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油畫疑云(3)

孫呈銘補充道:“仿制油畫常見快速翻舊和慢速翻舊兩種手法:快速翻舊往往通過稀釋老煙油后噴灑在畫布畫框上,再抖落上舊房梁的塵土,俗稱“老灰”;慢速翻舊則是將油畫暴曬在陽光下,每三天澆一遍陳年葦子水,反復曬、澆而成。我們對畫布邊角用噴壺噴水霧再濕蒸,然后用百分之二的草酸液擦拭,結果發現了較為均勻的煙油痕跡,這種煙油應該是煙斗內的煙草燃燒后附著在室壁上形成的。湊巧的是,我抽煙常年用煙斗,通過煙油顏色的一致性,可以推斷該翻舊油畫的煙油是源自一種海泡石做的煙斗。海泡石是一種珍貴的多孔礦物,由數百萬年前海中微生物的軀殼沉積洋底而成。海泡石的煙斗使用時間長了,煙油會均勻滲到煙斗表面,只有常年用這支海泡石煙斗吸用一種煙絲,滲出的煙油顏色才是一致的。”

劉曉東館長呆了半晌,他無法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兩幅油畫自渤海美術館修建至今從來沒有對外展出過,只在最近新上了電子觸摸屏快速搜索系統,才將所有美術藏品輸入了系統電腦主機中,而且這套搜索系統并未正式啟用。要不是破獲了這起油畫盜竊案,那被調了包的摹品還不知要以假充真到何時,可是,油畫究竟被誰使了調包計呢?劉曉東館長左思右想,想到了內部人員,即使不是內部人員單獨作案,起碼也是內外勾結所為。

于是,劉曉東館長迅速讓分管保衛的副館長協助警方對美術館內部四十多名工作人員進行摸排、個別談話,均沒有發現異常。

臨近黃昏時分,有人打電話向館長報告,美術館退休的張師傅突然去世,辦公室已留人幫助遺屬處理后事。

退休張師傅的家是在一片建成較早的小區里,談到張師傅的死因,辦公室主任說:“聽他家里人講,張師傅是半夜上洗手間突發腦溢血摔倒死亡的,等家里人醒來找到他時,身體都涼了。”

美術館副館長攜同辦公室主任以及孫呈銘三人前去吊唁。根據其遺屬回憶,退休的張師傅剛剛從外地回來,聽說是青島的一個老友邀請他去消暑度假。孫呈銘忽然瞥見張師傅的書房桌案后的上方掛著張師傅的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張師傅在山頂處,一手掐腰,一手拿著琥珀色的煙斗,眺望遠方,露出開心地笑。孫呈銘很快確認那個煙斗是用海泡石做的,絕對沒錯!另外,桌案左側的一本圖冊引起他的注意,那是本《瀚海藝術品拍賣圖錄》,拍賣日期就在明天。他裝作不經意地隨手翻看,很快就找到了林峰的那幅《秋林盡染》圖,只不過畫冊上的目錄改稱《丹楓迎秋》,起拍價二十萬。

事情終于查清,張師傅在退休前就瞄上了這幾幅畫,他出大價錢找來偽造油畫的高手,先后偽造多幅館藏油畫,然后來個真假掉包,把假畫留在了美術館。剛退了休,他借探望青島老友的名義,攜帶《秋林盡染》圖參加拍賣,妄圖坐收暴利。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突發的腦溢血讓他落個身亡名裂的下場。

(六)金冊的傳說

三幅林峰的油畫終于聚在一起,林蕊卿和宋明新一左一右攙扶著孫呈銘坐在沙發上,宋明新問:“孫老先生,嚴裴俊是負有特殊使命來天津的?三人的‘桃園結義’據說通過您的曾祖父后來達成的?”

孫呈銘微笑著點了點頭,他握著孫蕊卿的手答道:沒錯,叔爺爺孫家嶺正是通過曾祖父結識的嚴裴俊。這里面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今天故人之后在此,就把它揭開……

孫呈銘的曾祖父孫承之也就是孫家嶺的叔叔,曾在天津做過私塾教師。一九二四年十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溥儀跑到天津,在張園和靜園秘密生活了六年,這六年中的開銷全靠溥儀變賣從故宮偷帶出的一小部分珍寶熬過來的。其中,有一部《正始石經》金冊抵押給裕恒典當行,典當行的二掌柜與孫承之私交不錯,一次酒至半酣,二掌柜無意中透露此事,孫承之聽說有《正始石經》,當即許以一幅自己收藏的清末名家山水圖為條件,纏著非要親眼目睹石經金冊,二掌柜被他軟磨硬泡纏住無法脫身,只好答應。

在二掌柜的幫助下,孫承之終于目睹到了這部《正始石經》(下卷)金冊,二掌柜讓他用細紗布裹住手,拿鑷子輕輕翻閱。每一頁黃澄澄的金字仿佛都成了神交已久的故友,若不是二掌柜再三催促離開,他真想就此看它三天三夜。

六個月后,一身商賈打扮的嚴裴俊來到天津,找到曾免費讓他聽課的恩師孫承之,嚴裴俊當時已是馮玉祥麾下的一名驍勇干將,他和一批愛國的青年軍官秘密成立了追繳清廷從故宮遺失文物的行動小組,嚴裴峻就是其中重要成員之一。得知溥儀攜帶一批故宮珍寶到了天津,嚴裴俊喬裝打扮悄悄趕到天津作調查,在此,嚴裴俊結識了孫家嶺,兩人結伴暗訪裕恒典當行,不料,那部《正始石經》(下卷)金冊已被贖回,兩人一路跟蹤溥儀的足跡到了東北。在長春,孫家嶺邂逅了高中同學的林峰,三個志同道合的熱血青年效仿《三國演義》里“桃園結義”,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兄弟三人一起投身到追討故宮失散文物的艱險行動中。一九三七年,偽滿政府和日寇相互勾結,大肆搜捕、殺害民主愛國人士,三人只好分散躲藏。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聚之日。還有,現今劉曉東館長的曾祖母譚靜嫻則是林峰讀美術學院時的學友,更是紅顏知己。

宋明新若有所思地說:“難道流傳自三幅油畫里的‘寶藏說’與這部《正始石經》(下卷)金冊有關?為什么只有下冊,上冊哪里去了?”孫承之搖頭不知,他所知道的關于那部《正始石經》(下卷)金冊現身津門的內幕只有這些。

林蕊卿接過話題:“我翻閱過一些資料,大致有兩種可能:第一,1922年,故宮曾經發生一次莫名其妙的大火,據說因為放映電影時膠片發熱起火所致,這場詭異的火災將儲存有大量字畫和古玩玉器的建福宮等周圍一大片宏偉宮殿燒成焦土,后來內務府發表的一部分胡涂賬里,記載說燒毀大量珍貴金佛、字畫、古玩,僅古書就有幾萬冊,但這個數字幾經人為改動,無法讓人相信。更有傳言說,有不少寶物其實早已被偷走,然后一股腦算在“火災損失賬”里,或許,那部《正始石經》(上卷)也就這樣流失了;第二,根據史料記載,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北京故宮后,由日本關東軍參謀吉岡將他從其北京皇宮偷盜出來的珍品運到了長春。這些東西前后共裝了一百多個木箱,各種珍寶有兩千多件,其中一些書畫珍品在長春偽皇宮小白樓里一放就是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當日,匆忙由長春逃到大栗子溝的溥儀也宣布“退位”,8月16日,溥儀乘飛機逃到沈陽,8月19日,在沈陽機場被蘇軍俘獲,所帶的兩個大皮箱被蘇聯人搶去。據說三年前,在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舉辦的私人收藏展上,展出近四百件“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珍寶”的藏品,有不少珍稀金銀玉器、字畫、古籍和鑲嵌著寶石的佩劍,還有人曾看到《正始石經》金冊的上卷。只不過,這些說法都沒有得到進一步證實。”

宋明新瞥了林蕊卿一眼,問道:“我知道《正始石經》出自于三國曹魏時期齊王曹芳在公元241年也就是正始二年,約有五萬五千多字,遺存迄今的有二千五百余字,這金冊卻如何而來?”

林蕊卿道出金冊的淵源:《正始石經》金冊出自南北朝的北齊時期。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正月丙午日大丞相高歡去世,時任大將軍長子高澄繼任大丞相,從此專擅東魏大權。僅五天后,司徒、河南大將軍侯景就反叛,后引兵十萬投靠西魏。高澄派慕容紹宗等人南下鎮壓,大破侯景,又揮師西向,生擒了西魏大將王思政。

說起王思政,此人不但容貌魁偉,還善于籌謀劃策,且高風亮節,視財色如糞土。據說他在任荊州刺史時,工匠修城廓出黃金密送給他,次晨王思政悉數將黃金上繳,說:“人臣不易有私。”王思政屢建大功,不受顯職,平時又不營產業,他對其部下卻悉加撫慰,所以他在長社城以八千人抗擊東魏二十多萬大軍長達一年的進攻,期間無一人叛離,足見其得人心。

高澄久聞其名,對被俘的王思政已禮優待,特意賞賜黃金三十斤。王思政得知高澄極為喜歡三國時期蔡邕的八分體隸書,就派人把高澄所賜黃金刻成《正始石經》金冊奉上,以表清廉忠誠之心。此后,高澄又把這部金冊轉賜給親信——吏部尚書侍中楊愔。公元549年8月,高澄邀死黨崔季舒、陳元康、楊愔等人齊聚鄴城的東柏堂住所,密謀篡奪皇位的勾當。不料,被身邊伺候的膳奴蘭京刺殺,楊愔趁亂從密室逃走,高澄的弟弟高洋接掌了大權。公元550年,高洋廢掉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了北齊王朝,開國皇帝高洋在鮮卑族占據統治排斥外族的情況下,依然重用漢臣楊愔為宰輔協理朝政,楊愔感激涕零之下,就把珍藏的這部金冊奉上。于是,金冊就這樣傳承下來,但始終為歷代帝王所收藏,民間雖有傳聞,卻難謀其面。

《正始石經》金冊上卷似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下卷如人間蒸發銷聲匿跡,有關金冊這些撲朔迷離的秘聞線索果真隱藏在林峰的油畫中嗎?如果有,又會藏在哪里呢?宋明新盯著三幅油畫陷入沉思。吃完午飯,宋明新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美術大觀》翻閱,很快他被一則轉載的報道吸引住了: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近日舉行《隱藏線:15和16世紀油畫草圖》展覽。通常,畫家都是在草圖上勾勒出油畫作品,但是這些繪制的草圖最終被油畫層覆蓋,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來。《隱藏線》就是要利用紅外反射技術,展現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15和16世紀油畫下面的草圖。

紅外反射技術穿透油畫,發現油彩覆蓋下肉眼不能及的世界!這則報道讓宋明新茅塞頓開,他把這一消息告訴林蕊卿,然后給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朋友打電話,讓他幫忙準備紅外設備。下午兩人乘車匆匆去了網絡科技公司,那位朋友介紹,由于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要長,能穿過一些可見光不能通過的面料,通過選擇一定的濾波,可以得到這些面料后面的圖像。通過紅外線反射后顯影成像,三幅油畫背后的草圖資料陸續匯集起來。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除了發現有“季諾”兩個字外,那些草圖資料中只是些不完整的橫豎線條勾勒,似乎跟普通油畫的草圖沒多少區別。

華燈齊放時分,林蕊卿硬拉著苦苦埋頭分析的宋明新進了一家“肯德基”快餐廳。餐廳內人流如織,已沒有座位,宋明新勸林蕊卿買回去吃,林蕊卿四處張望,瞥見了墻角邊兩人桌有對母女顯然已經吃完,母親正在收拾東西,學齡前年齡的女兒在玩拼圖游戲。林蕊卿靠近乖巧的女孩,目光轉移到她稚嫩小巧的手撥弄著彩紙片,拼出一幅“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美麗圖案。驀地,林蕊卿仿佛悟出了什么,她扯起宋明新的手就往外跑……

林蕊卿從小女孩的拼圖中受到啟發,她認為,三幅油畫反映出的看似無規則線條,是否通過疊加拼出某種圖樣呢?她把三組線條輸入電腦,進行反復疊加處理,當依照夏春秋的次序分別按左置、倒置、右置逐個疊加后電腦中出現了三種東西:古塔、石碑、大樹。經過對圖片的放大處理,發現古塔屬于密檐閣式的八角形塔,共有九層;石碑下面還有龜趺的碑座;那棵樹樹干挺直高聳,枝葉闊展茂密,經過放大辨認,應是一棵樹齡較長的榆樹。

林蕊卿分析,龜趺馱載的石碑在廟院祠堂隨處可見;榆樹,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查證困難,真正有價值的是八角形密檐閣式的古塔。

公元一世紀東漢時期塔的建造隨佛教一并傳入我國,與中國的傳統建筑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樓閣式和密檐式兩種佛塔造型。樓閣式塔內多呈空筒形,多見于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密檐閣式塔在我國極為少見,只有濟南靈巖寺的辟支塔和東北驪山鎮寶應寺的通仁塔屬于此類型,靈巖寺的辟支塔有十三層,寶應寺的通仁塔恰好是九層,跟電腦拼出的古塔層數完全一致。

宋明新的發現則完全證實了這一判斷。他在圖書館的數字期刊查閱到,《旅行家》雜志曾經刊登過一位攝影愛好者的作品,照片里的景致和林峰的《秋林盡染》很相似,他與作者電話聯系,證實照片就是作者在寶應寺寺門外,面向正南拍攝的。

林蕊卿告訴宋明新,“季諾”這兩字是曾祖父林峰用過的筆名,是成語“季布一諾”的縮寫。楚國人季布,在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后來歸順西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從沒有失信于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由于“季諾”的筆名只在“桃園結義”的信函中出現,而三人結義又源于追查故宮流失的金冊,林蕊卿以此推想,它反映了曾祖父信守與金冊有關的某種承諾。

宋明新仰起頭,若有所思道:“看來寶應寺是所有謎團的核心點,這一點突破了,真相就大白了。”

(七)尋訪寶應寺

寶應寺所在的黑龍江省驪山鎮,位于長白山北部,這里三面環山,山脈綿延,奇峰高聳,只有一條東北方向經過驪山鎮延伸而來的山路蜿蜒曲折地穿進山里,在半山腰處一塊較大的平地上建起了這座千年古剎。臨近中午,趁暑假趕來的宋明新和林蕊卿,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沿著蛇形山路來到寶應寺前,極目眺望,只見山色如黛,層巒蔥翠,恍若畫中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县级市| 沙洋县| 岢岚县| 乐平市| 嘉峪关市| 准格尔旗| 瓦房店市| 嘉禾县| 格尔木市| 墨脱县| 绿春县| 瓮安县| 彭山县| 博乐市| 嘉峪关市| 大新县| 雷州市| 闽侯县| 吉林省| 丹巴县| 中山市| 龙井市| 石泉县| 旌德县| 克拉玛依市| 华亭县| 沭阳县| 错那县| 广平县| 清新县| 灌南县| 晋宁县| 抚松县| 邵东县| 仁怀市| 宁都县| 兴义市| 安康市| 东乡族自治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