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行有德之事,才能留有德之名

著名詞人辛棄疾曾經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見,身后名要靠生前事才能得到,要立有德之言,行有德之事,才能留有德之名。

南宋末代丞相文天祥曾經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生為國操勞,最終為國捐軀,雖壽不過五十,但他的一片丹心卻流傳千古,永垂不朽。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他少年時期便敏而好學,年僅二十一歲便高中狀元,因為當時朝廷奸臣當道,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賈似道抑長立幼,扶四歲的趙顯繼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萬蒙古鐵騎由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各地宋軍將官在鐵騎壓境時紛紛叛變。

無奈之下,太皇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自己年邁,民生疾苦,國家艱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杰義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文天祥于是起兵勤王,兩年時間內,轉戰大江南北。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嶺不幸戰敗被俘。

蒙元的元帥漢奸張弘范率水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要徹底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們用戰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屬廣東省)。張弘范派人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當然堅拒寫招降書,但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表明自己的心跡。這便是名流千古的《過零丁洋》。

文天祥被俘后,起先被押到廣州,張弘范對他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愿轉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懷二心?”

大元為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元大都,忽必烈下了諭旨,擬授文天祥高官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死,功名顯于天下;天祥不死,遺臭于萬年。”

元朝統治者見高官厚祿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又變換手法,用酷刑折磨他。大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么監禁!”

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統治者也漸漸失去了耐心,于是決定處決文天祥,消息一出,數萬百姓就聚集在街道兩旁為他送行。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了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隨后便英勇就義。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分析智伯無德而亡時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他提出的選材標準是:“茍不能得圣人君子,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既然不能得到德才兼備的圣人,那就寧可用有德無才的愚人,也不用有才無德的小人。

 

蔡京是宋神宗熙寧三年的狀元,可謂是才高八斗,但正是因為他有才欠德,為了自己的權勢私欲,不顧百姓死活,在任時設應奉局和造作局,他大興花石崗之役;建延福宮、艮岳,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刮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他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以致幣制混亂,民怨沸騰。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長達十七年之久。十七年的時間里,他掏空了原本還算富足的大宋,以至于最后宋被金國所滅。

宋代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一個朝代,驚才艷艷之輩不知凡幾,當中既有像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辛棄疾,蘇軾這樣德才兼備之人,也不乏蔡京,秦檜,賈似道這類有才無德的奸佞。

 

每一個人的心里大概都存著流芳百世的愿望,然而大多數的人在歲月的打磨之下,終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極少一部分的人才能名垂千古,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前立德,我們之所以這么長久地懷念、尊崇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德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們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積累功德,而這些公德就是他們青史留名的保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古浪县| 乌鲁木齐市| 奈曼旗| 衡水市| 衡南县| 榆树市| 台东县| 涞源县| 禄丰县| 镇原县| 本溪| 安多县| 子长县| 永年县| 沂源县| 泰和县| 新余市| 安康市| 曲水县| 千阳县| 宜章县| 长阳| 斗六市| 枞阳县| 兰州市| 亳州市| 景泰县| 布拖县| 长治市| 榆社县| 山阳县| 平顺县| 玉山县| 弋阳县| 从化市| 吉隆县| 济阳县| 巴南区| 中山市| 松江区|