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學步期兒童為何挑戰界限

即使是最能理解孩子的父母或監護人也可能搞不懂孩子挑戰界限的行為。為什么我們剛剛要寶貝女兒別亂扔玩具,她卻反而朝我們扔了過來,然后還傻傻地一笑,讓我們感到受傷害之后還被侮辱?她很邪惡嗎?她難道有迫切的需要來練習拋物技能?也許她只是恨我們……

敏感、強烈的情緒化、嚴重缺乏沖動控制等,是學步期兒童通常表達他們的需要和感覺的一些不尋常的方法。如果說稍稍讓我們感到安慰的話,那就是,這些行為其實對我們的孩子也沒有意義(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無心這樣做)。簡單的解釋是,尚未發育成熟的前額葉皮層與學步期混亂的情緒不幸地結合了起來。更簡單地講,一旦孩子遇到他們無法掌控的更強大和更強烈的沖動,就會容易變得不知所措。

換句話說,你的孩子很可能懂得,你不希望她打你,打她的朋友、兄弟姐妹和寵物;不希望她把食物或水倒在地上;不希望她抱怨、尖叫、喊你“笨蛋”;但她內心的沖動使她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通過她事后的傻笑,你會發現,這并非出于邪惡的意圖。

規則:絕不要以為只有你的孩子才會挑戰界限。

我們的孩子愛我們、欣賞我們、需要我們,而且比他們對我們表達的更強烈。每天不斷提醒自己,要記得這些事實,直到你真正在內心記住了為止,這是因為,從健康的視角來觀察孩子挑戰界限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起點。

尊重孩子意味著理解他們的成長階段,并且把他們當成我們的伙伴來對待,不對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行為做出反應。

以下是小孩子挑戰界限的一些最常見原因。

1.救救我!我出現問題了。年幼的孩子似乎永遠不知道疲憊或饑餓。他們仿佛是一個個編好了的程序,能夠一直不停地運轉下去,他們的身體有時會搶在他們的意識之前,通過一些行為引起我們的注意,向我們發出“緊急求救”信號。

一想到自己孩子挑戰界限的行為,下面這幾個例子立馬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它們充分證明了孩子已經疲勞。

有一天,在嬰幼兒資源中心的一堂課上,我那蹣跚學步的兒子(他似乎總是精于社交)突然開始胡亂打鬧起來。啊—哈。原來他是累了,在這里待夠了、待煩了。我讓他知道我已經聽到他打哈欠了,并且我們馬上就會回家,便對他說:“我不想你在這里打鬧。我覺得你是在讓我知道你累了,打算回家了,對不對?”

但過了一會兒,我又和別的家長攀談起來,忘了要馬上帶他回家這件事,可以想象,他又開始打鬧起來。哎呀!完全是我的錯。我立即對他說:“寶貝,對不起,我說過我們馬上就要回家的,然后卻和別人聊了起來。謝謝你提醒,我們得走了。”

還有一次,在全家旅行途中,我的當時四歲的女兒突然一反常態,粗魯地對待她的外婆。我感到大吃一驚(她怎么會這樣),但決定依然保持鎮靜,打斷她說:“我不讓你那樣跟外婆說話……我們得走開。”我把她拉出房間,別人只聽到一陣尖叫(尖叫的是我女兒,盡管我也很想發泄)。我把她帶到一個沒人的地方,讓她可以安全地在我面前哭泣一陣,問清原因之后,我震驚了——原來,我們已經連續旅行了六七個小時。她當然已筋疲力盡了,只是在以一個四歲孩子的方式讓我知道她不想再動了。呃……又是我的錯。

我記不清有多少次,我的孩子們的行為一下子變得惡劣起來,其原因是他們20分鐘之前剛吃過東西,突然之間又感到餓了。而到事后,他們不可避免地會說,“我那時候不餓”,這讓我們感到他們沒有說實話,這有些不公平。顯然,說到愛、爭斗以及學步期兒童時,所有這些都是公平的。

2.請說清楚。孩子挑戰我們的界限,通常僅僅是由于他們沒有聽到一個直接的答案來回答他們心頭的這個疑問:“如果我如此這般,你會怎么做?”然后,他們可能需要知道“星期一下午會不會有所不同?你累了的時候又會怎樣?或者,如果我發起脾氣了呢?假如我生氣了,你會不會區別對待?”

因此,學步期兒童持續不斷地挑戰界限,只是在做他自己的事:了解我們大人的引領能力(以及我們的愛)、看清我們的期望以及我們制定的家規,并且了解他自己的力量潛藏在什么地方。而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鎮靜自若和直截了當地回答。我們怎樣響應,取決于當時的情況,但應當讓他們持續地感受到,我們完全不受他們行為的威脅,完全能夠應付得來,那根本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

3.為什么大吵大鬧?當父母不再冷靜、當面訓斥、無法控制,甚至圍繞一些挑戰界限的行為稍稍說多了一點兒時,可能一手制造了一場有意思的小戲劇,而對這樣的小戲劇,孩子有著強烈的愿望重演一次。懲罰和情緒化的反應則構成了令人驚恐、使人擔憂、令人羞恥、引發內疚感的故事,甚至是這幾個方面兼有的故事。

當父母圍繞孩子挑戰界限的行為多說了一兩句時,盡管自己依然能夠保持平靜,但很可能讓孩子理解為正在講述一個關于問題孩子的故事,比如也許他過于用力地抱了一下自己的妹妹,接下來,孩子會把這些當成他自己的故事和問題,但實際上,他只是偶爾有那么幾次沖動的、瞬間的行為。

例如,我歷數了女兒對外婆說話粗野的例子,結果發現,它們都非常清晰地表明女兒當時不能控制住自己,正處在崩潰之中,而如果有一丁點粗魯是沖著我來的話,我的反應可能會輕描淡寫得多。我不會對她偶爾的牢騷、高聲說“你個笨蛋”“我恨你”等這些行為做出反應,并當成一個故事來講,而是使它們慢慢地從我這里消除影響,從而使之在我這里失去影響力。

也許我會承認她的感受:“我聽到了你對離開公園有多么生氣。那真的讓你感到失望?!?/p>

要始終鼓勵你的孩子表達出這些感覺。

另外,孩子用這些行為時不時地試探我們,是與他們的年齡相吻合的,如果我們做出反應,可能在慫恿孩子繼續試探我們的界限。

有時候,當孩子知道他們在重演某個故事時,他們會微笑或者大笑,但通常是不安的、緊張的微笑,而不是幸福的微笑。

4.我是不是擁有一位能勝任的引領者?想象一下,我們自己就是兩歲、三歲或者四歲的孩子,如果我們不確定自己擁有一位可靠的引領者,會怎樣?最高效的引領者會滿懷自信地引領他人、保持幽默感,看上去令人感到輕松。這要通過練習才行,但別擔心,孩子們會給我們大量的機會來練習,多次表現出挑戰界限的行為,直到我們最終能夠正確面對為止。正如瑪格達建議的那樣。


了解對你和孩子來說什么是重要的。如果你自己不清楚,孩子的反對將繼續下去,使得身為父母的你甚至更加生氣。這反過來又突顯了你和孩子之間業已存在的沖突,導致出現夾雜著憤怒、內疚和害怕情緒的不愉快局面。和采用雙重標準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成長會很艱難。

——瑪格達·格伯《親愛的家長:帶著尊重來照管嬰兒》


5.我有一種感覺。有時候,當孩子將感覺放在心里,而且內心有一種需要釋放出來的壓力時,他們會反復挑戰父母設置的界限。信任這個寶貴的過程,并且平靜地(但要堅定地)守住這些界限,同時也歡迎孩子對它們產生的感覺,是應對孩子挑戰界限最迅速和最健康的方法(詳情和示例將在第20章中介紹)。保持一種“允許產生各種感覺”的態度,將把大部分挑戰界限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6.最真誠的奉承(某種程度上)。孩子們生來敏感且容易感動,而我們是他們最有影響力的榜樣,因此,他們將專注地觀察我們的行為,并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例如,如果我們從孩子手里搶走玩具,她可能持續不斷地從朋友手里搶玩具。假如我們對某些事情感到生氣或者焦慮,特別是沒有公開地表露這些感覺,那么孩子的行為可能更加反復無常。

7.這似乎是這些日子里贏得你關注的最好辦法。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關注給他們帶去的安慰與確認一直不夠,或者假如孩子挑戰界限的行為已經被我們描述成一些引人關注的小故事,那么到最后,她可能會重復那些行為,以追求這種負面的關注。

8.你最近告訴過我你愛我嗎?當孩子感到被忽視甚至有一點點脫離我們的關注焦點時,他們會感到緊張,于是將害怕的情緒體現在挑戰界限的行為中。安慰地擁抱、親吻以及說一句“我愛你”,一定有助于消除他們的緊張,但是只有通過我們的耐心、同理心、接受、尊重的引領,以及我們在了解孩子過程中投入真誠的興趣,孩子才最有可能接收到我們發出的愛的訊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雷州市| 定结县| 成武县| 藁城市| 福州市| 梧州市| 衡山县| 哈密市| 若羌县| 郯城县| 贵州省| 张北县| 嘉定区| 鹤山市| 涪陵区| 泸西县| 惠水县| 株洲县| 铜鼓县| 淳安县| 额敏县| 南宁市| 桂林市| 鄯善县| 江油市| 当阳市| 游戏| 叶城县| 临泉县| 基隆市| 濮阳县| 松江区| 阿勒泰市| 东兴市| 丰原市| 岳西县| 西昌市| 凌海市| 乐山市|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