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不列顛與撒克遜(4)

當英格蘭變成一個由撒克遜國王統治的王國時,撒克遜人已經在這里定居長達450多年之久,其風俗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他們身上饕餮貪食、唯酒無量這點絲毫沒有改變,舉行宴會時往往非常吵鬧,他們喝得東倒西歪,不醉不歸。在這期間,也有不少讓人感覺舒適甚至高雅的新東西傳播開來,而且越來越多。比如說,他們在墻上掛上用絲綢織成的帷幔,上面繡著鳥兒和花朵等裝飾物,這就像現在我們往墻上貼壁紙似的。桌椅用不同的木材雕刻而成,有些還用金子或是銀子做裝飾,還有的是直接用金、銀等稀有金屬做成的。人們穿著絲綢、棉布、金色薄綢或刺繡做的衣服,佩戴著金質的飾物,用餐刀和勺子吃飯,盤子則是用金、銀、銅和獸骨做成的,喝酒用的角杯、床架和樂器的花樣也有很多。在宴會上,一把豎琴像喝酒的碗一樣在賓客間傳來傳去,而拿到這把豎琴的客人往往會唱一首歌,或是彈上一曲。他們把武器打造得堅固無比,其中有一種可怕的鐵榔頭,一錘下去不死也傷,就連敵人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這種武器充滿了回憶。撒克遜人天生就非常英俊。男人們對自己前額處分開的飄逸金發、濃密的胡須、健康的膚色,還有清澈的雙眸感到非常自豪,美麗的撒克遜女子則給整個英格蘭帶來了全新的活力和優雅。

關于撒克遜人我能講的還有很多,但我想就此打住了,我想說的是,在偉大的阿爾弗烈德大帝的統治下,英格蘭撒克遜人性格中最美好的特點第一次得到了激發,并首先在這位國王身上展現出來。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中,那是最偉大的品質。走路也好,乘船也罷,撒克遜人的后代無論用怎樣的形式行進,不管他們去往何處,就算到了世界最遠的地區,他們也依舊耐心、堅韌,永不屈服,更不會背棄自己認定的事業。

無論是在歐洲、亞洲、非洲還是美洲,哪怕是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無論是在炎熱烈日的灼烤下,還是在刺骨冰冷的極寒下,撒克遜人血液中所流淌的本性從不會改變;無論這個民族走到哪里,法律、產業和財產安全,都必將會在那里出現。

至此我停下筆來,一邊思索,一邊贊嘆這位偉大的君王,他身上具備了所有撒克遜民族的美德。他的不幸遭遇未能讓他屈服,勝利和繁榮沒有讓他沖昏頭腦,堅韌意志永遠不能被撼動。他在失敗時心存希望,在勝利時慷慨仁慈,他熱愛正義、自由、真理和知識,尤其注重保存古撒克遜語言,他所做的貢獻比我想象的還要多得多。

如果沒有他,我現在講故事所用的英語,恐怕會失掉它二分之一的語義。據說阿爾弗烈德大帝的精神依然會給英國的法律帶來啟示,一些最好的法律條款就是依據他的思想制定的。那么,就讓你我共同祈禱,愿我們的內心能受他精神的鼓舞,至少讓我們在見到蒙昧無知的同胞時,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教導他們。告訴那些統治者,教育人民是誰的責任,是誰忽視了他們的責任,并讓他們知道,自從899年之后,雖然已過了千百年,但他們對人民的貢獻可謂少之又少,與他們的光輝榜樣——偉大的阿爾弗烈德大帝相比,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4 阿瑟爾斯坦和六少主

阿瑟爾斯坦,“長者”愛德華國王之子,繼承了父親的王位。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5年,但他牢記祖父阿爾弗烈德大帝的榮耀,將英格蘭治理得井井有條。他鎮壓了威爾士的暴民,責令他們在錢財和牲畜方面納稅進貢,還要他們把飼養得最優良的獵鷹和獵犬獻給他。他還打敗了當時不受撒克遜政府管轄的康沃爾人。阿瑟爾斯坦不僅恢復了很多被廢用,卻非常公正的古老律法,還制定了很多新法律,他對窮人和弱勢群體關照有加,這些無不體現了他的公正賢明。斯堪的納維亞親王奧拉夫、蘇格蘭國王康斯坦丁和威爾士北部的人,為了對抗他組建了一個強大的聯盟,而他只在一場偉大的戰役中便將他們擊潰,聯盟因此土崩瓦解。他擊殺的敵人數不勝數,因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聲名遠揚。自那以后,英格蘭迎來了一段國泰民安的日子。他身邊的領主和貴婦們變得禮貌、和藹可親,外國的親王們(從那以后)也非常樂意來拜訪英格蘭朝廷。

阿瑟爾斯坦去世時年僅47歲,他18歲的弟弟埃德蒙繼承了王位。你很快便會知道,他是六位少年國王中頭一個出場的。

埃德蒙被人們稱為“宏偉之人”,因為他在改進和完善國家大事這方面頗有一套。可由于他在位時不斷受到斯堪的納維亞人的騷擾,所以統治時間很短,且充滿了坎坷,最后死于非命,沒有能得到一個善終。一天晚上,埃德蒙在自家大廳里舉行宴會。酒足飯飽之后,他發現賓客中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名叫利奧夫的強盜,他應該已經被驅逐出英格蘭了。他的膽大包天讓埃德蒙十分惱火。于是,埃德蒙轉過身對司酒官說:“在那邊桌子旁坐著一個盜賊,他犯了法,已經被國家放逐。他是一只過街老鼠,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取走他的性命。把那個盜賊趕走!”“我才不走呢!”利奧夫說道。“你不走?”國王大吼。“我對上帝發誓,我決不離開!”利奧夫回答道。一聽這話,國王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憤怒地朝那個強盜撲過去,揪住他的頭發,試圖把他摔倒在地。

利奧夫在斗篷里藏了一把匕首,在兩人廝打的過程中,國王被刺死。刺死國王后,他背靠墻壁拼死抵抗,但很快被全副武裝的侍衛砍成了碎片,他的血濺滿了墻壁和走廊,但他殺了多名侍衛,也傷了數名侍衛。你可以想象到,在那個年代國王的日子過得有多么粗糙啊。一位喝得半醉不醒的國王,居然在自家大廳里跟一個臭名昭著的強盜展開搏斗,并在賓客的眼皮底下被當眾刺死。

繼位的少年國王是埃德雷德,他雖然體弱多病,卻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大腦。他的軍隊與斯堪的納維亞人——又被稱為“海盜王”——打仗,并打敗了他們。九年之后,埃德雷德離開了人世。

接下來出場的是少年國王埃德威,登基的時候只有15歲,國家的實權掌握在一個名叫鄧斯坦的修道士手里。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神父,有點像瘋子,而且十分自負、十分殘忍。

鄧斯坦當時是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的院長,“宏偉之人”埃德蒙國王的遺體就是被運到這里埋葬的。當鄧斯坦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天晚上,他從床上起來(那時他正發著高燒),走到了格拉斯頓伯里大教堂附近。當時,教堂正在進行修繕,里面有很多腳手架,而鄧斯坦居然沒有從上面摔下來,因此有傳言稱是天使指引他在房子里四處參觀的。他還打造了一把豎琴,據說能自動演奏,這倒很有可能是真的——其原理就像風弦琴一樣,風一吹就會發出旋律,現在已經很常見了。可在當時,他發明的很多新奇玩意使他遭到了政敵的公開批評,這些人非常嫉妒他,因為他深受已故國王阿瑟爾斯坦的喜愛。于是,有流言說他是一個行巫術之人。為此鄧斯坦還曾遭遇埋伏,對方捆住他的雙手和雙腳,將他扔進了沼澤地。不過他又想方設法爬了出來,而后在宮廷里大鬧一番。

在那個年代,神父通常是唯一的文化人,而且博學多才。國王把未開墾的土地賜給神父,供他們修建修道院。為此,他們必須精通耕作和園藝,否則土地是沒法填飽他們肚子的。他們需要裝飾用來禱告的禮拜堂,在食堂里,他們需要打造一些家具,所以在他們中間必須要有技術過硬的木匠、鐵匠和畫匠。更重要的是,為了確保能在窮鄉僻壤獨善其身地生活,為了在生病和遇到意外時,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他們還必須了解植物和草藥的特性,學習如何處理割傷、燒傷、燙傷以及瘀傷。因此,他們或無師自通,或互相傳授。久而久之,他們在農業、醫藥、外科診斷和手工藝方面的技藝越發精湛。利用某些小機械來欺騙可憐的農民,對他們而言易如反掌。這些東西雖然在今天看起來簡單得很,但在當時卻是不可思議的。我敢肯定,這樣的事情他們肯定沒有少干。

修道院院長鄧斯坦就是這些修道士中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是一個天賦超群的鐵匠,經常在一間小作坊里做一些鍛造方面的工作。這間小作坊非常窄,窄得他睡覺時根本伸展不開腿。他還經常講述一些有關魔鬼和靈界的離譜得不能再離譜的天方夜譚,他說這些魔鬼經常騷擾他。比如,有一天他在工作,有個魔鬼透過小窗戶看他,還試圖引誘他去過整天無所事事、醉生夢死的生活。于是,他把鉗子放在火中燒得通紅,用它去夾魔鬼的鼻子,惡魔疼得要命,慘叫聲在幾英里之外都能聽見。一些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是鄧斯坦瘋癲表現的一部分(因為他小時候發過高燒,腦子燒壞了),可我并不這么認為。據我觀察,他這樣做是為了誘導那些無知的百姓,讓他們以為他是一個神人,這樣一來他便可以手握大權了,而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在英俊的少年國王埃德威登基加冕典禮的那一天,坎特伯雷大主教奧多(他有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血統)發覺國王悄悄地溜走了。奧多非常生氣,便派自己的朋友鄧斯坦去找他。鄧斯坦找到國王時,發現他正與年輕貌美的妻子埃爾吉娃和岳母埃塞吉娃待在一起,埃爾吉娃的媽媽是一位善良賢惠的夫人,但鄧斯坦不僅對三人破口大罵,還生拉硬拽地把年少的國王帶回教堂。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鄧斯坦這樣做是因為國王美麗的妻子是國王的表妹,而修道士是反對近親結婚的。但我認為,這位修道士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是一個專橫、膽大包天、性情敗壞的神父,在成為一個卑鄙的修道士之前,曾愛上過一個年輕姑娘,所以現在的他非常痛恨愛情,也痛恨一切與愛情有關的人或物。

國王雖然年輕,但足以感覺到這是對他的羞辱。由于鄧斯坦在先王統治時期擔任財政大臣,國王便給鄧斯坦定了罪,稱其私吞了先王的錢財。這位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院長只能逃到比利時(他驚險地躲過了那些追殺他的人,追兵是奉命前去挖他的眼睛的。在閱讀完接下來發生的事后,你會非常希望那些人能得手),修道院則移交給結了婚的神父管理——無論是在這之前還是之后,這些人與鄧斯坦始終處于對立狀態。然而,鄧斯坦很快便和他的朋友——斯堪的納維亞人奧多勾結,推崇埃德威年幼的弟弟埃德加與埃德威爭奪王位。

這樣的報復還不足以讓他滿足,他又把王后埃爾吉娃從王宮里偷帶出來。雖然王后只有十七八歲,他卻用燒得火紅的烙鐵在她臉上打了烙印,把她賣到愛爾蘭做奴隸。可是,愛爾蘭的百姓非常同情她的遭遇,自愿為她提供幫助。他們商議說:“我們把王后送回國王身邊吧,讓這對年輕的戀人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于是,他們毅然醫好了王后臉上那道殘忍的傷疤,把美貌如初的她送回了家鄉。然而,正當她滿懷欣喜、想早日回到丈夫身邊時,邪惡的鄧斯坦和他臭味相投的同伙奧多在格洛斯特設下埋伏,襲擊了她。那些人對她刀劍相向,殘忍地將她砍成重傷,最后將她棄之不顧。“英俊之王”埃德威(百姓們這樣稱呼他,因為他非常年輕,而且相貌俊美)得知愛妻的悲慘命運后痛不欲生,心碎至極地離開了人世。這對可憐的年輕夫婦,他們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唉!在天下太平的日子里當個佃農,比在黑暗的年代當英格蘭國王和王后要好得多呵,可人世間就是這樣的不公平啊!

接下來登場的是少年國王埃德加,人們稱他為“和平之王”,登基的時候他只有15歲。鄧斯坦仍然把持著實權,他將所有結了婚的神父都趕出修道院,讓那些像他一樣獨身的修道士取代他們的位置。那些人屬于戒律嚴格的本篤會[1],為了彰顯自己的榮耀和高人一等,鄧斯坦坐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位子,還掌控周邊的不列顛國王,讓他們聚集在埃德加的身邊。有一次,埃德加在徹斯特主持御前會議。眾人在迪伊河乘船拜訪圣約翰修道院。鄧斯坦所乘的船上(就像人們在很多故事和歌謠中津津樂道的那樣),為他搖槳劃船的是八位頭戴王冠的國王,掌舵的則是埃德加。

由于埃德加對鄧斯坦和眾修道士言聽計從,他們便煞費苦心地把他包裝成國王的典范。但實際上他不僅生性墮落、放縱情欲,而且十分陰險惡毒。他曾在威爾頓修道院中強行抓走一位年輕的女孩。鄧斯坦裝作非常震驚的樣子,譴責他并給他定罪,命令他在接下來的七年時間里不準佩戴王冠——我敢說這根本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懲罰,因為頭上頂著那個玩意比頂一個不帶把手的燉鍋舒服不到哪里去。在他統治期間,他與第二任妻子艾爾芙蕾達的婚姻是性質最惡劣的事件之一。當他聽說艾爾芙蕾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后,便差遣他的寵臣阿瑟爾伍德來到德文郡,看看她是不是真像傳言中說的那樣漂亮。結果,她長得實在是太美了,美得讓阿瑟爾伍德愛上了她,并娶了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棋牌| 新竹市| 三明市| 武安市| 德江县| 五大连池市| 康保县| 如皋市| 高密市| 秀山| 宁安市| 广西| 宜阳县| 松滋市| 大姚县| 连云港市| 门源| 阿坝县| 永顺县| 六枝特区| 靖远县| 庆云县| 信宜市| 兴山县| 嘉善县| 丽江市| 河源市| 开江县| 永清县| 武鸣县| 绥德县| 桐乡市| 潜山县| 揭东县| 扬州市| 高尔夫| 苏尼特右旗| 延津县| 资溪县|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