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曾國藩湘軍集團崛起與太平天國后期的苦撐苦斗

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交相襲來的艱難局面。它深知,真正威脅自己生存的是以太平天國為中心的國內各族人民的反清革命。對外來侵略,清王朝以最終的妥協投降予以解決了。但對于它所一心要剿滅的太平天國,卻必須經過持久的你死我活的大規模內戰,才能予以最終解決。為此,它還必須依靠漢族官員的全力支持。

由于八旗和綠營正規軍的潰敗,在籍官紳曾國藩受命舉辦團練,組織地方武裝湘軍。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末年已官至侍郎。1853年初,他因母喪在籍,便以羅澤南的湘勇為基礎,“別樹一幟,改弦更張”,組建了一支不同于綠營制度的新軍。湘軍以士人為營官,以同鄉和倫常情誼為紐帶,選將募勇堅持同省同縣的地域標準,鼓勵兄弟親朋師生一同入伍,甚至同在一營。士兵由營官自行招募,只服從營官的指揮,整個湘軍則置于曾國藩的嚴密控制之下。湘軍還用三綱五常的思想灌輸士兵,進行較為嚴格的軍事訓練,并給以遠較綠營優厚的糧餉待遇。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已成為清王朝維系其統治的重要支柱。但在1856年以前太平天國蒸蒸日上的時候,湘軍雖能取得若干勝利,總的趨勢卻是勝少敗多。1856年3月,江西樟樹鎮湘軍大營被太平軍一舉踏平。4月,悍將羅澤南又在武昌城外斃命,全軍精銳大損。曾國藩坐困南昌,已成甕中之鱉。不久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分裂,江西、湖北太平軍失去指揮,不僅使曾國藩和湘軍擺脫了覆滅的命運,還使得湘軍日益發展壯大,成了太平軍日后最為兇惡的死敵。

太平天國在西征取得一系列勝利,尤其是1856年6月攻破清軍江南大營之后,已從根本上扭轉了自建都以來軍事上的被動局面。軍事上的這些勝利,并沒有成為太平天國事業成功的保證,反而激化了領導集團內部的矛盾。

太平天國在正式定都以后,其政權體制已日趨完善,并表現出向封建君主政體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太平天國領導人之間原本“寢食必俱,情同骨肉”的結義兄弟關系,也日益為等級森嚴、名分各異的君臣關系所取代。這使得兩位最主要的領導人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斗爭變得尖銳突出。洪秀全處心積慮地利用繁文縟節的禮儀和中國傳統的尊君觀念,以確保自己作為君主的至尊地位。然而他的一切努力,不能阻止來自楊秀清的有力挑戰。楊秀清擁有代天父傳言的資格及“勸慰師”“禾乃師”“贖病主”等一系列神圣的宗教頭銜,擁有節制諸王以及群臣的極大權力。他被尊呼為“九千歲”,僅比“萬歲”之尊的洪秀全少一千歲,上朝奏事時可“立于陛下”而不必下跪。楊秀清本人更是“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上自天王,下至一班臣僚,都曾受到他的欺凌羞辱,有的甚至受到了過于嚴厲的懲處。眾人“積怒于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怒積多,聚成患害”《李秀成自述》,載《太平天國文書匯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86頁。。1856年8月15日,也即清軍江南大營主帥向榮敗亡后的第6天,終于發生了楊秀清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為萬歲的“內訌”事件。

事情是由楊秀清逼封“萬歲”引起的。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之名,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所謂天父下凡,是楊秀清在金田起義前在紫荊山活動時創造的一種代天父立言的形式。那時由于洪秀全不在、馮云山被捕,拜上帝會生存面臨極大危險,楊秀清借用當地鬼神附體的迷信,詭稱天父——皇上帝附體,在勸導會眾堅持革命事業上起過作用,后來得到洪秀全的承認。此后楊秀清經常采用這種形式來樹立洪秀全的領袖地位,鼓勵全軍奮勇殺敵。但在定都天京以后,天父下凡往往成為楊秀清打擊諸王、挾制洪秀全的一種手段。這時,洪秀全迫于“天父”的壓力和楊秀清的權勢,一面同意楊秀清的請求,另一面密召在江西的北王韋昌輝和在湖北的翼王石達開速回天京。9月2日清晨,韋昌輝率部從江西前線火速趕回,在楊秀清并無戒備的情況下,闖入東王府,殺了楊秀清及其全家。此后兩個月,韋昌輝又采用極其卑劣的手段,故意擴大事態,殺楊秀清部屬連同在戰亂中被殺的無辜群眾,據說達到2萬多人,浮尸隨秦淮河水漂往城外。石達開從湖北趕回,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要殺石達開,石聞訊連夜吊城逃走,家屬被全部殺光。1857年1月2日,洪秀全命令天京官兵,誅殺韋昌輝及其支持者,結束了這場自相殘殺的可悲局面,并召石達開回京輔政。不久,洪秀全又對石達開產生疑忌,怕石達開權重,便封其長兄、次兄為王,來限制石的權力。當時,石達開感到洪秀全有“謀害之意”,竟于1857年6月自天京出走,帶領一二十萬太平軍部隊遠走四川。

石達開的分裂行動,使太平天國的主戰場陷入兇險的絕境,也給他自己帶來了毀滅。石達開在出走之初,情緒即已消沉到極點。他到皖南駐軍所在地時,竟要解散部隊,其后雖稍有振作,但仍抱定“惟期成功后,予志復歸林”的想法。這就使得他日后的軍事行動,變得漫無目標,因而處處陷于消極被動。清方將帥在看出他的“流賊之象”后,便不再把他看作可怕的對手。1860年,石達開輾轉退入廣西,大批部屬紛紛離他而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部隊,在彭大順、童容海、朱衣點、吉慶元等60多位將領統率下,一路血戰,“萬里回朝”,于1861年9月在江西與忠王李秀成的大軍會合。此時該部已擴至20余萬人。天王洪秀全得知奏報,大喜,命名該部為“扶朝天軍”。石達開眾叛親離,又因清朝當局的懸賞嚴拿而無法藏身,只得在廣西重新招集人馬,并于1861年再出廣西。他一心想取四川以自立。兩次入川受挫后,于1863年再由云南入川,結果于當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陷入絕境,全軍覆滅。石達開在成都就義,年僅33歲。

天京事變發生前,太平天國已控制上自武漢下至鎮江長江一線,擁有江西、安徽兩省大部和湖北、江蘇兩省的部分區域。除武昌、漢陽兩城處于清軍圍困之下外,在其他各戰場太平軍都占相對優勢。天京事變使得太平天國的戰場形勢發生根本性的逆轉。武昌、漢陽守軍于1856年12月棄守突圍,湖北繼湖南之后成了湘軍又一個鞏固的后方基地。江西方面,由于石達開一心入浙入閩,當地守軍陷入既無救援又無統一指揮的困境。湘軍乘機發動多路進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1858年5月,江防重鎮九江被攻破,守將林啟容手下1.7萬人全部戰死。10月,太平軍在江西的最后一個基地吉安失守。安徽方面,皖北的廬州和皖南的寧國先后失守。天京附近,清廷以和春為欽差大臣,張國梁幫辦軍務,于1857年初重建江南大營。江北大營也乘機復蘇。石達開出走后,江南大營加強了對天京地區的攻擊。1857年12月,鎮江、瓜洲的守軍在援軍接應下撤退。1858年1月,江南大營再次進逼天京近郊。

正在進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持續高漲的各地各族人民起義,使太平天國得到寶貴的喘息時機。為了擺脫天京事變后,尤其是石達開帶走精兵良將后“朝中無將,國內無人”的窘困局面,洪秀全提拔任用了一批新人,并重新任命了五軍主將。蒙得恩為中軍主將,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后軍主將,韋俊為右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五人中以蒙得恩年齡最長,是“永不出京門”的“天王愛臣”;韋俊為韋昌輝之弟,后于1859年秋叛降清朝;其余三人,陳玉成及李秀成、李世賢卻都是忠于太平天國事業的有為將領。不久,因楊秀清徹底平反昭雪,率軍游移在外的楊輔清脫離石達開歸來,被改任為中軍主將。太平天國重建領導集團,開始做出了重新振作的努力。

1859年4月,洪仁玕歷經艱險到達天京,為太平天國的復蘇增添了希望。金田起義時,洪仁玕在廣東清遠縣教書,聞訊趕赴桂平后,太平軍已移營他去。后輾轉流亡香港,得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的幫助。1854年他曾設法到上海,可是既不能使上海小刀會的領袖相信他與洪秀全的關系,又無法突破清軍的封鎖去天京,只得回香港參加教會工作。他潛心研究基督教教義,并學習天文歷算等方面的知識。他于1858年再次由香港啟程,終于經陸路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洪秀全對洪仁玕的到來大喜過望,不到20天即褒封其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同月,陳玉成因軍功卓著受封英王。年內,又陸續封李秀成為忠王,蒙得恩為贊王,李世賢為侍王,楊輔清為輔王,林紹璋為章王,各有“奮興之志”。

洪仁玕長期脫離太平天國軍事斗爭的實踐,到了天京,作為新的朝綱領袖,很快提出一個振興太平天國的綱領——《資政新篇》,并由天王下令鐫刻頒行?!顿Y政新篇》共四部分:一、用人察失,禁止朋黨;二、革除腐朽生活方式,移風易俗;三、實行新的社會和經濟政策,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關于實行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資政新篇》從政治上總結了太平天國立國以來的主要經驗教訓,要求加強中央集權,反對分散主義,反對結黨營私。但它的主要內容是回答了太平天國或者說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他首先泛論當時世界各國的大勢,指出各國富強或者落后的原因,然后列舉出一系列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建議。主要內容有:(一)創辦報紙,溝通上下情感,設立不受眾官節制也不節制眾官的各省新聞官,專收各地新聞紙呈送天王;(二)成立某些地方自治機構,管理地方財政、鄉兵、教育、醫院以及社會救濟事業等;(三)興辦近代工礦交通等企業,仿造火車、輪船,設立郵局,提倡筑道路、修水利、開礦山、辦工廠,興辦銀行、發行紙幣等;并實行準許私人投資,獎勵發明創造,保護專利等政策;(四)與外國通商,平等往來,歡迎外國人前來傳授工藝技術,但不準干涉內政?!顿Y政新篇》從“因時制宜,審勢而行”《資政新篇》,載《太平天國印書》(下),第678頁。的原則出發,根據中國的實情和當時世界的潮流,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進行一些相應的上層建筑改革。洪秀全對《資政新篇》作了仔細的批示。除對其中講到不殺人、誡殺人的兩處表示反對外,大體上采取肯定和贊同的態度?!顿Y政新篇》是近代中國最早提出的一個使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的近代化藍圖,表明國門打開以后最先向西方學習的趨向。對《資政新篇》這種要求按照資本主義的模式來改造太平天國的大膽呈述,洪秀全表示基本支持和要求推行的態度,它表明,農民革命的領袖們面對太平天國立國以來的歷史經驗,開始國家建設問題上的新探索。這也表明,如果條件允許,太平天國完全可以走上與傳統農民戰爭不同的道路。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在當時是一種先進思想。洪秀全從一個農民革命領袖的地位來抓住這個問題,加以解答,表現了他的氣魄和思想光輝。

《資政新篇》同《天朝田畝制度》一樣,是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但它向農民群眾描繪的不是以平均主義為尺度的小農經濟的天國,而是一個承認貧富差別的以資本主義為模式的新型天國。《資政新篇》的作者模糊地感到,只有發展資本主義,才能徹底戰勝封建制度,才能有效地抵制外國的侵略。這一點,反映了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社會的時代特色,是合乎歷史前進方向的。但是,由于太平天國后期始終處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而且逐漸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劣勢,洪仁玕的政治設計不得不被擱置起來,得不到一點稍加實施的機會。因此,這個文件的頒布并未給太平天國后期的政治生活帶來明顯的影響。

太平天國有了這批奮興有為的新人,振作同心,“自此一鼓之銳,振穩數年”《李秀成自述》,載《太平天國文書匯編》,第491頁。。他們首先積極聯絡江北的捻黨起義軍,發展壯大自己的有生力量。在此基礎上,太平軍各部隊同心協力,謀定而后戰,取得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早在1857年,陳玉成、李秀成等軍便已開始主動協同作戰。1858年9月,太平軍集中兵力,攻破江北大營,打通了天京北岸交通。接著,又揮師西上,迎擊由九江來犯的湘軍,于11月間在三河鎮將其精銳6000余人一舉殲滅,從而遲滯了湘軍對安慶的圍攻。但江南大營的存在,依然對天京構成嚴重威脅。太平軍乃確定“圍魏救趙”戰略。1860年3月,先由李秀成率輕兵經小路奔襲江南大營的餉源杭州,迫使江南大營調動精銳往救。然后迅速回師,與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各路大軍共10余萬人,于5月上旬一戰而粉碎江南大營,天京之圍立解。連湘軍領袖曾國藩也不得不承認此役為太平天國的“得意之筆”《致沅弟季弟》(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載《曾國藩全集》第二十冊,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584頁。

攻破江南大營后,太平軍一鼓作氣,東征蘇、常。5月,江南提督、幫辦軍務大臣張國梁,清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江寧將軍和春敗死。6月初太平軍進克蘇州,清軍降者達五六萬人。此時距出師還不到20天。但太平軍在向上海發起攻擊時卻遭到英法侵略軍的聯合抵抗。負責進軍的李秀成采取了極為克制的態度。盡管有數百名太平軍戰士犧牲,卻仍一槍未還,并很快撤出戰斗。李秀成自己也帶著面部的輕傷退回蘇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遂川县| 清河县| 巴林左旗| 广平县| 望都县| 哈尔滨市| 开封县| 渝中区| 酒泉市| 堆龙德庆县| 乌拉特前旗| 济宁市| 德州市| 三明市| 文登市| 连江县| 从江县| 许昌市| 万荣县| 札达县| 蕉岭县| 池州市| 彰化市| 泸定县| 东丰县| 芷江| 平江县| 广丰县| 和平区| 洛宁县| 沾益县| 紫金县| 沽源县| 绥宁县| 敦煌市| 望奎县| 云梦县| 托克逊县| 苍溪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