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周厲王與國人暴動

“成康之治”使天下進入到一個太平的時期,但就如所有的王朝一樣,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危機。從周穆王開始,周朝的統治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到周厲王當政時,貪財的厲王為了聚斂暴利,頒布一系列冗繁的納稅政策。周厲王的政策在社會中無孔不入,加重了中下層貴族和黎民百姓的負擔,因此政策一出臺就引起了國內從上至下的不滿。

對于大臣們的勸諫,獨斷專行的厲王根本置若罔聞,依舊推行著不公平的政策。他還派手下人到民間去探訪,一旦發現有人違背就抓起來重重處罰。一時間全社會怨聲載道,小貴族和百姓議論紛紛,都在暗地里詛咒厲王。大臣召公為了改善局面,就進諫說:“大王,百姓們已經不能忍受這些政策了。”

氣憤的周厲王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讓巫師打著算命先生的幌子,到全國各地去暗查百姓的言論,揭發暗地里議論自己的人。被抓起來的人不由分說,一律施以重刑,體質差的人很多因此喪命。在厲王的淫威之下,百姓再也不敢議論了。人們行走在路上,如果迎面遇到認識的人,彼此只是互相交換一下眼色或者點頭示意就急忙擦肩而過,生怕被扣上非議國君的帽子。

過了一段時間,那些刺探消息的人報告沒有人議論國家政策了。周厲王聽到后,非常得意地對召公說:“我已經成功消除了人們對我的議論,他們現在見面連招呼都不敢打了。”

召公卻搖搖頭說:“這是堵他們的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河水沖破堤壩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而天下百姓也像河水一樣。因此古時候的大禹在治水時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以使河水暢通。對待黎民百姓,就應該像疏導河水一樣,讓他們隨時可以講話。嘴是用來發表言論的,國家政事的好壞就建立在這上面。實行好的而杜絕壞的,這是國富民強的基礎。百姓心里所想的通過話語講出來,國君聽到后就要成全他們,實現他們的愿望。如果不理百姓的意見,國家就不會長治久安。”

本來很得意的厲王,被召公數落后,心里很不滿意,就不理會召公了。召公無可奈何地搖搖頭,退出了厲王的王宮。

西周時期,一個城邑通常有內外兩層城墻,住在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城里的平民叫“國人”。隨著貴族的內部分化,很多失去權勢的舊貴族和生活落魄的士族階層,地位逐漸下降,和社會下層的普通民眾雜居在一起,他們已經和“國人”別無二致。周厲王的這種恐怖政策非但沒有緩解危機,反而進一步激化了階級之間矛盾。因為社會底層的老百姓雖然表面上沉默了,但心里卻對厲王的暴行更加深惡痛絕。

在公元前841年,被壓迫的“國人”終于發起了對周厲王暴政的反抗。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驚慌失措的周厲王急忙調兵遣將。一個大臣戰戰兢兢地回答說:“我們的士兵就是來自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萬般無奈下,帶著親信從城里倉皇而逃,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了彘,最后病死在那里。

暴動的國人沖進王宮后,發現周厲王不在宮中,繼而就把矛頭轉向了厲王的太子姬靜。召公見勢不妙,趕在國人行動前就先把姬靜藏到了自己家里。國人聽說消息后,就一窩蜂地沖到召公門外,把他家圍個水泄不通,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為了保住周厲王的血脈,便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姬靜。召公的義舉使太子姬靜最終免于被害。

國不可一日無主。周定公和召公抓緊時間把貴族們聚集在一起開會。大家經過一番艱難的討論,最終決定國家政事暫時由召公和周定公兩人聯合管理,其他重要的國務則交六卿集體裁斷。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這種政體,被稱為“共和”。

國人暴動的根本原因就是周厲王的暴政。由于統治者疏于德治,對百姓過于殘暴,就會引起百姓以暴制暴的反抗。西周從此衰敗,經歷周宣王和周幽王后,強大的西周就走上了夏商的老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阿克苏市| 九江市| 寿光市| 八宿县| 邳州市| 襄城县| 剑河县| 尼勒克县| 常熟市| 满城县| 大关县| 涟源市| 武定县| 昌都县| 宣恩县| 余江县| 县级市| 武宣县| 沐川县| 福州市| 买车| 凯里市| 阿拉善左旗| 通榆县| 呼图壁县| 海门市| 安国市| 定南县| 水城县| 吉水县| 曲松县| 珲春市| 罗甸县| 育儿| 肇东市| 临清市| 游戏| 商河县| 凤翔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