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讀書不如行萬里路

  • 培根的人生隨筆
  • 張笑恒
  • 1422字
  • 2018-04-02 11:07:40

旅行對年輕人來說是教育,對年長者來說是經驗。

——《論旅行》

“陣陣晚風吹動著松濤,吹響這風鈴聲如天籟,站在這城市的寂靜處,讓一切喧囂走遠,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間,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澗,看那晚霞盛開在天邊。”這是許巍的一首《旅行》,極其抒情地詮釋了現代都市人對遠方美景的向往。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通過旅游來放松自己。每當周末或假日,紛紛走出家門,釋放自己被禁錮已久心靈,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的確,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相同的路,相同的天空,待久了會心生麻木,旅行卻能給人帶來感觀上的新鮮、心靈上的釋放。

旅行會讓你更明白自己,也更明白這個世界。若工作壓力太大、找不到工作與生活的意義,暫時放下一切去旅行是一個很好的調整心情的辦法。即使你在旅行途中只是看看山、聽聽水、欣賞下日出日落高原雪山,也足以用大自然本身的力量讓心靈得到休憩與釋放,而這樣一個過程對于內心平衡來說至關重要。

當下極為流行的“間隔年”,是指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兩年前,方元剛大學畢業不到半年,卻辭去了某大型報社記者的工作,在國內一邊打零工一邊旅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10個月。

“在辭職之時,我并不清楚這段生活到底要持續多久、我期望從中得到什么、旅行結束之后又要干嘛,”方元說,“但旅行徹底調整了我的心態與情緒,在旅行接近尾聲時,我曾和驢友結伴去甘南朗木寺沿河流徒步。那天,正走在彎彎繞繞的上坡路,腦袋里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還是去做記者吧,既然你在大學里選擇了學新聞、做新聞,那么還是嘗試下在社會里做新聞好了。再說當記者也不錯,不用坐班,比較自由。”

隨后工作的這兩年里,遇到過不少困難與麻煩,這樣的時刻也曾想過放棄,再次開始在路上的生活,但卻總難以達到放棄的那根線:“唔,這一切沒有那么嚴重,你可以堅持的。”

古人說:“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推崇“行萬里路”,許多名人志士都是在飽覽名山大川、眼界開闊之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蘇軾在《石鐘山記》一文中,記敘了他深入實地考察,揭開了石鐘山得名之謎的故事。

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下臨深潭。關于石鐘山得名的由來,眾說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天晚間,蘇軾和兒子蘇邁乘坐小船來到石鐘山的絕壁下面,只聽水上不停地發出噌吰的聲音。蘇軾仔細觀察,原來山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微波流入,沖蕩撞擊,便形成這種聲音,又發現有塊大石頭擋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間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風浪吞吐,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與剛才噌吰的聲音互相應和,如同歌鐘演奏一樣。至此,蘇軾探求到了石鐘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蘇軾之舉,被后世傳為佳話。

正如那句著名的廣告語“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川端在伊豆邂逅的美麗,三毛在撒哈拉找到的幸福,蘇童在江南水鄉觸到的靈感,安妮在墨脫受到的震撼,蘇東坡在石鐘山的頓悟,旅行收獲到的豈止是簡單風景。

一塊石頭,一縷空氣,一片白云,一寸土地,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魅力。而旅行的意義也并非僅僅為了某處風景,為旅行而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同時得到心情的釋放與心靈的憩息。當放下煩悶的工作與瑣碎的家事,當踏上第一只邁向旅途的腳步,輕松與愉悅就會纏繞著雙腿,賜予一股力量,繼續向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寿宁县| 黄浦区| 弋阳县| 彰化县| 安塞县| 清苑县| 上蔡县| 平南县| 斗六市| 民勤县| 金阳县| 和硕县| 策勒县| 新宁县| 嵊泗县| 珲春市| 越西县| 蒙阴县| 金山区| 二连浩特市| 临江市| 洱源县| 桃园县| 板桥市| 肇源县| 龙井市| 敖汉旗| 扶余县| 蕲春县| 克东县| 道真| 旬阳县| 南陵县| 潞城市| 韩城市| 明星| 土默特左旗| 恩平市| 沈阳市|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