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人以下小團隊管理手冊
- (日)堀之內克彥
- 1289字
- 2019-01-03 20:09:51
公司的問題”,找主管的原因
◆原因型問題與結果型問題
公司里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結果的形式出現的,另一種是以原因的形式出現的。
例如,加班過多、連續幾個周末不能休息,這是由生產效率低下引起的問題。假如能在規定的上班時間內完成生產目標,就不需要晚上和周末加班了。
在這個例子中,“生產效率低下”是一個原因型問題,它導致了“加班過多”“周末不能休息”等結果型問題的產生。
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要先從原因部分入手,也就是要解決“生產效率低下”的部分。需要檢查團隊的工作流程是否不暢、是不是在做不必要的工作,比如制作其實用不到的資料等,以及優秀的人才是否沒有得到培養,或者團隊內的溝通與合作是否出了問題等等。
如果無視根本原因,只是一味地增加人手或者支付加班費讓員工加更多的班,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會增加勞務費用支出,讓公司的赤字越來越嚴重。
◆遇到問題先自問
思考公司內出現的問題時,必須剖析“原因性問題”的根本所在。而剖析到最后往往會發現,大多數問題都要歸結于主管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
“生產效率低下”歸根結底源于主管的管理不當。或者是沒有下達適當的指示,導致下屬沒能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或者是高估了下屬的能力,這些都是由于主管工作的紕漏而造成的。
還有一些情況是主管下達指示的方式存在問題。比如,只說該做什么就無法激發出下屬的工作熱情。
除了做什么,主管還要說明為什么這么做和這么做的意義,這才是精確的指示。沒有計劃和目的的臨時命令無法為下屬提供工作的動力,生產效率自然上不去。
剖析根本原因時可以使用《因果關系分析表》。
這張表上列舉了某家公司的管理者們選出的10個“尤為重要” 的問題。填寫時,標上原因→結果的箭頭,用數值1~3表示影響程度的輕重,最后加以統計。原因欄里數值最大的問題就是引發公司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在這家公司,只要“問題10.管理者沒有起到作用”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就不可能解決“加班多”“員工流動性大”“薪酬制度不公平”等其他問題。
作為一名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企業問題的經營咨詢師,我敢說絕大多數問題的原因都出在主管身上。
如果主管的管理不當,經營方針就無法落實到基層員工,團隊合作也會出現摩擦。下屬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攏不住客戶,業績自然提不上去。
在嘆息公司沒有方針、上司不夠優秀或者下屬能力太差之前,主管應該先捫心自問:我自己是否盡到了一個主管應盡的職責?
如果感到目前的公司有問題,那么在考慮改變下屬之前,必須先改變自己。
要明白,主管就是一個這么重要的角色。
因果關系分析表
~剖析某公司內部問題的根本原因~
填寫方法
在表格左側列出公司內部的10個問題(不分先后順序)。如果問題1是由問題2造成的結果,且對結果的影響為2級(根據影響大小填寫數值1~3),則填寫。重復這一操作,直到把右側的空格填滿。

分析方法
依照右上角的計算方法統計問題1~10的結果數值和原因數值。原因數值最大的問題就是根本原因。只要作為根本原因的問題還在,其他問題就很難解決。
(計算方法示例)
※ 用數值1~3表示影響程度的輕重

Ⅰ的數值=B+C
Ⅱ的數值=A+D
由此可見,這家公司的根本問題是“10.管理者沒有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