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列顛與撒克遜(5)
- 狄更斯英國簡史
- (英)查理斯·狄更斯
- 4939字
- 2018-03-31 15:08:54
為了掩蓋事實,阿瑟爾伍德告訴國王說,艾爾芙蕾達只是家境富裕而已,長得并不漂亮。然而,當他們回家的時候,國王對事實真相起了疑心,決定上門拜訪這對新婚夫婦,而且出其不意地告訴阿瑟爾伍德說自己立即就到,讓他準備一下。阿瑟爾伍德嚇壞了,對年輕的妻子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懇求她穿上丑陋的衣服,或言談舉止顯得愚笨一些,以此掩飾她的美貌,這樣可能就不會引發國王的怒氣了。艾爾芙蕾達口頭上答應照辦,可她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女人,對她來說,當上王后比當一個大臣的老婆要強多了。于是,她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華麗的首飾。不一會兒國王駕到,立馬識破了阿瑟爾伍德的謊言。他下令在叢林中殺了阿瑟爾伍德這個不忠實的朋友,并娶了他的遺孀,也就是邪惡的艾爾芙蕾達。又過了六七年,他也死了,被埋葬在他生前曾大力裝飾過(或者是鄧斯坦為了他而裝修)的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就好像修道士們對他的所有稱頌都是真的一樣。
埃德加統治英格蘭期間,英格蘭曾一度飽受狼群的困擾。雖然人們將它們從空曠的平原上趕了出去,但它們在不襲擊旅人和其他動物的時候卻躲進了威爾士的山區。于是英格蘭決定,免去威爾士人的稅負和貢品,但條件是每年他們要上繳300顆狼頭。威爾士人為了省錢,大肆捕殺狼群,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狼就被殺得一只也不剩了。
接下來繼位的是少年國王愛德華,人們給他起的綽號叫“受難者”,這綽號的由來是因為他的死法。艾爾芙蕾達有一個兒子名叫埃塞雷德,她曾聲稱她的兒子應該繼承王位,但是鄧斯坦沒有選擇支持他,而是選擇支持愛德華當國王。有一天,這個少年在多塞特郡打獵,他騎馬來到了科夫堡附近,艾爾芙蕾達和埃塞雷德就住在這里。愛德華國王出于好意,想要拜訪他們。于是,他快馬加鞭地甩開侍從,一路狂奔至城堡門前。到達那里已是黃昏時分,他吹響了獵角。“歡迎你,親愛的國王。”艾爾芙蕾達說,臉上帶著最燦爛的笑容出來迎接國王,緊接著她又說道,“請你下馬,進入城堡吧。”“不了,親愛的夫人,”國王說道,“我的那些隨從如果發現我不見了,會擔心我是不是遇到了危險。請你給我一杯酒,我就在馬鞍上敬你和我弟弟一杯。我馬不停蹄地趕到這兒來,喝完我還得快馬加鞭地趕回去。”艾爾芙蕾達在進去拿酒的時候,對她的隨從武士竊竊私語了幾句,這個人便借著逐漸變暗的天色偷偷地從大門溜了出去,悄無聲息地來到國王身后。年僅10歲,天真無邪的弟弟拉著母親的手,當國王將杯子舉到嘴邊,對這位笑臉相迎的邪惡女人和他的弟弟說“祝你們身體健康”時,那個全副武裝的武士突然沖了上去,從背后刺傷了他。國王立即扔掉酒杯,策馬飛奔,逃走了。但他很快由于失血過多失去了意識,從馬鞍上摔了下來。他摔下來的時候,一只腳還掛在馬鐙上。受驚的馬一路不停地狂奔,任由主人的卷發在地面上拖著,他那年輕俊美的臉蛋被拖著從車轍、巖石、荊棘、落葉和淤泥上疾馳而過,直到獵人們沿著國王的血跡追蹤到這匹馬的軌跡。最后,他們拉住韁繩,將國王面目全非的尸體放了下來。
接下來登場的是六個少年國王中的最后一個——埃塞雷德。當他目睹了哥哥遇刺,從城堡的大門騎馬逃命而去的場面后,放聲大哭,艾爾芙蕾達見狀從侍從的手里奪過一支火把,毫不留情地對他一頓毒打。人們對埃塞雷德十分厭惡,因為他有一個滅絕人性的母親。他母親為了讓他當上國王而犯下的謀殺罪行,就連鄧斯坦也不想讓他當國王。其實,鄧斯坦是想擁立已故國王埃德加的女兒埃德金莎當英格蘭女王的,她母親就是埃德加從威爾頓的修道院中抓來的那位女士,不過前提是埃德金莎得同意。然而她太了解少年國王的故事了,任憑別人怎么勸說,她都不愿意離開修道院。鄧斯坦只能讓埃塞雷德登上王位,因為除了他之外也沒有別人了,還給他起了一個“愚鈍之王”的外號,因為知道他缺乏堅定的決心和意志。
起初,艾爾芙蕾達對年少的國王有很大的影響力,但隨著國王年齡的增長,她的影響力越來越小。這個聲名狼藉的婦人失去了為非作歹的權勢,便退出了朝廷。她按照當時的時尚潮流修建了教堂和修道院,期望以此來抵消自己的罪孽,似乎一座高聳入云的教堂能代表她的懺悔——愛德華國王可是慘死在馬蹄的狂奔之下的啊!好像她搬來一塊又一塊石頭,再把它們堆起來,讓修道士住在里面,她的邪惡就能被掩蓋住似的。
在埃塞雷德統治的第八九個年頭的時候,鄧斯坦去世了。那時,鄧斯坦已經上了年紀,但心狠手辣、狡猾奸詐的性情依舊沒有變。埃塞雷德統治期間,有兩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有一次,鄧斯坦在教堂參加一個會議,討論是否可以允許神父們結婚。他低著頭坐在那里,顯然正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時,房間里的十字架好像發出了聲音,警告參加會議的人要聽從鄧斯坦的意見。這是鄧斯坦的一個把戲,那聲音很有可能是他自己裝出來的。
這件事情發生之后,鄧斯坦又玩了一個把戲,這次的性質比之前惡劣多了。在另一個討論相同問題的會議上,房間非常大,鄧斯坦和他的支持者坐在房間的一側,反對者則坐在房間的另一側。鄧斯坦從座位上站起來說:“讓耶穌基督親自判斷吧,我把這個問題交在他手上!”話音剛落,反對者那邊的地板就塌了下去,很多人因此喪命,受傷的就更多了。你可以非常確定這是鄧斯坦干的,地板是在他的指示下被做了手腳,鄧斯坦一發出信號,地板就塌了。畢竟他那側的地板沒有坍塌,根本毫發無損。對于他這樣一個能工巧匠來說,完成這個把戲簡直是易如反掌。
鄧斯坦去世后,修道士將他推崇為圣徒,從那以后便稱他為“圣徒鄧斯坦”。其實,他們還不如將他說成是一匹拉車的馬,然后就這么稱呼他,反正一切都由他們說了算。
我敢說,擺脫了這個圣人,“愚鈍之王”埃塞雷德肯定高興極了,可是這樣一來就剩下他自己來面對所有的問題了。他是一位可憐而無能的國王,他的統治充滿了失敗和羞辱。丹麥國王有個兒子叫斯韋恩,父子倆吵架后,他被攆出家門,就帶領貪得無厭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來到英格蘭,跑到城里又打又搶。為了哄這些海盜王離開自己的土地,軟弱無能的埃塞雷德用錢來打發他們。但是他給的錢越多,對方索要的就越多。最開始是1萬英鎊,下次是1.6萬英鎊,再下次就變成了2.4萬英鎊。為了支付這幾筆巨額費用,不幸的英格蘭人被課以重稅。可是,斯堪的納維亞人不停地來,還變本加厲。埃塞雷德便想到,他與國外有勢力的家族聯姻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他能得到兵力上的支持。于是,他向諾曼底公爵理查的妹妹埃瑪大獻殷勤,這位小姐被稱為“諾曼底之花”。1002年,兩人結為夫妻。
這時,在英格蘭境內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慘劇,這在之前從未有過,之后也沒有發生過。11月13日,國王向全國發出密令后,舉國上下所有城鎮的居民都全副武裝,將他們身邊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全部殺光。
無論男女老少,上到士兵,下至嬰兒,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被殺死了。他們之中肯定有很多十惡不赦的人,對英格蘭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傲慢至極的他們會大搖大擺地走進英格蘭人家里,羞辱英格蘭人的妻子和女兒,這是無法忍受的。他們當中無疑也有很多愛好和平的基督徒,他們娶了英格蘭人,自己也成為一名英格蘭人。但他們無一例外地全都死于這場屠殺,就連丹麥國王的妹妹貢希爾德也未能幸免,她還嫁給了一位英格蘭貴族呢。貢希爾德先被迫目睹了丈夫和孩子被殺的全過程,后來自己也被殺害。
當丹麥國王聽說了這場血腥慘劇后,發誓要展開最殘酷的報復。他集結了一支軍隊和一支艦隊航行至英格蘭。這支船隊的規模前所未有的龐大,他們發誓要找英格蘭人報仇,因為在11月13日那場可怕的屠殺中,他們的同胞和孩子都死在了刀光劍影中。斯堪的納維亞人帶著大批艦隊航海來到英格蘭,每艘艦船上掛著各自將領的旗幟,旗上畫著金雕、渡鴉、龍、海豚和食肉類猛獸等,倒映在船側那一張張閃亮的盾牌上,對英格蘭形成威脅。掛著丹麥國王軍旗的那艘船上雕刻著彩圖,像一條威風的巨蛇,怒火中燒的國王禱告:“如若我的‘巨蛇’不能把毒牙插進英格蘭的心臟,那就愿所有的神明全都拋棄我吧!”
他做到了。這支龐大的艦隊載著龐大的軍隊在埃克塞特附近登陸,一路向前,把英格蘭的土地變成了廢墟。在行進的途中,他們在所到之處全都插上長矛,或者把長矛丟進河里,表示他們已經攻占了這片土地。為了紀念斯堪的納維亞人被屠殺的那個黑夜,這些侵略者每到一處就命令撒克遜人為他們準備豐盛的宴席。他們享用著盛宴,一邊狂笑著干杯,一邊咒罵著英格蘭。等到酒足飯飽后,他們便拔出劍來殺掉那些款待他們的撒克遜人,揚長而去。
這場戰爭持續了六年之久,每當他們來到一個富裕的城鎮,便會放火燒毀莊稼、農舍、牛棚馬房、磨坊和糧倉,殺害在田間勞作的人,不讓人們往地上播種。這做法引起了大規模的饑荒,餓死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所到之處只剩下大片廢墟和燃燒的灰燼。更可悲的是,英格蘭很多官員和百姓背叛了國家,這之中甚至還包括“愚鈍之王”埃塞雷德的寵臣們。他們搶走了英格蘭的艦船,加入了海盜的行列,并與他們一起對抗自己的國家。在一場暴風雨的幫助下,英格蘭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中,有一個人值得我們注意,他對國家以及那位無能的國王始終保持了忠心。他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神父,這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在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圍攻下,拼死守了二十多天,直到城中的叛徒打開城門,把敵軍放了進來。身戴枷鎖的他對敵人說:“我不會用從受苦之人那里搶來的錢財來贖我的命,要殺要剮隨你們便!”很多次,他堅定地拒絕拿從窮人那里壓榨來的金錢換取自由。
斯堪的納維亞人對他的態度感到厭倦了。有一天,他們在一個喝得醉生夢死的宴會上聚集,把神父帶到了宴會大廳。
“主教大人,”他們急巴巴地說,“金子!我們想要金子!”
神父環顧四周,從眼前到墻根都擠滿了人,還有人爬到桌子上,越過其他人的腦袋看著他,一張張胡子拉碴的臉上寫滿了憤怒。
他知道,自己上路的時候到了。
“我沒有金子。”他說道。
“那就去弄些來,主教!”斯堪的納維亞人大吼道。
“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很多次了,我不會那樣做的!”他回答說。
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逼近他、威脅他,但他卻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有個人對他拳打腳踢,緊接著另一個人也開始動手。他們吃飯的時候幾乎一點文明也不講,把晚餐的殘渣堆到宴會廳的角落里;一名嘴里罵個不停的士兵從垃圾堆里撿出來一塊很大的牛骨,朝主教的臉上扔過去,砸在他的臉上,鮮血立即濺了出來。其他人見狀也沖向垃圾堆,拿起骨頭把他打倒在地,對他拳腳相加。最后,曾有一位受他洗禮的士兵(我希望那位士兵是出于自己靈魂的緣故,不讓這個好人再繼續受苦,從而心甘情愿地)拿出戰斧,了結了主教的性命。
如果埃塞雷德有心效仿這位高尚主教的勇氣,那他早就有所作為了。可是他卻向斯堪的納維亞人支付了4.8萬英鎊,而這怯懦的舉動并沒有換來成效。沒過多久,斯韋恩又回來了,目的是征服整個英格蘭。這時的英格蘭人無論是對他們無能的國王,還是對無法保護他們的國家,沒有絲毫的留戀,反而把斯韋恩當成拯救者。到處都是歡迎斯韋恩的英格蘭人,只有倫敦人民還忠實地抵抗著,因為國王還留在那里。然而,等國王剛一溜走,百姓們就高高興興地歡迎斯堪的納維亞人入城。后來,一切都結束了,國王逃到諾曼底公爵那里避難去了,因為諾曼底公爵之前已經收留了國王的妻子——昔日的“諾曼底之花”,還有她的孩子們。
英格蘭百姓盡管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依舊無法忘記偉大的阿爾弗烈德大帝和撒克遜民族。在斯韋恩宣布自己成為英格蘭國王后的一個多月,他就突然去世了。不計前嫌的英格蘭人民十分有雅量地給埃塞雷德寄去一封信,表示他們可以繼續擁立他做他們的國王。他們在信中表示:“前提是他這次能比以往將國家治理得更好。”“愚鈍之王”并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自己的兒子愛德華替他許下承諾。最后,他也過來了。英格蘭百姓擁立埃塞雷德當國王,斯堪的納維亞人卻推舉斯韋恩的兒子卡努特當國王。因此,可怕的戰爭再次打響。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直到“愚鈍之王”去世。據我所知,他的離世是他38年的統治時間里,干的最了不起的一件事。
卡努特應該是國王了吧?但百姓們說,撒克遜人不歸他管,他們執意擁立埃德蒙為國王,他是“愚鈍之王”的兒子,綽號叫“勇猛之王”,因為他力量超群,體形健美。因此,埃德蒙和卡努特雙方開戰了,總共打了五場戰役——唉,可憐的英格蘭,又變成了戰場!后來,身材魁梧的“勇猛之王”向身材矮小的卡努特提議,他們應該一對一決斗,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