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譯本序(2)

斯巴達克思是卓越的軍事統帥,具有杰出的指揮藝術和組織才能。他給部隊制定了嚴明的軍紀,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斗爭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如兵貴神速、出奇制勝,避實就虛、迂回包圍,聲東擊西等,屢次挫敗優勢的敵人,或是轉敗為勝,扭轉戰局。在戰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縱橫馳騁,沖殺于敵陣。在同克拉蘇的決戰中,他被敵人重重包圍,身負重傷,但他依然“兩眼閃爍著怒火,他的聲音猶如雷霆;他閃電一般迅疾地揮舞著短劍,使所有的敵人都大起恐慌”。敵人的一支投槍使他的左腿又受到重傷,他用左腿跪在地上,“好像一頭怒吼的雄獅”,繼續揮劍奮戰,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

作者塑造了斯巴達克思叱咤風云、統率千軍萬馬勇猛沖擊奴隸制的英雄形象。斯巴達克思這一典型人物,概括了奴隸革命時代的革命階級最本質的特征,集中反映了他所領導的運動的鮮明的革命性。斯巴達克思是奴隸階級的“旗幟”和“理想的化身”。透過作者筆下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我們看見了歷史上這位“偉大的統帥……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11]的風貌。

喬萬尼奧里是立足于現實的意大利社會寫作這部作品的。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意大利處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以反對外族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爭取國家獨立、統一和民主、自由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復興運動高漲,產生了反映這一運動的浪漫主義文學。浪漫主義作家廣泛采用歷史劇、歷史小說的形式,借古喻今,表達人民渴望自由解放的愿望。描寫斯巴達克思起義的歷史劇、歷史小說,就是這種傾向的一個代表。

一七二六年,意大利音樂家朱塞佩·貝爾西內創作了歌劇《斯巴達克思》,把這位古代英雄的形象搬上舞臺。嗣后,贊頌斯巴達克思的戲劇、雕塑作品,相繼在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的法國、德國、奧地利等國產生。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臻于高潮,以斯巴達克思起義為題材的作品,猶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其中有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作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12]的悲劇《斯巴達克思》、朱利奧·卡爾卡諾[13]的悲劇《斯巴達克思》(1857)、伊波利托·涅沃[14]的詩劇《斯巴達克思》。此外,還有一大批同名歌劇。

喬萬尼奧里的小說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作者適應革命形勢的要求,在作品中再現這位歷史偉人,正是“為了贊美新的斗爭”,為了“穿著羅馬的服裝,講著羅馬的語言來實現當代的任務,即解除桎梏和建立現代資產階級社會”[15]。小說中展示的古羅馬奴隸遭受殘酷的階級壓迫、民族奴役的境遇,正是十九世紀意大利人民在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桎梏下蒙受深重災難的生動寫照;為斯巴達克思領導的羅馬奴隸起義譜寫的一曲高亢贊歌,顯然是對當代意大利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解放斗爭的熱忱謳歌。這些都使小說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

但《斯巴達克思》的現實意義不止于此。小說寫于喬萬尼奧里退役回到羅馬從事文學活動的初期。這是民族復興運動結束以后的年代。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以大資產階級和封建王朝的妥協宣告結束。這一運動的不徹底性,它保留下來的封建君主政體和嚴重的封建勢力,使得“解除桎梏和建立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斗爭未能進行到底。資產階級民主派對此深感失望,他們反對跟封建貴族妥協,要求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實現資產階級革命的目標。喬萬尼奧里在作品中表達了這一要求。

小說中的斯巴達克思不止一次地表明,他獻身的事業不只是要爭取奴隸的自由,而且是以實現普遍的“自由、人權和平等”,實現“人與人之間一律平等,民族與民族之間互相親善友愛”為目標,是為著建立一個“正義與智慧的世界”。這顯然超越了奴隸革命的任務,而是表達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社會、政治思想,反映了他們希望從斯巴達克思身上“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繼續進行社會變革,把資產階級革命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的意愿。

喬萬尼奧里在書中明確談到,他寫斯巴達克思這樣一位古代杰出人物,是要“讓后世這些喪失了英武氣概而且日趨退化的子孫回憶一下他們祖先的事跡”,從失敗中振作起來,為實現資產階級革命的理想而斗爭。毫不奇怪,正是民族復興運動的著名英雄加里波第最深切地理解了作品的現實意義。他含著熱淚,以“狂喜”的心情閱讀了這部小說,并立即揮筆寫信給作者;他在信中表示,希望他的同胞們重視作品的“偉大價值”,為了捍衛“神圣的自由事業”,“保持毫不動搖的堅毅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正定县| 武穴市| 张家港市| 西乌| 抚宁县| 凤阳县| 嵊州市| 青神县| 建水县| 定安县| 社旗县| 梧州市| 益阳市| 江都市| 读书| 孟连| 罗平县| 中宁县| 阿瓦提县| 布拖县| 内黄县| 潞城市| 华蓥市| 始兴县| 云浮市| 宜宾市| 凤阳县| 澄迈县| 齐齐哈尔市| 读书| 扬中市| 鹤山市| 江西省| 积石山| 汝城县| 类乌齐县| 吉安市| 淅川县| 白玉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