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借口——走向失敗的溫床(2)

在他之前,很多科學(xué)家都未能研制出能持續(xù)發(fā)光的電燈,愛迪生認真總結(jié)了前人失敗的經(jīng)驗后,擬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對1600多種不同的耐熱材料進行逐一的試驗,同時改進了抽真空設(shè)備,提高了燈泡內(nèi)的真空度,終于在1879年發(fā)明出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電燈。此后,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對6000多種纖維進行了逐一試驗,直到找出新的發(fā)光體——日本竹絲,才徹底解決了燈泡壽命短的問題。

愛迪生一生總共創(chuàng)造了上千項發(fā)明,單就電燈一項發(fā)明,他就做了幾千次的試驗,每一次試驗都是對上一次所犯錯誤的改正,哪怕還是沒找到成功的方法,但至少又獲得一次失敗的經(jīng)驗。1880年,連跟隨愛迪生多年的助手都要放棄了,他還在不懈地努力。在愛迪生的人生中,沒有借口這個概念,試驗失敗了,就認真研究問題,在下一次試驗中避免類似問題,長此以往,他才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失敗找借口的人總認為自己的努力等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卻忽略了正是在借口的掩護下,失敗者從沒有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為懶惰找借口的人,總覺得自己的工作無聊,卻不知道無聊不是工作本身帶來的,而是他們放任借口侵蝕心靈,喪失了發(fā)掘生活的意義以及工作的樂趣的能力。美國學(xué)者葛雷在其著名的《成功的共同性》中,揭示了成功的秘籍:成功者能為失敗者所不能為,縱使并非心甘情愿,但為了理想與目標,仍可以憑借毅力克服心理障礙。愛迪生之所以不為上千次的失敗找任何借口,從未在失敗面前低頭,正是源自他對目標的執(zhí)著和實現(xiàn)目標的毅力。無論多么簡單的工作,如果沒有對更高目標的追求,那么都會在同一類型的小事上,重復(fù)低級簡單的錯誤。

教育學(xué)家告訴我們,那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計算錯誤的學(xué)生,往往最終不能成為一個成功者,因為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用借口為自己開脫的不良習(xí)慣,他們總是告訴別人,自己并不是沒有實力考好,只是粗心馬虎。然而,粗心馬虎正是因為他們?nèi)狈δ繕吮旧淼膱?zhí)著和高度的熱情,他們對考試漫不經(jīng)心,也會對以后的工作更加地心不在焉。事業(yè)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所從事領(lǐng)域的艱辛程度,而是取決于是否對成功有熱烈的渴望。

借口讓人喪失熱情,在找借口的人心中,失敗總是別人導(dǎo)致的,而環(huán)境又總是和他們過不去。他們很容易陷入抱怨的循環(huán)中,因為不停地為失敗找借口,而抱怨一切可能阻礙他們的事物,又因為不停地抱怨,而進一步喪失了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情。借口讓人喪失對成功的欲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總是以敷衍了事為原則,這讓他們在看似非常小的錯誤上,也會一犯再犯。同樣看似簡單易行的工作,不同的人來完成,結(jié)果就會有天壤之別。

借口讓人只求完成眼前的工作,而忽略了更長遠的工作,這不但會在無形中增加工作量,還會增加人們不耐煩的情緒。以心不在焉為借口,只會導(dǎo)致簡單工作復(fù)雜化,因為忘記了需要更深入了解的情況,可能要多跑上兩三趟,甚至七八趟;因為不及時吸取教訓(xùn),同一個地方會摔倒很多次。這樣的人只能永遠做小職員,替人跑腿兒,同時對自己的不足毫無察覺。

每一個成功者雖然成功的經(jīng)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遇到問題和失敗,及時糾正錯誤,激發(fā)自己實現(xiàn)目標的執(zhí)著,全身心投入到事業(yè)中。但是,依賴借口的人喜歡把問題推卸給別人或者抱怨環(huán)境不佳,他們百無聊賴,除了借口,一無所有,這也只能導(dǎo)致他們屢次被同一塊小石頭絆倒,因為他們總是以自己運氣不佳為借口,卻忘記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一條石頭較少的路。

【借口有時就等同于妥協(xié)】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士,他們絕不會向失敗和困難投降,更不會給自己的失敗找任何的借口;沒有打擊和困難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面對困難和逆境,都可以傷心、悔恨,但唯獨不能用“我不行”作為借口,喪失繼續(xù)前進的勇氣和決心。成功者往往在遇到困難時定會拋棄借口,總結(jié)教訓(xùn),奮力前行。

為自己找借口,就是向困難屈服。在日常生活中,當(dāng)我們遇到困難,如果先想到退縮,先對偉大的目標望而生畏,自我否定,那等待我們的只有失敗。“不可能”、“我不行”這些最常用的借口,恰恰是人生的枷鎖,它們禁錮我們的勇氣、信心和智慧,左右我們的情緒,最終讓可能的光榮永遠與我們無緣。在生活中,永遠沒有絕對的不可能,只有相對的不可能:那就是我們給自己找到的各種各樣的借口,借口讓我們變成怯弱和懶惰的奴隸。

2002年,一位留學(xué)英國的年輕人看到《衛(wèi)報》上的一則廣告,招募兩名年輕人進行環(huán)球旅行,報社支付3000美元的費用。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一項可以完成的任務(wù),“用3000美元環(huán)游世界,這簡直不可能!”

而這位年輕人就是不服這種“不可能”的說法,通過周密的安排,不但用3000美元完成了環(huán)球之旅,還有40%的夜晚是在星級酒店里度過的。這個年輕人就是現(xiàn)在的暢銷書《3000美元環(huán)游世界》的作者朱兆瑞。他在面對好奇的讀者時,曾這樣解答他是如何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wù)的:用勇氣去開拓,用頭腦去行走,用智慧去生活。

每個人在面對艱巨的任務(wù)或難以實現(xiàn)的理想時,都會為自己找借口:“這對于我來說,太難了,我根本沒有天分。”“這對我來說,絕對不可能,我沒有那么多錢。”人們把自己現(xiàn)存的劣勢或缺點作為借口,無非是要為自己的妥協(xié)和放棄開脫。

可是,美國成功學(xué)專家格蘭特納卻告訴我們:“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不要為自己找借口,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決不放棄。成功者總會借助信念的力量,找到最后的星光,并借這希望之光,走向人生的又一個巔峰。

阿倫佐·莫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在他的籃球職業(yè)生涯中,他曾四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并代表美國國家隊獲得了悉尼奧運會籃球比賽的冠軍。然而,2000年,莫寧被查出患有腎病,在他帶病堅持比賽幾周后,醫(yī)生命令他離開了他一直以來熱愛的賽場,并給他切除了一個腎臟。

莫寧完全可以說,我已經(jīng)身患重病,應(yīng)該結(jié)束自己的職業(yè)籃球生涯了。但是他并沒有給自己找借口,而是繼續(xù)前進。2004年,接受了換腎手術(shù)的莫寧重返球場,此時他已是34歲的老將了,但他以永不放棄的精神和精湛的球技征服了世界,并于2006年獲得了他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枚總冠軍戒指。

現(xiàn)在,莫寧已經(jīng)成為NBA籃球的一種精神象征。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的名言:“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從不對困難屈服。”

世界以其特有的廣博和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所有超出想象的可能性。正是這個世界所提供的可能性,正是我們作為人,這種經(jīng)過上百萬年的進化,終于從那么多動物中脫穎而出的物種,能把這種可能性變?yōu)楝F(xiàn)實。確實,人類出現(xiàn)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作用在每個具體的人身上就是個體生命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的歷程。

從現(xiàn)在開始,不再為自己找借口,做一個永不妥協(xié)的成功者。記住,我們的前輩是歷經(jīng)百萬年的進化,浴血奮斗,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而成為集天地精華的人類!

當(dāng)我們在為自己找借口前,一定不要忘記想想面對一堆廢墟的愛迪生,用3000美元周游世界的朱兆瑞,經(jīng)歷換腎手術(shù)仍能挑戰(zhàn)人類運動極限的莫寧。面對困難,甚至絕望的境地,我們只要平心靜氣地認真規(guī)劃一下,拿出人生的勇氣與智慧,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困難只是五彩的氣泡,而我們?yōu)樽约赫业母鞣N借口,只不過是藏在我們身體中的懶惰和怯弱耍的小伎倆。因此,只要我們拋棄借口,銳意進取,成功一定能夠?qū)儆谖覀儭?

【借口只會令人失去成功】

借口是失敗的溫床,成功的大敵。它能夠瓦解一個人成功的意念,削弱勝利的欲望,消減人的耐心。在成功的道路上,缺乏耐性的人總會為自己找到借口:“這件事肯定不可能,對我來說它太漫長了。”甚至有時候,這些人還會嘲笑那些執(zhí)著努力的人,就像那些嘲笑愚公移山的智叟。可是,說這些借口的人卻忽視了一條法則: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借口讓他們不愿意去腳踏實地地走出每一步,而總是渴望一步登天。

石匠擁有的只不過是一個鐵錘和一把鑿子,而石頭卻堅硬無比。很多過路人看到石匠在碩大的石頭面前,一錘錘地費力敲打,敲打了幾百下之后,石頭依然沒有任何的裂痕。很多圍觀的過路人都在竊竊私語,還有人嘲笑石匠太自不量力。然而石匠兀自埋頭苦干,在幾千下敲擊之后,最后一錘敲下去,巨大的石頭轟然破裂。對于石匠而言,每一次敲擊都是有價值的,正是這些細微的積累,才有了最后破裂巨石的力量。

借口會讓人失去成功的機會,但哪怕是一次微小的成功,都可能對人生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不要讓借口毀掉成功的可能性,人生的大輝煌正是由一次次的小成功筑就而成的。有人經(jīng)常會這樣對自己說:“這件事太微不足道了,我何必費心去做呢。”正是這種借口讓人心安理得地放棄了努力去做的想法。而找借口的人卻不知道,解決大問題時所需的能力與經(jīng)驗,正是在解決這些小任務(wù)的過程中,不斷歷練出來的。

美國橄欖球史上偉大的教練——鋒士·隆巴蒂,他曾經(jīng)帶領(lǐng)美國綠灣橄欖球隊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輝煌成績。隆巴蒂訓(xùn)練球員的要訣很簡單,就是要球員都牢記:“一定要取得比賽的勝利。如果不把目標定在非勝不可上,那比賽就沒有絲毫的意義。不管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應(yīng)該‘非勝不可’。”他告誡球員,比賽就是不顧一切,不找任何借口地往前沖,無論橫在你面前的是一輛坦克還是一堵墻,都不能成為你停下腳步的借口。在綠灣球員的心目中,只有勝利的欲望,沒有其他的雜念,為了勝利,他們藐視一切,無視所有的困難。

給自己借口的人總是以事情太小為由,從而放棄努力,成功者卻認真對待每一天的生活,正是每天的小成功,才能積累起了不起的大收獲。

張立勇因為家里貧窮,從江西老家輟學(xué),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xué)做廚師。他帶來的只有初中的英語學(xué)習(xí)課本,但是他在清華開始了從不間斷的自學(xué)。他住在四平方米的小屋內(nèi),利用學(xué)生廢棄的二手磁帶和資料,每天堅持自學(xué)英語7~8個小時,有時學(xué)到凌晨兩三點鐘。他還把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用品都貼上了英文。就是憑借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2001年,張立勇參加了托福考試,并獲得630當(dāng)年的最高分(670分滿分):超過了所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xué)生。

在成功的道路上,絕沒有小事,任何大的成功都源自小的積累。那些以為事情太小,不值得一做的人,正是忽略了每一個小進步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憑空建不起樓閣,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石塊并不為人所識,卻是恢弘建筑的根基。

要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首先要耐得住寂寞。那些小的進步,就算別人看不到,沒有給予贊賞,我們也應(yīng)該為自己高興,有小成功才會有大發(fā)展。只有不斷地自我鼓勵,才能讓我們不放棄,不被“過程太漫長”的不良情緒困擾。我們應(yīng)該給自己一個每天都在進步的生活,而不是眼高手低,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了,只能渾渾噩噩地混日子。

不給自己找借口,就是不錯過任何一次成功的機會,珍惜每一天所取得的進步,并時刻提醒自己,應(yīng)該尋找成功的機會,絕對不要用“這件事成功的概率太低”為借口,讓懶惰占了上風(fēng),讓機遇從身邊溜走。要抓住機遇,首先要敢于實踐,不要害怕失敗,同時也要勤于思考,甘于現(xiàn)狀的人永遠無法發(fā)現(xiàn)機會。一旦發(fā)現(xiàn)機會,就必須抓緊每一秒鐘,迅速采取行動;停滯、猶豫、觀望、徘徊都會有可能讓機會稍縱即逝,讓自己后悔莫及。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牢記:借口是失敗的溫床,它只會令人失去成功。所以,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在困難與失敗面前要毫不懈怠,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在發(fā)現(xiàn)機會的時候,全力出擊,相信將來非凡的成就必將屬于我們。

【借口會滋生拖延的惡習(xí)】

《明日歌》中寫道: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由此可見,拖延是要不得的。無論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找借口,因為借口最容易滋生拖延的惡習(xí)。

尋找借口就是想進行某種開脫,進而有所緩和。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則是對惰性的縱容。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xiàn),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積極的想法在先,然后當(dāng)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xiàn)了,“戰(zhàn)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jié)果就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xiàn)時不找任何借口,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要想改變自己平庸的生活,就需要丟掉借口,立刻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那些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的人并不知道,讓他們無法改變現(xiàn)狀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往往并不會在智商上高出平凡的人很多,大部分只是一般水平。人的成功并不取決于智商的高低,而是取決于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那就是:不給自己任何借口,毫不遲疑,立刻投入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灵璧县| 石泉县| 平度市| 合作市| 辉县市| 江油市| 栖霞市| 吐鲁番市| 灵川县| 改则县| 兴安县| 无锡市| 富阳市| 无极县| 长顺县| 汤阴县| 鸡西市| 云安县| 思茅市| 宜川县| 全椒县| 玛沁县| 山东| 刚察县| 开原市| 孝感市| 商南县| 高唐县| 永靖县| 河间市| 松阳县| 昌都县| 梁山县| 共和县| 陈巴尔虎旗| 桦川县| 安图县| 长阳| 胶州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