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柳子戲名稱的由來

關于“柳子戲”名稱的由來,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民間流傳與文獻記載上的說法不一致,大體歸納為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柳枝曲”說,代表人物是王芷章。王芷章在《腔調(diào)考源》中提到:

 

柳枝腔,俗稱柳子腔,亦為乾隆中由吳下傳來者,其源蓋出古樂柳枝曲,現(xiàn)僅存《補缸》一出,取材于《缽中蓮》傳奇,吳太初《燕蘭小譜》有詩詠之:“吳下傳來補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

 

二是“柳海轟”及“溜子”說。周貽白先生在《中國戲劇史長編》中提到:

 

按柳子戲的稱謂,系由北方江湖術語以“唱”為“柳”而來(柳讀如溜、去聲)。如“唱大鼓”為“柳海轟”,即系以柳為唱,海為大,轟為鼓……

 

三是“東紐”之說。劉蜇叟在《戲曲沿革》一文中,認為“柳”字應為“紐”字,時調(diào)、小曲、民間小戲都包羅在內(nèi),他說:

 

京東則有蹦子戲,灤州影,即東紐支派,益卑卑不是道矣……故當時伶界共分四大支派,即南昆、北弋、東紐、西梆。

 

四是泛指和統(tǒng)稱“以民歌小調(diào)為主的各地方戲曲劇種”。周貽白先生在晚年所著《中國戲曲發(fā)展史綱要》中指出:

 

所謂柳子,雖原出山東,但柳子即小調(diào)或小曲之意,因而往昔把一般以民歌小曲作為戲曲唱腔的地方劇種都稱為柳子。這也和過去把昆曲之外的一切劇種都稱做梆子或亂彈一樣……

 

五是“民間流行的俗曲曲調(diào)之一”說。紀根垠在《柳子戲簡史》中說,“柳子”是明、清以來民間流行的俗曲曲調(diào)之一,曾經(jīng)作為流行的曲調(diào),被說唱藝術所吸收,多年來逐漸積累了一批劇目,其與弦索表演唱法結合后形成獨立的聲腔劇種——柳子戲,流布范圍逐漸擴大。他認為,所謂“東柳”,除單指柳子戲外,其所涵括的劇種也只能限制在弦索腔系,即“明清俗曲腔系”之內(nèi),也就是說,“東柳”只能作為對在俗曲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戲曲劇種的“統(tǒng)稱”或泛稱。

筆者認為,以上五種說法,第一種觀點和第五種觀點都有一些道理,但又不全面。因此,以第一種觀點為主,以第五種觀點為輔,二者結合,應是合理、圓滿、完整的解釋。

“柳枝腔”—“柳枝”—“楊柳枝”—“折楊柳”,上溯、追蹤,其應源自漢樂府古樂《柳枝曲》。漢樂府有《折楊柳歌辭》,三國時魏曹丕曾作《折楊柳行》。唐代大詩人李白寫下“此夜曲中聞折柳”的詩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楊柳枝》,備受推崇,名動天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而為《楊柳枝》成為名曲并流傳后世奠定了基礎。到了宋、元、明,詩變詞,詞變曲,絕大多數(shù)詞牌源自古代著名詩篇,曲牌又由詞牌轉化或過渡而來。詩格變詞格,詞格變曲格,由整齊的四句、八句的律詩,轉變?yōu)殚L短不一的句式,又轉變?yōu)橥ㄋ籽喉嵉母柙~式長短句。特別是元朝盛行的俗曲——元曲,也叫北曲,至明朝被稱為弦索俗曲,詞牌、曲牌的詞格、曲格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而同屬于詞牌、俗曲曲牌的“楊柳枝”句式仍沒有大的變化,更易被人們接受、學習和傳唱。它與其他俗曲一起被納入“弦索官腔”,在格式上又與其他俗曲有別,有的是七言四句,有的是十言四句,還有的是五言四句,而曹丕的《折楊柳》為五言二十四句十二韻。有人為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作一組《楊柳枝》,四首、五首、八首、九首不等,至清初,一組《楊柳枝》竟達十首。敘事抒情時,有話可多,無話可少,方便自如。在元、明時期,“楊柳枝”被納入“弦索官腔”,備受歡迎。

總之,“楊柳枝”由漢樂府古樂曲發(fā)展為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曲牌,又發(fā)展為金、元雜劇中的曲牌,后成為元、明時期的俗曲曲牌,即“弦索腔”的主要曲牌。元北曲即明代的弦索或弦索官腔,到明中后期和清初,諸腔并起,北曲雜劇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一去不返。源自北曲雜劇的弦索腔、以曲牌為主體的俗曲清唱和新樣式的傳奇劇,發(fā)展迅速,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便“盛極全國”。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弦索腔吸納了高腔、青陽腔、亂彈、昆調(diào)、羅羅、皮黃等許多外來聲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再繼續(xù)使用“弦索腔”這一稱謂已不合適,所以就將原弦索主題腔中最古老、最有名氣、最接近板腔體且易學、易唱的最基本曲牌——“柳枝”作為新的組合聲腔的名稱。同時,幾部唱“柳枝”“柳子”曲牌的代表劇目也相繼上演,如《打登州》《小上墳》《鋦大缸》等,影響很大,傳播很廣,很受四方百姓的歡迎。這些劇目以“柳枝”“柳子”作為曲牌,習慣成自然,所以,在明中后期及清初出現(xiàn)了“柳枝腔”這一名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沈阳市| 尉氏县| 罗江县| 望城县| 大余县| 梨树县| 淅川县| 花垣县| 色达县| 彩票| 秭归县| 班玛县| 调兵山市| 新晃| 江华| 阜新| 应用必备| 东城区| 永新县| 安乡县| 类乌齐县| 保德县| 迁西县| 遵化市| 金昌市| 泾阳县| 都江堰市| 台州市| 广灵县| 新泰市| 衡阳市| 弥勒县| 土默特左旗| 错那县| 浦城县| 加查县| 博客| 隆林| 昌宁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