當眾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隱私,甚至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朋友,那么,不僅表明了你是一個小人,而且你終將受人唾棄,失去許多的朋友。
寬容是一種人生境界。樹有千姿,花有百態,光有七色,樂有八音。社會生活,異彩紛呈。寬容,就是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海納百川,不擇細流。有寬容之心的人,才能做到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莫將自己心田昧,休把他人過失揚。”寬容,就是心存容人之量,常為他人著想。有寬容之心的人,才能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才能變沖突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
富蘭克林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們的健康、財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種享受大致相同,結果,一種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種人卻得不到幸福。他們對物、對人和對事的觀點不同,那些觀點對于他們心靈上的影響因此也不同,苦樂的分界也在于此。”
一個人無論處于什么地位,遭遇總是有順利和不順利的地方。無論在什么交際場合,所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總有討人喜歡的和不討人喜歡的;無論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總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壞;無論在什么地帶,天氣總是有晴有雨。天才所寫的詩文有美點,但也總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差不多每一個人的臉上,總可找到優點和缺陷;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
在這些情形之下,上面所說的兩種人的注意目標恰好相反。樂觀的人所注意的是順利的際遇、談話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氣等,同時盡情享樂。悲觀的人所想的和所談的卻只是壞的一面,因此他們永遠感到怏怏不樂,他們的言論在社交場所不但會大煞風景,個別的還得罪許多人,以致他們與別人格格不入。如果這種性情是天生的,對這些怏怏不樂的人倒是應該憐憫了。但是那種吹毛求疵令人厭惡的脾氣,也許根本就是從模仿中而來,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